學詩心得
這就要通過有效地方法和手法來襯托的;有的虛寫有的實寫。宋玉有一篇很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中所描寫的手法,給後世以很大的影響。其原文是這樣的:「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東家之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玉,齒若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這就是不直接地描寫如何如何美?而是旁敲側擊的手法來表現它。「形似言」 ,這樣的手法不是很高妙嗎?!我們的古人是很善於借鑒他人的長處的。唐詩中不乏其例以虛寫實的:我們無妨從中汲取好的營養的;如果真的去實寫不一定收到這樣好的效果的。如:唐朝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裡的句子「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月光皎潔,甚至連江灘的白沙都看不見了,真的一種夢幻般的美的自然流露啊;又如:「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不難看出月光灑滿清輝,無數柳絮紛紛揚揚地飄過的影像,這是一種朦朧 靜謐 靜中有動的美的境界。。。。。
還有一種以實寫虛的,避實就虛的手法,在唐詩中屢見不鮮—— 描寫相互關聯的景物,使之相得益彰:如唐朝上官儀的「落葉飄蟬影 , 平流寫雁行」再如王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用矛盾的逆折法的語法,可使詩句警策」這都是當今一些評論家們的看法。說道警策也是古往今來的是人們所追求的。
如杜甫的「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照常理說應該是:風起雲湧,天黑月出吧;但是這是安史之亂下的一種緊張荒涼氣氛的折射;又如;白居易的「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使人看上去很矛盾的,怎麼會如此?這就是借幻寫虛,可以說的烘托,但清朝的一位評論家認為「兩語殊平淺,。。。不解東坡何以賞之?」 而東坡則認為「極高妙」 這樣的鑒賞能力遠不及蘇東坡了。
回頭再說律詩中的拗體 拗救 自救 拗句。這裡概括地說一下:古人說「五言詩固要妥帖,然不能太過,必流於衰」於其中下一拗字,認為有一種峻直之風。如杜甫的:「梅花萬里外,片雪一冬深」老馬夜知道,蒼鷹飢著人」「飛星過白水,落月動沙虛」形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 。。。。自救,是指在本句救;拗救,是指一拗一救;還有的是拗而不救的。拗救稱為變格,是為了擴大遣詞用句的自由度。如李白的:「上林花滿枝」「上林」是專用詞,只能在本句第三個字用平聲字了以資補救了。古人認為用變格以增加詩句的變化,使之產生一種高古的氣韻;如王維的《終南別業》這首詩,不去勉強粘湊;昔人評語是:「此詩是無為,深合大道」而為 對於初學者來說,應該按照正常的格式來寫,了解一首詩究竟是不是合律?別把一首高技巧的詩認為是不合律也就夠了。另有舊體詩的語序的倒置,也是一種常見的律詩中的所固有的現象。
如:「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比比皆是。。。。。仔細的玩味這些句子,你就會不難發現,這些並非閑筆,它們在揭示背景渲染氣氛,這也可以說是鍊字上的功夫了;
對於詩的感情色彩和意境的創造起到了一種神奇的作用,同時也給作品帶來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光彩。在此閑說幾句:律詩的評論也是很有趣的,各種語言的評論均有,比如風格上的吧。說蘇東坡的如丈夫見客人來了大步而出;黃庭堅的如見客人來了則先要梳妝打扮一番再去見客人,很是形象的。又如說唐詩和宋詩的:其評語是:『唐詩如貴公子舉止風流;而宋詩如如村裡的乍富之人辭容鄙俗。』古代的詩歌評論是很繁盛的,一般的來說是則重於詩本身的興象 氣骨 韻律等方面的,當然也有一些有趣的評論了。
且說楊萬里的體會最讓人捧腹了:「船中活計只詩編 讀了唐詩讀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絕句當早餐」近乎於一飽口福了,可見學詩益處還頗多啊。記得《甌北詩話》中說:「心之聲為言,言之中理者為文,文之有節者為詩」我並非特意地用一些古文來說明問題,因為對於學詩實在是很有必要的;它包含著深刻的哲理,「詩「就是這樣的,要用通過形象思維,以概括 典型 具體的形象具有本質意義的事物等,來說明問題,其寫出的藝術形象來感染讀者的。 古人云:「詩意也」 詩,是富於想像的,也有著很多的藝術手法:聯想 誇張 擬人 明喻 暗喻 對比 博喻。等。其核心首先要「立意」 古人說作詩首先要立意要高,可見立意之重要了。還有此說「辭以達意」古人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其實要想寫好一首詩,也要先從此處入手的。《梁溪漫志》里這樣記載一段蘇東坡對此的理解:「譬如市上店肆,諸物無種不有,卻有一物可以攝得,曰錢而已,。。。。意者,錢也。為文若能立意,則古今所有,翕然並起,皆赴吾用」 對於現在的文人來說仍有借鑒的價值的。其實就是多看多學多體會,還要勤于思考運用,定會有所裨益的。此次我就針對性地對於律詩的不同風格加以分析,由於水平不高,不當之處在所難免了,望大家海涵!諒解!其目的地就是為了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首先舉例的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這首詩: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這裡說明的是,不論怎麼寫,都要切題,有層次感,條理清晰。這首詩題目有」月「描寫的就要有夜景的,因此有了「滅燭」「露滋」「寢夢」的字句;全詩找著重點在「懷」和「望」上,因此「天涯」「相思」「佳期」等都是在這兩個字的意境中生髮出來的。。。。。使人讀起來此詩層次井然有序,特別是將情與景融會在了一起,一時真的難以辨哪是情哪是景的境界中了。
所以說此詩真是一篇佳作! 至於「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的頷聯,有的說是初唐時期律詩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痕迹,不是很工整。也有的評論是:屬於寬對;和孟浩然的「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這樣的句子相類似的,在此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在就此詩的每一聯說起:「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這一首聯,寫的平靜 自然 空闊,看似信筆揮出,而意境深遠,使人浮想聯翩,月華皎潔,無論是天涯海角盡在其中。。。。 隨著承接首聯的是:「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的頷聯很有分量,且又能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一聯使人富於了遐想的是「情人」和「相思」這裡再次說明一下古人的這種寫法,可不是狹義上的什麼「情人」意在寫想念遠人的幽情為之遠,沒有定指的。此頷聯「正如古人云:「驪龍之珠 抱而不脫」也要與之前聯銜接好,可以說是首聯的進一步深化。 再頸聯是:「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這一聯是轉,所要求的是和頷聯相對要有變化,寫景敘事均可,不難看出來此頸聯是緊扣主題「月」而來的,而情自在其中。最後是:「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的這樣尾聯作結束,並包含了此時此刻的美好情景的留戀,也照應了首聯及全詩的意境,
借景寓情,情在景中;記得古人有這樣的說法:「就景中寫意,托物寓情」其實這也是興的本意。 至於此詩的用典也是非常不錯的,不露痕迹,如:「盈手」「滅燭」 古詩陸機有:『照之有餘輝 攬之不盈手 』謝靈運有:『滅華燭兮弄曉月 』等這樣的來歷。用典用得好則更能增加意的深刻性,但要恰當自然 ,不能冷僻為佳。大凡詠物之詩,都要含蓄蘊藉,並有所寄託,不能太露筋骨為上。有的律詩起句平直,有的則不然起句就有聲勢的。 更有人說應該起句平易的好;其實不盡然,這都是內容意思表達風格的不同而已,何必要千篇一律? 各種風格的律詩都有的,就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為例— 城闕輔三秦 烽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此詩的作法出口就不同凡響,語句豪邁堂皇,直接就說到了上任之人要去的地方,也包含了將要別離之情,這是頷聯所表達的內容;頸聯是也將是表達了即使到任之後,彼此雖然在天涯內心也和比鄰一樣,並不遙遠的。 最後是表達了不必過於悲傷之情。。。。。 此詩的特點是從首聯就開始對仗,頷聯 頸聯都如此這在唐詩中並不鮮見。前人的看法是:只要事實湊得好的話,開始可以對仗的,這樣則更能增加詩的氣魄的。
城闕輔三秦 烽煙望五津」此詩的首聯出口就以縮地的手法,描寫出了古之長安的城闕高大和蜀國的五津遙遠,且將送人之情寄予其中;緊接著承首聯之意的是頷聯「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講的自己也身在他鄉別中送別的複雜心情。頸聯則是話鋒一轉,不為眼前的事物所牽累,而是想到的是世間的人和物情與景了,「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這樣想法來加以慰藉此刻的心情。尾聯則是別後不要像這樣的兒女之情而沾巾啊,也是安慰也是希望更有相會之時的,給人以今後遐想和期盼,並不見有過多的消極和悲傷的情調,很有餘韻的。。。。。
再看一唐詩劉長卿的《尋南溪常道士》 ——
一路行經處 莓苔見屐痕
白雲依靜渚 芳草閉閑門
遇雨看松色 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 相對亦忘言
這是一首尋隱者而不遇的情趣之詩。古人寫這種題材的不少見,《世說新語》里有:「乘興而來,盡興而返,何必見戴」的典故,也可謂此詩的作意。前人有這樣的說法「詩有詩眼,題有題眼;一首好詩必定切題,在此基礎之上加以生髮,看近看遠。有道是:「畫有工似,有工意。工似者,親而近俗;工意者,遠而近雅;作詩也然」 對於外在的東西,要有深刻的理解,不能流於膚淺,至於文筆的運用也是如此,虛實相生,陰一陽為之道。這乃是萬物之本,《周易》里有「有形之象」「忘己之象」這也是形象思維的萌芽。詩的創作是離不開形象思維的。
且看這首詩,無妨從它的作意開始分析一下:其首聯是:「一路行經處 莓苔見屐痕」 是以「尋」為著眼的,說的是要去一個地方尋覓一個人,莓苔是一種隱花植物大多生長在石上的,在這上留下了腳印,寫的平靜悠閑,不著重筆,而環境清幽自然顯現。緊接著是其頷聯:「 白雲依靜渚 芳草閉閑門」這是承接首聯的意境而來的,「白雲」「靜渚」這樣的字眼更增加了清幽之意,「閉門」說明尋者不見。百無聊賴之餘,做什麼呢?正如頸聯交代的一樣:「 遇雨看松色 隨山到水源」看松色又來到水源,也是溪水,也如題目所說的「南溪」這裡點題,正在此悟出了一番道理來這就是尾聯所交代的:「 溪花與禪意 相對也忘言」至此寫出最終「禪意」來了。再來尋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在此處點出來了,使人頓悟原來是一個道士。莊子有:「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可見此道士也非尋常之人了。此詩的層次分明,環環相扣,毫不草率,對於我們來說從中能悟出其中的一些道理來,定會深有益處的。 其中頷聯和頸聯都是工對。白雲依靜渚 芳草閉閑門」在對仗中白雲屬於天文類,靜渚屬於地理類。閑門屬於宮室建築類。「 遇雨看松色 隨山到水源」松色屬於草木花果類;水源屬於地理類了。詩的創作是和作者本身的學識認知,以及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分不開的;詩,是要以 想像 情感 形象融為一體的。
如:柳宗元的——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
這是一首遙寄的詩,寫的是一番真摯的友誼,和相思之苦。也是此詩的作意。其首聯就凌空而下「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發調高遠,很有氣勢;重在破題;也揭示了海天茫茫愁思是什麼?使人慾找答案。而頷聯正承接首聯的意思加以闡述深化了,那就是「驚風亂颭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牆」 」驚風「和「密雨」寫出了柳州當時的氣候和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這樣的心情是難以形容的,
在此說明一下 芙蓉和薜荔都是香草類的植物 藉此暗喻君子。
故此有了「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迴腸」這一頸聯加以相關深化,而在意上又別開生面了。忘斷眼底的是嶺樹遮擋了相思的視野,江水縈迴又流去的是相思之苦;可以說是情景交融的。詩有「索物托情,觸物起情」之說。 也可以說此詩是容情入景的,是屬於抒情的詩,抒情就不能筋骨太露,要恰到好處的收尾為佳。這首詩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共來百越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這樣的尾聯來結束的,也很有餘韻。一派感慨之情。。。。。其實,詩的風格和人的環境 氣質 品格 學養等是密不可分的。每個人寫出的東西也不盡相同,如清代的紀曉嵐有一首詩是這樣的:「濃似春雲淡似煙 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蓬坐 翠色隨人慾上船」 春雲 淡煙比喻碧波起伏的江水,綠色的江水令人陶醉。
卻說綠色善解人意了欲上船,卻帶著幾分詼諧和頑皮了,其本人的性格也略見一斑了。再者鄭板橋的「何日向 江村躲 何日向 江樓卧 有詩人某某 酒人個個。。。」一種無奈 清高的心情在字裡行間里得到了流露。 當然,寫詩是要錘鍊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再者說一下詩病的問題:古人云:「情生於文,文生於情」情不足而多文,實為病;有的律詩頷聯和頸聯句法相同,古人謂之:「四句一法」乃為病。有這樣的詩:「一從歸白社 不復到青門 青古苽水映 白鳥向山飛」青白兩字一首重出,為病。也說到了一些八句之中五地名,八句之中四地名的,六句中六古人名,也為詩病。在《甌北詩話》中也提到了李白的這首:「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其評語是:「四句五地名,毫不見堆垛之跡 此則是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 不可捉摸 非後人所能模仿也」 誠然如此。
再者律詩和其對句一樣,都是講究虛實的。有的對句竭力做作,使得每一個字銖兩悉稱沒有輕重,而有的似乎脫口而出,毫不費力。如:「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順流而下毫不停頓的。有的則精心雕琢,如韋應物的「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暗喻之中情於暮雨里了。另有一種借代的方法;如「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遠芳」「晴翠」是草的借喻字了;寫得很含蓄。寓物的詩要寫得真切,寄有所託,應有深意為佳。如駱賓王的詠蟬的:「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其寓意是很深的。這就是虛實相生的,如一幅畫一樣,要有虛實,乾濕濃淡的,用筆也是如此,筆斷意連。詩,也無非如此的。 一首詩頷聯虛寫,頸聯就應實寫;遣詞造句也是如此,虛字 實字兼用。上聯實,下聯虛來挑松它,免得呆板。如杜甫的「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山河影動搖。野哭幾家聞戰伐,人事音書漫寂寥」這就是眼前的景象加以想像和誇張,想像是虛寫。記得魯迅說過這樣的話,大意是作家寫出的東西不一定非要親身嘗試過,經過形象和抽象的藝術加工是可以。
當然也離不開一些必要的修辭方法的。 如杜甫的「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這樣的語序倒裝句則更加突出了,一方天遠,一輪孤月了;會景而生心的。最後用《四溟詩話》中的一則文字作為結束語:「唐人詩純,宋人詩駁;唐人詩活,宋人詩滯;唐詩自在,宋詩費力;唐詩溫潤,宋詩枯燥;唐詩鏗鏘,宋詩散緩。。。。
宋詩「以才學為詩」「議論為詩」所以「少餘味」可以這樣說唐詩重意興,而理在其中。一家之言了,請諸位文友們細心體會吧! 今天就到此吧 再次謝謝大家了 也希望不足之處給予指正!
醉月詩苑
推薦閱讀:
※《感應篇》心得分享之五十三
※(3)【斗綱三合圖】【三統三合圖】的天文驗證心得
※測賭心得 驗證賭博
※上定下弘法師:持戒念佛報師恩--2014年9月澳洲凈宗學院「戒學研習班」心得報告
※練拳心得/劉瑞
TAG: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