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沉思:誰是阻礙中國發展的千古第一罪人[中國戰略論壇]

五四沉思:誰是阻礙中國發展的千古第一罪人歷史上有許多人,其行為都在阻礙中國的發展。本文主要討論歷代國君、國臣對國家發展的阻礙事件。大體而言,所有的貪官、貪君都是在阻礙中國發展,他們都是歷史罪人。第一,貪官、貪君搜刮民脂民膏,使民眾身心受損、失去尊嚴和自信,降低生命活力和創造力。第二,貪官、貪君窮奢極欲,掠奪資源,破壞環境。第三,貪官、貪君在與敵國交往時,為了其一己私利,幾乎百分之百都會出賣國家利益、出賣國民利益,成為徹頭徹尾的賣國奸臣、賣國昏君。縱觀中國歷史,阻礙中國發展的千古罪人,尤以天下第一賣國昏君和天下第一賣國奸臣秦檜為著。 近年,網上忽然熱議岳飛遇害原因,一種流行的觀點是岳飛沒有處理好上下級關係,讓皇帝對他不放心,才遭到殺身之禍的。此外,亦有熱衷於為秦檜說好話的,或者故意混淆愛國與賣國界線的。顯然,這背後有著精心策劃的文明較量。對此,筆者願意指出的是,殺岳飛,乃是秦檜與金議和談判時附加的一項秘密條款;而正是這種賣國議和行徑,使其成為阻礙中國發展的千古第一奸臣。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渡黃河至京師城下,宋欽宗赴金營求和,金的條件是,割河北、河東之地,索金1000萬錠,銀1000萬錠,帛1000萬匹。第二年,金立張幫昌為傀儡楚帝,掠宋徽宗、欽宗和后妃宗室、百官、宮女,以及金銀財寶、禮器法物、天文儀器、工匠倡優、書籍地圖,大勝北歸,北宋亡。不久,因張幫昌不服眾望,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南宋始。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春夏,韓世忠、岳飛痛擊金兵,收復建康。同年十月,秦檜攜全家老少離開金營,自稱逃離;十一月,秦檜見宋高宗趙構,鼓吹議和,謂「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此後,秦檜官位實權迅速上升,權傾一朝。 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和議成立,宋對金稱臣,年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次年,宋高宗趙構下令全線撤軍,岳飛、劉錡、張俊、劉世光、楊沂中等均奉命退回江南,已經收復的失地,拱手讓給金兵。在前線將士浴血奮戰、節節勝利的情況下,趙構以一國之首,本應親赴前線慰勞將士;但是他卻不顧國民收復失地、重返家園的根本利益,連下十二道聖旨(金牌),強行把軍隊撤回,否則就以「違背聖命」論處。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金再增加議和條件「劃淮為界,割唐、鄧二州」,宋全盤接受,和議成;一個月後,趙構和秦檜即以「莫須有」罪名殺岳飛、岳雲、張憲。據此可知,秦檜非要鼓動高宗殺岳飛,乃是秦檜與金議和時,私下共同達成的一項秘密條款。所傳「金兀朮遺秦檜書」所說「必殺飛,始可和」,應當可信。對金來說,殺岳飛,等於廢了南宋「武功」,當然是求之不得。對趙構和秦檜來說,主戰將領(代表國民利益)的存在,乃是他們狼狽為奸、出賣國民利益以自保自肥的心腹之患,自然也是必欲除之。 中國歷史上經常有議和之事。一般來說,議和可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平等議和,雙方和平共處;第二種是忍讓議和,一方由於國力所限,被迫用錢物換和平,暫時屈辱忍讓,待蓄積力量後再說;第三種是賣國議和,即出賣國民利益,保住國君(包括官僚)繼續榮華富貴、吃喝玩樂。 對比之下,漢唐時期,基本上是平等議和、忍讓議和。秦檜所主張的議和,則屬於賣國議和,他可以稱得上是賣國議和的始作俑者;從這個角度來說,說秦檜是民族第一罪人、天下第一奸臣,一點也不冤枉他。 眾所周知,北宋是當時世界上科技最發達、國力最雄厚的國家。北宋被金兵打敗,一是黃河連年泛濫,削弱了國力;二是北宋皇帝猜忌武將,將軍在前線的作戰計劃,要等皇帝批准才能行動(這與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上皇帝有關,參閱筆者《一言興邦》等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儘管如此,南宋初期,仍然有著足夠的國力、軍力,只要放手讓武將征戰,就能夠收復失地(事實也是如此),而這正是全國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所在。明明能夠戰勝敵國,卻要屈辱議和,搜刮民脂民膏,討敵國之歡心,而且還要殺抗敵將帥(國力的重要組成),這當然是賣國議和了。 奸臣能夠賣國,必須要遇上昏君。昏君有兩種,一種是無能昏君,糊裡糊塗被奸臣賣了還不知道;另一種是賣國昏君,這種昏君寧可出賣國民利益、國家利益,來換取其國君利益,南宋皇帝趙構就是典型的賣國昏君,說他是天下第一賣國昏君,一點也不冤枉他。高宗剛當上皇帝,就下令徵召民女,充實後宮,以至江南民間女子紛紛出嫁,著名的戲《搶新郎》講的就是這段故事。由於岳飛以國民利益和國家利益為重,趙構當然對岳飛不滿而欲殺之;如果趙構是愛國皇帝,為了國民返回故鄉的願望,他本應該親自上前線慰問將士,根本就不會連發十幾道金牌,強行把節節勝利的岳家軍撤回。 正是由於南宋有了天下第一賣國昏君趙構,才有了天下第一賣國奸臣秦檜,此後才有了清朝末年的賣國慈禧和一大批賣國奸臣。事實上,東西方(中國與歐洲)的天平發生逆轉,中國從領先歐洲到落後歐洲,其轉折點正是秦檜、趙構的賣國議和。這種賣國議和行為,極大程度的摧毀了民族自信心和國家的凝聚力,以至南宋苟延殘喘終於滅國。元兵鐵騎橫掃大江南北,農田牧馬,揚州屠城,華夏各族淪為三等、四等國民,十戶人家才准許有一把菜刀,華夏文化與文明大幅度衰退。對比之下,元兵僅僅是到了歐洲的邊緣,對歐洲並無實質的傷害,反而把歐洲人從中世紀的黑暗中喚醒,再加上元兵帶給歐洲的中國四大發明,特別是活字印刷(更適用於拼音文字,而不適用於方塊漢字),讓歐洲人的信息傳播得到飛躍,從此世界成了歐洲人的天下。有鑒於此,阻礙中國文明發展的第一大事件,就是天下第一對昏君奸臣趙構和秦檜的賣國行為。 問題是,在中國怎麼會有賣國皇帝呢?這是因為,國君的利益與國民的利益嚴重脫離,國君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需要的時候,當然就會選擇出賣國民的利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昏君誤國、賣國問題,2500年前的孔子就已經知道了,但是他卻拿不出辦法。因為孔子的治國理論核心是「禮」,說白了就是社會成員各就各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誰也別越位。為此,他還補充了「仁」,意思是國君要有自律,不要把民眾盤剝的太狠。因此,打天下的人,沒有一個喜歡孔子的;而坐天下的人,稍微明白點的,即使不喜歡孔子,也要高抬孔子,以便讓百姓老老實實、安分守己。 對比之下,關於昏君誤國、賣國問題,墨子和孟子都提出了解決辦法。墨子的辦法是成立政黨,用民間力量,遏制國君及其官員的權力。孟子的辦法是成立議會,議會有權力糾正國君的錯誤,直至更換不稱職的國君。孟子的理論是,國民利益第一,國家利益第二,國君利益要服從國民利益和國家利益(國家利益代表的是歷史價值)。 遺憾的是,中國歷代王朝,始終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去徹底解決如何避免昏君誤國、賣國以及奸臣誤國、賣國的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墨子的主張被強制打入冷宮,孟子的主張被巧妙的用「孔孟一家」給化解掉了。道理很簡單,孟子既然是孔子的後世弟子,他的觀點當然也就要服從先師孔子的主張了。上述討論,可參閱筆者《一言興邦》、《探尋聖人的足跡》、《名言點評:審視你的座右銘》等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事實上,岳飛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這是因為,在封建帝王政治體制下,一旦國家元首(包括效忠皇帝的佞臣)出賣國民利益,老百姓沒有辦法,維護老百姓和國家利益的忠臣也沒有辦法。這種情況直到1919年5月4日才出現了轉機(此前的義和團運動,儘管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仍然屬於民眾自發反對政府賣國行為的維權運動),五四運動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它是中國民眾第一次團結起來向賣國元首、賣國佞臣進行鬥爭的運動。中國人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當民眾團結起來堅決捍衛自己利益的時候,國家元首及其官員才不敢掠奪、出賣國民利益和國家利益。
推薦閱讀:

作為狠青年的山本耀司:要能在貧窮中掙扎出道路,要「anti、anti、anti」不斷對現狀發表反對意見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四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五四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四集)
王德威談文學史:沒有五四,何來晚清

TAG:中國 | 發展 | 戰略 | 中國發展 | 千古 | 罪人 | 五四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