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什麼熱衷皇陵挖掘?
明十三陵之定陵挖掘考古一事,距今已六十餘年,定陵挖掘,也是唯一一次對中國歷史帝王墓的主動考古挖掘。按照對外的總結報道,定陵考古挖掘號稱是經過慎重選擇、認真論證、報經審批、由專業考古人員實施、有明確學術目的的科學發掘工作。
一開始,首先進入著名明史專家吳晗和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視野的正是明長陵。在世時促就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修建大運河、編纂《永樂大典》的永樂帝朱棣的寢陵明長陵,是「明陵中規模最大、地面建築最完整」的「地下宮殿」,應該讓其「重見天日,開放為地下博物館」,「不但可以豐富歷史知識,也將使明長陵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名勝。」在永樂大帝的一片噴嚏之聲中,這份由吳晗起草、郭沫若修改的報告獲得了上級部門和領導的審批通過。
挖長陵前,大家一致認為最好是先試掘一個別的帝陵,比如,永陵。
嘉靖皇帝在永陵里嘆了一口氣,他早就被海瑞磨掉了銳氣,不管何時總有博名氣的來氣你,真生氣你都死800多次了,做皇帝,不能太認真。當嘉靖後來聽說不挖永陵,準備開挖定陵時,怒了,放過我們家小三的小三吧,還是挖我吧!
定陵里的萬曆慌了,哥有隱疾,腿腳不好,你這一刨,豈不露餡了?還好,很快,萬曆聽說上頭的目標似乎換成了獻陵。他鬆了一口氣。
獻陵里的洪熙帝明仁宗朱高熾一挺身,挖我就挖我!咱先說好,能不繼續挖我爹么?我爹暴脾氣不說,好歹也是對中華民族有過歷史貢獻的。。。
長陵里的永樂大帝發出一聲不屑的鼻音,「有膽就放馬過來。」
然而上頭的人們猶豫來去,最終做出了挖掘定陵的決定。
歷時兩年的發掘,定陵地宮出土各類器物2648件(不含錢幣、紐扣),金、銀製品和玉類保存基本完好。絲織品「數量之多,品種之全,花色之好,紋樣之複雜,在中外考古史上都是罕見的」,還是「研究中國古代絲綢科學技術的珍貴資料淵藪」,當然,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操作不嚴格,防腐防氧化的水平不適應需要,在文物保存方面,是存在很多欠缺的。
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娘娘的棺槨骨殖自然是沒有保存下來,有的墮入深淵,有的升上青天,永樂、洪熙、嘉靖與眾多皇帝皇子皇妃漸漸也了無聲息,他們可以安眠一段時間,因為自定陵起,自定陵終,皇陵的考古發掘暫時告一段落。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最怕後人來鬆鬆土。聽到郭沫若也進了墳墓,多半會安心許多。
推薦閱讀:
※郭沫若的人品真的差嗎?
※如何看待郭沫若的人品?
※余秋雨能否與郭沫若相提並論?
※杜甫最凄涼的一首詩,郭沫若讀後卻說他是殘酷的財主!
※郭沫若為什麼如此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是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