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關門弟子 秘傳(歡迎同道中人斧正)
1.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易經》的「易」字:
東漢中期許慎著作的《說文解字》中對於易字的解釋為:「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它所蘊涵的是「普遍的變化」,我們抽象理解為「變易」
《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一曰從勿。」,它所蘊涵蘊涵的是 「恆常的規律」、我們抽象為「不易」;
《易傳·繫辭》開篇即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它所蘊涵的是「簡易」的概念。更確切地說,「簡」就是「簡化」,「單」的本義乃是「大」;這就是說:凡事凡物只有簡化了、才容易認識和理解、才能夠發展和壯大。
東漢末年鄭玄在其《易論》中:「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也有一說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藉以釋疑。
「易」很博大,但由於世人對其理解的程度不同,分別形成了經、傳、術、法、技幾種流派。
2經:通題也,契經之簡稱也。佛所說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所具之機,故稱契經。經者,徑也,入道之通途也;經者,經緯也,以種種理令萬事經緯分明,有條不紊也;經者,常也,歷萬世而不變之真理也;經者,線也,貫串種種事理以成文者也;經者,攝化也,攝化種種根機眾生令入佛道也。復有,湧泉:義味無窮,至心持誦,可得無量義味也;出生:能生妙善,常誦經者,自可依仗經力,化剛為柔,變愚成智,罪滅福生,成就善法也;繩墨:能為世出世間之楷模,猶木匠之繩墨,立定規矩方圓,以楷定正邪也;顯示:能示正性,令讀誦者因之而開示悟入也。
經 基本解釋 :與「緯」相對。如:經線。地面上東與西距離的度數稱"經度"。地理上假定通過南極、北極同赤道成直角的線,以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子午線為起點,以東叫"東經",以西叫"西經",東、西各一百八十度。
經書:所有經書都是恆古不變的特性。
經jìng是不可改變的。
緯書:是講變化的。
論書:是代表次序和次第。如:傷寒論就是講病的次序的。說話有次序就叫言論。 又如《論語》:「《論語》有弟子記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問,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時人相言者,有臣對君問者,有師弟子對大夫之問者,皆所以討論文義,故謂之《論語》。
「經」是規矩人類信仰與價值觀的奠基,掌握了用「易」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發展的人,「易」在他們眼中就是《易經》。上古直至周朝,華夏傳承的都是易經文化。
3 傳 zhuàn,替經書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詳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範圍,以史實為根據,但不排斥某些想像性的描述。「傳」是對一個事情的演義,如水滸傳,左傳和公羊、穀梁是針對於春秋的「傳」,其特點是過於具體,容易讓大家迷失樸素的本質。從春秋孔子寫易傳(十翼)開始,華夏傳承的都是易傳文化。
4「法」是對一種事物的具體應用。從漢代開始,很多學者執著於易經中八卦、太極、陰陽、數理模型的研究,使其抽象化,逐漸脫離了人生與社會的本質。 「術」是基於某種完全脫離易的本質,重新構架出來的一套知識體系,重在占卜吉凶,預測未來。如梅花易數,大六壬等。「技」是法在具體生活中的應用,如根據「法」中的抽象模型,冠以「術」的解釋說明,在起名、風水、算命等行業開展具體的應用。法、術、技從漢代開始,逐步流行,影響廣泛,對真正的易經文化的傳播影響甚大,使易從為自身改變命運服務變成一種技能而為別人服務。
二、太極圖與太極原理
清人惠棟作《易例》,注曰:「太極,太一也。分為天地,故生兩儀也。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震春,兌秋,坎冬,離夏,故兩儀生四象。乾坤生於春,艮兌生於夏,震巽生於秋,坎離生於冬,故四象生八卦」。
太極圖的定義
《太極圖》稱《先天圖》或《天地自然之圖》,俗稱陰陽魚圖,其含義為陰陽互生——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據傳伏羲是中華易學《太極圖》的始祖.;太極圖同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是一脈相承的,其實就是天體運動規則的一個縮影,暗示著萬物發展變化的軌跡。
《周易大傳·繫辭上》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實質的內容。按易學的觀點,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即宇宙在運動,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變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於無窮。
1.太 極:就是陰陽的極位,或介於陰陽之間;或藏於陰陽之中;或裹在陰陽之外,不屬於陰陽的特殊位置。「太極」是易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具有兩重含義。何謂太極呢? 太有至的意思; 極有極限之義, 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極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等;二是「太極」的範疇含義,有「本質」、「根源」、「全息」的意思。兩者在太極圖中統一起來,完整地表達了「太極」的深邃內涵。「太極者,天地萬物之始也」,「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深然太極之理,無所不在」。
伏羲先天太極圖
文王后天太極圖
上面2個太極圖,這個圓圈,就是代表的一,代表的宇宙,代表的無極.太極是有限之天,無極是無限之天;太極是有,無極是無;太極是三,無極是一.圖象的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也就是說,太極不僅包含了陰陽兩個方面,還包含了劃分陰陽的界線和標準在內.
2陰陽魚圖是人們對流行太極圖陰陽各半的形象稱謂。如下圖:
太極圖中,以一條「S」形曲線分為二部分,其形似魚,故名陰陽魚圖。其中黑色部分為陰故稱陰魚;白色部分為陽故稱陽魚。陰陽魚互糾,表示陰陽相倚而不相離,以反映宇宙世界陰陽雙方的運動變化規律。兩條魚形頭部的小圓就是所謂的魚眼,其中白色一邊小圓呈黑色,黑色一邊小圓呈白色,白象徵陽,黑象徵陰,以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一說,陰陽魚眼表示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
清胡渭《易圖明辨》:「陰極於北而起薄之,陰避陽,故回入中宮,而黑中復有一點之白;陽極於南而陰來迎之,陽避陰,故回入中宮,而白中復有一點之黑。蓋望夕月東日西,坎離易位,其黑中白點,即是陽光;白中黑點,即陰魄。」
太極圖的分類
太極圖大致可分二類:一類為數層圖組合的圖式,如無極圖、太極先天之圖、周氏太極圖等,形式基本相同,最上一圈以單圓表示術極,二圈分黑白三層,標有陽動陰靜字樣,表示陰陽交錯,運動變化;中分金木火水土五行,表示陰靜陽動產生世界基本構成特質;下面再有二圈,分別標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萬物化生」字樣,以示產生萬物,此圖概括了無極——太極——陰陽——五行——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宇宙演變過程。
周氏太極圖
傳統陰陽魚
另一類為以傳統陰陽魚圖為主的圖式,如古太極圖、先天太極圖、來氏太極圖等,其圖外圓象徵太極,內以S曲線分黑白環弧形,白中有一黑點,黑中有一白點。白為陽黑為陰,象徵陰陽互根;環弧形如兩魚交遊狀,以示陰陽變化循環不已。可見二類圖式,形式有異,內涵類同。今流行太極圖為陰陽魚圖式,此圖各部分原有固定位置且賦以特定含義,但現代所繪太極圖無嚴格方位標準,多著重提示陰陽變化循環之義。對於太極圖起源及內涵,歷來有不同認識。今人多結合現代科技理論加以闡述,如有人認為,太極圖是對波粒二象性的準確概括,太極圖圓形是粒子性,中間S曲線是波動性,太極圖是波粒二象性的統一;還有人認為,太極圖為宇宙天體球在水平面內的平面投影,其中兩個小點為定南北向之用,S形貢線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體周運軌道在水平面內投影的圖示。此類探討,目前尚有較多爭議。
太極圖的圖解含義
1.黑白(色度)的哲學含義
太極圖內部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白為陽;黑為陰,表示對立的兩個方面。
由圓圈、S曲線、兩點,「四畫」構成的簡圖,我們可以解讀出:大小、變化、對立統一、中心(核心)、運動、循環(輪迴)、平衡、位置、方向、曲折、包容等哲學內容來。太極圖中間一小圓點表示它們的旋轉中心(核心),陰陽圍繞此中心作旋轉運動。圖中的兩點表示陰陽部分各自有一個自己的核心,這比一個核心的太極圖更符合事物的內在規律,因為:一個事物必有一個核心。太極圖整體的旋轉中心稱為皇太極,也 叫太極點,太極圖因陰陽核心而生動、而變化無窮。核心是太極圖的靈魂,它們是一切運動、變化的基礎和能量源。
所以說太極圖乃是宇宙萬物運化的全息穩態模式。它極為深刻地概括了陰陽易理,生動地表示了宇宙萬物的結構及其運動規律。這就是太極圖博大精蘊之所在。
2.太極圖是對事物運動和結構成因的圖解,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a、太極圖中的"S"線將太極圖清晰地分為兩個關聯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是有結構的。
b、太極圖的兩個部分用不同顏色相區別,分為陰和陽,以"S"線相隔,表明這兩個部分是相互獨立、不容混淆的。
c、太極圖的兩個獨立塊面各有一個對方的小點,即陽塊中有陰小點,陰塊中有陽小點,表明同一事物結構中的獨立部分與對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關係。也就是說,雖然陽中含陰,陰中含陽,互相包含,但是不論是塊還是點,都是絕對獨立的,沒有混淆界線。
d、太極圖是圓形圖,一是表示運動和結構有規則,二 是表示運動以旋轉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運動是流暢圓潤的。
e、太極圖是對稱圖,整個結構均衡對稱,表明一個穩定的結構其內部能量是均衡的,獨立的雙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結構地位。
f、內部絕對對稱的圓圖也表明,太極的運動是無擺動、無震動的旋轉運動。
g、太極圖的陰塊和陽塊都有大頭和小尾的形狀,表明事物運動是有方向性的,可以顯示太極圖的正旋與反旋的旋轉方向。
h、太極圖陰塊和陽塊的大頭與小尾,還表示陰塊和陽塊在旋轉中的強弱變化,大頭為強,小尾為弱,在大頭處有對方的小點,同時與對方的小尾銜接,這就顯示了太極內部兩種能量的變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變的變易性,呈現出物極必反的狀態,這就是易理產生的根源。
綜上所述,太極圖有七大含義:結構、規則、旋機、均衡、圓融、變易和方向。
四太極原理及應用
1太極圖中的陰陽魚,就是最早、最樸實、最精闢的辨證法標誌: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結合、陰陽互根、陰陽抱護、陰陽互換、陰陽平衡為貴等等至今還是人們公認的自然法則,決不以人們的意志所轉移!兩個魚眼象徵正負兩個極點。黑魚代表負面,但黑魚眼是紅色,它表示負面的極點,象徵物極必反開始了,即陰極中產生了「陽」的曙光信息。紅魚代表正面,紅魚眼是黑色,它表示正面的極點,陽極必反開始形成了「陰」的成份。它啟迪後人正視「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的哲理,正確對待人生,正確對待事物。也就是後人(特別是哲學家)最崇尚、最倡導的一分為二的唯物論和辨證法。這是自然法則,萬事萬物都跳不出這個陰陽交替、正負轉換的辨證法,任何唯物論者也都推翻不了這個顛撲不破的法則。
2太極圖意示物質世界本身有著自己的辯證規律,事物都是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有產生、發展、滅亡的規律。提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其內部的物質運動。外因只是條件,內因才是原始根據。從而揭開了「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矛盾焦點。「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是一對矛盾,它們存在於太極運動各個時期的「始」與「終」,可見它們即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沒有「合二為一」就沒有「一分為二」,沒有「一分為二」就沒有「合二為一」。這是任何事物原始反終循環運動的必然,任何事物都離不開這個規律。任何人也都要遵循這個規律。太極運動的各個不同角度時期,會產生各種不同概念和現象。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無論是「一分為二」的觀點還是「合二為一」的觀點都是正確的,但又都是不全面的,都是片面的。只有承認事物是「合二為一」的統一體,又承認事物是「一分為二」的矛盾體,才是全面的,才是真正的辯證唯物主義的
3太極圖運行的方向,是萬物進化、升華的總趨勢!太極圖中陰陽魚的分界線「S」形,它標誌著宇宙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是呈水平線向前、向上推進的,而是艱難曲折呈波浪式前進的。《易》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點明了過去的事物,沒有不反覆來回的,這是天地間永恆的自然規律。把多個太極圖組成一條直線形,就更清晰了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一代英雄十代衰,一代榮華十代窮」的理論根據。有鼎盛期,就有衰敗期,這就是萬物的興、衰、榮、辱史。人的心律跳動意示圖,股票升降意示圖,統計進度表圖以及聲波、水波等都不是水平發展前進的。
4太極圖的設計完全符合大自然,是有生命有科學性的,不是邪學、迷信。這種盛衰交替的規律,任何人都無法改變和逃避。太極圖演繹的程序方式是:無極(0)生太極(1),太極生兩儀(2),兩儀生四象(4),四象生八卦(8),八卦生萬物…….。詳見左圖。可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從零(0)開始,都是從無到有發展的。根據太極圖的模式思維和原理制出來的。因為1、太極點都在中心;2、它們都是圍繞太極點轉動的,太極圖陰陽魚在核心太極點的策動之下不停地順時針旋轉,當轉完一圈時,卻經過了四個氣溫景象不同的季節,即春、夏、秋、冬四象(四種現象)
6從圖像看,太陽最大,月亮次之,星星最小,這是符合現實、符合自然、極具科學性的天文圖案。也說明:月亮和星星要想發出光輝亮點,離不開太陽。太極圖將日、月、星辰、晝夜交替運轉的物理變化,淋漓盡致地表現在一個小小圖中、彈丸之地,這是對天文知識的最早記錄和描述,也是先祖的智慧精華。
三、 陰陽五行理論
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概念,是先民在接觸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實踐中,通過觀察與思考而建立的一種影響很大的哲學思想觀念它是一種自發的樸素的唯物論,並具有辯證法的初步思想因素。廣泛滲透於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各個領域;中國風水學的各個方面均遵循這一原則。
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合稱。 陰陽與五行是兩個基本概念。
陰陽是什麼?《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所謂「兩儀」就是陰陽,所以《易》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之內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融在一起,相對地來說比較安靜穩定的狀態,這時稱之為太極狀態,簡稱太極。當內部的陰陽二氣發生交融變化時,我們稱之為兩儀狀態,簡稱兩儀。太極八卦圖,陰陽在里,八卦在外,其用意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
說陰陽是一個事物,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屬性,是一個事物的模型圖。指事物的矛盾,如天地,晝夜、寒暑、長短、雌雄、男女、動靜、剛柔等等。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同時還是運動的、變化的、有發展、有過程的。它運動變化的動力是什麼呢?是對立統一,古人又把它稱做「陰陽」。陰陽不僅貫穿於事物運動變化的全過程,同時也貫穿於組成事物的每個層次、每個方面。
五行則是什麼?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由五種最基本的形態:金,木,水,火,土構成,它們之間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遵循五行生剋制化規律。 它是時間與空間、過程與結構的統一體。用「五行」這個概念來描述表示事物的這個結構屬性。
一、陰陽學說
目前陰陽概念來源有2個說法 1起源於夏朝,其依據是成書於夏朝的《連山》一書。《連山沖中已出現陰爻「- -」和陽交「一」。《山海經》稱:「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說《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烈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
2 陰陽概念,最早時,來自陽光的向背,物體向陽的一面叫陽,背陰的一面叫陰。繼而不斷引申,進一步廣泛解釋自然界與社會界的所有現象。成為陰陽學說是周朝以後,特別是《易經》對陰陽進行了全面概括,成為系統、完整的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將宇宙世間萬物分為陰與陽兩大類,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發展與變化,全在於陰陽兩氣的運動與轉換。陰陽有以下特徵:1、陰陽互根,陰為陽根,陽為陰根,互為依存,互相為用。2、陰陽消長,陰陽始終處於此消彼長,彼進彼退的動態平衡之中。量變時時處處存在。3、陰陽轉化,在一定條件下,陰陽發生「質」的變化,各自向其對立面轉化。
l)陰陽屬性
世間任何事物均可以分為相反的兩個方面,即陰與陽。陰陽現象無所不在。陰陽的劃分規律是: 凡類似: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熱的、動的、快的、雄性的、剛強的以及單數的屬陽; 凡類似:黑暗的、下面的、裡面的、寒的、靜的、慢的、雌性的、柔弱的以及雙數的都屬陰。
2)陰陽規律
陰陽互根,即是指事物或現象中對立著的兩個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特點,處在一個統一體內。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以另一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沒有陰,陽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存在。《素間陰陽應象大論》日:「陰在內,陽守之,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陽對立,即是指自然的萬物萬象,其內部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即存在著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諸如:電有正負極,磁場有陰陽極(南北極),原子由「正」電子核和「負」電子構成,建築物有陰面,陽面,山南為陽,水南為陰等等。陰陽轉化,即是指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兩種屬性,處於動態平衡之中,此消彼長,彼進此退,且在一定條件下向其對立面轉化。《易經·繫辭》曰:「日往月則來,月往日則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成歲月焉。」俗稱「風水輪流轉」即是陰陽轉化運動中的結果。
中國古人對陰陽依存。對立、轉化的論述,具有了現代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與認識論。陰陽始終處在動態平衡中,如果這種變化出現反常,即是陰陽消長的異常反應。《易經·繫辭》曰「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中國風水學就是人類在居住選址、規劃、建築活動中,尋求陰陽平衡的具體科學技術。
二、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的產生,學術界至今處於爭議之中。五行學說的確立,一般認為是戰國時代。也有人傾向五行學說產生在商代或比商更早。
1史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是孟子。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餘歲……等近乎五行推運的說法。比孟子稍後的鄒衍,擴大五行學說,成為陰陽五行家。」2哲學界認為:「五行的明文見於《尚書·洪範》(相傳為西周初年文字,據考證可能是戰國時代所作)。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日從革,土爰稼牆。」3易學界認為:「五形學說是與陰陽學說同步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組成的,並且認為,這五種元素是互相轉化、互相制約的,相互影響。五行轉化的規律,可分為相生和相剋兩種:
1.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2.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五行的生克關係,實際是四時的循環變化,並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裡的生實際是指產生、發生、發展變化的意思。 同樣,這裡的克的含義是指克制,制約的意思。萬物有陰陽之分,而五行代表萬物的符號,故五行亦有陰陽之分。
l)五行屬性 漢董仲舒在《尚書·洪疇》中將五行抽象為五種物質屬性,不僅僅是五種物質。五行學說歸納客觀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元」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發展和變化都是這五種「元」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互對立、依存和轉化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規律和原因。這個觀念是樸素而又唯物的,與近代科學「元素周期表」和「物質不滅」規律極其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行特性:木一具有生髮、發達的特性;
火一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
土一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
金一具有清凈、收殺的特性;
水一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2)五行的規律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剋的規律。五行的相互關係,最基本的是相生與相剋關係。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相生的關係中,具有它生、生它,即順生、逆生兩個方面的關係。逆生,又叫亢乘,即五行亢乘。
相剋:含有互相制約、剋制、抑制的意思。同樣,相剋的關係中,也具有克它、它克,即順克、逆克兩個方面的關係。逆克,又叫反悔,即五行反悔。依其排列,規律為「順次相生,隔一相剋」。古稱「比相生,間相勝。」順時針為順生、順克;逆時針為逆生、逆克。即:水木火土金五者,相近的依次生成,水生木,木生火……依此類推;五者又間隔一個相剋,如水克火,木克土,直至金克木……周而復始。這種生克關係是固定的,「逆之則亂,順之則治。」
為什麼五行會「順次相生」呢?古人認為冰能滋潤樹木;木能燃燒產生火;火能使燃燒後的東西變成灰土;土裡面能找到金屬、礦物;寒冷的金屬表面潤澤,能產生露水,而且五形中唯有金屬遇熱溶化後變成液體狀態——這樣形成一個促進性的循環。
為什麼五行會「隔一相剋」呢?古人認為:水能夠滅火;火能夠熔化金屬;金屬製品能夠砍伐樹木;樹木的根能夠穿透土壤;土能夠吸收水份使之消失——這樣形成一個抑制性的循環。
五行相生相剋,構成一個循環鏈,周而復始。現代科學發現的元素周期規律證實了中國古代五行周期變化的合理性。五行與陰陽結合,產生了「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風水學,乃至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如:中醫、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經濟等學科的總原則。有了陰陽五行的平衡與協調,才能推動和維持一切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變化與消亡。
五行中的「五」,即是指五種物質,「行」是指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五行中每一行代表一種功能屬性,它們之間具有生克和制化的關係,通過這些相互作用的關係,五行整體獲得動態平衡,從而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金,不是黃金。是堅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國字「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五行中對」木的解釋。生是一個象形字,下面是一個「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髮出來的一個枝一片葉。
水,代表流動,具有循環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熱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二)五行歸類
人 體 |
自然界 |
|||||||||||
五行 |
五 臟 |
六腑 |
五官 |
五形 |
情志 |
五音 |
五 方 |
倍數 |
五季 |
五氣 |
五味 |
五色 |
木 |
肝 |
膽 |
目 |
筋 |
怒 |
角 |
東 |
3 8 |
春 |
風 |
酸 |
青 |
火 |
心 |
小腸 |
舌 |
脈 |
喜 |
徵 |
南 |
2 7 |
夏 |
暑 |
苦 |
赤 |
土 |
脾 |
胃 |
口 |
肉 |
思 |
宮 |
中 |
5 10 |
四季 |
濕 |
甘 |
黃 |
金 |
肺 |
大腸 |
鼻 |
皮毛 |
悲 |
商 |
西 |
4 9 |
秋 |
燥 |
辛 |
白 |
水 |
腎 |
膀胱 |
耳 |
骨 |
恐 |
羽 |
北 |
1 6 |
冬 |
寒 |
鹹 |
黑 |
嚴格的說,五行學和《易經》沒有根本的聯繫。只有在運用《易經》的法則和占卜的時候《易經》才和五行學產生聯繫。 五行學說的發源地沒有考證,甲骨文中也沒有有關五行的文字。有說這個文化在甲骨文中有記載。但現在的學者都傾向於產生在河北,京這一代的文化如黃帝和伏羲這一時代。《易經》的占卜或者叫做卜筮,很多人認為是八卦。其實,五行和八卦是分開的。卜筮的重點是五行,不是八卦。要用卦來斷事情則又是另外一個體系。所以,五行和八卦是分開的。天干文化就是五行學的法則。
推薦閱讀:
※易學
※對照自己是啥命 - 玄學門戶網 xuanxue.com-易學命理算命網 在線免費算命-測名...
※明燈易學,天相星坐守十二宮之財帛宮
※易學與汽車風水學講座大綱
※易學大師透露十種手相遲早成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