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現代人永遠的精神坐標

和諧:現代人永遠的精神坐標——試析陶淵明其人存在的哲學意義(二)

默認分類 2006-10-21 09:09:31 閱讀27 評論1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身與心的和諧:人的主體性的完成

人是身心合一的,有形的物質身體與無形的心靈、思想和精神是統一的,而無形的心靈、思想和精神,在常態情況下,顯得更重要,這是人之為人的本質特點。「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必須針對上述身、心、靈三個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適當關係。容我先以三句話來作個概括,再說明其內涵: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長,是需要的;靈性修養,是重要的。」⑶也就是說,只有具有身心靈特點的人,才是完整的主體性的人,否則,如身心靈相分裂,或只注重身的存在,都不是完整意義的人。

真是做人的前提,善即是對身心的調節,美則喚醒人的美感,使日常生活藝術化。陶淵明即是集真善美於一身的歷史人物,他的生命是覺醒的。

陶淵明的生活是「任真」的,不違背心性,追求自然的本真狀態,他在《歸去來辭》序言里說,「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他的自然是源於本性的,不是勉強做作出來的,饑寒交迫他能忍受,而違背心意產生痛苦則不能忍受。他辭官堅決自然,做官也是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他家境貧苦,做官可以解決溫飽問題,憑自己才幹「遂見用於小邑」,「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他詩文中關於「真」字眼反覆出現,「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箸」(《和郭主簿二首》),「華箸」指代豪華富貴的生活,即說上述的田園生活是真正快樂的,姑且用它忘掉榮華富貴吧;「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衡茅」指代極簡陋的房屋,在艱苦的環境中修養真性情,希望能保持自己的好名聲;他嚮往上古的生民那種「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勸農》)的姿態,以樸實而見真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真意」在心中,欲說卻「忘言」,莊子說,「大辯不言」⑷,「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⑸,「蓋淵明所謂『真意』,乃在一『歸』字,飛鳥歸還,人亦當知還。返歸於自然,方為真正之人生」⑹;「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飲酒》),意思說傳說中的伏羲、神農這些遠古治世的君主離開我們很久了,現在整個社會很少再有真淳樸實的風氣了,儘管他那個時代風氣不純了,但他自己還努力恪守著「真」這個底線。

他的「任真」態度里有一份天真存在。他做人是天真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他為官也不失天真,正直,有個性,有理想,決不讓天真被污染;他躬耕也是天真的,一旦違心的官場令他心靈痛苦,其歸心既迫切,更真切,寫決心如「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他不願讓自己的心靈服從身體,違背心愿的事情他決然不為;他的詩文也是極其天真的,從那些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田園的活潑,自然界的生命力,以及詩人火熱的心跳,他從不虛偽矯飾,有一份心思寫一份心思,有一份感發寫一份感發,有一份決絕寫一份決絕,並且說到做到。他力求「為文」與「為人」的統一,他與很多文人不同的是,他以「為人」之心去「為文」,宋代詩人陳後山稱讚他「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耳。」(《後山詩話》),他寫詩不是為了成名成家,故作「語不驚人死不休」,也不是為了混一口飯吃,吃飽喝足酣然入夢,他的詩歌純然是內心的需要,他那一份感受呼之欲出。對此,辛棄疾也曾有高度評價,「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鷓鴣天》),他的詩亦如他的人,清水之芙蓉,天然去雕飾。

「陶淵明的『真』,不是那種簡單的、膚淺的『真』,而是一種複雜的、豐富多彩的『真』……陶淵明的詩,還不要說拿《六經》做註腳,他自己所有的詩就都可以互為註腳。因為這些詩所表現的是他整個生命的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面,是真正博大而且豐富多彩的。」⑺陶淵明不僅在生命的各個層次里都充滿了豐富多彩的真,而且在他的物質和精神裡面都充滿了豐富多彩的真,為了生存的躬耕也好,為了生計的出仕也好,為人也好,為文也好,生活里的困頓與歡樂,生命里的悲苦與無奈,抱朴守真是陶淵明為人處事的原則。當身心屢屢發生矛盾的時候,迫於生存,他可以去做官,當官場需要他不擇手段和同流合污的時候,他覺得違心違己痛苦不堪,在出仕與歸隱之間,他選擇了歸隱,做一個自食其力的躬耕者,比以首鼠兩端的形式做官要開心得多,官場上心為形役,田園裡形為心役,心靈的真才是最大的真,只要不違背心靈的意願,再苦再累的農活,陶淵明的內心是快樂的!

陶淵明的作品充滿了自然和田園生活的和諧。這裡既有想像中虛擬的自然,也有現實里真實的自然。「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一篇《歸去來兮辭》既是詩人歸隱的心曲,也是情景交融的和諧畫面,有許多句子是那樣的朗朗上口,並隨時能夠會心會意,如「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在平常語中融入了平常心,寫得那樣親切可人,詩意可掬,平淡中寄予情懷。他「載欣載奔」的時候,想像出「僮僕歡迎,稚子候門」的情景,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場景啊。

一個社會和諧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人與人之間和諧的基礎是一個人身心的和諧,只有當身心和諧的時候,人是活潑的,健康的,意趣無窮的,心智敞開的,此時,他的潛能也是不可限量的。當一個人無法做到身心和諧的時候,要儘可能做到遵循心靈的需要,調適好身心矛盾,像陶淵明那樣以安貧的方式去樂道,從「心為形役」走向「形為心役」,從底線的「生存需要」走向「自我實現」的需要。現代市場經濟時代,人人都在追求自己最大化的幸福,私慾被無限制地放大,人人都把希望盯在追求的結果上,人在被物化的同時,更在異化,人逐漸喪失了人之為人的本質,所謂最大化的幸福退守為物質金錢的攀比,而心靈世界在追逐中逐漸荒蕪,最終人還是不幸福,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從理論上說,人人都可以通過自我實現成為一個卓越的人,然而事實上卻不盡如此。這些追求所謂最大化幸福的人恰恰走的是與陶淵明相反的道路,只能是越走越困惑,越走心越累。個體的人如何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必須處理好身心靈的關係,實現物質、精神和信仰的同步發展。

陶淵明是任真的,他的自我感也非常強烈。事實上,一個缺乏自我感的人,難以成為一個有獨立個性的真正意義上的人。「現實世界中我們所有的人都處於軟弱的、沒有安全感的、分裂的、完全『虛假的』自我和強大的、有活力的、有安全感的『真實的』自我兩個極端之間的某一點。在特定的場合和時間,你可能發現你自己會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的某個地方。但是,無論你處於哪個地方,你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那就是你怎麼才能遠離虛假的自我而走向真實的自我?換句話說,你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安全感、樂觀、有愛心、尊重他人、樂善好施、慷慨、靈活、移情、有創造性和成熟的人呢?只有能夠擺脫虛假的自我,努力強化自我感,才能還自己一個真實的自我,享受到自我實現的歡愉。」⑻陶淵明完全生活在真實的自我中,並且正確而準確地行使真實的自我感,他的詩心和歸心,他生活的情態和躬耕的姿態,他的自我個性表達和這些表達的符號,無一不在說明之。

身心和諧是人的個體性完成必然途徑,身心和諧的人才是完整意義的人。人類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改善,而在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心靈生活或精神生活也必須同步得到改善,否則人的身心將永遠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至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和人類的共同進步。就是說在物質追求之外,要建立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終極價值,讓心靈在物質發展的同時也得到同步發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保持一種必要的張力,在滿足的同時打破滿足,在不平衡的同時趨向平衡,從而使人類在自己的職業追求中形成事業追求的可能,讓人的主體性不斷形成自我完善的可能,走向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界面。

和諧:現代人永遠的精神坐標——試析陶淵明其人存在的哲學意義(三)和諧:現代人永遠的精神坐標——試析陶淵明其人存在的哲學意義(一)

歷史上的今天

相關文章

  • 和諧2010-07-19 12:43:22
  • 陶淵明的特質2010-06-12 13:45:57
  • [引用]陶淵明研究2010-12-14 19:26:26
  • 陶淵明資料2009-10-11 21:28:55
  • 試論陶淵明的隱逸人生2010-06-07 14:41:23
  • 推薦閱讀:

    吃飯的「和諧」是最基本的和諧
    舊樓和諧裝電梯 鄰里關係更投契
    和諧婚姻里夫妻說話要有技巧

    TAG:精神 | 現代 | 現代人 | 和諧 | 坐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