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銷23國 蘇州花茶如何尋找「復興密碼」?
本報記者 高戩 朱雪芬 攝影 端木東亮
日前,東山茶廠來了一批斯里蘭卡的客商,他們沖著蘇州茉莉花茶而來。他們不僅現場品鑒了新鮮出爐的茉莉花茶,還到制茶車間觀摩了制茶技藝,並且當場下了訂單。
蘇州曾是中國著名的花茶生產中心,蘇州花茶多年暢銷全國。然而,在市場大潮的衝擊下,蘇州花茶最大的生產廠家原蘇州茶廠停產關閉,蘇州花茶逐漸淡出市場。在蘇州著名茶葉專家謝燮清看來,斯里蘭卡客商的訂單,意味著蘇州花茶踏上了復興之路,而復興的關鍵是「不變+變」——不變的是傳統技藝,變的是產品的品質和市場定位。
A 蘇州茉莉花茶遠銷23國
「其實,這批客商已經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採購茉莉花茶了。」東山茶廠負責人毛小雲說,三年前,蘇州茉莉花茶就已經上了斯里蘭卡客商的採購單。
在東山茶廠,記者探訪了茉莉花茶的製作過程。走進位茶車間,芳香四溢,新鮮的茉莉花被攤放在大大的竹匾中,等待著它進入最佳狀態。「八成開的茉莉花香味最濃,新鮮採摘的花,要放一放才能用。」制茶師告訴記者,夏季和初秋茉莉花花蕾飽滿,色澤潔白晶瑩,香氣濃郁,品質最佳,因此茉莉花茶通常在這段時間內窨制。
所謂「窨茶」,是蘇州茉莉花茶的傳統製作技藝,就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混合、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操作聽起來簡單,工藝卻很複雜。窨制的第一步是「拌和」,就是將經過篩選的鮮花與烘乾的茶葉均勻攪拌、混合堆積;第二天凌晨一兩點鐘,由於花的呼吸作用,茶堆的溫度升高到50℃左右,此時需要人工降溫,並將它們重新混合,這一步驟叫做「通花」;在清晨四五點,還要「起花」,將花與茶分開;最後將茶烘乾——這一整個過程稱為「一窨」。
原蘇州茶廠技術副廠長、國家級品茶師謝燮清介紹,最好的花茶需要反覆「窨」八次,每一窨之間要隔3-7天,且每一窨過程中時間、溫度、濕度等要求各不相同。多次窨制後,還需將花與茶葉分離,才能得到花茶的成品。
毛小雲介紹,東山茶廠生產的茉莉花茶,採用的就是傳統的「窨茶」技藝,經過斯里蘭卡客商,目前已銷往23個國家。
B 共榮共衰的茶與花
謝燮清介紹,中國的花茶起源於福建,抗戰時期,花茶的製作中心轉移到蘇州,經過蘇州歷代制茶師的鑽研、改良,蘇州花茶的品質超越了福建花茶。
「新中國成立後,在『當代茶聖』吳覺農的關心支持下,中茶公司在蘇州建立了蘇州茶廠,花茶一直是蘇州茶廠的拳頭產品。」謝燮清說,1979年,在全國內銷花茶評比中,蘇州茶廠一舉拿下了四個第一。
「蘇州花茶之所以品質好,一方面是因為制茶工藝精湛,另一方面是因為花好。」謝燮清告訴記者,蘇州花茶採用的茉莉花、白蘭花和玳玳花均產自蘇州本地,雖然它們的原產地在南方,但在蘇州花農的精心培育下,其香氣的「鮮靈度」大大超過南方的花。因為和茶關係緊密,這三種花被稱為「茶花」,虎丘街道、白洋灣街道一帶曾經大面積種植「茶花」,現在以婚紗產業而著名的茶花社區(原茶花村),其地名就來自於「茶花」。
現年61歲的李洪德曾經是茶花村的一名花農,祖輩和父輩都以種植「茶花」為生,「祖上傳下來的白蘭花就有300多棵,其中五六十棵的樹齡超過百年。」
李洪德回憶,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茶花村「茶花」種植業的巔峰期,當時種植「茶花」是村民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採下來的鮮花一船一船地賣給蘇州茶廠。「那時也是我們茶廠的鼎盛期,年產花茶三四千噸,產品暢銷全中國。」謝燮清說。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蘇州茶廠開始走下坡路,原因之一是南方花茶產業迅猛發展——因為氣候終年溫暖,南方的『茶花』產量很大,價格比蘇州便宜很多。」謝燮清說,當時,蘇州茶廠曾嘗試把南方的「茶花」空運到蘇州,但發現鮮花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變質;後來,又嘗試在南方建立生產基地,「但最終還是拼不過人家。」
「茶花」的衰敗與花茶的衰敗基本同步。「白蘭花最貴時能賣到五六塊錢一斤,後來竟然跌到了兩塊錢一斤。」李洪德說,鄉鎮企業快速興起後,花農們紛紛改行進廠上班,大片大片的茶花種植園被拋荒任其自生自滅,「我家那幾十棵百年白蘭花就是被活活乾死的,現在想想都心痛啊。」
「現在只有在個別園林和苗圃里,還能找到零星的、作為觀賞植物的『茶花』。」李洪德說。
C 傳統技藝碰撞新需求
正在復興的蘇州花茶,和曾經輝煌一時的蘇州花茶,還是同樣的東西嗎?
毛小雲表示,現在東山茶廠的花茶,是嚴格按照傳統的蘇州花茶技藝製作的。但是,在堅守傳統技藝的同時,毛小雲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她告訴記者,最大的改變在於茶葉原料,「以前的蘇州花茶採用的茶坯是來自江浙、安徽一帶的普通綠茶,價格也就在每斤兩三百元。傳統蘇州花茶的衰落和這個也有關係——南方出產的花茶,用的也是這些茶坯,在這一點上,傳統的蘇州花茶沒有優勢。」
「現在,我們用的是本地的碧螺春,走高端精品化路線。」在東山茶廠,記者看到了一款售價5760元/千克的茉莉花茶,它所採用的原料是特級碧螺春,全是芽尖。斯里蘭卡客商瓦塔瓦拉說:「蘇州的碧螺春很有名,用它做的茉莉花茶特別香。」
這條精品化的路子,東山茶廠摸索了十幾年。「十幾年前,我們就開始做茉莉花茶,那時候年產量也就一兩百斤,卻根本賣不出去,都變成了庫存。」毛小雲說,一次偶然的機會,香格里拉集團的採購人員找上門,指明要碧螺春做的茉莉花茶。有了訂單,就有了生產的底氣,那一年茉莉花茶的年產量提高到了500公斤。慢慢地,毛小雲摸到了門道,「要讓蘇州的茉莉花茶重回市場,在守住傳統技藝的同時,得有新的變化。」於是,她開始根據市場需求對產品進行細分,茉莉花茶全部採用碧螺春作為茶坯,根據茶坯的品級,把成品從特級到普通分為三個檔次,在出口或零售時分別對應不同的客戶需求。
雖然碧螺春做的高端茉莉花茶價格比較高,但是深受市場歡迎。目前,東山茶廠每年的產量在10噸左右,其中80%是根據訂單生產的,銷售不用發愁。
D 茶與花期待再度聯姻
現在,茶廠生產的茉莉花茶不愁賣,但毛小雲也有惋惜之處,窨茶的茉莉花「是從浙江金華採購的,如果能用上蘇州本地的茉莉花就更好了。」為此,毛小雲開始醞釀在蘇州建立自己的茉莉花基地,用本地花製作原汁原味的蘇州茉莉花茶。
對此,李洪德表示「問題不大」。他說,在茶花社區,像他這樣的老花農還有上百人,可以隨時恢複種植「茶花」。
李洪德認為,「茶花」的復興也得走「不變+變」的路子,「不變」的是傳統的種植技術,變」的是要引入現代農業科技,「還可以引入訂單式生產模式或者輸出種植技術。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龔平表示,蘇州花茶的回歸,對其他已經淡出市場的「非遺」項目具有借鑒意義——傳統的核心技藝結合恰當的新載體,是可以煥發新生的。
推薦閱讀:
※做薏米茶飲年銷超3600萬元,這個平台的5個動作值得學!
※【三花茶】——緩解工作壓力,安神醒腦滴茶
※該為茉莉花茶正名
※你喝過的最好喝的花茶是什麼?
※茉莉花茶的製作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