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黑子 : 想像外的007和他的戰友

作為風靡全球的電影《007》,從1962年第一部《諾博士》到2010年《量子危機》,扮演男主角詹姆斯·邦德的演員從肖恩·康納利、喬治·拉贊貝、羅傑·摩爾、提摩西·達頓、皮爾斯·布魯斯南,到現在的硬漢丹尼爾·克雷格,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風流。伊北在他的新書《可以暴烈,可以溫柔》一書中這樣說:「片中有睿智敏捷、富有男性魅力的英雄,也有任性倔強、儘可能少穿衣服的性感撩人的美女,並且英雄和美女必然會碰撞出一段羅曼史。」這句話總結了《007》電影的一貫風格,戰爭的剛性遇到女性的柔性,總是顯得凄婉。當然,僅看電影中隸屬英國軍情六處的007,開著最帥的車、泡著最靚的妞,殺著最毒的人,不由得人人都羨慕秘密特工「怒向刀叢覓小詩」的別樣生活。

但現實生活中的007和他的戰友們有這樣瀟洒自如、風流倜儻嗎?湖南文藝出版社的新書《軍情六處:秘密情報局歷史》可以告訴我們答案:艷遇不斷、揮金如土的生活,常常是富二代、官二代們擁有,而非刀尖舔血的外勤特工們所能想像。在書的開頭,我們看到的是軍情六處成立的艱難,資金的捉襟見肘,處在外交部、海軍部、陸戰部之間的夾縫裡,常常左右為難。而第一代局長曼斯菲爾德·卡明的個人命運也欠佳:車禍讓他的失去左腿,也失去了愛子。1909年成立的特別情報局(MI6),在英國成為「一個得了痛風症的巨人」時,扮演了針灸治療的一部分。秘密情報局一出生即命運多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處於極度保密的狀態,甚至連政府部門名單上都毫無蹤跡可循。這樣的隱秘狀態,完全沒有電影中那般張揚,甚至顯得低人一等無可奈何的局面。

一個新部門的建立如同一份新的事業,沒有原有的既定規則,沒有前輩的經驗,一切都靠自己打拚,確實很為難。軍情六處的起步,也是小米加步槍,在德意志帝國的挑戰下,匆忙上馬,誰也不曾料到,他們將來會有可能影響世界格局。因為眼前要防備的,是德意志帝國的軍事野心。公眾的恐慌和輿論影響了英國政府,他們主動去評估危險,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情報機構,「陸海空三軍的介入和控制權歸外交部」,情報局正式開始運作。在起初的五年時間裡,他們建立了預警系統、間諜網路和情報交換機制,擴大行動區域、增強間諜知識以及開發情報技術,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來。

《軍情六處:秘密情報局歷史》主要便是記錄了1909年至1949年間MI6的發展情況,以及如何從戰爭中誕生到逐漸能左右戰爭的過程,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情報人員,真正的間諜,並非如邦德那麼張揚,他們才不會點上一杯伏特加馬丁尼加冰搖勻,還順口說一句「我是邦德,詹姆斯·邦德。他們就如你我這些普通人一樣,潛伏在敵人周圍甚至打入內部,終身背負著秘密使命,直到死去都可能不能還原真實身份,更不用說功勛。「一戰」前後,軍情六處依然是處於財政困境之中,但這並不會有損秘密情報局在「一戰」中的表現。

真正的007,現實生活中的間諜,他們首先是善於偽裝,能合理利用各種恰當的身份。這與電影中的張揚和讓子彈橫飛不同。間諜會避免各種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以求能夠完成目標獲取情報,在間諜眼中,情報便是處理問題的鑰匙,解決戰爭的辦法。一戰中的間諜西德尼·賴利便是如此,他首先空降到德國曼海姆城附近,以因病退役的身份和精通德語的優勢,在德方逗留了3個月,終於搜集到德國即將在1918年春發動攻擊的情報。這一情報,使得協約國能及時制定應對措施,從而將德國扭轉戰局的夢想毀滅。

當然,007的原型少不了要在書中出現,這就是軍情六處特工鄧德代爾,現實中的他顯然和電影中的007有著某種相同之處,譬如他曾是拳擊冠軍,嗜好美女,經常在馬克西姆餐廳用餐,開一輛勞斯萊斯轎車,戴著卡地亞的名貴袖扣。而007原著的作者伊安·弗萊明本也是特工成員,當時受到軍情六處處長戈德弗雷的賞識,還組建了代號為「紅印第安人」的「30AU」特工隊,秘密潛入歐洲大陸。伊安·弗萊明筆下的原型人物,除了鄧德代爾之外,還有很多特工朋友提供的素材。當然,這也是特工的特徵,他們每個人都有值得大書特書的事迹,甚至生死攸關,但往往他們都是無名英雄。

而最重要的是,軍情六處的特工們,可能一生都無人能知,也可能擁有各種不同的身份,但當他們退役之後,也許面臨的生命威脅比特工任內更大。一個一生掌握著他人或者他國若干秘密,即使守口如瓶,也會讓人心驚膽戰。這大概也是007系列電影一直拍下去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軍情六處:秘密情報局歷史》中也揭秘了許多雙面間諜,而這些間諜所面臨的困惑和危險,相比電影中的詹姆斯·邦德來說,有過之而不及。

文|黑子


推薦閱讀:

想當領導者,先提防隱形殺手
煩惱殺手(感悟人生)
塑化劑無處不在的環境殺手
斗數情場女殺手

TAG:想像 | 殺手 | 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