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言行舉止寂靜莊嚴,能讓無數人起信心!
06-04
學佛人言行舉止寂靜莊嚴,能讓無數人起信心!僅僅為了區區小事,如平時走路、為別人指點,切莫大幅度搖擺手臂。如果需要示意,則應以輕微的動作來表示。假如實在無法溝通,可用低聲的語言,或者彈指。上師如意寶講過,他老人家在石渠求學時,寺院里規定任何人不能大聲講話,如果聽課或者輔導時,有急事需要叫別人,則用彈指來表示。當時托嘎如意寶要求整個寺院保持寂靜,隨便大喊大叫是不允許的。上師如意寶還說,我們學院也應該這樣,新來的居士或出家人,有時候沒有正知正念,在路上大聲叫:「快來啊!車馬上就要開了,快呀……」這些行為不太如法,應該要盡量杜絕。我們在交流過程中,能做到這一點非常好。但現在大城市裡的人,很難用低聲的語言進行溝通,他們從小在喧囂的環境中長大,說話不大聲就好像聽不見一樣。而在我們這裡,大聲說話,很容易影響道友的坐禪、念咒、背誦。縱然世間人在一個辦公室里,倘若沒有禮貌,隨隨便便大聲叫嚷,也會給他人帶來許多不便。作為發了心的人,應該在身體上、語言上有一定要求。有些在家人可能想:「出家人守這些規矩是應該的,但我們在家人,怎麼樣都可以。」於是在吃飯聚會時,始終鬧哄哄的,這樣不太合理。出家人的威儀,別解脫戒中有專門宣說,因此,這裡的戒條並不僅限於出家人,在家人也不例外。要知道,佛教團體寂靜莊重,才能令人見而生信,所以發了心的大乘修學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這次傳講《入行論》,希望凡是參加學習的道友,今後的行為能不能有一點改變。不要像以前那樣,想說什麼、想做什麼,就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沒有正知正念來約束。學習了這部論典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對一些細節身體力行,外表言行要調柔如法。泰國、斯里蘭卡、緬甸等國家,一般都是南傳佛教,他們主要提倡小乘的別解脫行為,經常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以寂靜莊嚴的威儀,使無數人對他們的教法生起恭敬之心。而我們學習大乘佛法的人,在身體、語言上也應該有一些體現。有時候我到大城市裡去,哪些居士受過佛法教育,從語言行為中完全看得出來;哪些人從未受過這方面的教育,從言行舉止中也看得出來。所以這次學習《入行論》,有些人還是有一些收穫。當然,這種收穫要不同方面都有,不僅僅是內心上,身體、語言上也要有,這樣學習才有意義,花時間、花精力才值得。所謂的佛法,並不是學一兩天就立即「頓超」了,而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這種積累,必須要從平時的言行舉止開始。「否則易失儀」,在他人面前,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如果身語威儀過於粗魯,或者一直搖擺不定,顯然就成了不莊嚴的行為。當然這也有特殊情況,以前上師說:「作為大乘修學的人,威儀本來應該莊嚴清凈,但若遇到生命危險,比如自己遇到老虎、房子起火,或者見他人落水、有人需要急救,在這種情況下,身體擺動幅度比較大、叫喊的聲音比較高,也是開許的。」但有些人在那個時候,動作卻非常緩:「死就死吧,慢慢來吧。」這是不合理的!以前上師也說過,有些人該快的時候不快,該慢的時候特別快,比如上課遲到了,馬上要斷傳承了,他卻在路上徐徐而行,好像一點感覺都沒有,這是非常愚痴的做法。威儀清凈,能護很多眾生的心。《般若經》中云:「護持戒律,即是保護眾生。」也就是說,守持清凈的威儀,可以保護眾生的心,不容易讓人生邪見。《寶蘊經》中也說:「斷除他人不信的行為,此乃唯一之正法。」如果我們行為不如法,身體搖搖晃晃,坐勢歪歪扭扭,語言隨隨便便,別人見後不但不起信心,生邪見或招毀謗也不好說。所以佛陀說得非常清楚,凡是令人不起信心的行為,全部都要斷除,這就是唯一的正法。《虛空藏經》中也講過:「所謂行為清凈,是指遠離他人不信之事。」昨天我們也講了,如果自己有智慧,以智慧觀察之後,盡量避免一些不良行為;如果無法了知各民族的文化差異和各地區的風俗習慣,則應詢問一些長老、法師或智者,詳細了解當地各種忌諱,凡是讓人生邪見的言行,應該統統捨棄。真正具有智慧的佛教徒,不管到哪裡去,都會事先打聽當地的習俗,了解那裡的吃飯習慣、說話風格等,方方面面掌握之後,盡量保護別人的信心。人生非常短暫,今生值遇大乘佛法,成為大乘修行人,對我們來講是無上的榮幸。不論出家在家,有了這種身份之後,不管到哪裡,都應該值得注意。畢竟我們是初發心菩薩,言行舉止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如果經常與人吵得不可開交,別人就會想:「這個人學了半年的《入行論》,現在還是這個樣子,他到底在學什麼呀!」或者,十幾個人聚在一起沸反盈天,威儀一點都不莊嚴,聽到亂七八糟的世間事,就津津有味,一講起佛法就哈欠不斷,別人也會有想法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智慧比較鈍,但只要自己有信心,我覺得也不要緊。聽說外面有些人不認識字,學習這部論典時,只是看光碟、聽聲音,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咒語,通過這種方式來圓滿傳承,這一點我非常隨喜。還有些人,雖然讀過一點書,可是做作業等方面,自己的水平跟不上,但對學習信心十足,這樣也是可以的。我們學習佛法,並不需要身份、地位、名聲、財富,只要對佛陀有一份信心,無論高貴貧賤,都是這部論典的所化器。希望大家將所學的點點滴滴,盡量用在實際行為當中,平時不要大聲說話,除了輔導、探討以外,任何場合都應保持寂靜。以前阿底峽尊者曾說:「隨順他人,就是我的正法。」如果我們隨順眾生,盡量維護他們的心,不讓別人產生煩惱痛苦,這就是大乘佛教徒的原則。因此,對這些微小的威儀,我們還是應該注意。當然,有些不如法的現象,不僅我們佛教中有,其他宗教當中也有,全部要杜絕整頓,恐怕有一定困難。前段時間,有個領導說:「腐敗分子,不僅在黨政機關中存在,你們佛教當中也有。前不久,我跟某某大德探討了這個問題,彼此交換了意見,發現佛教界也需要這方面的整頓。」話雖如此,但這種腐敗分子並不是特別多。當然,有是肯定有,有些人打著佛教的招牌,欺騙信眾的現象非常嚴重。所以,大家在依止善知識或給他人介紹上師時,首先必須要觀察了解,這一點我在前面也強調過,不強調的話,對佛教的影響和危害比較大。有些在家居士,這方面確實需要注意,《格言寶藏論》中說:「智者愚者之差別,事後觀察即愚者。」事情發生以後再去觀察,受到眾人侮辱時才醒過來,那是不合理的。因此,學習這部論典非常有必要,在此過程中,若發現某些不如法的現象,自己也應該懂得如何取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連載】勝過世界的信心(9)
※守弱,辯證,與邏輯鏈.
※土登翁修堪布:聽話 學習佛法的唯一必要的竅訣 即是信心
※【連載】勝過世界的信心(1)
※【連載】勝過世界的信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