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若不死,明朝必將再活幾百年,他一死,明朝瞬間亡國
明朝帶給人的感覺是節氣、強大和傳奇,沒有哪個朝代能和明朝一樣,讓人歡喜讓人悲,也沒有哪個朝代能夠和明朝一樣備受爭論,明朝無疑讓人非常遺憾,它曾經那般的強大,它的滅亡又是那麼的突如其來,又好似理所應當。
圖片來源網路
明末時期,有一群滿腔熱血的名將和一位年輕的皇帝,這群人出生的不是時候,成為大明王朝的祭奠人,如同流星一般,在空中有過短暫的閃耀,帶著不甘和蒼涼隨著大明轟然倒塌。李定國、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孫承宗、熊延弼,這些人都有可能去改變大明的命運,在歷史上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故事,然而他們如同曇花一現,帶著不甘而消逝,其中,孫傳庭是最為特別的那一個。
孫傳庭是個儒生,26歲便考取了進士,本來是一個做文官的上等人才,卻硬生生的和命運開了玩笑,懷揣著文治國家的理想被推向了「剿匪」的前線。和別的將領不一樣,人家是實打實的武將,孫耀庭只是一介文官,文官被派去剿匪,也著實讓他感到無奈。
當張居正正在大興改革的時候,孫傳庭出生了,大明一片中興氣象,張居正倒下後,明朝再度變得暗談無光,孫傳庭在官場中搖搖欲墜的堅持到崇禎八年,這個時候的中原已經風起雲湧,各路英雄豪傑出世,民間起義不斷,坐在龍椅寶座上的那個年輕皇帝開始急躁了。
劇照
孫傳庭剛剛受到了提拔,成為了順天府的府丞,屁股都還沒坐熱就收到了朝廷的詔書,朝廷派孫傳庭擔任剿匪總指揮,負責剿滅陝西地區的土匪。接到聖旨的孫傳庭急急忙忙的跑到了陝西,從容的指揮著明軍鎮壓叛軍,展現了極高的軍事天賦,讓朝廷另眼相看。
不過此時的大明已氣數已盡,剛解決了陝西的叛亂,關中又出了一股起義軍,孫傳庭被迫調到關中剿匪,土匪越打越多,打了東邊的西邊又出來了,弄得孫傳庭非常乏力,偏偏這個時候的崇禎還不安分,還想著如何去駕馭群臣,對在外浴血奮戰的名將一個巴掌一個甜棗,讓名將十分尷尬。
關內剿匪忙的不行,關外努爾哈赤已經越來越強,劍指京城,孫傳庭大局意識非常清醒,他知道努爾哈赤想要趁著亂子攻佔京城,於是便加快剿匪的速度,準備聯合河南地區的明軍速戰速決,沒想到碰上了河南的起義軍,一下子搞得孫傳庭狼狽不堪。
圖片來源網路
拆東牆補西牆,結果元氣傷的越來越厲害,北方女真人又虎視眈眈想要進宮京城,在這種亂世之下,孫傳庭還是咬著牙將關中的起義軍全部鎮壓了,為大明又立了一次大功。然而起義軍越來越多,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1638年,多爾袞帶著清軍兵臨城下,萬里長城也阻擋不了滿清的鐵騎。
大明即將破滅,朝廷趕緊召回將領來護駕,盧象升成功的被推向了深淵,盧象升和孫傳庭一樣都是儒將,都是大智之人,因為身懷赫赫軍功被崇禎猜忌,因為崇禎帝的懷疑,導致盧象升無法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最終將自己的生命在巨鹿捐給了大明。
孫傳庭臨時受命,與多爾袞在京城展開了激戰,這個時候朝廷居然出現了議和的聲音,崇禎帝十分猶豫,一方面害怕孫傳庭會謀反,一方面又想戰鬥到底,而孫傳庭因為得不到崇禎的支持,顯得十分蒼涼。後來孫傳庭被抓了起來,崇禎帝繼續玩弄自己的馭臣之道,全然不顧大明的安危。
盧象升死了,袁崇煥被冤殺了,唯一能鎮得住場面的就只剩下孫傳庭了,群臣和崇禎心裡十分清楚,現在只有動用孫傳庭了,所以被關押的孫傳庭很快就放了出來,用來和李自成對抗。
圖片來源網路
李自成不是什麼好鳥,不是一些不入流的土匪,也不是說鎮壓就能鎮壓的,孫傳庭在戰況緊急的情況下,還制定了一套親民政策,希望能夠重新撿回民心,但李自成不管是很么三七二十一,直接引用黃河將開封城給淹掉了,這讓孫傳庭很是苦惱,一方面準備死守潼關,一方面還要遭受朝廷的顧忌,最後身心疲憊的孫傳庭選擇了戰死潼關。
很多人都不明白一個道理,朝廷是皇權一家獨大的地方,是老朱家的天下,你若是不行,人家就說你沒用,你若是太行,人家又會提防你,怕你謀反。歷史中的皇帝都是如此,只是崇禎帝更為不堪,心胸更為狹隘。
只是可憐了一代名將孫傳庭,這位大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抱著遠大志向和滿腔熱血,倒在了大明的猜忌下,孫傳庭死後,大明便瞬間國破家亡。
推薦閱讀:
※為何崇禎不讓太子和二王南下南京?
※張居正和王陽明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從督、撫、道關係淺談覺華島之失
※進士的去路?清三甲入翰林院是否不一定具有優勢?
※鄭和下西洋若能夠繼續,明朝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