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逐漸喪失了感受美好的能力
前幾天有一個研究生給我說:老師,我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喪失了感受美好的感知力?
我說:你詳細地說說這種心境變化的過程。
他說:以前一本書,一張專輯可以靜靜地度過一個美好的周末,沉浸其中,悠然自得,彷彿天外飛仙,妙不可言,現在聽朋友談論某本書很好很好,然後買來,翻開之後,竟然常常讀之無味,很難入境,以前看完一本好的書,滿腦思緒,必須要把充溢的讀後感寫出來才爽快,現在讀完一本書,竟然沒有了感觸,自己越來越像一具行走的屍體。
對於這個問題,估計生活中好多人都深有感觸,隨著年齡增長好像越來越喪失了感受美好的能力,這是什麼原因呢
記得高中時候看過美學大師朱光潛的一篇文章【談靜】,其中的很多話語很能解釋這個問題。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心境愈空靈,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我還可以進一步說,心界愈空靈,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
我很同意朱先生的觀點:心空則靈,不空所以不靈。人的心就像是感應器,沒有負面干擾,接受外界信息才能精準。
現代人心靈很難做到比較空的境界,一來是生活工作中諸多事情每天都需要處理,柴米油鹽,人情禮往,諸多棘手塞心之事充盈了內心,不暴戾已經不錯了。
如何拯救逐漸我們喪失的感知力?
習靜並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學佛家靜坐參禪。靜與閑也不同。許多閑人不必都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閑。在百忙中,在塵市喧嚷中,偶然丟開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驀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爍,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忙中偷閑,定期放空自己不適給一種暫得美樂的絕佳方式。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地形容一個人好看?
※眼線筆,眼線液,眼線膏,眼線膠有什麼區別哇?
※經典短文/哲理短文/情感美文/愛情哲理/人生哲理美文好文共賞100篇(七)
※如何評價陳妍希的美?
※美女欣賞:金髮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