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讀,請從目錄開始——《如何閱讀一本書》(一)

閱讀,請從目錄開始——《如何閱讀一本書》(一)

今天,我的好朋友L君問我最近在看什麼書。我想了想,腦子裡冒出了一長溜書名,最後告訴他的只是其中兩本書。聊了幾句,L君問我借書,我滿口答應,但只有一個條件:半個月後還書。顯然L軍對我的要求不在意,隨口敷衍了下我,就拿著書出去了。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一是給L君重申並解釋下,限時還書是必須的,我是認真的;二是總結下《如何閱讀一本書》里第一部分和我的淺顯認識,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一點對自己有幫助的閱讀方法。

1.

限時還書,其實是我對L先生的一種負責任的行為,也是對我愛讀書朋友的一種保護。書非借不能讀,書非還不用讀。沒有時間期限,書也許就會一直躺在書櫃里,無法轉變成自己的東西。也許L君骨子裡是個愛看書的人,但據我了解,還是給他個期限,他會更主動的看書,並且一直保持著這份熱愛。

之所以我最近讀的書多,是因為目前我讀書的渠道不只是紙質書,還有線上拆書。自從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後,兩個星期的時間,我加入了大大小小的群團,利用碎片時間讀了至少五本書,這個速度是以前的我無法想像的。、

回想起自己兒時的讀書生活,教科書佔百分之九十,換句話說,讀書生活幾乎是被動的,跟著老師走。進入社會後,帶著問題讀書的情況越來越多,開始了主動讀書的階段,才發現原來閱讀並不像讀教科書那麼痛苦,就像在和智者聊天一樣愜意。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提到了被動與主動讀書兩種閱讀態度,要想開始真正的閱讀,全身心投入地理解獲取書中的意思,就必須從主動讀書開始。

作者和讀者的關係——他們就像三場上的兩個棒球手。作者傳達訊息,就像棒球賽中的投手,他力求精準正確地表達,希望作為投手的讀者能夠接好球,能夠領會。所以作者和讀者其實是種合作關係,雙方技巧的融合才能使閱讀這門藝術達到最終的效果:讀者掌握住了作者想傳達的全部訊息。

2.

以前,我做讀書計劃是這樣的,不論這本書的類別,先看頁數,255頁,好,半個月讀完,一天讀17頁就可以讀完,計劃開始執行,每天定時拿出書,數著頁數,讀到頁數了,速速停下,除了得個心裡安慰外,什麼也沒學下。其實讀書除了清楚讀書目的外,還要講究方法。

從《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學習到閱讀分為三個層次:

·基礎閱讀,就是理解字面意思,需要讀者認字識詞,只要認識字的人,幾乎都可以完成基礎閱讀。

·檢視閱讀,算是進入到了真正的閱讀層次。就我學到的方法,一本書先看書名和其它封面內容,再看作者簡介,了解作者擅長什麼或是這本書的寫作背景,而後翻開目錄,按章節順序閱讀,以上步驟花不了十分鐘時間,一般我就知道了這是什麼類別的書(方法論、社科、散文)、書里大致講什麼內容、哪些部分是我感興趣的。到這裡,這本書的略讀就已經完成了,通過自己的判斷,再決定是不是需要進行下一步系統閱讀。

·分析閱讀,就是學術型閱讀,需要一點點深挖學習,這類書都是經典中的經典,這部分不多說。

3.

以前我讀書容易分心,貌似認真讀完幾頁,合上書後完全不知所云,腦子裡一個觸動點都沒有,《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講了一個辦法很實用:

要矯正眼睛逗留於一點的工具有很多種,有些很複雜又很昂貴。無論如何,任何複雜的工具其實都比不上你的一雙手來得有用,你可以利用雙手訓練自己的眼睛,跟著章節段落移動得越來越快。你可以自己做這樣的訓練: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

願你我都能在書海中無阻暢遊,思緒飛揚。

詞到用時方恨少。

13:30-14:24 56min


推薦閱讀:

有可能的解決孩子問題的唯一萬能鑰匙——閱讀
推薦收藏!陪伴學齡後的孩子閱讀,才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所在!
內容付費與傳統書籍的購買
寫作,從明確的定義開始——李笑來寫作課筆記(第二節)
如何看待『邊點邊讀』新閱讀模式?

TAG: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