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有個禮物要送你——那些不同年代的兒童節

兒童節,有個禮物要送你——那些不同年代的兒童節

前些天,一群年過半百的同學(小學)相約,要在「六一」兒童節的今天舉辦同學聚會。為什麼那麼多成年人還對兒童節戀戀不忘?

有人說:回憶童年就像霧裡看故鄉,雖然不是很清晰但很親切。

是啊——

時間可能改變了很多事情,

可心中還是有一個從未長大的你。

不同的年代,同樣的快樂。

童年只有一個,那是忘不了的記憶。

上圖右為本文編輯

50年代:最早的六一兒童節

其實在1950年以前,是沒有六一兒童節的。為了悼念在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決定,將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1950年6月1日,是世界上第一個六一兒童節,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兒童節。

毛主席為兒童節題詞

這一天,5000名兒童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慶祝自己的節日,蘇聯、朝鮮等國家的小朋友和母親們,也應邀出席了聯歡會。

而50年代的兒童節的慶祝方式簡單而質樸。基本就是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組織文藝活動,放聲歌唱。在那個年代,紅領巾是他們引以為豪的配飾,《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是孩子間的流行曲。

那個時候,男孩子喜歡玩一種叫「鬥雞」,就是一條腿站立,另一條腿彎曲盤在大腿,做金雞獨立狀,與其他孩子對撞,頂不住撞擊而兩腳落地的即為輸。

50年代流行的「鬥雞」遊戲

60年代:開始有禮物的兒童節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60年代的孩子可以收到來自大人們的禮物。

1964年六一前夕,一位媽媽為女兒試穿新裙子

當時的孩子之間盛行一種叫「滾鐵環」的遊戲,即用扁鐵或者鋼絲彎成一個大圓箍,用一根鐵鉤推著往前跑,看誰跑得快。

滾鐵環

那個年代,孩子們開始有了一項新的娛樂——露天電影。《小兵張嘎》是兒童節最常放映的電影。

露天電影《小兵張嘎》

那個年代的零食很少,「古巴糖」和「果味餅乾」可以算得上是孩子們心目中稀罕又珍貴的美味。

古巴糖

果味餅乾

70年代:唱樣板戲的兒童節

70年代,樣板戲出現並盛行,《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曲目是孩子們心中的流行音樂,相當於90後心中的周杰倫和SHE。而樣板戲也成了六一兒童節的必備節目。

樣板戲

那個年代鮮少有課外書籍,小人書是孩子們的精神食糧,小人書攤是孩子們放學後的天堂。當時的小人書價格比較昂貴,但是可以花很少的錢租來看。很多孩子放學後會在小人書攤租一本小人書,坐在小木凳上靜靜地看,一坐就是半天。

小人書

小人書攤

那個時候,「鐵皮青蛙」是孩子間風靡的玩具。擰緊發條,小青蛙就會一蹦一跳,逗趣的模樣令很多孩子樂此不疲。

鐵皮青蛙

當時有一種叫寶塔糖的糖果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這種糖果真實的身份其實是驅蛔蟲藥。那個年代蛔蟲很普遍,為了讓孩子們更願意吃蛔蟲藥,於是將驅蟲的成分製成了這種甜甜的,形似寶塔的糖果。

寶塔糖

當時出現的爆米花也是孩子們的心頭好。爆米花的原材料就是稀鬆平常的大米或玉米,美味的程度也許不及其他零食,但是其製作的過程卻會讓所有孩子為之興奮和雀躍。

爆米花

黑黝黝的機器隨著手柄的搖動而旋轉,當轉動的速度漸漸加快,孩子們的緊張與期待也在不斷攀升,當機器發出「砰」的一生巨響,香噴噴、金燦燦的爆米花便與孩子們的喜悅之情一同出爐。

80年代:更豐富多彩的兒童節

80年代的兒童是一群見證了改革開放的特殊群體,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零花錢,穿的衣服也更加花哨。

而那個年代學校組織的兒童節聯歡會也更加豐富多彩,除了傳統的唱歌跳舞等節目外,還會有擊鼓傳花,還有貼鼻子、夾玻璃珠子等班級遊戲,玩得興起了還會和鄰班搞擂台,跑到操場上跳繩、丟沙包。孩子們一個個瘋玩得像脫了韁的小獸,歡躍沸騰。

80年代是一個被港台影視和音樂席捲的年代,80年代的孩子則是在港台文化的洗禮下成長的一代。他們家裡的收音機里放著爸媽喜歡的鄧麗君和小虎隊。那個年代只有少數家庭有電視機,每天晚上,有電視機的人家就會異常熱鬧,一群人圍在一台電視機前觀看港台電視劇。隔天去學校,孩子們討論的第一件事就是前一晚電視劇的劇情。

電視劇《射鵰英雄傳》

小虎隊

80年代的兒童的遊戲除了丟沙包、跳皮筋等傳統的形式之外,還有一種更高級的遊戲形式——電子遊戲。那個時候,擁有一台遊戲機是所有孩子夢寐以求的事情。《超級瑪麗》、《魂斗羅》、《冒險島》等遊戲是這些孩子們獨特的童年標記。

小霸王學習機

魂斗羅

90年代:吃洋快餐的兒童節

90年代,洋快餐進駐中國,大城市已經有了肯德基和麥當勞,那個年代洋快餐的價格不像現在看來這麼平常,麥當勞或肯德基對孩子們來說就是美食的最高禮遇。六一兒童節學校的活動結束後,被家人帶著去吃洋快餐是孩子們最期待的過節方式。

在那個電視已經普及的年代,在那個父母不為孩子施加學習壓力的年代,90年代的孩子無疑是最幸福的一代。每天放學回到家,孩子們總能準時看到他們喜愛的動畫片。

動畫片《灌籃高手》

那個時候,孩子們的寒暑假不用上輔導班,看電視是貫穿孩子們假期的最重要的娛樂方式。那個時候,令妃還不是心機婊,爾康還不是表情包,《還珠格格》放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們還是百看不厭。劇的男女主角更是無數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

《珠格格》劇照

21世紀:每天都是兒童節

21世紀的孩子是經濟條件最寬裕的一代,是娛樂方式最多元的一代,也是課業負擔最重的一代。

他們從出生開始就不愁吃穿,一到周末節假日,父母會帶著他們去商場買衣服,吃大餐,看電影,甚至是旅遊。

電子產品成了這些孩子最主要的娛樂方式,王者榮耀和吃雞是他們樂此不疲的遊戲,QQ、微信是他們聯繫交流的方式。

網路媒體的興起使娛樂越來越多元化,各種國內外電視劇,動漫,綜藝節目給了孩子們更多娛樂的選擇。網路的便捷也讓孩子們能夠密切關注他們的偶像,由此產生了一批00後追星族。

雖然娛樂的方式變得多元,21世紀的孩子娛樂的時間相較以前卻大大縮短,藝術班、輔導班是孩子們校外時間的主陣地。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孩子們的課業負擔也日益加重,書山題海成為他們童年的標配。

雖然不同年代的童年不盡相同,甚至天差地別,不同年代的孩子們有著不同的苦與樂,笑與淚。然而對不同年代的孩子來說,有一點一定是相同的,就是對未來始終懷著美好願想的心境。

歲月如流,成年後的我們歷經世事,童年的回憶早已化作一場遙不可及的夢,而最初那個單純稚嫩的小小少年卻一直住在每個人心裡,只是我們不曾留意。只要你用心找一找,大聲喚一喚,他一定欣喜地出來迎接你,笑著提醒你——

你也曾是個孩子!

推薦閱讀:

回歸童真
這次的「六一」禮物,可以用一輩子
小仙女,我叫你一聲「阿姨」你敢答應嗎
優尼客高爾夫俱樂部陪你過六一
6.1兒童節 | 保持初心 ,縱是白頭也能收穫孩童般單純的快樂!

TAG:文化 | 童年回憶 | 兒童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