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並非所有的罪過,都有機會被救贖
Oftentimes what blinds us from the truth are not the lies, but our own ego.
很多時候蒙蔽我們雙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執念。
影片《Atonement》(贖罪)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所著的同名小說。
在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英國莊園里,由於一名年幼無知的女孩主觀臆斷的指證,徹底改變了三個年輕人的命運。
這是一個關於愛情、隱秘、悔恨、寬恕和戰爭的故事。
影片沿著一條回憶的主線,一半真實一半虛構。
曾經的過錯是真實存在的,而故事的美好結局,只是女主人公為了實現自我救贖的一種虛構幻想罷了。
Though you think the world is at your feet, it can rise up and tread on you.
儘管你認為世界在你腳下,但它也可能會顛覆你,踐踏你。
影片的開頭,伴隨著老牌打字機清脆響亮的敲擊聲,故事由此緩緩展開。
在1935年的英國南方莊園里,正值夏季。
異常煩悶而燥熱的天氣,似乎暗示著一個令人忐忑不安的夏季到來。
此刻,深受森嚴傳統觀念影響的13歲女孩布里奧妮,正在構思著她的最新懸疑小說。
在飛快的鍵盤敲擊聲中,布里奧妮一氣呵成的寫完了小說最後一章。
窗外,諾大的莊園格外清悠寧靜。
她遠遠地看見姐姐塞西莉婭和管家的兒子羅比在聊天。
然後,她親眼目睹了塞西莉婭在羅比的面前,脫下衣裙躍入荷花水池的畫面。
後來,由於猜測與好奇,她又偷偷的拆看了羅比寫給姐姐的情書。
於是,善於構思想像的布里奧妮,便把這場愛情認定為羅比對姐姐的非分之想。
在布里奧妮的觀念里,她認為不同階層的人去不同的學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從事不同的行業,界限應該絕對分明,不可以有絲毫逾越。
從此,在她的潛意識裡,便將羅比與色狂聯繫在一起。
當表姐羅拉遭人強暴時,布里奧妮便立刻指認羅比是兇手。
於是,一夜之間,羅比和塞西莉婭的終生幸福,便被一個13歲女孩毫無依據的證詞毀滅殆盡。
經歷了3年的牢獄生活後,二戰爆發,羅比應徵入伍。
目睹了戰爭的殘酷與黑暗後,羅比對生活充滿失落與悲傷。
幸好收到了塞西莉婭寄來的深情信件,才使得羅比重新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The story can resume.
故事仍將繼續。
I will return, 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
我會回去,回去找你、愛你、娶你,然後挺起胸膛正大光明地生活。
隨著時間的流逝,布里奧妮也意識到了自己年幼時的錯誤,陷入了深深的悔恨自責之中。
於是,她加入了戰地護士的志願者隊伍中,開始了自己的贖罪之路。
然而,世事難料,並非所有的罪過,都可以有機會被救贖。
影片的最後,是一場脫離現實而主觀虛構的理想畫面。
布里奧妮為了自我救贖,在她晚年的小說中,幻想著承認錯誤後得到了姐姐與羅比的原諒。
並通過小說,續寫了羅比抗戰歸來後,與苦苦等待的塞西莉婭再度重逢的場景。
在小說中,布里奧妮終於還給了他們原本該有的幸福生活,也完成了自我的心靈救贖。
影片最後的幾分鐘,77歲的布里奧妮,坐在演播室里一邊回憶一邊訴說著。
語氣幾度哽咽,她深知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待情緒稍作平復後,她平靜地說著故事的真實結局:
其實,那年之後我從未見過他們。
後來我得知,1940年的6月,羅比就已死於敗血症。而三個月後,塞西莉婭也在地鐵站的爆炸中喪生。
雖然小說完成了她未實現的願望,但現實生活中的命運,誰也無力更改。
小說終究只是她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與寄託。
在小說之外,卻留下了永恆的遺憾與無盡的贖罪之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