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在什麼地方都容易被忽視?

為什麼有些人在什麼地方都容易被忽視?

來自專欄精神分析房間

男生小A便是如此。

他上課從不主動發言,除非被老師點到了;跟別人在一起時,他主要是聽,而不是說。跟特別合得來的幾個朋友在一起時,他才會表現出幽默和風趣的一面,在人群中,他只是一個跟風者。雖然是一位名牌大學的大學生,但有時看上去甚至像一個很少會被人注意的普通小伙。

為什麼小A習慣於被人忽視?我來談一種可能的原因,跟自尊有關

一般來說,人希望別人關注自己,認可自己,在人群或社會中獲得一席之地,心理學把這稱之為自尊的需要。自尊需要得到滿足時,人會感到一種價值感與成就感。自尊需要受挫時,比如你的講話大家卻沒什麼反應(看著手機,一臉漠然),甚至被人當場否定,被邊緣化,你會體驗到一種沮喪、自卑、憤怒、失落等感受,這些感受可能會持續好久(幾小時或幾天),然後慢慢淡去。

當一個人在什麼地方都容易被人忽視時,往往意味著他壓抑了自尊的需要,嚴重的話,壓抑成為了習慣性的策略,無論是自尊的、愛的、性的、攻擊的需要通通壓抑。他們過多採取了自我保護策略,不敢表現自己。而且很厲害的是,他們的自我保護策略運用地極為嫻熟,在潛移默化之間,他們讓別人忽略自己。過後,雖然沮喪,但至少避免了被人關注後的窘迫。

在學生中,一些學生很少主動發言,而有些學生很願意主動發言,他們期待著發言被老師或同學認可。前者的自我價值感較低,選擇了自我保護的策略;後者的自我價值感較高,能夠大膽去表現自己,並不斷地滿足自尊需要。在社交場合,低自尊的人往往也讓自己埋沒其中,對於自尊受挫的恐懼讓他們採取了保護策略。

低自尊者的自尊需要通過什麼途徑來滿足呢?有些人是通過非現實的途徑,比如幻想、網路遊戲、傳奇小說等,在這些非現實的空間里,通過代入其中,他們得到一種想像中的滿足

這種替代的途徑,讓他們更加遠離了現實,嚴重者可能活得行屍走肉,與現實的脫節明顯。由於缺乏與社會的聯結感,那麼,人生意義的問題就會浮現出來,有些人甚至頻頻產生厭世的想法(這方面的探討,可參考:什麼是「厭世」,有了這種心理之後該怎麼調節?)。同時,由於缺乏現實的成就,他們的自尊水平是很低的,且阻礙了提升的途徑。

人的自尊需要最好通過現實的途徑得到滿足,創造、幽默、大膽表現、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等,這些能夠帶來他人認可與欣賞的方式,既能不斷提升自尊水平,又能增強與他人的聯結,這是健康的自尊滿足方式。

低自尊者要逐漸改變內在消極的自我意象,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寓言故事《小馬過河》能夠給低自尊者形成客觀的自我評價提供參考。

在這個故事裡,從象徵層面來說,松鼠代表了小馬低自尊的狀態(低估自己,覺得河很深且危險),而老牛代表了小馬過度自負的狀態(高估自己,覺得河很淺,可以輕鬆渡過),小馬靠自己的力量順利地走了過去,發現河既沒有像松鼠說的那麼深,也沒有像老牛說的那麼淺,這是小馬現實自我的能力。低自尊者要建立小馬這樣的意象:你既沒有像老牛那樣的厲害,但也沒有像松鼠那樣的無力,你是一匹小馬,也許還不夠強大,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而且在不遠的將來,你會變成一匹更有力量的駿馬。

同時,低自尊者應覺察對改變的消極預期。低自尊者發展出了忽略、無視、迴避自己的需要,久而久之,離自己真實的內心越來越遠。因此,覺察真實的情感和需要,承認它的存在,然後推動自己去表達。慢慢克服羞愧、擔心、被動等消極心理,敢於去挑戰自我,直至發展出主動、積極、樂觀的心態。

我以前也有這樣的問題(總是懷疑自己的價值,有時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過,我的體驗師的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這句話推動著我的改變。在一次諮詢中,我提到自己害怕在團體中發言,她認真地回應道:「Its a loss to the group.」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卻直達我的心底,每次想起這句話都能給我以力量!

低自尊者往往很在意他人的評價,因為害怕表現不好而選擇逃避。低自尊者需要發展出「Just do it」的態度,不要過多等待,幻想著有一天足夠自信了才去做想做的事情。比如,有喜歡的人,但害怕被拒絕,正確的態度是以合適的方式去表白,而不是自欺欺人的逃避。

當低自尊者改變了消極自我意象,敢於通過現實的奮鬥去滿足自尊,那麼建設性的自尊提升的道路開啟了。這會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慢慢地讓低自尊者脫離過度沉浸於幻想世界的癖好,增強與他人和社會的聯結,讓心理年齡成熟起來,一種社會認同感建立起來了。此時,他們在人群中更願意展現自己,並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

如果你想通過閱讀來得到一定程度的成長和改變,建議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推薦閱讀:

與傷害相比,抑鬱更多的是一種邀請!
心理測試:五選一,看看你有沒有妖精的氣質~
你願意緩慢的改變嗎?
成為具體而真實的人
為什麼有些著名高科技從業者,卻是低科技爸媽呢?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