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小貸,網路小貸,一秒讀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具有網路小貸(或稱互聯網小貸)資質的企業已經達到80家左右,這一數量還在快速增長中。另一方面,隨著網貸新規的落地,網貸平台數量在快速下降中。與此同時,全國8000餘家小貸公司仍飽受不良困擾,陷入了盈利的泥潭。三種看上去很接近的機構,發展的前景卻有著天壤之別。
三類機構究竟有怎樣的區別呢?
網路小貸:小額貸款公司主要通過網路平台獲取借款客戶,綜合運用網路平台積累的客戶經營、網路消費、網路交易等行為數據、即時場景信息等,分析評定借款客戶信用風險,確定授信方式和額度,並在線上完成貸款申請、風險審核、貸款審批、貸款發放和貸款回收等全流程的小額貸款業務。——摘自2016年12月上海金融辦頒布的《小額貸款公司互聯網小額貸款業務專項監管指引(試行)》
小貸公司:即小額貸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摘自2008年銀監會發布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
網貸平台:即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是指依法設立,專門從事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該類機構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為借款人與出借人(即貸款人)實現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摘自2016年8月銀監會發布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從官網定義上可以看出,網路小貸是小貸公司的一種,是放貸機構,二者均由地方金融辦負責牌照發放和監管事宜,只是在經營區域上有限制,在此將其稱之為「兄弟」關係。
網貸平台定位為信息中介機構,不具有放貸資質,與網路小貸存在「基因」層面的差異,但網貸平台的借款產品和網路小貸的產品均屬於網路借貸的範疇,離得不遠,在此將其稱之為「鄰居」關係。
小貸公司兩大特徵性短板
一:屬地化經營
政策設定的小貸公司經營理念為「小額、分散、接地氣」,小額、分散不說了,「接地氣」就是熟門熟路、街坊鄰居、鄉里鄉親,即基於區域內的地緣、人緣和信息源優勢開展業務。所以,小貸公司的經營範圍普遍局限於縣域,也使得小貸公司的數量一度接近9000家,成為法人數量最多的放貸機構。
當然,隨著各地試點政策推進的不同,在區域限制上也並非一刀切,有的可放鬆至地市一級,有些則開始放寬至省市一級,如2016年上海實施的小貸公司監管辦法,針對股東的不同,還有些放寬至全國範圍(互聯網),這就產生了網路小貸的概念,先按下不提。不過,整體而言,對於99%的小貸公司而言,縣域化經營仍然是其最突出的特徵之一。
二: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小貸公司設定的第二個理念是「用自己的錢辦事」、「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說白了,不要想著通過向社會公眾募資來放貸。體現在監管上就是對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作了比較嚴格的限制,除股東存款外,還可以「從不超過2個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餘額不得超過公司資本凈額的50%」,不得面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防止風險外溢。
小貸和網貸,相伴而生
對小貸公司而言,突破與生俱來的「屬性」限制成為做大做強邁不過去的一道坎。網貸的興起無疑為小貸公司的突圍開闢了便捷的道路,很多小貸公司通過開設網貸平台的方式變相突破區域和資金來源限制;也有很多小貸公司通過為網貸平台輸送資產來變相實現「貸款資產證券化」加速資金流轉效率。藉助網貸的興起,小貸行業似乎找到了做大做強的騰飛之路,但也埋下了很多隱患。「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小貸公司紮根地方,接地氣,才能做銀行做不了的貸款業務。但一旦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真正實現了跨區經營,做到了資金無憂,短期內,資產規模可以快速做大。但不再接地氣後,膨脹後的資產風險隱患快速上升,使得平靜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動。以與P2P平台的資產端合作為例,由於P2P平台均實行「本息保障」政策,作為資產方的小貸公司不可能把項目風險轉移出去,只是將表內項目表外化,積聚了大量表外業務風險,遠遠超過其資本承受力。一旦風險暴露,則面臨滅頂之災。
很多小貸公司在與網貸的甜蜜合作中走到了關門倒閉的路盡頭。而隨著網貸監管的趨緊,仍在持續的合作關係也開始面臨諸多限制:首先,通過網貸變相募集資金已經此路不通,如重慶金融辦明確規定,小貸公司不得利用包括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在內的互聯網平台融資。其次,網貸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也使得小貸公司難以披著網貸的外殼變相實現跨區域經營。最後,小貸公司對網貸平台的資產轉讓,由於做不到實質風險的轉移,一味追求周轉率也變得沒有意義,周轉次數越多,風險積聚越大。顯然,曾經緊密合作的兩類機構,在合作關係上已經不再緊密。在此背景下,網路小貸成為了雙方共同的轉型目標。
網路小貸會成為誰的救星?
網路小貸是小貸的延伸,擺脫了經營地域限制,展業範圍更廣,因而牌照價值要大得多。並非所有的小貸公司都能做好全國性業務,越是接地氣的小貸公司,越是難以做好跨區域業務。做好全國性業務,需要的是大數據和全國性的場景,這是三大電商均獲得全國性小貸牌照的原因,也是上海網路小貸監管指引更青睞大型互聯網服務企業和境內外知名金融機構(或金融控股集團)的原因所在。因此,對於全國8000餘家小貸公司而言,可能接近99%的企業都難以通過網貸小貸牌照的獲取來實現「突圍」式跨越。對網貸平台而言,急需要擺脫信息中介定位的「束縛」,轉型網路小貸顯然可以達到這一目的。但問題在於,網路小貸是「小貸」的基因,並不能募集公眾資金,意味著轉型的同時先要砍掉理財端。對大多數網貸平台而言,這並非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而且,即便網貸平台有這個決心,網路小貸的牌照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申請的,看看上海的規定就知道了。
說到最後,三類機構,各有各的局限,也各有各的特點。要過好自己的日子,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希望通過變成別人來曲線救國,註定是不靠譜的。
卡神之家http://kashenzhijia.com
推薦閱讀:
※還在用借條要錢?很久很久以前你就out啦!
※我所認識的民間借貸
※比現金貸更可怕的是超利貸?高利貸升級版,你聽說過嗎?
※溫州:被「妖魔化」的民間借貸(11.10.13)
※市民間借貸情況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