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被賣了,你投資的錢怎麼辦?

P2P平台被賣了,你投資的錢怎麼辦?

來自專欄財經分析

2017年下半年開始,P2P平台頭上懸著備案的「利劍」遲遲未落地。2018年開始,隨著備案延期、政策收緊、業務合規化要求等「煩心事」的到來,P2P網貸平台的春天似乎越走越遠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P2P平台的問題逐漸集中暴露,一大批有問題的平台跑路的跑路、清盤的清盤、重組的重組……一時間亂象叢生,攪得人心不安。最近,又出現P2P網貸平台的售賣潮。

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否會擔心平台被賣掉後,自己拿不回本金和利息?對於借款人來說,會否影響自己的借款額度?借到手的錢是不是可以不還了?

一、「賣身」的憂喜

腦補一個電視劇經常看到的場景:一個美女披麻戴孝跪於街邊,旁邊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賣身葬父」……P2P網貸平台「賣身」倒不至於這麼悲慘!不過其中確實存在著悲情的成分。

1、備案的門檻

從2017年到今年,每次到了備案的最終期限,監管部門就來個「無聲無息」的延期,讓備案的期限變得有點遙不可及。甚至有些地區要求P2P網貸平台消化存量,不得增量。

在註冊資本方面,去年驗收的時候強調過需要註冊資本和實際認繳資本達到人民幣5000萬元,而最近又傳言要提高門檻,其中一個「P2P平台需要實繳10億元資金才能備案」的傳言直接在P2P網貸行業中「炸鍋」,要是傳言成真,那會直接將好多平台卡死。

基於這種情況,很多平台的管理者看不到備案的希望以及行業的前景,與其等著因備案不通過等原因導致虧損,還不如在備案落地前賣個好價錢。

2、難解的「資產荒」

2016年8月24日監管部門開始對網貸平台限額,即「網路借貸金額應當以小額為主,單一平台個人借貸限額20萬元,企業100萬元",「一刀切」地限制了平台的資產端。之後,叫停「資管代銷」、禁止助貸模式、叫停校園貸……監管部門對網貸平台步步緊逼,讓平台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對於建立多年的網貸平台來說,不缺少投資人和投資資金,缺少的是能帶來盈利的資產端。沒有好的資產端,就意味著平台的生命難以延續。在不能建立資金池的前提下,沒有了資產端,作為信息中介的網貸平台,也就沒業務可做。所以尋找平台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網貸平台運營者考慮「賣身」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買主」是誰?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已經投資到平台的錢能不能按時拿回來?那麼,「買主」的身份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1、「有錢」的爹

網貸平台是很容易找個「有錢」的爹的,像上市公司、央企、國企。上市公司本身的圈錢能力很強、可用的資源很多,他們如果購買P2P平台,用來做融資投資項目,可以節省不少的成本,而且說不定未來還可以分拆扶持上市。不過其中的操作必須避開自融自貸嫌疑,這個不好講好與不好。

央企、國企作為買主的話,最大可能就是對公司資本運作的考慮,畢竟這種企業資金雄厚,老爹有錢就不怕孩子餓著。對投資人來說,後者比前者要安全很多。當然如果只是打著上市公司、國企、央企的招牌來忽悠投資者,那就另當別論了。

2、「掛羊頭賣狗肉」

這年頭「掛羊頭賣狗肉」的主多了。第一種買主,其目的就是為了募集資金,然後跑路,這種是純詐騙型。第二種買主,目的是掛著P2P平台網貸的名目,直接為缺錢的項目募集資金,項目完工後錢收回來了,也自然能平賬。第三種買主,是借P2P網貸平台募集低息資金,對外放高利貸,賺取高額利息差。第四種買主,其實就是一個「炒客」,跟炒房、炒地的方式類似,接手平台後運營一段時間,只要找到合適的下家、合適的價格就倒賣出手。

遇到這種平台易主的情況,投資者要謹慎對待,特別是一旦易主之後,平台突然上線一些極具誘惑力的產品,那就更要「提醒十二分精神」了!

三、利弊之爭

備案之前,平台的收購計劃,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都是一場對賭博弈,平台是否能備上案將是決定這場賭局勝負的關鍵。從這個角度來講,現在來針對平台易主的問題分析利弊以及下定論,都似乎為時過早。

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平台「易主」很容易給投資者帶來平台運營不穩的印象,造成想「擠兌」的恐慌心理,畢竟投資者很難判斷出平台易主後的發展情況。

而對於借款人來說,平台易主的情況,沒有什麼大影響。當然,你可以用「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這種網紅段子來調侃一下自己。但是,除非平台突然跑路了,否則欠的錢還是要還的!借款人如果真的不按期還款,這後果還是要自己承擔的。


推薦閱讀:

進行P2P理財是優先看存管還是資產?
多多測過的獅子座金融雷了……
我「偷聽」了老年人被推銷保健品的全過程
投網貸的原來是這樣一群人(附投資人數據)
最值得投資的車貸平台有哪些?

TAG:P2P網路借貸平台 | P2P金融 | 互聯網金融 | P2P | 理財產品 | 陸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