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需持器

飲酒需持器

來自專欄小酌日曆

本文共1037字 | 內容深度:☆☆☆☆

之前去過的幾個省博還有幾個以青銅、陶瓷等為主的博物館中,酒器酒具佔了不小的一部分,可見古人對酒具的重視。古人曾經雲過,「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中國人歷來講究美食美器,飲酒之時更是講究酒器的精美與適宜。

在歷史發展長河中,酒器的形狀和製作工藝受人們的飲食習慣、釀酒技術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等很多因素的影響。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秦漢時期,宴飲時都是席地而坐,酒具放在席間地上,所以形體上偏矮胖。

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一種"胡床",即低矮的木床,人坐在胡床上,酒具也放在胡床之上,所以酒具相應向高發展,成為瘦長形。隋唐至遼金元再至明清時期,飲宴時普遍使用桌子和椅子,酒具放在桌子上,於是又恢復了短小身材。

清乾隆·青花江崖海水雲鶴紋爵杯及盞托

酒器也隨著酒質量的提高和飲用方法的改變而產生構造上的變化,這同樣是適應飲食生活的一種變化。最開始由於酒與酒糟混裝一器,儲酒器與斟灌器也常為一器,所以形制和結構比較粗放;到秦漢至南北朝時期,酒的質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經過濾後飲用,所用酒具也就更加精細;再後來蒸餾酒的出現使得酒精濃度變大,酒性愈加濃烈,不能像李白一樣「斗酒」喝了,酒具逐漸變得小巧靈秀。

清乾隆·五彩游魚鈴鐺杯

一如現在年紀大了之後喝冰啤也要加幾顆枸杞一樣,古人也是非常注重養生的,曹雪芹在《紅樓夢》里說:「喝熱酒發散快、喝冷酒凝結體內、五臟去暖豈不傷身」,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喝涼酒傷身涼胃,喝溫酒才能起到保健作用。而且經過溫熱的酒,喝起來更加綿甜可口,另外溫酒一定程度上還有加熱滅菌的功能。於是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溫酒器了。

清乾隆·青花礬紅雲龍紋溫酒壺

關於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晉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賦》中有「凍醴流澌,溫酎躍波」的詞句,說明當時已有溫熱飲酒的習慣。漢代已經有溫酒樽這種酒器,還給配了個勺,便於取酒。到了大唐盛世,大量的金銀材質的溫酒器具開始出現,造型華麗端莊,製作精細。

北宋汝瓷天青釉花口注碗

宋代作為中國瓷業發展的高峰,注碗等溫酒器的出現,成為當時最普遍使用的溫酒器具,由注子和溫碗組成。明清時期,溫酒具更是被玩兒出了各種新花樣,形制繁多,有溫碗、溫酒壺、溫酒爐、溫酒罐,材質更是多種多樣。

雖然溫酒源於養生,不過感覺還是頗具儀式感的,無形之中增加了飲酒的情致,不少古代文藝青年們的詩句中都能看到,最著名的莫過於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問劉十九》中的詩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清代 銀制帶托盤酒壺

宋代的社會風尚講究雅緻生活,例如宋代王炎《與舍弟飲》詩中「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所描述的情景把溫酒表現得詩情畫意。

前段時間火爆B站的《國寶會說話》中有一集介紹陶器,非常喜歡開篇的一段旁白,分享一下,和大家共勉——「陶,出於土,而練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燒,在經過這些磨難之後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塑人如制陶,不經歷摔打,重塑,磨難,不能成器。」 (最近可能感慨多了些,希望大家不要嫌棄這濃濃的雞湯味)

作者 / 編輯: @榮榮

?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繫 Jonathan@sexydrinkers.com


推薦閱讀:

春節「五驚喜」優惠享不停
發布2017國窖1573經典裝年份酒價格體系
酒研懂酒 | 您的清明假期酒單已送達,請注意查收!
你是我喝醉酒才敢撥出的觸目驚心的號碼
雙11的購物清單-洋酒篇?

TAG: | 中國歷史 | 酒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