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派 | 中國的電影攝影師是如何煉成的

學院派 | 中國的電影攝影師是如何煉成的

來自專欄【如影隨行】帶你深度解讀電影圈

1978年的春天

一輛從西安開出的列車

伴著轟鳴聲疾馳

在萌新發的田野上

一路上泥土的清香

夾雜著這年輕人的高昂

的歌聲向著新中國的首都駛來

……

這些青年才俊受到了命運的垂青,沒錯這是高考恢復的第一個年頭。多年後人們才知道這趟行程的意義。在這趟列車上有張藝謀、顧長衛、張黎、趙非、智磊、王小列以及侯勇。隨後的歲月里,他們一個個在中國的電影史寫下了屬於自己的名字。

1. 電影是一場戰爭自從電影誕生伊始,電影攝影師這一個職業便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電影攝影師是在電影創作中極為重要的一個職位。而電影攝影師主要負責的便是影片攝影造型處理、攝影藝術創作和技術處理等。

我們曾經追過無數的電影,或宏大敘事,或史詩情懷,或清新小資,或頹廢糜爛,造就這些電影傳奇的除了那些有天馬行空獨特想法的導演之外,不可或缺的就是這些攝影師們。

在中國,導演與攝影師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微妙,你來構思指揮,我來布置實現。如果電影的拍攝是一場戰爭的話,電影攝影師則是那些統領一軍衝鋒在前的將領。一個個震撼心靈與視覺衝擊的銀幕世界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2. 少數報告派在中國當下的電影攝影圈內,行業之間的劃分是分為許多種的,比如電影攝影師,紀錄片攝影師,專題片攝影師等。他們往往有自己獨特擅長的領域。總的來說這些攝影師也被劃分為;自由攝影師、或獨立攝影師。他們或是出自學院,或是憑藉自己的天賦轉行而來。

這裡面老一輩的電影人已經被寫進了電影教科書里,比如張藝謀、顧長衛等都是電影攝影專業出身。而在如今的電影攝影界也出現許多年輕翹楚的身影。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年輕的電影人是怎麼成為優秀的電影攝影師的。

趙小丁

「張藝謀商業時代的御用攝影師」

趙小丁從事攝影行業這事有點偶然,他本來是是運動員出身,從小就練滑冰,後來進八一滑冰隊當了三年運動員,直到膝蓋受了傷就不做運動員了,體工隊有一個科。早年間要拍一些照片,給運動員拍一些技術錄像。從那開始趙小丁便與拍攝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5年趙小丁從體工隊轉業後便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系。畢業後趙小丁進了北影廠,跟那個時代的許多電影人一樣,開始按部就班,按資排輩的一步一步往上趕,到了2000年,中國登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中國電影業迎來了商業黃金時代。也是那一年為了北京申奧宣傳片在北京四處奔波的張藝謀找了一波拍廣告的人,而那段時間趙小丁的主要創作也剛好放到了廣告上,所以就又了後來的合作。事實證明,有能力的攝影師只是在等一個機遇

結緣國師之後趙小丁擔任了《英雄》《滿城盡代黃金甲》、《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歸來》等一系列的電影攝影。

提到《頤和園》的時候,我們或多或少的都能想到婁燁,卻很少有人會知道這部片子的剪輯師是曾劍。2004年,這一年,年輕的曾劍作為婁燁劇組的劇照師進入了婁燁的劇組。外表看起來斯文的曾劍,異常的細心,他對於人物面部表情的捕捉,和照片時空關係的把握,得到了婁燁的賞識。有一天婁燁找到正在忙碌拍攝的曾劍,告訴他希望讓他來試試做《頤和園》的剪輯。誰也不曾想到後來的曾劍成為了婁燁御用的攝影師。一個不會做剪輯的攝影師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電影人。或許是他入行以來一個側面寫照。

2014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憑藉《推拿》拿到了最佳藝術成就獎,2015年的《西藏天空》又拿到了金雞獎的最佳攝影獎。

在這國際和國內的雙重認可下,可以說曾劍是當下中國電影攝影師中舉足輕重的存在。曾劍在《推拿》的拍攝手法當中運用了大量虛實結合的焦距變換,暗光處理,遊動鏡頭的元素在視覺上拉進了觀眾與盲人世界的距離。這可是說是一個電影攝影師的思考。影片的拍攝手法也極具表現主義。

曾劍說;別忘了自己該犯渾的時候得渾一點,要不然就會慢慢變成一個生產者,變成一個生產影片的工人。」

為賈樟柯和余力為是在九八年飄著雪的北京相識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很特別,沒有誰是誰御用的事。

余力為從小住在香港郊區,每周末做一個小時的柴油火車到市中心看電影。那時候電影對他而言好像一個通向文明的窗口,等同於城市。1994年後餘力畢業後回香港,香港電影處於低谷,那個時代只有王晶監製十天拍完的三級片能生存。

香 港

余力為也做過三級片的小工。一天拍十幾個小時。整個人一天下來都是懵的。後來他接受採訪說;「香港的班底完全是學徒制的。到2008年中國電影井噴,我等了14年。不管大、小片子,三級片還是MV都應該拍好。現在年輕人機會多到不用等十幾年就可以遇到井噴。」

《小武》 劇照

從一九九八年的《小武》開始,余力為一直就出任賈樟柯的攝影師。談到《小武》余力為回憶到當時倆人拍片的時候,賈樟柯給了他作為攝影師很大的自由度,當時倆人都不知道什麼是監視器,於是就看一下取景器便拍。這也是余力為第一次有機會進入真正的電影工業化體系里。可能是對於電影追求的過程太過相似,賈章柯每次拋一個大概念,余力為馬上就能讀懂那個影像世界

2014年一部短片《鎚子鐮刀都休息》憑藉其幽默詼諧的影調和紮實的攝影功底脫穎而出,成功斬獲了台灣金馬獎最佳短片獎。一個年輕而又陌生的名字進入了圈內電影人的視野。

王維華算是個典型的從學院走出來的電影攝影師。畢業後一直在堅持著文藝電影美學創作理念。短短几年間這個名字重複出現在;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聖丹斯國際電影節。2017年王維華指導拍攝的《輕鬆+愉快》獲得了金馬獎最佳攝影提名,如果說《鎚子鐮刀都休息》是憑藉影片本身的劇情要素而拔得頭籌,那麼王維華在《輕鬆+愉快》中則得到的是實質上的肯定。

作為新一代剛冒出頭的年輕攝影師,王維華在攝影上的功底,不得不提到他在電影學院的經歷和學習,在電影學院中有許許多多出色的電影研究者或電影從業者。而王維華的鏡頭是一種對第六代導演對於鏡頭藝術的延伸,當光影打到這些小人物的身上,故事開始上演。一幕幕的荒誕離奇或是輕鬆幽默下不禁的讓人在笑過之後又輕聲嘆息。對於鏡頭內的光線和鏡頭景別的把握也充分。

3.現實與影像

我覺得電影攝影師一派是相信現實,一派相信影像。這兩個做到極致其實精神力量是一樣的,最怕的就是兩者都參與一點,不在一個層面。

不論是曾經跟組的劇照師、沉浮多年的廣告導演、電影學院學院派,還是半路出家的電影「愛好者」……只有堅持對自己美學風格的追求,愛惜自己的羽毛,同時認真的對待每一部作品,才有機會在創作的過程中與自己高度契合的導演相遇,建立起自己獨特的影像風格,成為一名真正的電影攝影師

弧光電影藝術中心

全北京最有Bigger

最藝術范兒的沉浸式交互電影社群

等你來撩~

需要了解更多真實的電影教育及實踐相關資訊

掃描底部二維碼或後台留言諮詢喲~

u.wechat.com/MIWGvaUhw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街頭由矛盾構築,攝影在榨取人間 - 金村修
攝影師專欄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女攝影師
2017.03.17 今日日曆
攝影,他比冠希哥更專業
如何用instagram進行照片後期處理

TAG:攝影師 | 攝影 | 商業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