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手記 | 理想VS資本,從「汽車之家」看控制權之殤
2013年底,當「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和CEO秦致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敲響開市鍾時,一眾春風得意的「汽車之家」管理層,怕是很難想像僅僅兩年後,便由高山跌入低谷,從自己付出心血、奮鬥多年的戰場黯然出局...
伯樂識馬 vs 相敬如賓
喜歡玩車或藉助互聯網購買過車的車友,應當對「汽車之家」並不陌生,作為全球訪問量最大,為消費者提供選車、買車、用車、換車等一站式服務的汽車網站,「汽車之家」也曾經歷過早期艱難的創業階段。
「汽車之家」由創始人李想成立於2005年,早期一直籍籍無名,當CEO秦致在兩年後進入團隊時,「汽車之家」依然只是員工20餘人,年營收1000萬的小公司。直到2008年,澳洲電訊看好併入股「汽車之家」,以7500萬美金換取了55%的股權(之後陸續投資3700萬美元增持至71.5%),在資本扶持以及正好趕上中國汽車增長的高發期,「汽車之家」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
對於為何付出如此高的股權比例,創始人李想曾回應:最開始做汽車之家完全出於興趣,所以利小的時候對公司控制權沒太在意,因為第一次創業,團隊的資本意識和能力也很差。
但澳洲電訊作為第一大股東,也一直扮演甩手掌柜角色,澳電和汽車之家之間一直很『好』,這種『好』是感受不到這個大股東存在,從未要求汽車之家做什麼,也從未要求汽車之家不做什麼,不對汽車之家日常管理進行干涉,公司一切業務交給管理層打理。這種相敬如賓的關係,也讓創始人團隊和管理層在公司運營中逐漸失去戒心,也從未意識到,自引入澳洲電訊的那一天起,汽車之家就已喪失了掌控自己命運的話語權。
易共患難 vs 難同富貴
2013年底,「汽車之家」正式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從2008年的1.5億估值,到上市時30餘億美金市值,「汽車之家」的IPO給澳洲電訊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意外之財,發展前景看起來一片光明。
但沉醉在未來美好前景中的「汽車之家」管理層卻未料到,「同患難易、共富貴難」,六年來相敬如賓的「樹袋熊」(李想對澳洲電訊的稱謂),卻在上市後,開始露出了資本現實的獠牙,這樣一個在管理層看來完全幕後和無害的股東,卻冷酷的將企業引向完全不同的路徑中。
2016年4月15日,澳洲電訊在並未與汽車之家管理層溝通的前提下,公開宣布將以總計16億美元價格向中國平安出售汽車之家47.7%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平安信託將一步躍升至汽車之家第一大股東。而澳洲電訊之所以心急出手,僅僅是因為自身要在2016年8月前發布新的財年年報,但在主營業務下滑的情況下,急需出手其他業務,以現金形式向股東分紅。
股權交易曝光後,中國平安發布了一封極其強勢的公開信稱,將幫助汽車之家實現從單一汽車媒體向全方位汽車服務生態圈的戰略升級與轉型。這讓「汽車之家」管理層猶如大夢驚醒,意識到平安一旦入股,就將插手和干預汽車之家的運營和管理,公司的控制權將真正旁落。秦致等人極力反對平安信託成為大股東,主要在於其認定平安信託有短期套利之嫌,與公司謀求長遠發展相悖,可能會帶汽車之家在長期發展道路上「跑偏」。於是,一場圍繞「汽車之家」控股權的爭奪之戰開始拉開序幕。
暴力入侵 vs 絕地反擊
「走了樹袋熊,來了大黑熊」,以CEO秦致為代表的「汽車之家」管理層,不甘心放棄自己所確立的汽車之家十年夢想,為了對抗平安入股和控制權旁落,開始發起了絕地反擊。
在澳電宣布將汽車之家47.7%股權出售給平安幾小時後,汽車之家管理層便提出要對汽車之家進行私有化,買方團由汽車之家CEO秦致及管理層牽頭,博裕、紅杉、高瓴資本參與,準備以31.50美元每ADS的價格進行私有化。但澳洲電訊公開表示對私有化反對,澳洲電訊並不認可汽車之家管理層的私有化方案,認為平安信託對汽車之家的未來發展極為有利,因此繼續推進與平安信託的股權交割。
同時,持有股份的管理層和其他小股東在開曼群島大法院發起一項行動,他們請求法庭暫停這筆交易,並稱澳洲電訊在汽車之家董事會中的代表存在惡意違規。澳洲電訊則表示,將反擊這起行動,這表明由於這筆交易,汽車之家內部董事會也發生了明顯分歧。
?
?儘管汽車之家管理層得到了小股東的全力支持,使勁了渾身解數,用了「發起私有化」、「舉報違反壟斷法」、「鬧到開曼法庭」、「CEO公開炮轟」等辦法,但都在資本現實和管理層略顯單薄的股份額面前(創始人李想和CEO秦致持股總額僅有5.5%,澳洲電訊在上市稀釋後依然持有66.2%),顯得有些理想主義。澳洲電訊憑藉第一控股股東身份,仍如期召開董事會會議,推動了這筆交易獲得通過。雖然董事會半數成員發起了抵制,但澳洲電訊當場提名新增董事會成員,使該決議獲得所需的大多數票數,強行通過了這筆交易。
反客為主vs 黯然離場
2016年6月底,澳洲電訊宣布與中國平安的股權交易正式達成,平安信託正式入主汽車之家,成其大股東。平安接盤後,對汽車之家的管理層進行「大清洗」,包括CEO秦致在內的所有管理層,以及原汽車之家總裁辦公室12位人,全部出局。即使汽車之家創始人、前CEO李想出面公開求情,但最終依然難逃被驅逐的命運。
在這之後,平安任命了新的董事長兼CEO,同時管理層也引入了平安系的人馬,開始全面接管汽車之家。李想和秦致時代的汽車之家徹底結束,接下來開始進入了平安時代。
汽車之家這起事件告訴我們,資本永遠是現實的,正如汽車之家副總裁馬剛在自己的博文中傷感的寫到:大股東離場,把股份和控制權交給了資本玩家,秦致團隊的夢想即將破滅,汽車之家也可能將很快隕落。其傷感的背後,是企業理想在資本現實面前的充滿滄桑的無力感。
對於汽車之家管理層而言,汽車之家的遺憾為他們帶來了深刻教訓,在創始人李想後來創業融資的過程中,都牢牢把握「保持絕對控股」的理念,「可能再融三四輪,我們團隊仍然是控股的。這方面,和汽車之家完全不一樣,我至少要把汽車之家欠下的東西在這裡慢慢補回來了。」
結語
汽車之家帶來的經驗在於,資本逐利天經地義,一個企業既然選擇了用資本幫助自己發展壯大,撬動更大的資源,也應該承受遊戲規則內潛在的風險。無論創業公司有多麼需要資本,他們都必須意識到,投資將成為一把雙刃劍,有可能威脅到未來公司的控制權。無論是曾經出局蘋果董事會的喬布斯,還是將特斯拉創始人踢走的投資人馬斯克,理想歸理想,資本歸資本,要麼緊緊將二者握在手中,要麼被資本牽著鼻子走,自由市場上不相信理想與情懷,向來如此!
?
推薦閱讀:
※平安,請還我汽車之家。
※平安與秦政的股權之爭,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怎麼看?
※參考人物:三十功名塵與土,一位中國汽車工業永遠繞不開的人物!
※App Store 新年第一把大火,汽車之家下架!!!
TAG:汽車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