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盡心機地嫁給一個錯誤的男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來自專欄平行 宇宙補給站
小時候讀《圍城》,最不喜歡孫柔嘉。作為最終跟男主走入婚姻圍城的女主人,她好像才是這座墳墓的始作俑者。
她工於心計,「千方百計」地促成了這段姻緣,令方鴻漸步步走進她的陷阱而不自知。
但她又不是一隻負責任的綠茶,到手之後,再無欣賞,每天捏住雞毛蒜皮吵吵鬧鬧,讓這段感情變成了一種內耗——夫妻充滿人民內部矛盾,又如何攜手出門打獵呢?
長得後再看,反而對孫柔嘉產生了一片同情,她就是一個平凡的女孩,想要一段有點兒不平凡、能拿得出手的婚姻,卻沒能如願。
既然原生家庭不能選,那麼總希望開展自己做主的人生後,能過一種令人羨慕的生活。
作為一枚家世不出眾但讀過大學,容貌不美麗但尚且年輕可愛的民國女子,孫柔嘉很清楚,她的主要戰場是男人。
01
綠茶的戰鬥力,在普通直男那裡,能發揮出核能般的威力。
所以孫柔嘉一出場,面對兩個年級、經歷、見識、社會地位全部在她之上的單身男人,她表現出來的樣子,完全是個天真爛漫的傻白甜。
作為一同從上海出發去三閭大學工作的未來同事,孫小姐第一晚就在輪船上偷聽到了趙方二人關於前女友的談話,但她不動聲色,當作什麼都不知道。
當方鴻漸講起過去出洋船上的光景,孫小姐又聞所未聞地有興趣。
當他說到「有一次,我們做的船險的嵌在鯨魚牙齒縫裡」,她驚奇的眼睛張得想吉沃吐畫的O一樣圓,一面繼續捧場,一面試探著問辛楣,「方先生在哄我,趙叔叔,是不是?」逼得趙辛楣忍不住鄙夷——應該是同時鄙夷這兩個人。
趙辛楣跟方鴻漸,雖然都是留學生,同時跟蘇小姐曖昧過,解開情敵誤會之後又成了好朋友,但兩人底子上不是同一種心智的人。
趙辛楣出生官宦世家,在美國知名大學正經拿到學位,不像方鴻漸只在國外混過幾年最後買了個文憑,加上他交遊廣闊,屬於「經過見過」的人,完全可以俯瞰很多人的套路。
對於女孩的心思和手段,他不但一眼看穿,而且相當不屑:
孫小姐,這女孩子刁滑得很,我帶她來,上了大當——孫小姐就像那條鯨魚,張開了口,你這糊塗蟲就像送上門去的那條船。你想,一個大學畢業生會那麼天真幼稚么?我告訴你,人不可貌相。
他猜得完全沒錯,孫小姐對於看穿自己的他這位大叔直接放棄,很快相中了方鴻漸——方的條件雖遜色一些,但作為彌補,他更加平易近人,而且吃她的那一套,不會冷不防地鄙夷她的綠茶套路。
02
孫小姐的手腕,當然準備用在最有機會的戰場。一路上奔波忙碌,等到了三閭大學,她的博弈才真正開始。
先是職場求助。
孫小姐在以助教之資教授英文,班上學生胡鬧,氣得她衝出教室,跑去鴻漸處哭訴。
方鴻漸本來也是只三腳貓,她明知道得不到好建議,無非是一番安慰,但一起痛斥過革命家史再一起從同事門前經過,兩個人關係肯定近了一層。
再是甘當迷妹。
整個大學除了方鴻漸,就是歷史系猥瑣男青年陸子瀟對孫小姐有點意思,經常寫信給她,變成了公開的秘密。
有人爭風吃醋是好事,但當事人如果要借力打力,就必須表面立場,於是她直接跑去問方鴻漸的意思。
得到建議後,用一種不經世事的小女生語氣感激道,「我照方先生的話去做,不會錯的。我什麼事都不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商量,只怕做錯了事。」
話術完美。
最後是輿論引導。
致命一擊的關鍵階段,她再次利用愛慕者,謊稱陸子瀟寫匿名信造她的謠,弄得閑話滿天,連她爸爸都知道了她和方鴻漸的事……
這是看準對方立場不堅定,但又要面子,想逞大男子氣概,且此時此地他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只好牽起她的手認下算了。
03
無奈的是,方鴻漸是孫柔嘉的世界裡,能接觸到並能搞定的最高級別的高帥富,至少當時如此。
客觀來講,柔嘉有她能耐的地方——除了情場手腕之外,她還是整個《圍城》當中唯一真正的職場女性。
跟蘇文紈不一樣,她不是大小姐,不像她可以出國讀到博士畢業,回來又有父兄的光環籠罩,大好青年就像地鐵,一列接一列地等著她上車。
她也不是唐曉芙,沒有那種天真少女的美麗,可以被周圍環境捧在手心裡,一眼望去,前面儘是鮮花與微笑。
但柔嘉有志氣,大學畢業不願意留在上海,非要一個人提上箱子,跟著一群男人一起去外頭闖一闖。婚後跟鴻漸一起從三閭大學出來,她也沒有想過當家庭主婦。
一來是沒那個條件——他一個人的工資,不夠兩個人過上體面的生活;二是她也不願意像鴻漸的兩位弟媳婦一樣,每天家長里短,在家族內爭一點可憐的資源和面子。
曾經,方鴻漸看起來也算個很不錯的對象了,長得帥,有女人緣還尊重女性,又出洋留學過——用汪太太的話說,留學生一身的本事,就是走到哪裡都不怕的能力和資本。
但留學經歷其實只是標籤,別說方是買來的文憑,就是真拿到了,學曆本身也不是能力,最多是敲門磚。
04
人都說潮水退去之後,才能看見誰在裸泳,那麼潮水如果一直不退去呢?
有些人就可以一直裸泳。
錢老先生描寫的這一群人,算是民國精英了,各種大知識分子、大學教授、官員、以及帶著「家」的風雅人物,但所有人都名不副實,各有各的虛妄之處。
三閭大學的教授們教書水平不行,勾心鬥角倒厲害;蘇文紈一邊做著闊太太,一邊走私倒賣急缺物資;連看起來最全面發展的趙辛楣,也沒有具體展現過什麼過人的本領,還鬧出過跟有婦之夫過從甚密的誤會。
大家都不怎麼行,但汪太太的另一句話更重要——趙先生的家世、前途,我們心裡都有數目的。
《圍城》的現實之處就在這裡,人生是綜合實力競爭,並不是個人技能單打獨鬥。
家世對於平庸的人而言,完全可以是一生的保障。
蘇小姐能靠家世找到丈夫接盤,再讓這位豬頭謀上一官半職;趙辛楣丟了教授工作也不怕,火速到政府找到了好位置。
她和他都很快發現,別人可以仗著潮水的遮掩繼續裸泳,但他其實並不屬於他們中的一員,他父親只是個愛吹牛的鄉紳,而他當年也是靠未來岳父供出國留學的。
一年以後在香港再見面,蘇出嫁後貴氣逼人,趙也春風得意,而曾經跟他們分庭抗禮的方鴻漸丟了工作,前途未卜。
05
回上海後,孫柔嘉靠姑媽的關係找到了工作,而且工資很快超過了她出過洋但沒本事沒家世的老公。
他過去看她嫵媚得不穩固,不是真正的美麗,估計她此時看他也是帥氣得勉強。
落魄的人最多五官端正,過得好的人才能撐得起「帥」這個字。
作為一個出生普通要靠自己的女孩,她當然希望能夠借婚姻的光,但沒有成功。
作為一個鄉紳家庭的長媳,她無法適應那些「窮規矩」,此刻的對比落差更是讓她失去妥協的動力,這一切讓婚後的她看起來格外擰巴。
06
對生活掌控力不足的人,真的不適合閃婚。
一個要強也奮勇的姑娘,為何千方百計努力,還選了一個不靠譜的對象?
有一個原因是,《圍城》中的男男女女,基本以閃婚為主,都沒有經過真正的戀愛和長時間的相處。
鴻漸和柔嘉雖然早已認識,一路從上海走到內地,又在大學當過同事,但那種交往,全部流於表面,更多是互相試探和猜測。
他和她的情感,其實是在分開的時候各自發生的,不是在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來的。
鴻漸這邊,經歷過對唐曉芙刻骨銘心的追求之後,已經曾經滄海,開始隱隱覺得婚姻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在一起結婚的男女也不需要什麼深刻的感情,無非是過日子。
柔嘉那裡,因為遠觀才會被留學生的光環吸引,被一種當時少見的紳士風度打動,至於能力和性格,她也沒意識去認真了解,「先到手再說」。
閃婚多是激情引發。但激情褪去之後,生活的本來面目露出來,誰可以抗住想像跟現實的落差?
答案是,自己有底氣的人。
大S跟汪小菲閃婚後,先是婆家生意沒落,被王思聰嘲笑為「鋼鏰都沒了哭暈在廁所」,然後是生育困難,一度以為生不出孩子,又被勢力的媒體寫成怨婦。
跟閃婚時對抗全世界的浪漫相比,婚後應該是經歷過失落和委屈的。
那種巨大的落差感,可以輕易壓得人想要自暴自棄,吵架發怒,越過越糟,很多人的婚姻因此破裂。
但沒破裂的那些,都是已經想清楚「我要什麼」以及「我可以付出什麼」的人,這盤生意不行了又怎麼樣,「我們家生活無虞」。
對生活的掌控力足夠,也就不怕對方財力不如預期。
真愛至上,是有門檻的。
07
婚姻,是兩個人的避難所。
結了婚後,這對民國時髦男女才發現,不是跟對方結婚,而是跟對方的整個家庭和歷史結合。
柔嘉的爸爸媽媽,不像她口中那般對她親昵喜愛,其實是嚴重的舊式重男輕女家長。
她的能耐和心機,多是在這個資源嚴重向兒子傾斜、對她不夠關注的家庭中,為了被看到被認可而養成的。
她生命中真正有分量的榜樣家人,其實是那位嫁到實惠靠譜丈夫,當了貴婦後揚眉吐氣的姑媽。
這就解釋了孫柔嘉為什麼要早早離開家庭,寧願一個人跑到外地也不肯留在家裡——她能吃苦有想法,只有出去了,她才不必當個配角,而且還有可能找到婚戀和事業上的機會。
作為女孩,她又不可能獨自生活太久,儘早擁有自己的小家庭是最好的出路,留給柔嘉的時間不會太多。
走上社會的方鴻漸,也在面臨光環消失但還還沒成人的風險——職場上的男人,如果還沒成家,就容易被看作小孩,還沒定下心來,中國人是把「成家立業」放在一起說的。
再混幾年,他估計事業也不會大成,若是連婚都結不了,大齡剩男的局面絕不會比剩女好過。
劉瑜寫過一篇文章《愛情是庸人的避難所》:
如果要以做成一個企業、創造一個藝術品、解決一個科學難題、拯救一個即將滅絕的物種……來證明自己,所需才華、意志、毅力、資源、運氣太多,而要製造一場愛情或者那種看上去像愛情的東西,只需兩個人和一點荷爾蒙而已。
於是愛情成了庸人的避難所,於是愛情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產品被大量地生產出來。說到底一個人要改變自己太難,改變別人更難,剩下的容易改變的只是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在一起,分手,和好,再分手,第三者,第四者……啊,枝繁葉茂的愛情,讓一個可忽略可被替代可被抹去而不被察覺的存在,看上去幾乎像是生活。
這段食之乏味棄之可惜的婚姻,正是這兩個人的避難所。
她需要出來成家,他需要一個丈夫的身份掩蓋他的無所成就。
如果有了孩子的話,他們就可以繼續在雞飛狗跳的日子裡疲於應對,忘記自己的無能和空虛。
可惜她想要得更多,他既無法提供也不能忍受。
兩人結局,要麼是徹底吵翻,要麼是永遠綁在一起,一起凝望無盡的深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