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

上了大學,走進了逸夫圖書館,我才開始了真正的閱讀!對於我這個來自農村的孩子,第一次,卷帙浩繁在我的頭腦中漸漸地由模糊的抽象轉化為清晰的具體!

托爾斯泰年老時便不再寫作了,他認為「書太多了,如今無論寫出什麼書來也影響不了世界。」於是,我對書的作用越來越懷疑,越來越弄不懂這麼多書的存在究竟有什麼價值。連托爾斯泰這種文壇泰斗都擱筆了,書也許就真的失去價值了。

偶然的瞬間,《各自的朝聖路》以其素靜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純白的硬質書皮,中間一抹淡淡的墨痕在雪白中氤氳開來,像是一位曼妙的古典女子,一襲素雅紗衣,一痕飄逸秀髮,不理俗世,只一人靜立於桌角。我欣喜地翻開扉頁,靜靜地融入書中。

這已是第二版,書中附這第一版的序言,序言的開頭恰好又是托爾斯泰的那番極具嘲諷的言論。但是我卻被周國平的話深深吸引住了。不!應該說是震懾,或是點醒!他說「我寫書從來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讓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義或者似乎有意義」。

短短的二十四個字,我卻看了許久許久。接著是沉默。然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想法。又是許久,我感覺像是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那水是刺骨的寒,足以冷透你身體的每處肌膚,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冷靜了下來!沒有氣憤,我更多地是感激。這一洗,使我原本燥熱的心也冷靜了下來,頭腦終於清醒了許多,原來這就是豁然開朗的感覺!

其實,我讀書也從來不是企望可以獲得影響世界的能力,而只是為了在閑暇時安頓自己——讓自己有事情可做,活得有意義,或者說似乎有意以!

周國平說「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我是極贊同的。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對現今的人仍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太多人依舊把身份地位,金錢權勢當做評判人高貴與否的標準。實際上,他們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稍微有點生物和化學常識的人都應該清楚,構成人類肉體的成分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靈魂!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越是充實,他的靈魂就越是高貴!

我本是一個憂鬱型氣質的人,不善與人交往,更不喜歡在外界的熱鬧中增添自己的喧囂。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被公認為很漂亮的話「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我自然知道自己不是神靈,這更加深了我的自卑感。「事實上,精神科醫學的傳統的確是把孤獨僅僅視為一種病態」,越是自卑就越是不願意與人交往,以避免他人異樣的神情,由此便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在朝聖的心路上,周國平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心路歷程。「孤獨之為人生的重要體驗,不僅是因為唯有在孤獨中,人才能與自己的靈魂相遇,而且是因為為由在孤獨之中,人的靈魂才能與上帝,與宇宙的無限之迷相遇。」我像是為自己的孤獨找到了依據,漸漸地將孤獨歸為一種不僅合法而且高尚的行為。

獨處,完全成了我個人的,極具魅力的美好體驗。獨處時,我得以看清自己,找到自我。在那麼一段靜謐的時間裡,我將自己從紛繁的世界孤立出來,完全脫離別人的生活和別人眼中的我的生活,以審視的眼光注視過去,那時的我,可以理智地問自己「我是怎樣的人?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需要為之做什麼?生活中有哪些事真正是契合我的天性,能給我帶來幸福感的?」諸如此類的問題,雖然我並不一定會想出確切的答案,但想總比不想好。想一次就離心靈的寧靜又近了一步。獨處,並非是寂寞地將時間生硬地截開來一段段地苦熬。獨處時,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固然是好,但能與古今中外的文學,哲學大師對話又是另一種獨特的感受!

就像此番與周國平的一番心靈對話,不僅讓我消除了孤獨的自卑感,而且重新找到了精神的寄託。我雖清貧,卻可以藉助讀書,尤其是所謂的「每一個關心人類精神歷程和自身生命意義的人都應該讀」的書,使自己擁有高貴的靈魂!

但流於形式的讀書無疑是浪費生命,對於一個孤獨卻珍愛生命的女孩來說,更是一種恥辱!周國平給了我這樣一個信念:非最好的書不讀。即便書海千般深,書山萬般高,只要堅定了只讀永恆的書的信念,還有什麼好懷疑,有什麼可以影響我呢?書的價值有時候不在書本身,而在讀書人!

讀永恆的書,做永恆的人,擁有高貴靈魂的人!

推薦閱讀:

有哪些形容時間過得快的句子?
課內詩歌閱讀欣賞
讀書有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堅持寫了一年書評,我的文章賣錢了
我認為的好書—系列4《怎樣解題》《大學之路》上下《精進》《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TAG:人文 | 讀後感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