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故事匯||葉沖回憶兒時擊劍路 最難忘家人們的愛
打開擊劍名將們的成長故事冊,我們便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這些優秀的行業佼佼者,都是從普通的家庭一步一步最終走向成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他們的父母,除了在背後引導與支持,更多的,還是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擊劍名將們和父母一起奮鬥的故事。
因為小人書《閃光的劍》愛上擊劍
名將葉沖透露他的擊劍人生要從一本名叫《閃光的劍》的連環畫說起。「那本書描寫的是欒菊傑帶傷勇奪世青賽女花亞軍的事迹。看完這本書後,我便萌發了一個目標,長大後也要當一名擊劍運動員,為國爭光!那年我才九歲。」
三年後,體校教練到葉沖所在的小學選拔小運動員,身體條件上佳的葉沖被一眼相中。 「我被少體校選中時是1982年,已經13歲了,當時是說(上海虹口)區里來領導檢查廣播操,其實是擊劍隊教練來選隊員。我做得挺認真,就被挑中了。」就這樣,對擊劍一無所知的葉沖就被選進了上海虹口劍校。
用竹條替代花劍進行訓練
一接觸擊劍,葉沖就完全迷上了這個項目,因為器材緊張,他只能用一根竹條替代花劍進行基礎訓練,「現在想想,當時的裝備根本不符合標準,甚至有些簡陋,基本都是隊里的老大哥留下的」。
葉沖很好強,不久他就在同齡選手中脫穎而出。1982年,一位名叫俞一峰的上海籍選手奪得世青賽男子花劍第八名,創中國男劍手的歷史最好成績。葉沖便將這位師兄視作自己的偶像和榜樣,他還暗暗下了決心:將來一定要突破俞一峰的成績。
有了這樣的趕超目標,葉沖訓練的勁頭更足了,實力自然突飛猛進。僅過了5年,葉沖便在世青賽上奪得個人第五名,一舉突破了俞一峰保持的「全國紀錄」。翌年舉行的1989年世青賽,葉沖更是神勇無比,他單槍匹馬沖跨歐美人的壁壘,摘取男子花劍金牌。成為中國擊劍第一個奪得世青賽冠軍的選手。
全家節衣縮食照顧葉沖
牽引葉沖走上擊劍台的是一本9分錢的連環畫———《閃光的劍》,但是真正支撐他在劍壇不斷前進的則是他的家人。
葉沖記得小時候,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當老師的媽媽,每天都要趕到劍校為他送上一隻雞蛋和一瓶牛奶,幾年如一日,風雨無阻。「每次手裡捧著熱乎乎的雞蛋和牛奶,我就想要是再不好好練,就太對不起媽媽和全家了。」的確對於當時月收入百餘元的葉沖父母來說,要供養祖孫三代8口人,本已很不容易,然而為了葉沖的營養,全家人心甘情願節衣縮食。當時同樣處在發育階段葉沖的哥哥、姐姐,對於弟弟受到的特別照顧,不但沒有怨言,還和父母一起關心著葉沖的事業。
媽媽的眼淚
1996年奧運會期間,葉沖一家都希望正處在巔峰狀態的他能在奧運會上實現奪牌的願望。可命運彷彿有意捉弄人,先是翻譯莫名其妙地搞錯了比賽時間,耽誤了團體賽。接著葉沖又在個人賽上一劍之差負於了當時的世界頭號選手。當時葉沖的媽媽正在電視上做嘉賓,看著兒子沮喪地走下賽場,一向很堅強的她當眾流下了眼淚。
可一等到兒子回家,她便換了個人似的,一改前幾天的悶悶不樂,還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為他接風,就像葉沖拿了冠軍一樣。席間,向來內向的葉沖變得更沉默寡言,媽媽一邊說些安慰的話,一邊為兒子碗里夾了一大堆平時他最愛吃的海鮮和蔬菜。「以後如何,你自己看著辦,不過我看無論如何也要給運動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這樣退了也算對得起自己。」知子莫若母,媽媽的這番話正說到了葉沖的心裡,同時也給了他勇氣和信心。(本文據《人民日報》、《新民晚報》等綜編)推薦閱讀:
※項鏈、紋身、膠條··· 運動員身上的這些有多少故事
※逆境和齊心協力贏下的比賽,比連勝的數字更可貴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跑酷,豈止是一點點酷!
※女生更喜歡看男生踢足球還是打籃球,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