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抑鬱症,女友自殺,一代喜劇天王靠畫畫療傷
來自專欄零基礎藝術繪畫
轉載自公眾號:畫學(huaxuea)
我們都需要一個裂縫,
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據說,表面上越是笑臉迎人,
背地裡就越是遁世離群。
金凱瑞就是這句話的寫照。
一提起他,不說名字,
只看錶情,你一定會說:
啊!啊!就是他啊!
他是大名鼎鼎的喜劇之王,
美國人心中的「周星馳」。
《變相怪傑》《冒牌天神》
《阿獃與阿瓜》等一部部經典喜劇片,
不僅讓觀眾們記住了這張臉。
更讓他成為,
喜劇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
他還憑藉《楚門的世界》,
一舉奪得第56屆,
「美國金球獎最佳男演員」。
他就是金凱瑞(Jim Carrey)
一個行走的表情包,
一個帶給人歡樂的喜神。
然而,自從女友纏上官司
吞葯自盡,他便很少參與喜劇拍攝,
甚至在公開場合也鮮有露面。
為女友抬棺的他,
似乎一夜之間老了二十歲
偶爾出現在片場,還抓狂病發,
被劇組遣送回家。
這個曾經逗笑世界的「小丑」,
似乎用盡了所有力氣,
卻再也笑不出聲。
娛樂圈的新舊更替極快,
幾年沒有新作品的他,
似乎早已被世人遺忘。
直到最近一部6分鐘的紀錄片
《Jim Carrey: I Need Color》
引發300多萬人的關注,
才讓他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
這一次,
他不再是喜劇天才、
國際巨星,
而是以畫家的身份接受訪問。
或許你難以想像,
這個在人前歡樂,逗我們開心
的「小丑」,私下卻忍受了多年
抑鬱症的折磨。
「情緒應該有高低起伏,
但我的情緒高峰似乎被削去了,
一直處在無盡的絕望低谷中。
對這絕望你沒有答案,
表面上你活得很好,
在辦公室對其他人微笑,
內心卻一直處於低落的絕望狀態。」
他在CBS《60分》主持人史
蒂夫·克羅夫特的專訪中,
坦承自己對抗抑鬱症的經歷。
「喜劇是金·凱瑞在好萊塢
的衣櫃里的一張面具,但是在
面具內里的那張臉,
卻依然是那個來自加拿大的
絕望的小孩。」
15歲那年,
金凱瑞的母親重病,
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父親,
被迫失業,一家人只能擠在
一輛貨車裡過活。
貧窮的煎熬,
被不公正的對待,
讓金凱瑞愈發乖戾。
然而他承認,
正是這少年時代的憤怒和焦慮,
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喜劇靈感。
他的喜劇啟蒙,
甚至只是逗病床上的
母親開心。
「人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動機。
絕望是學習或創造的必要條件。
在某些時候,你如果沒有經歷絕望,
你就不會那麼有趣。」
然而從抑鬱自殺的喜劇大師
羅賓·威廉姆斯,到卓別林、憨豆···
越是表面上笑臉相迎,
內心就越離群遁世。
他們逗笑了所有人,
卻始終無法開解自己。
越來越成功的金凱瑞,
也越來越像他飾演的楚門那樣,
生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裡,
分不清現實和虛擬。
直到6年前,
他開始撿起小時候的畫筆,
開始了自我治癒之旅。
「6年前的那段時間,
我一直嘗試修復破碎的心,
當下我就在想,
要不然我就畫畫吧。」
很小的時候,
他就與其他小朋友不同,
有一半的時間,
都沉浸在自己房間畫素描。
「對當時的我來說,
房間就是天堂。」
對他而言,
畫畫是那些貧困日子裡,
表達情緒的唯一出口。
當開始繪畫時,
我就變得非常著迷。
以致於感覺沒別的地方可去。
在我家裡,繪畫無處不在,
它們變成傢具的一部分,
我會在上面吃、睡。
在紐約的家中,
他廢寢忘食地拿著畫筆,
以各種姿勢作畫。
趴著,蹲著,站著,
他跟畫布融為一體,
把顏料盡情地傾倒在畫布上。
「當你心中有所愛,
內心的動蕩就會減少。」
他坦誠地在紀錄片中說道:
通過繪畫中的色彩,你可以看出
我的情緒;從一些畫中透露的陰暗,
你可以知道我每天的生活。
強烈的色彩衝擊,
豐富明快的線條,
支離破碎的幻想,
他的藝術天賦,
跟喜劇天賦一樣富有張力,
生動迷人。
每個人,
都不可避免地經歷人生種種,
作為國際巨星,公眾人物,
更是有許多難以言表的苦楚。
而繪畫便成為一個,
可以釋放情緒的出口。
畫作不會騙人,
正因為它們真實不做作,
才讓那些變形的畫作,
格外令人動容。
我們在畫作中,
看到了真實的金凱瑞。
他或者瘋狂、或者痛苦、
或者狂喜、或者平靜,
但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
「繪畫沒有教會我什麼,
只是把我從未來、從過去,
從焦慮、從懊悔中,
解救出來。」
他曾說,
他所有的戲劇天賦,
都來自於絕望。
那麼,他所有繪畫的天賦,
都來自於內心深處,
那涌動的一絲絲希望。
「我們都想展示自己,
並且被別人接受,
很開心藝術無處不在,
零基礎藝術繪畫關注公眾號:畫學(huaxuea)
免費領取畫材9件套
《77套自學漫畫手繪教程》
《素描 速寫 手繪教程》
限時免費領取!
推薦閱讀:
※我們用張亮的滷水方子鹵了雞翅牛肉和大腸,結果......
※鄧紫棋,阿悄,庄心妍,本兮被評為華語樂壇「90後四小天后」?
※如何看待王俊凱四周年的造型? 展開問題有圖,你覺得呢?
※你認為目前娛樂圈中最low的90後小花是誰?
※談談對陳冠希林志玲事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