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性格的母親,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來自專欄有書
我們說孩子是一面鏡子,映照著自己的父母。
而一個孩子出不出色,又與母親的性格,關係最為緊密。我們發現強勢型、溺愛型和冷漠型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 首先,說一說 「控制型」媽媽
我們認為最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各自有著自己的生活,相互扶持,但又彼此獨立。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親子關係變成了:我的生活是你的,你的生活也是我的,媽媽都是為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
「控制媽媽」總是說:「你還小,你不懂」; 「媽比你走過的路多,聽媽的沒錯」;「你一定要/不要……」
她們過多地預判和干涉了孩子的未來,從交什麼樣的朋友到讀什麼樣的興趣班,從穿什麼樣的衣服到報什麼樣的專業……凡事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期望的行為模式來生活。
孩子失去獨立做決定的機會,久而久之,也放棄了自己的承擔,形成對媽媽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
在他們的心裡會認為,有問題找媽就好了呀,反正媽媽會安排好。於是,小時候被朋友孤立回家找媽,大了找不到工作也回家找媽,前段時間,不是還有個碩士畢業生,因為求職屢屢碰壁,他回家踢了媽媽一腳,埋怨是媽媽從小的「控制」才讓他變成這樣。
還有的,就算已經成年,內心也從未長大,成為一個凡事都要回家「找媽」的巨大嬰兒,「聽媽媽的話」嚴重地影響到自己和妻子的婚姻關係。
孩子的成長,就是與母親逐步完成分離,獲得獨自生存能力的過程。
只有當媽媽學會去放手,孩子才能越來越出色。
- 其次,是 「溺愛型」媽媽
提到「溺愛」,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愛得太多了,那就少愛一些。
可是,「溺愛」並不是「愛的多」,反而是「正確的愛」還太少。
這類媽媽會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毫無原則。
還記得李天一嗎?沒到法定駕車年齡,家長為他配豪車;打了人,家長替他道歉……從小犯錯,父母捨不得對他進行管教,甚至無限縱容他去破壞社會規則,結果孩子養成唯我獨尊的驕縱,稍不如意就動手打人,最終犯下那起震驚全國的案件,這個從小被萬般寵愛的孩子最終毀了自己。
我們對孩子的愛無條件,但是不代表沒有原則。
不能每次孩子犯錯,還沒有來得及管教,自己先心軟,甚至還為他找好了借口:「還只是個孩子」。
什麼是正確的愛:理解和尊重孩子,建立正確的規則,放手讓孩子去成長。
正確的愛給再多也不嫌多,在足夠多愛的滋養下,孩子自然越來越出色。
- 最後,是 「冷漠型」媽媽
冷漠型媽媽倒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沒有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沒有真正理解孩子。
沒被媽媽理解的孩子,情緒常常有對內和對外兩種表現:
情緒對內的孩子,他們常常同父母沒話可說,把自己關在屋裡,性格孤僻,情緒低落,受不了一點點小挫折;
而情緒對外的孩子,常常會以「叛逆"的行為來表達自己,他們凡事跟父母對著干,家裡常常鬧得雞飛狗跳。
我們常常聽到社會上有孩子因為跟父母發生一點口角,或者是考試沒考好,就選擇輕生,這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在媽媽那得不到溫暖和理解。
而相反,被媽媽充分理解的孩子,他們會更加開朗自信、也更有安全感,在遇到挫折時,不會選擇自暴自棄,而是在母愛的支持下勇往直前。
所以,學會傾聽和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愛的力量,孩子當然也會越來越出色。
最後,我想指出的是,沒有人是完全的控制型、溺愛型或者是冷漠型媽媽,但也許你能在這些行為中找到自己教育小孩時需要規避的傾向。
推薦閱讀:
※中西方的思維究竟差別在哪兒?
※《芳華》:其實,困住你的從來都不是原生家庭…
※小時候被虐待和忽視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警鐘丨原生家庭多重要!未成年犯罪如何判?
※父母打算自己建房,女兒是否應該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