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知識: 基層是什麼?

台灣選舉知識: 基層是什麼?

來自專欄史海無涯

(本文首發於華廣網公眾號)

在柯文哲與民進黨的相關選舉新聞中,我們常看到「基層反柯」「基層怒嗆」,「基層揚言退黨」的報導,看起來民進黨在台北市的基層,竟然可以透過各種黨內運作,否決蔡英文禮讓柯文哲的意志,頗為神勇。

那麼,到底「基層」指得是什麼?

在地方政治上所謂的「基層」,俗稱樁腳,以體制面來看,就是村長,里長,鄉鎮市民代表,這些廣義的公務員,都是透過選舉產生。由於他們的職責就是服務選民,擔任公共事務與人民之間的連結角色,故而是最貼近選民的半政治人物。

人口眾多的六都,並無鄉鎮市民代表,但台灣所有縣市(包含六都)都有里長,所以論基層影響力,以里長為參考主體,較能辨明地方政治結構與選舉的關係。

全台總共有7851名里長,一般人有所不知的是,縱然民進黨全面執政,但國民黨卻在基層保有雄厚實力。全台民進黨籍里長不過才390名,國民黨籍里長則有1796名。看數字你應該發現了,其實有高達72%(5660名)的里長是無黨籍。

如果我們從里長數量的角度,來看現在民進黨台北市基層反柯的高音量,會發現這些看起來很猛的深綠基層力量,其實根本少之又少。台北市國民黨籍里長230名,民進黨籍50名,無黨籍174名。就算50個裡都是深綠,也不過才佔10.1%。

既然基層實力不怎麼樣,為什麼能牽動民進黨台北市提名決策?這問題我們留在後面講,先說明裡長的工作職責。

里長的工作

里長的職責為訊息傳達,文書分發,統籌分配福利金,政令宣傳,查察里內建設缺失,協助里民申請低收入戶補助,協調里民衝突,在重要節日舉辦里內活動,若有福利金則可舉辦里民旅遊等等。

由上述工作可知里長工作繁雜,又特別貼近里民。

里長可配合政黨的工作為:在賄選為日常的年代,里長肩負為政黨買票的工作,但隨著選舉文化的「進步」,買票行為已然大減,但「類買票」的現象還是所在多有。再者,當政黨需要選舉動員時,里長有領隊的作用。例如候選人的造勢場合,參加的選民自發前往聽演講的少,大多數都是(村)里長帶著里民前往充場面,給里民吃免費便當,結束後再一車車載回家。

這樣大家就理解了,那些動輒上千,上萬的政黨造勢場合,可不是民眾自掏腰包熱血前往助陣的,而是透過里長負擔交通伙食費,免費去的「走路工」。

所以丁守中蹲點台北市20年,主要就是在跟里長們混,累積所謂「基層實力」。

評估里長用處的幾個要點

這裡所謂的用處,是指選舉時里長所能發揮的吸票能力。要評估里長的用處,必須了解一些重要的關節:

1. 38%里長同額競選的意義: 同額競選,簡單就是參選人只有一個。由於沒有設投票下限,里長候選人若只有一名,那麼只要一票也能當選。

2014年九合一大選,有高達38%的里,只有一人參選里長。並不是因為里小,而是因為里長做得好,或是地方派系安排,或是國民兩黨的禮讓(條件是里長保持政治中立)。

同額競選的里長,對現任市長的連任較為有利,因為現任市長與里長建立了合作默契,合作默契說白了就是政策讓利,這就是所謂的「執政優勢」。

2. 村裡民愈多,村里長政黨傾向愈高: 對於只有幾百人的村裡,里長參選時花的錢比較少,因為都互相認識,當面拉票的機會比較多,所以不太需要政黨資源助選。反之,若是超過一萬選民的大村裡,則需要政黨奧援,且很多根本不認識里長的大里選民,只能認政黨選里長。

里長的政黨傾向,一定程度代表整個村裡選民的政黨傾向,所以在選前算票時,大型村裡是一個基礎指標。

3. 里長牌對年輕選民無用: 里長的年齡介於40-50歲較受青睞,故而里長所能為政黨發揮固票,催票作用的選民偏中老年人,年輕選民一般不會跟里長有交集。

由2014年,年輕選民翻轉地方政治生態的那一戰,最能顯示政黨基層所能發揮的吸票限度。國民黨的組織動員其實沒有太大的鬆動,但原來不太投票的年輕人突然踴躍投票,稀釋了政黨基層的票源,加上中間選民因國民黨執政包袱而改投綠,才造成了今日的地方政治格局。

4. 里長多由地方派系掌握: 里長也是要透過選舉產生,故而想選里長的人就是要花錢,那麼有地方派系奧援就相形重要。72%無黨籍里長,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派系所決定的,而這些地方派系,不藍不綠,就是一層灰,只要哪個政黨有資源可給,就倒向誰。

綜觀以上,若年輕選民因民進黨這兩年差勁的執政表現,而選擇棄投,中間選民又棄綠,則今年地方大選會回到基層組織動員的選舉模式。這就是為什麼吳敦義寧可毫無作為,也不願輕易對社會重大議題表態而失分的主要原因。

在大型都會區里,選民教育水平較高,里長的政治影響力並不大。但由於市議員等級的民代,當選票數並不高,所以里長的作用相對重要。一場市長與市議員聯合舉辦的選舉,政黨不會只看市長那一席,也看市議員席次,以掌握基層選民,所以誰也不願得罪里長。2014年連勝文選情吃緊時,就算貴為「總統」的馬英九,也要打電話向里長問安。

由此可知,台北市反柯的基層,其實是直接施壓民進黨籍市議員參選人,再透過這些地方民代向黨內施壓。五十個里長若聯合里民棄投,在相對多數制的選舉下,可能會讓民進黨掉5-10席議員(目前民進黨共25席,與國民黨同)。這麼一來,民進黨在台北市就形同全面潰敗,然後還會影響其他縣市,如台中市選情。

這樣大家就了解,薪水才五萬新台幣的里長,為何能制約「總統」了。

年輕人選里長

國,民兩黨的低支持率,以及「厭世代」的困境,也使得一些年輕人想翻轉政治版圖。然而,沒錢沒背景,凈身投入選舉,只能是炮灰,故而有人將目光放到相對容易的里長選舉上。

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青年陽光黨,用創新的方式發出「開店選里長」的號召,與多家連鎖加盟店合作,在適當選區內開設社區型店面,由企業負責投入開店資金,再遴選合適的年輕人擔任店長或管理幹部,一邊經營工作,一邊選里長,並訴求「選上里長,一邊做里民服務一邊開店,就算落選了,還可以繼續開店上班,等於是雙贏」。

概念是,企業抓消費者,政黨抓選民。並消除青年選不上就失業的疑慮,幫助小黨切入基層政治。

由此可看出台灣的政治困境已然讓年輕族群,甚至許多厭惡藍綠政治格局的淺色選民,另闢他徑反藍綠。而里長一職,正是有效累積這股力量的底氣。

台灣的政治變化快速,接下來的兩場選舉,或許是第三勢力萌芽的契機。

就從里長開始。

雁默:視頻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雁默:2018台灣地方大選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雁默:雁默所有文章列表?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Coffee Shot 101萃取法」—台灣Fika Fika Cafe
台灣省電子業全覽
印度官方、美國軍艦和台灣當局都在「維持現狀」,「維持現狀」何時成為時髦外交用語?
台灣領導人蔡英文「絕不辜負」一個離世的親綠名嘴的期望,這是怎麼啦?

TAG:台灣 | 選舉 | 基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