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紀末諾曼西西里王國歐特維爾王朝的八卦和腦洞

12世紀末諾曼西西里王國歐特維爾王朝的八卦和腦洞

來自專欄奎章閣

巴西太守:哪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后曾在進攻戰中被俘?

原文竟然被字數限制不讓繼續加料了,所以臨時決定把一些關聯度不大的情節拎出來單獨寫。

換個側重點,不倒敘,順敘為主的話,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使她由金枝玉葉淪為大齡修女的政治謠言,卻促成和預言了她多年後的鳳翔九天

本文包括三部分:

一、皇后年輕時的那些事。

二、分歧記載及其駁斥。

三、皇后脫險後的那些事。

一、皇后年輕時的那些事:

1.古列爾莫一世年間,公元1160年的政變。

再放家譜圖。西莫尼、阿德麗薩、克萊門薩是魯二的庶子女。

大致排行(生年不詳的看本人或配偶活躍年代,大致活躍年代相近的默認嫡子比庶子先出生):

魯二的兒子們:嫡長子大魯 嫡次子坦克雷迪 嫡三子阿爾方索 嫡四子古一 嫡五子恩里科(夭折) 庶六子西莫尼 嫡七子恩里科(夭折)

魯二的女兒們:庶長女,嫁那不勒斯貴族阿達莫 庶次女克萊門薩,嫁莫利塞伯爵烏戈二世 嫡三女(夭折) 庶四女阿德麗薩,嫁洛雷托伯爵喬塞林、洛里特洛伯爵羅貝托 庶五女,嫁蒙特斯卡利奧索伯爵恩里克 庶六女瑪麗娜,嫁馬加里托 嫡七女科斯坦察(即康斯坦絲),嫁神羅皇子海恩里希

貴族馬特奧·博內洛發難,殺死了平民出身還差點成為他岳父(可惜博爺殺人時已經移情別戀了)的高官巴里的邁奧尼,邁奧尼的學生薩萊諾的馬特奧(即後來的阿耶洛的馬特奧)也因此重傷。後來坦克雷迪和庶出叔叔西莫尼也加入政變,劫持王室,先意圖讓8歲的太子魯傑羅登基,後又意圖讓西莫尼登基。

後來古一的支持者反殺,政變失敗,但魯傑羅在混亂中死了,史學家法爾坎杜斯是古一黑,說古一怒其不忠,將其踢死。

小編我是不信的,古一當時及一輩子就四個兒子,當時已經夭折一個了,魯傑羅是他親大兒子,就算真的有罪也護著都來不及,何況8歲小孩怎麼可能是政變重要參與者,古一跟自己親大兒子多大仇才會踢死他?

康斯坦絲當時很可能也遭到了劫持,時年才6歲,很可能被兇悍的哥哥和長侄嚇得瑟瑟發抖,甚至可能目睹了比自己大2歲的侄子的死。當太子的命都不值錢的時候,國王的異母妹的命又能值幾個錢?這可能才是姑侄倆的第一次見面,也是坦克雷迪殺死她最好的機會,但當時他身邊沒有馬特奧這樣的預言大師(如果有,可能會驚呼:今天宮裡竟然有四個國王!)。

這可能也埋下了康斯坦絲對坦克雷迪的壞印象,導致她多年後公然質疑他不是她侄子。

政變失敗後,坦克雷迪和西莫尼都被流放。等到新君古二登基,大赦天下(大霧,洋人不興這個),坦克雷迪回來了,而西莫尼卻從此銷聲匿跡不知所蹤,連卒年都考證不出來了。

馬特奧·博內洛被送去盲人學校進修了。

坦克雷迪有個弟弟古列爾莫,當時也捲入了政變,但早在古二登基不久後就已去世。

還有一位王親雖然參與政變,卻用身體庇護了古一,因此政變平息後他不但無罪,反而有功,他就是魯二的庶女克萊門薩的兒子曼德拉(Mandra,不是Mandela)的里卡多。下一部分也有他的發展篇。

里卡多的父親是莫利塞伯爵烏戈二世,活躍於1130年代,可見克萊門薩也是魯二較為年長的庶女。不過烏二人品不敢恭維,在拜占庭和教皇唆使下兩次背叛魯二,被原諒後又罔顧教皇反對停妻再娶,竟使美貌公主淪為棄婦。

克萊門薩的美貌不是小編吹的,是書上寫的,博爺曾為之傾倒。當然這會兒博爺已經瞎了,看不到了。

還有一政變參與人吉爾伯特為古一王后、後來的太后瑪格麗塔的親戚,政變後未被清算且一度得寵,下文詳。

2.大齡剩女誰造就?——古列爾莫二世年間的政局及腦洞。

除了正主帕勒莫的救世主修道院以外,還有不止一家修道院爭搶著聲稱自己才是皇后娘娘年輕時的母校。

雖然康斯坦絲出生的時候,國王是她的異母兄長、因得罪貴族而被呼為「惡王」的古一,但把她關進修道院這件事,其實發生在「善王」古二年間,和古一一點關係也沒有。

古二登基是1166年,當時康斯坦絲還不滿12歲,但古二自己也是年幼登基,比她大不了多少。他1171年才親政。此前主管朝政的是他的母后瑪格麗塔以及三位先後掌權的大臣。

這三位就是:斯蒂法諾、瓜爾鐵羅、馬特奧。

瑪格麗塔起初對馬特奧並沒有很信任,馬特奧後來就參與了她弟弟恩里克(據信是她父親納瓦拉王加西亞·拉米雷斯被綠所生的孩子)發起的政變。恩里克同時也是一位伯爵,也娶了魯二的一位庶女。

這位太后看人的眼光還真不咋的,當時她更信任的是宦官將軍皮耶特羅,可這位爺不但前前後後一事無成,還被貴族厭惡被太后的新寵兼親戚吉爾伯特排擠威脅,結果收拾錢財跑回了伊斯蘭老家。

然後倒霉的是曼德拉的里卡多。他本來因為古一年間捨身護駕的行為很受信任,襲封莫利塞伯爵、官拜宰相。但是,無厘頭的事情來了,有人挑唆里卡多的姨父恩里克斗里卡多,挑事用的流言很沒節操,說里卡多和太后有私情,親娘的,太后是誰啊,是恩里克的姐姐不錯,但也是里卡多的舅媽啊。結果,1167年,太后罷里卡多相,改用斯蒂法諾。1168年,可能是在吉爾伯特指使下,里卡多以圖謀反對新宰相等罪名獲罪下獄,後來罪名又成了謀反,於是被送去盲人學校進修。

簡單說,曼德拉的里卡多被他的舅媽太后的兩個親戚整倒了。再捋一捋他和其他人的關係:古一和西莫尼是他舅舅,坦克雷迪是他表哥,古二是他表弟,康斯坦絲是他小姨。

其實他和西莫尼的關係要複雜一些,西莫尼雖然是他舅舅,也是他姑姑的兒子,也就是他的表哥。是的,里卡多的一位姑姑就是魯二的一個情婦。

1170年,里卡多去世,有一子魯傑羅襲爵。

而吉爾伯特也沒落好,在1168年恩里克先敗後勝的政變後成為了斯蒂法諾的同命人。馬特奧即是在當時升為副宰相,但經常與朝廷意見相左,如在對待英王亨利二世和貝克特主教的糾紛時(太后支持貝克特,他支持英王),如在朝廷執行親德政策時。

也在這一年,有謠言,斯蒂法諾意圖讓兄弟娶康斯坦絲,以染指王位。當然隨著斯蒂法諾的下台,這事不可能了。

「斯蒂法諾謀位」和「康斯坦絲婚姻亡國」兩個謠言不知道孰先孰後。如果前者先,則後者的出爐就順理成章;如果後者先,則斯蒂法諾的所謂陰謀正好將謠言坐實。

小編認為是前者先,有人意圖娶康斯坦絲染指王位引起了朝廷的警覺。如果是後者先,就不知道是斯蒂法諾太愚蠢還是陷害他的人太愚蠢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了。

之前死於政變的太子魯傑羅也是瑪格麗塔的兒子,坦克雷迪煥發第二春說明瑪格麗塔沒把他當仇人,吉爾伯特也同理,而且如果吉爾伯特參與政變的意圖是擁立太子那就更談不上和瑪格麗塔有仇。也許瑪格麗塔認為的仇人是小叔子失蹤人口西莫尼。

當時有合法王位繼承權的只有三個人,古二、古二的弟弟恩里科、康斯坦絲。對太后來說,只有康斯坦絲不是自己的骨肉,不防她防誰?畢竟連庶出的西莫尼都敢仗著自己是魯二的兒子覬覦神器!

這時候吹風是很容易的,只要把康斯坦絲公主關進修道院就可以斷絕旁人通過她謀求王位的念想。瑪格麗塔當然要維護兒子的王位,當然也有這麼做的動機。

這樣的謠言同時也意味著,斯蒂法諾至少看起來不可能希望康斯坦絲出家。

而瓜爾鐵羅是支持和親的。

這樣,不僅預言技能爆表還曾強烈反對和親、更在排擠斯蒂法諾後成為政斗贏家的馬特奧就不免令人細思恐極:婚姻亡國的謠言,是不是他給太后吹的風?

馬特奧當時和恩里克一夥,嚴格說此謠言為恩里克一夥炮製的可能性更大,當然越聰明的人越可能需要為此負責,扳倒斯蒂法諾也恰是馬特奧拜相之路的開始。

沒有確鑿證據就這樣粗暴地使用排除法,似乎有誅心之嫌了,難道康斯坦絲小時候太調皮划了馬特奧的豪車?不然無從解釋馬特奧為什麼要跟個蘿莉過不去,若說他早就想給坦克雷迪鋪路了,他難道早料到了古二不會有後嗣?若說他預言能力爆表早料到她會成為自己的敵人,從後面的發展來看,他好像又大失策了。

小編覺得有一種可能性:馬特奧痛風多年,而康斯坦絲精力旺盛走路很快,馬特奧嫉妒!

也許恩里克並不恨康斯坦絲,只是簡單地希望她沒有丈夫,從而不能成為他人分權的籌碼。

另一位王位繼承人恩里科身體不好倒是可以預料的,1172年他突然就發燒病亡了。

1177年古二娶了英格蘭公主瓊,同年派了一個代表團去和紅鬍子皇帝簽訂《威尼斯和約》,開啟了德意和談的序幕。這個代表團帶頭的是兩個人,一個是薩萊諾大主教,德意開打時已經不在人世了,他的繼任者就是尼科洛;而另一個,就是安德里亞的魯傑羅。

紅鬍子也曾想把大女兒碧翠絲嫁給古二,1174年,12歲的碧翠絲夭折。也有一說古二怕得罪教皇,沒應。這事說明,紅鬍子不但有主動聯姻的慾望,而且會很抓恩里科剛去世、歐朝需要繼承人的時機,畢竟當時歐朝只剩古二和康斯坦絲兩姑侄了。而拜占庭皇帝馬努埃爾一世則沒有把握機會,拒絕嫁女給古二,導致兩國關係破裂。

王弟恩里科去世使得18歲年華正好的康斯坦絲成為了唯一的王位繼承人,但當時這卻沒有給她帶來任何直接而實在的改變。兩姑侄雖然年齡相仿,人生軌跡卻大相徑庭,穩坐龍椅的古二和被關在修道院里的康斯坦絲哪一個是更理想的投資求親對象,根本無需多言。

《威尼斯和約》剛簽訂時,康斯坦絲未來的丈夫海恩里希皇子才12歲,卻已經隨父征戰倫巴底,博學通法律,說得一口流利的拉丁語了,可以想見他們以後溝通不存在語言障礙。

瑪格麗塔太后去世時,康斯坦絲的母親古二的繼祖母碧翠絲還在世,理論上應該是太王太后也是太后的繼婆婆,但她三十年的孀居生涯十分透明,她出身的法國伯爵家族也給不了她們母女什麼助力。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照應自己的女兒吧。

這時候,18歲的未來皇帝海恩里希已經輔佐父親討伐韋家了;但西西里方面卻沒表現出誠意,根本沒有讓唯一的和親備選康斯坦絲還俗的動作;《威尼斯和約》都簽訂6年了,未來的皇后娘娘已經29歲了,仍然被關在修道院里。

不知道有沒有古二不便在母后生前駁面子的因果關係的緣故。

太后去世後一年,康斯坦絲終於和同年榮升騎士的海恩里希訂婚。

有一種說法是康斯坦絲太丑所以常年嫁不出去。

老外說了,這不靠譜。王室成員聯姻看的是家世和利益,不是臉蛋。

為了對付埃及和拜占庭,古二需要和神羅講和,並為此不惜聯姻。

至於王位繼承的問題,只要他自己能有孩子,就不會複雜。

這次他沒有顧及睿智老漢馬特奧的強烈反對。

碧翠絲次年才去世。她無力左右女兒的命運,但總算目睹女兒此生有所歸依。

太后的弟弟國舅兼駙馬恩里克已在1170年代末去世,馬特奧或成最大贏家。

綜上,小編以為,養成大齡剩女的首要責任很可能在瑪格麗塔太后身上;而所謂婚姻亡國恐怕只是旁人(小編暫未證明是否馬特奧)趁著斯蒂法諾意圖通過康斯坦絲染指王位的傳言迎合太后穩固兒子王位意圖的陷害之辭,就像漢宣帝小時候「掖庭監獄有天子氣」那樣,只不過沒想到竟都真的成為了預言。

康斯坦絲雖然因為亡國詛咒錯過了自己的適婚年齡,卻也因此趕上了海恩里希的適婚年齡;如果沒有這十多年的沒人能娶也沒人敢娶的日子,修女成不了准皇后,金絲雀成不了小鳳凰。

如果某個平行空間下,瑪格麗塔多活了幾年甚至活到兒子去世,康斯坦絲還能順利出嫁嗎?

如果某個平行空間下,古二和瓊生了好幾個生龍活虎的子女,瑪格麗塔會放過康斯坦絲嗎?

只有這樣才能驗證一些因果關係是否成立,然而歷史難以假設。

歷史的進程是,紅鬍子沒做成古二的岳父,卻做了康斯坦絲的公公,成了古二的爺爺輩了。

康斯坦絲還有一個比古一還大的庶姐阿德麗薩,有過兩個丈夫。第二任丈夫叫羅貝托,是魯二的外甥,和古一既是內兄弟又是表兄弟,卻經常不對付,還逃到神羅給紅鬍子打工。曼德拉的里卡多是他的表外甥和內甥,也曾是他的管家。1169年,瑪格麗塔恢復了羅貝托的爵土(這個先王的庶女婿真的比其他庶女婿庶外孫乃至嫡女更乖更令人放心嗎?)。1182年,羅貝托去世,阿德麗薩作為遺孀繼承其封地。康斯坦絲出嫁不久,她也去世。

魯二早期的子女光看年齡簡直不是康斯坦絲這個小妹妹的一輩人,魯二的另一庶婿阿達莫是那不勒斯貴族,1135—1140年間就積極輔佐丈人父子進行經營那不勒斯等創業活動了,不至於數十年後還在活躍。

古二請馬特奧、瑪麗娜、康斯坦絲吃飯大概也是康斯坦絲出嫁前的事吧。瑪麗娜和康斯坦絲年齡最接近,也終於成為康斯坦絲最後的手足。

1185年夏,魯傑羅曾應古二要求宣誓承認康斯坦絲為繼承人。當然,這事很諷刺,因為當時宣誓的其他人也包括坦克雷迪和馬特奧。

古二終於要面對自己無後的現實了。他死後,遺孀瓊改嫁,有孩子。但對讓德國姑父繼位這件事,他不後悔,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小姑姑將嫡系血脈延續下去。

魯傑羅在自己爭位無望的情況下支持康斯坦絲,也算是遵循了先王的遺願。

其實最初,亨利六世因為分心於薩克森的韋家,也是支持過魯傑羅與坦克雷迪爭位的。

二、需要駁斥的一些分歧記載:

有些錯誤是連外文書都有的。

1.坦克雷迪放人是因為皇后正在懷孕,這種事只需要翻下時間表對一下就知道哪裡不對了。

2.坦克雷迪當時就放了小姑,只提出一個條件就是去羅馬找教皇為他說好話。這個也很容易駁斥,外國人已經駁斥完了,如果當時就放了人,為什麼拖了幾個月才出發,而如果這幾個月她一直都被坦克雷迪扣在本國,就很好解釋。而且她回國以後,再去一趟羅馬也非難事,但她始終沒去啊!沒去!

3.還有的版本無視教皇的介入,說得好像坦克雷迪放人純粹是出於騎士風度不屑挾持女人似的,這樣隱瞞部分背景怎麼能反映全部的真相呢?

4.還有比如把這事記在1193年的我也不說啥了,平時看天朝史書對這樣的錯誤也見怪不怪了。

三、皇后脫險後的那些事:

1.誰是贏家?

帝後重逢的地點是特里費爾斯城堡。首次將特里費爾斯城堡收為帝國所有的,是薩朝末代皇帝亨利五世;他死後,他的外甥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就把它營建成一座皇家專用的重要監獄了。

這位公爵就是康三的兄長,紅鬍子的父親,亨利六世的爺爺。

當然,因為城堡除了監獄以外還有多種用途,自由地路過的人們是不會覺得晦氣的。

半個世紀前,亨利五世的遺孀瑪蒂爾達皇后身為英格蘭公主,在爭奪英王位的戰鬥中,若非放下身段化裝逃命,幾乎成為康斯坦絲的前車之鑒。

她雖當時倖免,但不久後,她的孫子就會成為特里費爾斯城堡的貴客。

這樣的貴客,以後,還有更多。

我們常說零和博弈,好像敵對競爭各方之間必須有誰吃虧似的,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個罕見的三贏結局

坦克雷迪得到了教皇的承認,也得到了寬待女性政敵的好名聲,人們會為此讚揚他的騎士風範——自始至終,他可以拍著胸脯保證,他對這個又對他存有不小威脅又當面嗆他的競爭對手和本家長輩一直都是以禮相待的,除了不得不限制她的自由以外,他給她的一直是她應有的錦衣玉食。

教皇得到了神羅的人情。雖然皇后最後是被自己人救走的,雖然他似乎別有用心,但皇后本人是記得這份情的,並且在後來還了,目的達到了。人要是真到了羅馬,他還得管飯呢。

至於神羅皇帝亨利六世,更不用說了,被俘的皇后在大半年的時間裡,吃著敵人的,用著敵人的,不花一分什麼贖金就回來了,不必受人要挾了。亨利六世沒有盲目自信,無論是礙於他的強大實力還是輿論導向,坦克雷迪都是不敢撕票的。這下不但節約了後宮一大筆開支,帝後還小別勝新婚,不久皇后就懷孕生下了未來的腓特烈二世,霍家後繼有人,皇帝賺大發了!

坦克雷迪捶牆大哭:你說我得到好處了好像是沒錯,但是我期望的明明不是這個啊!我期望的是停火,停火啊!寶寶心裡苦啊!

其實停火還不如贖金實在呢,人質都沒了,停火的事拿什麼保證?然而說這個也沒什麼用,坦克雷迪和教皇都沒能拿到一分錢。

2.皇帝的報復Ⅰ

1年後,長者馬特奧因健康惡化去世。沒有具體信息,咱也不好斷言健康惡化是不是機關算盡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導致心情抑鬱造成的。也是到了年紀了,也許這時候去世也是好的,這樣就不需要目睹後面發生的一切。

這一年,亨利六世已經開始報復倫巴底諸城了。誰讓倫巴底同盟一直都是為阻止霍家擴張而存在的呢。

又1年後,坦克雷迪駕崩。因坦克雷迪的長子共治小國王魯傑羅三世先死,次子幼主登基,手裡頭又沒了人質,新寡婦攝政太后西比拉再明哲睿智也無法填補善於軍事的丈夫的離去造成的軍事真空。

加上之前劫持了承認篡位者坦克雷迪王位的英格蘭獅心王理查一世,狠狠敲了一筆,口袋鼓起的亨利六世夫婦不出所料地捲土重來。現在他們有錢了,組織起了更強大的力量。

說到劫持外國國王這件事,塞萊斯廷爸爸認為亨利六世做得很不好,幾乎開除了亨利六世的教籍。這時候的他已經沒有人肉籌碼了,迫於亨利六世強大的實力,也不敢撕破臉玩真開除。

受到報復的又何止理查一人?曾經背叛的城市薩萊諾為防報復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其實只是垂死掙扎,城破後遭到了報復性的劫掠。

並沒那麼愛妻的亨利六世用皇帝的方式滿足了瑪麗蘇愛好者們的少女心:

因為一個人,放棄一座城。

而仍在把守那不勒斯的阿利傑諾卻沒有選擇死扛,直接放棄了抵抗。兩下對比,只能說明,薩萊諾人把事做絕了,而小阿比他們會做人,不然怎麼會讓康斯坦絲在絕望中得到那張小紙條,此刻又哪來不戰而降的底氣和覺悟?焉知在康斯坦絲受難的日子裡,小阿沒有周旋開解?

或者再恐怖一點——其實小阿根本就是被康斯坦絲策反的?!皇后娘娘被俘期間不但堅貞不屈還策反了重鎮守將,兵不血刃拿下要塞堅城!如果是真的,這也太勁爆太瑪麗蘇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西比拉還是有忠臣的,先前受封為第一任馬爾他伯爵的戰神馬加里托就願意守衛京城,但作為當初親手抓捕皇后的人,如今的他,本就別無選擇。而京城似乎真的早已為了皇后變色,百姓已經自發迎接皇帝入京了。

亨利六世發起第二次南征的時候,是6月;雖說據說沒遭到什麼抵抗,但也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才修成正果,馬加里托等人應該也儘力了,但終於,不再有懸念。

西西里剛登基的年幼新王古列爾莫三世只能與母后西比拉和姐妹們及尼科洛等人躲起來避難。在亨利六世提出給予優渥待遇後,古三禪位,亨利六世夫婦成為西西里王國新的主宰,而古三做回父王原先的萊切伯爵。物歸原主,各得其所,乾淨利落,塵埃落定。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坦克雷迪沒採納西比拉斬草除根的意見才有了如今的局面,但並不能就此斷言當初就該斬草除根,強行把對手的成功率降低到零的同時也要考慮是否會得不償失。比如後來某個名聲很不好的國王把自己的侄子殺了,結果……

無論西比拉還是馬特奧,為了坦克雷迪的江山,都已經儘力。人算終究不如天算,我們也不能因為某個計劃最終沒有達到目的就草率斷言這個計劃是錯的或者制定的人有多蠢。

亨利六世的登基大典上,康斯坦絲沒有出現。當時她正臨盆,年紀不小了,為了避免所謂她根本不能生臨時抱孩子湊數的流言,她找了一群女同志見證她在大街上生產,謠言不攻自破。為了生孩子,她沒有和丈夫一起加冕。

康斯坦絲沒有出現在大典上,其實是讓西比拉和馬加里托避免了一場反客為主的尷尬。

最近網上有些視頻,有些人在同學會上以為某個女同學混得不好就冷嘲熱諷甚至又推又打,結果不曾想,對方其實是深藏不露的女總裁。

雖說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但假以時日,鳳毛是可以再長出來的;何況還有皇后鳳袍的屬性加成。

幾天後,因一場反對新王的陰謀被揭發,坦克雷迪的遺屬們紛紛入獄,後來多被押送到特里費爾斯城堡,成為繼獅心王理查之後的又一批VIP顧客。

在位的時候已經無力抵抗,退位了反而搞陰謀了,

坦克雷迪的母親恩瑪,當初的萊切伯爵家小姐,正好也是在這一年去世的,已年過七旬,實在是能活。雖然小編未能查到她具體的祭日,但從概率講,她已正常死亡從而沒趕上這場無妄之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皇帝的報復Ⅱ

皇帝首先把復仇的魔爪對準了本國的政敵韋家。

韋家被他整得老慘了:作為造反派頭目的韋家老爺,在與皇帝講和以後,贊助藝術度過餘生;直接導致皇帝敗退、間接導致皇后被俘的韋家大少更慘,在1193年娶了皇帝的堂妹過門。

——好吧,小編承認,皇帝根本就沒有報復韋家(只是不知皇帝是否有興趣攜皇后親臨韋大少的婚禮並送上祝福)。

當然,這樣的好結局,只可能屬於實力猶存的人,絕不屬於待宰的羔羊們。

遜位的古列爾莫三世被囚死在德國,據說還受到了一些永久性非人道的身體摧殘。

馬加里托將軍被弄瞎了,戰神就此謝幕。瑪麗娜不幸親歷了丈夫的悲劇結局,本人和女兒們則得以倖存。姐姐有姐姐的無奈,做妹妹的當然是選擇原諒她,畢竟,瑪麗娜是康斯坦絲僅剩的手足——但是妹夫就不一定了(我說的是,不一定)。

西比拉的兄弟、原來的國舅里卡多被絞刑處死。

皇帝要報復俘妻之恨,這兩位便都成了犧牲品。

莫利塞伯爵魯傑羅也捲入了這場王位之爭,前面說過,他是康斯坦絲的甥孫。他和表叔伯坦克雷迪過從甚密,帝後第一次南征時,他當然站在坦克雷迪這一邊,在亨利六世撤軍後配合國舅里卡多掃蕩親德勢力。

但是,他沒事。因為早在1193年,他已經投靠皇帝了。

至於反德先鋒尼科洛,他本人煽動抓捕皇后,他爹索性直接提出關死皇后,眼下他還能落好嗎?帶回德國關起來先,教皇怎麼求情,都沒用。看在他是宗教人士的份上,不殺他算不錯了。

尼科洛的兄長也就是另一位里卡多也捲入所謂的謀反事件,亨利六世也沒什麼創意,讓他和馬加里托一起去盲人學校做同班同學了。

尼科洛的父親馬特奧反正已經仙游看不到這些了,但有道是史官有筆如刀,為亨利六世夫婦做御用文人的修士埃博利的皮耶特羅並沒有放過他。皮耶特羅在嘲諷已故失敗者坦克雷迪的同時,對馬特奧也是一口一個重婚者、猶大、九頭蛇,絕不尊稱他為宰相大人。

卻也正是這個皮耶特羅,並沒有為主子諱敗,原原本本圖文並茂地記錄了女王陛下淪為階下囚的全過程(本文的插圖就是取自他的作品)。

所以小編認為,史官主觀有立場,和如實記載歷史並不矛盾。

至於西比拉本尊和她的幾個女兒,雖然當時被一併押往德國,但在教皇介入下,西比拉逃到了法國,幾個女兒後來也分別嫁了人,當是沒受到迫害,甚至還有一位駙馬後來謀求奪回王位。

當初施加於康斯坦絲的大約一年的牢獄之災回到了西比拉身上,看起來好像扯平了。

作為亡國太后,西比拉不再有威脅,雖然沒了兒子的她試圖重新把希望寄托在女婿身上。11年後,西比拉去世,正常死亡。

當初親手抓捕皇后的另一直接責任人埃利亞比她還晚死一年。有時候,哪怕本人不懂站隊,有幾個懂站隊的兒子也很重要(十國楊吳名將周本默默喝著悶酒)。不過他的家族卻被亨利六世刻意打壓了。

當初,埃利亞對這位比自己年輕幾乎一半的堂姑說:你輸了,你為什麼不安靜一點?

事實證明,不要高興得太早。

何況,哪怕亨利六世,也不是贏家。

這只是因為,安靜,絕不是康斯坦絲的人設。再說,安靜有用嗎?

在19世紀美國劇作家約翰·斯通所作戲劇《坦克雷迪》中,在所謂的謀反事件發生時,西比拉曾經向康斯坦絲求情:

我當初沒殺你(小編表示,明明是沒殺成……),你也要救我們啊。

但是當亨利六世對古三下手的時候,康斯坦絲依然阻止不住。

未詳這是不是有史實依據,但也許當他殘酷迫害她的侄孫的時候,他們之間已經就萌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只是一個孩子的古三從未害過她,更是王室的男系血脈。

雖然似乎饒過了一些首惡,但亨利六世的報復範圍不可謂不廣。一位叫烏爾索的年輕主教多次被他趕出教區,原因只有一個:他是坦克雷迪的庶子。

死去的坦克雷迪的屍體也沒能避免厄運。

之前西西里王國的百姓們同情康斯坦絲的時候,從未思考她引德軍入境算不算「意奸」行為。

康斯坦絲用行動做出了回應。

4.皇后的覺醒

面對丈夫的冷漠疏遠和倒行逆施,康斯坦絲拒絕做他的提線木偶,和家鄉人站在了一起。

如果她之前得到的勝利和威風都是仰仗丈夫的強勢,那麼現在開始,她要做回父家的公主,做回先王的女兒。

如果捍衛鄉土、延續王朝是坦克雷迪的遺志,那麼他當初似乎迂腐得可笑的婦人之仁也就在這時收到了回報。

當亨利六世威脅要殺了她後,西西里人們再一次團結起來進行武力抗爭。

亨利六世當著她處決了當初支持坦克雷迪、在坦克雷迪死後又支持他、這時又自立為王的叛首喬丹(好名字!)時,可能已經知道,喬丹已經收到了她送的珠寶。

喬丹的母親就是當初勾引博爺作亂的女人。博爺瞎了,她卻被赦免並安然嫁人。

亨利六世明白了,自己的妻子終究是為了鄉民背棄了他這個丈夫,甚至不惜支持他人為王。

康斯坦絲一直強調自己才是王,怎麼擁戴別人去了,萬一喬丹坐穩了王位,她怎麼辦?大概有一陣子她確乎是被丈夫軟禁了。

但是,即使她在她的國總是被囚禁又怎麼樣(她都習慣了),她的國依然值得她去捍衛。只要擁戴她的是她的民。

感謝兩位先王,給了她成長的時間,雖然他們的存在使得她成為繼承人的時間遲了三十多年,還一度耽誤了她的青春,但假使根本沒有他們的存在,她一個未出世的女嬰,根本沒有力量坐穩王位。

現在,王室無人了,她已是成年的繼承人了,是該她站出來的時候了。

當謀殺者西比拉和逮捕者埃利亞去世時,這一對怨偶也都已經不在人世。

由於亨利六世先走一步,康斯坦絲升級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太后。

皇太后有兩層含義,先帝遺孀,新帝之母。

雖然有子,但康斯坦絲卻只佔了第一層。

她的兒子腓特烈雖早已在父皇生前被選為德國國王做了共治皇帝,但尚在幼年,卻面臨強敵環伺。當時他已在去德國加冕的路上,德國已經開始造反了,他的小叔叔菲利普只能放棄接侄子的打算,任由侄子被寡嫂接回西西里。

當時的局面連腓特烈的叔叔們這樣的成年人都應付不了,何況他一個幼兒?

康斯坦絲代他做出安排,雖然也曾稱他為羅馬國王,但在斟酌之後還是放棄為他爭取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讓他僅做西西里王國的國王,與她共治。

如今的康斯坦絲成為了西西里王國真正的掌門人了。如果過去遭受的是身為公主應該承擔的義務,那麼如今她享有的就是身為公主和女王應有的權利。

亨利六世生前,她就在宗教人士面前平易近人。1196年的耶穌受難日,她在帕勒莫的教堂里坐在高椅子上請神父聆聽她的懺悔,神父說現在我是耶穌基督,你是抹大拉的瑪麗亞,你應該放低身段;高貴的皇后娘娘就坐到了地上。

雖然沒有經過上崗培訓,在一些政治問題上她也表現出了自己的手腕。小編雖然喜歡講故事,但政治學得實在不好,不能完全領會,就不過多展開了(小編才不會說其實是以前看到過忘了記下來呢,反正重要的在後頭)。

比如有一次,熱那亞的一位海軍上將在帕勒莫港口劫持了九艘船,說是海盜船。

女王逮捕了幾位熱那亞貴族,迫使對方賠償損失。

熱那亞人也真是作妖,搞個違法犯罪活動也不看看老闆娘祖上是做什麼的。

正所謂: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不好意思,又拿錯台詞本了。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對陶淵明來說,是解脫,對康斯坦絲來說,其實……也是……

留心前文的讀者應該早就發現了,歐朝唯一的女王只做了一年西西里王國的真正一把手,就撒手人寰。

也許作為天選之人的她,其實應該叫天選之囚;雖然她的身體的確一直不好,但無論經歷了軍旅勞頓還是身陷囹圄,她都不曾倒下;而當再也沒人能夠囚禁她、她終於可以在娘家的土地上痛快地擁抱自由之後,她卻彷彿竟像《肖申克的救贖》里被囚禁多年突然自由無法適應社會的配角一樣,活不下去了。

但是,這一年時間也足以讓她安排身後事了:作為皇太后,她讓親德分子靠了邊,只留下忠於自己的人(這就是手腕);作為女王,她親自撫養兒子,把西西里人留在年幼的兒子身邊。

雖然代兒子放棄了皇位,但神聖羅馬帝國皇太后這個名號她一直沒有丟,彷彿暗示著有些事爭取不來不是因為不願,而是不能。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只是,她看不到了。

臨終前,她將兒子託付給了教皇。

這個孩子最初的名字是腓特烈·羅傑。他出生時,父皇不在身旁,這個名字,顯然是他的母后在又一次地致敬他的外公(【英語】羅傑=【義大利語】魯傑羅)。

帕勒莫大教堂康斯坦絲的墳墓,在魯二的墳墓附近。這對從未見面的父女再次以另一種方式近距離接觸。

這一次,她足以讓父王引以為豪。

一說亨利六世是被康斯坦絲毒死的,小編是不信的,難道手工幹掉自己的靠山,落得孤兒寡母,就是她不惜落下弒夫惡名也要達成的結局?但丁的《神曲》可是將她列在了《天堂篇》的。而且她最終和丈夫合葬了。

意奸?引狼入室?賣國求榮?義大利人沒那麼狹隘的民族觀。雖然有時他們也和馬特奧一樣以她在德國的地位稱她為「皇后」,卻並沒有包含惡意滿滿的敵我之分。幾百年了,沒有人去破壞女王陛下的棺材打擾她的安息,就是他們對她最恰如其分的蓋棺定論。

而德方也早已沒有理由敵視這個十月懷胎誕下嫡皇子的主母。更何況,這位主母對士兵們還有過捨身相救之恩。

這簡直是「德意雙馨」了。

最近有網友為瑪麗蘇劇情辯解,說可愛善良的女孩子得到多人的愛惜照顧是很正常的。

然而,這位飽受愛戴的女王在她們面前黯然失色,因為她這輩子只有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不愛她!

什麼,你說小阿啊,但是,他不小了,兒子都做主教了,根本沒有開腦洞的空間啊。小阿的兒子安塞爾莫倒是為女王做過使節。據當時教皇一封和小安有關的書信顯示,女王蒙主恩召時,小阿也已經不在人世了。

既然亨利六世的獨生子腓特烈放棄了德國,而亨利六世的大弟弟奧托不孚眾望(亨利六世南征都帶其他弟弟不帶他),小弟弟菲利普就成為家族在德國的旗幟,自己登基做了德國國王,轉手就把兄嫂無暇處置的尼科洛等人放了。插入一句,菲利普的妻子是坦克雷迪早死長子魯三的遺孀。

也就是說,康斯坦絲的小叔子娶了她守寡的侄孫媳。

這裡為什麼沒有另一位皇弟康拉德的什麼事呢?因為之前他已經因為拈花惹草被情殺了。不過他也不需要心理不平衡,在不久的將來,自有其他刺客送他的兩位兄弟來與他團聚。

當時的教皇也不是塞萊斯廷三世了,那年年初他已經去上帝那裡報了到。他不但無法駕馭強橫的皇帝,甚至無法利用自己的余年扶持自己心儀的人選繼任。而新上任的教皇因諾森三世也不會是雷鋒,但腓特烈二世終於在逆境下成長起來,並且也像母后一樣,努力奪回本來屬於自己的一切。

他的叔叔們都沒有兒子,他是紅鬍子唯一的孫子。

他幼年時曾被遭母后排擠的父皇舊臣馬克瓦爾德聯同叔父菲利普掌控,這是不是康斯坦絲生前想預防的,不得而知,但可以預料,這兩個人都不可能加害於他,也的確沒有。

後來他曾經在那不勒斯加固那座著名的蛋堡,當時距離他(在因三扶持下)擠掉競爭對手韋家二少奧托四世,從而登上似乎本該在父親死後就繼承的神羅帝位(雖然人選通常是選舉產生的)已經有十多年了。

只是他年幼就失去了父母,還來不及了解太多關於他們的故事,不知是否會有好事者插一句:

你知道嗎?你正在加固的地方,正是你媽當年落魄時被你大表哥大表嫂囚禁的地方!

當時煽動薩萊諾人攻擊你媽的就是那個叫尼科洛的大主教!殺了他!

事實上,戲劇的是,腓特烈二世已經與尼科洛達成了和解,讓這位幾乎剝奪他出生機會的大主教得了個善終(1221年)。畢竟尼科洛沒有給他造成什麼永久性不可逆的損失。他被弄瞎的兄長前阿耶洛伯爵里卡多也沒被進一步迫害,在五年後才去世。

但要說腓特烈二世寬宏吧,與此同時他卻又一直下詔書抬舉那不勒斯,打壓薩萊諾。

那不勒斯及科托內家族當初死扛皇帝、關押皇后之罪,終因為首者阿利傑諾的及時改變站隊而被兩位當事人的兒子輕輕放過了。

當初亨利六世也沒有薄待這位曾經的敵人、最終的恩人,當時他已經封他為索倫托伯爵。

按父系算,腓特烈二世明明屬於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皇朝,卻因把重心都放在西西里而被評價為西西里人,他的子孫中有三人成為了西西里國王。

畢竟連他的父皇亨利六世都以與西西里諸王合葬告終——其中既有亨利六世的岳父,也有亨利六世的妻子。

說康斯坦絲的婚姻導致了歐特維爾家族的亡國,似乎也不十分錯;但最終也恰是這個所謂的不祥人,將王室的血脈延續到了後繼者身上,更是完成了對夫家的反殺,愣是把強悍的外國元首變成了入贅本國的第一先生。

腓特烈二世後來的成就大於康斯坦絲所望,不是康斯坦絲所能預料的。

她看不到的事情也不止一件。

比如,她死後才4年,就有一位公主受到與她相似的遭遇,卻因為沒有命運的眷顧,等不到雲開月明,徒然釀就終身之憾;(小編髮這篇文就是為了講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不是為了強行灌雞湯。)

比如,她生前給兒子安排的和阿拉貢公主的婚事最終成為了現實,於是神聖羅馬帝國繼她之後又有了一位比丈夫大十多歲的康斯坦絲皇后(鑒於這位兒媳1198年剛出嫁為匈牙利王后,小編懷疑康斯坦絲訂下的婚約並沒有精確到個人);

比如,她那位年輕的曾孫,就在她兒子存心加固的那座有故事的蛋堡里,絕望地等來了自己最後的歲月,為她那曾顯赫一時的夫家所有曾經有過的輝煌畫上句點;

比如,她另三位年輕的曾孫,也將遭遇古三一般的亡國之厄,迎來與古三相似的命運……

(全劇終)


推薦閱讀:

義大利的教育怎麼樣?
Why Italy』s troubled economy is returning to form為什麼義大利的糟糕經濟迎來了春天?
原來「天空之城」真的存在,就在義大利~~
為什麼一提到傢具設計我們就想到義大利?
意麵的星辰與大海:關於義大利面的分類

TAG:神聖羅馬帝國 | 中世紀歷史 | 義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