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之森》:愛是想觸碰又收回了手
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許真是這樣的,但有時候愛是想觸碰又收回了手。
跟大多數「治癒系」的片子一樣,《螢火之森》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想觸碰又收回了手」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被翠綠色覆蓋的「山神之森」里,小女孩螢在遊玩時迷失了方向,遇到了帶著狐狸面具的少年金。金帶著迷路的螢走出了森林,於是兩人結下了奇妙的友誼,看到這裡有沒有一種「千尋誤入鬼鎮被白龍所救」的即視感?
粗看可能覺得有點相似,但絕對不是《千與千尋》這種在歷險中探尋自我成長的個人主題,而是通過描繪一種奢侈易碎的小溫暖,傳達給觀眾另一類關於愛情的思考。救了螢的少年金其實是一個介於人與妖怪之間的物種,被山神施法後得以生存在這個森林裡,但是絕對不能被人類觸碰到,否則便會化為綠光消失。所以被救的螢只能握著金手裡另一半的樹枝跟著他一路晃蕩玩耍,而不能觸碰到他掌心的溫度。
這樣的「牽手方式」在每一年的夏天都會出現,螢也會流著眼淚對金說:「無論我發生了什麼,都不要讓我觸碰到你」,因為她害怕這一伸手,眼前這個陪著他的人就會消失,金無數次伸出的手就這樣又收了回來。
如果兩人一直這樣隔著樹枝,隔著面具觸碰彼此,可能故事會一直繼續下去。但如果一直這樣,也就無法構成真正意義上的「治癒系」了。「治癒系」也被人稱為「致郁系」(制郁系),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有構成致郁的因素出現,然後通過這些不同的制郁因素,讓觀眾體會到心靈創傷被撫平,個人情感得到舒緩的治癒力量。
日漫中經典的 「制郁」畫面都是比較簡單粗暴,直接讓劇中關鍵的某個角色掛掉,對整個劇集起到一種悲傷情緒的渲染效果,並以此促進其他角色的態度甚至精神面貌的轉變,達到劇集所需精神的傳達。掛掉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比如經典的溫情治癒系動漫《未聞花名》中失足落水而死的芽衣子、純愛治癒系的《Clannad》劇場版中因難產死了的古河渚還有勵志治癒系的《四月是你的謊言》中得病死的宮園薰。
這樣對比看來,金消失的方式還是比較幸福的,至少在煙火祭上跟著螢享受完短暫的幸福後能帶著微笑消失在心愛人的懷裡。哪怕從此以後,這片森林裡再也沒有一個戴著狐狸面具的少年陪著一個叫螢的少女到處遊盪玩耍。
金的消失確實令人憂傷,因為就算不消失,他也一直觸碰不到螢,至始至終,他都是一個悲情的人物。說不定他的內心早已對著螢呼喊了幾百遍:「用你的手指觸摸我吧,哪怕只是一瞬間也好。」而恰恰也只有「消失」這個元素才能帶來「治癒系」震撼人心的效果。
這其實跟日本委婉到近乎變態的「物哀美學」有關,每一年的暮春時節都會有一大批人站在櫻花樹下欣賞那搖曳在風中的美麗花朵,還會發出「啊!這花長得真漂亮」的感慨,你以為他們是吃飽了沒事幹瞎嚷嚷嗎?在他們傳統的觀念里,「物哀美學」就是接觸到了一件事物,用心感受後,讓自己真情流露,並在這個憂傷的過程中體會到珍惜和感動的可貴。櫻花紛飛里,他們看到了美好易散的事物轉瞬之間就消失了,會感覺到哀傷,但依舊會懷抱著一種積極而真誠的態度去對憐惜和對待世間萬物,包括自己的人生。
所以金的消失也不過是「物哀美學」影響下的一個延伸點。要知道在日本人的眼裡,就算看到雪,他們也覺得憂傷,因為雪容易消融,就像櫻花一樣,容易凋謝。一切看起來美好的東西總是容易在他們眼中被賦予憂傷的含義,而他們也無時不在期待,有那麼一個懂得回應他們悲傷情緒的人,能給予他們所需要的溫暖回答。如同另一部治癒系動漫《水果籃子》里,波鳥問本田透一樣,「雪是容易消融的東西,但你知道雪化了以後是什麼嗎?」本田透笑著回答他:「是春天。」雖然有著憂傷的愁緒,但回答里充斥著溫柔的盼望。
為什麼他們有這樣近乎偏執的美學傾向?也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他們對日本特殊的島國環境的一種憂患意識。畢竟日本國土所處的板塊位置比較尷尬,火山地震那是家常便飯,偏偏他們還腦洞大開,幻想著有外星人入侵,不知不覺中加深了這份恐懼,所以對待一切美好的東西他們都會覺得短暫而充滿不穩定性。
這樣說來也許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像《螢火之森》這樣治癒系的動漫看起來會令人感到憂傷,裡面的某些小幸福也總讓人感覺到隱隱的不穩定性,但那些偶爾奢侈著得到的細碎溫暖的確擁有著治癒的作用。這個時候也許你會開始思考,這樣的愛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呢?如果說不幸運,那螢一直不出現在金的生命里,金可能不用消失,但他可能會一直孤獨寂寞下去。如果說幸運,那嘗到那麼多奢侈難得的小幸福後,他為什麼要消失?也許,這份「觸不到的愛」留給我們的啟發遠遠大於給我們的震撼,那就是珍惜,珍惜一切還縈繞在周圍的美好東西。
所以,如果你看完《螢火之森》後覺得很憂傷,那就對了,這才是「治癒系」。
歡迎關注公眾號 更三動畫
推薦閱讀:
※炎暑漫漫,盤點那些不容錯過的"透心涼"日本小清新電影!
※不愛了,就不要互相傷害!
※溫暖不了別人,治癒不了自己
※暖心故事:魔術師
※不被祝福的愛情,最後都怎麼樣了?
TAG:治癒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