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聽」能最有效提高英語?(中)
「讓全中國人民不花一分錢學好英語」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隨著我在清華的學習結束了,我終於有時間繼續寫理念文章啦!為了更好地理解以下這篇文章,大家不妨先回顧一下《如何「聽」能最有效提高英語?(上)》。
好了,話不多說,轉入正題。今天文章的題目是《如何「聽」能最有效提高英語?(中)》。
作為一個溝通工具,英語不熟練等於不會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當你聽不懂一段英語,一般有兩個原因:1)單詞你不認識;2)單詞你認識,但沒聽出來。但其實還有第三種情況:每個單詞你都認識,並且都能聽出來;但當它們連在一起的時候,你卻聽不懂這句話說了什麼。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 相信大家都知道如何用英語從0數到9吧?那好,我們來做一個實驗:隨便找幾個手機號碼,然後讓你身邊的一位朋友用英語念一遍給你聽;然後你要把它記住,並準確寫下來。
你會發現:如果你朋友用中文跟你念這串數字,你專心聽一遍就可以把它記住,然後很輕鬆地就可以把它寫下來。但用英文念的話,你只知道你聽到了一串數字,光是能反應過來就不易,更不用說把它記住。
學習一門外語需要經歷兩大階段:首先是「打基礎」 ,然後是「積累經驗」,後者所需要花的時間是前者的若干倍。當你學會如何用英語從0數到10,並且完全知道如何拼寫、發音,這僅僅是打基礎階段。
我們「新概念自學團」的學習重點就是「打基礎」(參加過我們自學團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制定的學習目標是要讓大家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讀懂、聽懂整本《新概念第一冊》或《新概念第二冊》)。在這個階段里,你會學會並記住大量的單詞,進步的感覺非常明顯,因為這是一個從0到1的體驗。
但我要告訴各位一個殘酷的事實:當你從「打基礎」逐漸過渡到「積累經驗」階段,這種很爽的感覺會越來越少。雖然從絕對值上來講,從1到10的跨度更大,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學習時間;但從進步的感覺上來講,卻遠不如從0到1強烈。讓眾多外語學習者深感挫敗感從而止步的,往往就是這個從1到10的瓶頸期。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人的問題是「啞巴英語」。我聽過無數的人跟我講:我的英語閱讀沒問題,就是聽力和口語不好 — 這就是典型的、停留在從1到10階段而沒能實現突破的英語學習者。但我實話告訴大家:當一個人說這句話的時候,ta 的閱讀其實也未必過關,往往只是 ta 自認為沒問題而已。
閱讀和聽是相通的,都是語言信息的輸入 — 只不過前者用眼睛,後者用耳朵而已。很多人之所以覺得自己英語閱讀沒問題,說白了是因為:不同於「聽」,閱讀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進行。說到這兒,可能很多人還是認為:我的英語閱讀確實是 OK 的呀,只是不夠熟練而已。但我要說的是:作為一個溝通工具,語言不熟練等於不會。
用我本人舉例:我小時候學過書法,因此寫字比一般人漂亮些,甚至到現在我也會對外講「我會寫毛筆字」。然而,如果讓我坐時光機回到兩百年前,要我用毛筆參加科舉考試的話,以我寫字的速度(假設要寫得工整的話),可能連抄答案都抄不完。
朱元璋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比較屌絲的一個,寫聖旨的時候白話文橫溢。比方說這一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倭寇)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毛主席當年還說過:「朱元璋不識字,是個放牛的... 我們可不要看不起老粗」。
以上這幅字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手跡。在古時候,由於毛筆是書面溝通的工具,即便朱元璋這樣一個 「老粗」,論書法恐怕比當今中國絕大部分的知識分子(包括我本人)都要強。
(以上圖片純屬調侃)
我本人的所謂「會寫毛筆字」,是基於現代社會人為的標準;就像很多人認為他們「能讀懂英語」,實際上只是基於應試的標準。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流利英語,我們必須把英語作為一個溝通工具的標準(而不是應試標準)來要求自己— 換句話說,只有當你可以像讀中文小說那樣的輕鬆、快速地讀懂英文小說,你才有資格說自己「英語閱讀沒問題」。
遭遇瓶頸期 — 「登山」的比喻
這個從1到10的外語學習瓶頸期,就好比一次登山的體驗 — 因為你身在叢林而無法看到山頂,除非山路上有告示牌寫著 「距離山頂還有X公里」 ,你完全無法確定你離山頂還有多遠。
我有一次獨自爬山的時候,冒險選擇了一條不熟悉的山路。事實證明,這是一個不明智的決定 — 隨著天色漸黑,溫度顯著下降,還下起了小雨,然後我發現:我手機沒電了。但由於我已經沒有後退之路了,我只能鼓著勁兒往前沖,登上山頂後仍心有餘悸。
我之所以感到恐懼,並非因為這條山路本身有多麼困難,而是因為「未知」這個因素。如果在我選擇這條山路之前,有一個告示牌告訴我大概還有多久能登上山頂,我心裡就會踏實許多。
我學法語時,就有至少一年的時間(平均每天聽讀約1.5 – 2小時)處於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階段 — 就是語法都懂,單詞也不缺,但就是不能完全聽懂說了什麼。比方說,當我聽 France 24 的時事辯論,我非常清楚嘉賓們從頭到尾都在講法國的經濟困境,但爭論的點到底在哪兒,我是一頭霧水。
我本人每學一個新的語言,都會經歷一段這樣的瓶頸期。而由於這段瓶頸期會維持較長的時間,有時候連我也會強烈地自我懷疑 — 雖然能感覺到自己在進步,但由於日常生活中沒有機會用到法(西、葡)語,我害怕自己是否會像一條「漸近線」 — 只能不斷接近,但永遠到達不了目標。
即便我現在已具有一定的學習外語的經驗,我仍然無法準確地預測這段瓶頸期會什麼時候結束。當我學習葡語時,我已經有同為拉丁語系的法語和西班牙語的基礎;我樂觀地預測大概需要3個月時間就能聽懂葡語新聞,但實際上我花了1年時間才實現這個目標。
每一門不同的外語,就像一條不同的山路;即便我已走過山路 A 和 B,但如果我沒走過 C,我之前的經驗所提供的參考價值實則有限。但人作為情感動物,多少會因為期望值不正確而導致失望 —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連我自己也會偶爾自我懷疑。
學習英語就像登山一樣,最終的路還得自己走。通過運營「新概念自學團」,我希望為大家提供一個「結伴共行、走的更遠」的平台;而我寫的理念文章,就相當于山路上的一個個告示牌,為大家指引方向。
突破瓶頸期 — 「氣溫」的比喻
再做一個比喻:英語的提高就像氣溫上升那樣,你需要投入一定的學習時間後,效果才會顯現。假如氣溫每天上升0.1攝氏度,你不會感受到任何變化,直到大概一個月左右你才會覺察到:天氣變暖了。
根據我學習各國外語的經驗,從零基礎到流利(能聽懂外語新聞),大概會經歷 15-20 次這樣的 「我進步了!」 的階段性突破。
我們新概念自學團的學習目標是:在一個月之內學完一本課文 — 這種進步的跨度就差不多相當於一個階段性突破。由於我們安排的學習計劃強度較大,因此實現這樣一次突破所需的時間較短;否則按照我的經驗,一般需要 2-3 個月。
(如果你好奇想知道我們自學團的學員是如何學習的,就請留意我們的公眾號推送,報名參加下一期的學習吧!?? )
再跟大家分享一下例子:我在加拿大生活多年,體驗過氣溫零下 35 度是什麼樣的感覺 。。。當然,這樣極端的天氣不會維持太久,一般氣溫很快會反彈到零下 10-15 度。雖然這比零下 35 度要暖和不少,但對一般加拿大人的日常生活來說其實沒啥差別 — 外面依然是冰天雪地,室內依然是舒適的暖氣。
如果用氣溫變化來比作語言學習的話,那麼1° - 3° 這個「冰雪融化點」就是相當於「能聽懂英語新聞」這個重大突破。在冰雪融化點以前,雖然你能明顯感受到氣溫在上升,但冰天雪地的世界依然不會變。就像當你讀一篇英語文章,當你不熟悉的辭彙量從 90%下降到 50%,你依然是讀不懂這篇文章。
我之所以那麼熱愛學習外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種 「我聽懂了!」 的感覺實在是太爽了!所謂 「春天來了,夏天還會遠嗎?」 。即便是地處寒帶的加拿大,一旦氣溫上升至冰雪融化點,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日子便會不可逆轉地到來。同樣的,當某一天你發現你聽懂某段新聞了,就預示著你離完全聽懂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周星馳電影《食神》里有這麼一幕:當史蒂芬·周(周星馳飾)發明了「瀨尿牛丸」後,連一分錢都還沒賺,他就已經想到了發達的那一天(如下圖)。
(台詞補充:…八間以後就上市,上市以後再集資,接著就是炒股票,然後在炒地皮,接著再分開上市,到時候光是收股息我就賺翻了! 哈哈哈哈...)
很多認識我的人都說:Victor給人的感覺就是經常面帶笑容。我認為這跟我學習外語有莫大的關係 — 譬如說,我比較喜歡的一種休息方式是找個安靜的地方溜達,腦袋裡什麼都不想,然後帶上耳機聽外語。然後當我越是多聽、就越能聽懂時,我臉上的表情就如同史蒂芬周和他的團隊在第一家門店開張時的表情。
雖然學習外語的過程很漫長,但其實也很短 — 就像加拿大的冬天一樣(再怎麼漫長也不會超過 1 年)。我能流利掌握的法、西、葡語,都是在過去 3.5 年的時間內學會的。只要方法正確,便不懼路途遙遠。
即便是現在的我,也沒有停止學習。目前我正在同時學習德語和日語,目標是 2-3 年內達到流利程度;除此之外,我還打算在未來 5-10年,陸續掌握義大利語、韓語、俄語、還有阿拉伯語。
作為一名指導大家如何自學外語的老師,我學習以上這幾門外語不僅僅是出於興趣,更是為了言傳身教,與大家一起進步。而且,為了向全中國人民證明我的學習理念經得起實踐的考驗,我想沒有什麼比「以身試法」更有說服力了吧。
「積累經驗」的最佳方法
陸川導演的片子《尋槍》里有這麼一個片段:人民警察馬山(姜文飾)丟了手槍,請教一個村裡的老人有什麼辦法把槍找回。老頭深思後鄭重地跟馬山說:「你要做的就一個字:找!」
我反覆說過好多遍:學習任何一門外語,關鍵在於聽讀。因此,關於什麼是「積累經驗」的最佳方法,我的回答可能有點像《尋槍》里的段子 — 你要做的就兩個字:聽、讀。
OK,舉一個實在一點的例子 — 就繼續沿用我們以上提過的吧:如何提高自己對英語數字的熟練程度?可能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不熟就多練唄,比方說找一個小夥伴一起練習英語數字聽力?。。。我本人就做過類似的事情,因此我想告訴大家:不要這樣做,因為有更好的方法。
當很多同學為了準備英語考試而做聽力題時,都有這樣一種感覺:一段英語聽過去了,好像單詞都認識,但不確定說了什麼。由於人的本性是討厭不確定性的,因此就催生了「精聽」這樣的一種學習方法 — 把一段話重複地播放好幾次,直到把每個單詞都聽出來為止。
當你聽一段聽力題錄音而沒能完全聽懂,跟你聽一串英語數字反應不過來的根本原因是完全一樣的,就是「不夠熟練」。而當你去刻意練習「英語數字聽力」,這其實跟「精聽」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然而這裡我要鄭重告訴各位:「精聽」是一種完全錯誤的學習方法。
(我不是外語專業科班出身,因此大概於2016年6月我開始運營本公眾號後,我通過接觸大家的提問才了解到:有一種叫做「精聽」的學習方法。)
所謂「欲速則不達」,我們不應指望精聽這種短期方法能解決「不夠熟練」這個長期問題。試想,英語里各種單詞成千上萬,互相之間各種搭配更是無窮無盡 — 天哪,你有那麼多時間嗎?可謂:精聽得了一時,精聽不了一世。
既然學習語言是一場持久戰,我們更應該參考的,是毛主席提出的「論持久戰」思想 — 即,不追求表面勝利,而是堅持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戰果。以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學習法語數字的經驗。
法語不單只語法比英語複雜,連數字也很讓人抓狂。譬如說,法語沒有70這個概念,只有 60 10(soixante-dix);沒有80,只有 4x20(quatre-vingt);而99則是 4x20 10 9(quatre-vingt-dix-neuf)。因此當一個法國人跟你說一個年份(譬如說1999年)的時候,聽起來更加是雲里霧裡。
那麼如何學習法語數字才是最省力有效的方法呢?先跟大家說一個小故事:在古希臘時代,有一個「無人能解」的戈爾迪格斯之節(Gordian Knot)。有先知預言,成功解開這個結的人將會成為君王,而這個人就是後來的亞歷山大大帝。那麼,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換一種思維方式。亞歷山大之所以成為一代君王,靠的是「智慧」、不是「智力」。既然那麼多聰明人都解不開這個結,那就不要嘗試去解,而是直接一劍砍斷。而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簡單粗暴的、練習法語數字的方法:就是不用去練,多聽法語新聞就行了。
不論法語數字再怎麼複雜,它們總會重複。當我聽新聞的時候,每天都會聽到大量的數字(如:年份、日期、天氣預報等)。我從來不會重複聽同一段新聞,因為新聞每天都有;而且只要我不斷地聽,我最終都會跟所有的法語數字重逢。久而久之,當我在不同地方多次接觸過這些法語數字,熟練了自然就都完全能聽懂了。
其實不單只數字,幾乎任何的單詞都可以通過類似「聽新聞」的方法學會,只要你堅持毛主席的「論持久戰」戰略 — 不追求短期內記住,只求長期不斷重逢。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多聽,也適用於多讀;當你對同一個單詞進行「聽讀結合」,則學習效果翻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如何通過聽讀結合學會「周一到周日」怎麼說?
傳統方法是:老師在課堂上帶著學生念,然後學生用幾天的時間進行反覆拼讀和聽寫。而我的方法是:把手機界面調成法語,這樣我每天一打開手機,就看到今天是周幾,用法語是怎麼拼寫的,與此同時我每天都會聽到新聞播音員講「今天是周X」。如此幾周下來,我想記不住這個單詞的拼寫和發音都不可能。
雖然從表面上看,我需要至少兩三周的循環才學會「周一到周日」,比傳統方法要慢,但實際上這種方法的效率是最高的。因為當我在聽的過程中,除了學會「周一到周日」,我還接觸到了大量其他的單詞、語法、等等。而且因為我是在實戰中(而不是課堂上)學會的,我也會因此記得更牢。
當你在進行盲聽時,如果所聽到的單詞是你認識的,那麼這自然會鞏固你對這個單詞的熟練程度;而即便你聽到的這個單詞沒見過,這也會在你腦海里留下一個「聲音的印象」。由於本文篇幅已較長,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如何「聽」能最有效提高英語(下)》跟大家再展開探討:這個聲音的印象到底意味著什麼?
末了,跟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發展動態:我們的第五期「新概念自學團」正在進行中,然後隨著我們自學團的運作越來越系統化,我將在未來幾周內把本公眾號改名為「何老師英語自學團」。
一開始的時候,我對本公號的想法是:主要通過乾貨文章的形式,跟大家分享我學習外語的方法。但後來我意識到:實業救國 — 如果只談不做,那麼實際意義有限。而隨著自學團的發展順利,一個 「理念 實踐」 的運營模式也逐漸成形。公眾號的改名則是為了反映我們 「重於行,輕於言」 的學習態度。
在未來半年左右的時間裡,我會繼續把理念文章都寫完,為我們自學團的學員以及廣大朋友們提供更多理念乾貨。等我把肚子里的墨水都倒完了,我計劃對我寫的文章進行整理出版,並努力通過各種傳播渠道,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我們的學習理念。
(如果有哪位出版界的朋友覺得 Victor 這小子還有點水平,並且覺得有合作的可能,請通過留言或後台信息與我聯繫。)
最後我想跟大家溝通一件重要事情:我公眾號的口號一直都是「讓全中國人民不花一分錢學好英語」,然而我們自學團的運作卻需要尋求大家的捐款,因此有一些朋友們對此提出了批評。鑒於此,我這裡鄭重地向各位承諾:我們的自學團永遠都會是一個大家可以免費參與學習的平台,大家學習結束後捐款與否純屬自願。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我將會在未來幾周內對我公眾號的口號進行修改。
當我於2016年6月開創本公眾號時,我原以為我只會發表文章跟大家分享「零成本」自學外語的方法,完全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立「新概念自學團」。但由此至終,我一直本著公益這顆初心在做這件事情 —不以盈利為目的,只求可持續發展。最後,我想對所有在資金以及精神上支持過我們的朋友們衷心道一句: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吧
推薦閱讀:
※滋滋有味地聽著英文歌,就能提高英語水平?別騙自己了~
※如何提高空間立體感?
※提高抗癌能力的三個「處方」
※怎樣來提高肚皮舞的肌肉控制力
※家長必知:可以提高學生成績的風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