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比所謂的「家教」更重要

01

周末,帶著女兒到外面吃飯。

我們去時,鄰桌已經吃完,但兩個年輕女孩仍舊聊得熱火朝天。

她們旁邊坐著的孩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因為她長得像個洋娃娃,漂亮極了,三歲左右,看起來安靜內向,是我喜歡的樣子,正在低頭玩著手裡不太新的芭比娃娃。

一會兒,我看到孩子小心翼翼地拽了拽其中一個女孩的衣襟:媽媽……

那位被稱作「媽媽」的女孩明顯有些不耐煩:沒告訴過你嗎,大人說話別插嘴,沒看見媽媽這兒說話呢……

孩子委屈地撇著嘴低下頭,不敢再吱聲,繼續擺弄那個芭比娃娃。

媽媽卻忙不迭地跟朋友道歉:對不起啊,孩子太小,不懂事……

過了一會兒,孩子又拽了拽媽媽的衣襟,近乎哀求地:媽媽……

媽媽被打斷後,一臉不高興:怎麼這麼像個沒家教的孩子呀,不是告訴你等會兒……

孩子委屈得哭了起來。

媽媽更加生氣了:還哭,在家媽媽是怎麼跟你說的,出來要聽話,啊?!

結果,我們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尿了褲子。

媽媽看見孩子的狼狽,不得不站起來告別,臨走又是對孩子一通數落:不是告訴你早說嘛,上廁所要告訴媽媽啊,真是麻煩……

孩子邊哭邊解釋:我早說了,你不聽。

媽媽還是余怒未消:還敢頂嘴了你。

看著這個場面,我真是無語得很。

有多少家庭,就為了所謂的「家教」,忘記了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連話都不讓孩子說完?!

02

記得女兒小時,電影發燒友的我帶她幾乎看遍了國內外所有的兒童片。

看電影的時候,我和女兒同時注意到一個細節。

國外的電影中,父母都非常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當大人們在一起聊天時,只要孩子過來需要幫忙,大人一定會禮貌地終止談話,蹲下身,認真傾聽。

而在國內的電影中,父母卻常常讓孩子克制自我意識。同樣,當大人們在一起聊天時,如果孩子過來打攪,很多的父母都會發出警告,大人說話的時候,小孩子不要插嘴,否則就是沒家教。

雖然說,無論國籍,父母的愛是一樣,但跟國外的家長比,很多中國的父母不僅嚴肅刻板,還略顯焦慮易怒。

有一次,看完一個國外的電影,裡面的母親性情溫和,特別尊重孩子的意願,女兒指著她開心地說:媽媽,我喜歡那樣的媽媽……

我笑著摟緊她:好的,我就學著做那樣的媽媽。

從此,無論何時,我都會讓孩子把話說完,並且告訴她,只要有急事隨時可以打斷媽媽。

學會尊重別人,我們不難做到,但學會尊重自己的孩子,卻需要我們放下做父母的架子,認真學習。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卻有能力學習做怎麼樣的父母。

03

女兒五歲時,我曾應邀帶她參加一個大型聚會。

聚會的人很多,主人安排的場地,分為兒童區和父母區。初心是好的,孩子一撥,大人一撥,各自玩兒各自的,互不干擾。

慢熱的女兒第一次去,跟誰都不熟悉,緊緊攥住我的手,不敢去玩兒,我也就靜靜陪著她,跟她說話,想等她適應了再離開。

而這時,卻有一個家長和孩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或者她是急於想讓孩子適應,或許是為了顯示家教的權威,對著孩子怒目而視:如果你表現不好,罰你一周都不許玩遊戲。孩子卻還是不肯留下,緊緊拽著她不讓走,哭得歇斯底里。

她氣急敗壞,對著孩子黑著一張臉怒吼:怎麼人家都能在這兒玩兒,你就不能。媽媽不是告訴你嗎,得有家教。你哭成這個樣子,怎麼能叫有家教……

女兒被她凶孩子的樣子嚇壞了,小手裡都是汗。

這時,主人又來催促我,我見狀提出要提前離開,主人見我離開僅僅是孩子不適應,忍不住抱怨我:你啊,我還當什麼事兒呢,你真是太能慣著孩子了……小孩子有什麼好適應的,扔到那裡自然就適應了。

我笑,這不叫慣著,這叫尊重。

回家的路上,女兒可憐兮兮地跟我說,媽媽,那個小孩真可憐。

我摟著小小的她,想起那個孩子當時的無助和恐懼,突然覺得內心一片悲涼。

學會尊重孩子,有那麼難嗎?

孩子都缺乏安全感,初到一個新的環境,恐懼膽怯都是自然反應。家長能做的是引導支持,而不是漠視不理。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簡單粗暴,錯失了提升自己加強親子關係的大好時機。

04

聽過一個故事。

文媽常常帶不夠年齡的文文到幼兒園周邊去玩兒,讓她親眼看到裡面的小朋友做操玩耍,激發她上幼兒園的興趣,克服將來有可能產生的入園障礙。

那時,文文就一直就想上幼兒園,但到了真正去了第一天,文文卻發現不是那麼感覺,非常捨不得離開媽媽。

第二天,聰明的文媽自起床後,就一直牽著文文的手,就連文文上廁所也不撒開。文文問媽媽幹什麼,文媽說:你就像媽媽的手機,媽媽就是你的電源,每天都需要給你充電。昨天你為什麼難過,是媽媽忘記了幫你充電。現在開始媽媽就開始給你充電。你離開了媽媽就能一整天不難過,等下午放學,媽媽接上你,再繼續給你充電……

臨走,文媽還特意在文文的口袋裡裝了她最愛吃的小鈣片,告訴她,如果充電還是不滿,想媽媽時,就拿出來吃一粒再充一點。

剛開始,文文看到別的孩子哭,也抱著文媽,文媽偷偷告訴她,那些孩子是因為一早沒有充電,電力不足。他們的媽媽不知道充電,等他們都知道了,以後就不會哭了。

天真的文文信以為真,覺得很是神奇,到學校後還勸那些哭鼻子的小朋友,等明天讓媽媽給你充滿電,就不會難過了。

等下午接文文,文文開心地一直牽著媽媽的手,還驕傲地拿出小鈣片,告訴媽媽,今天的電很足,根本沒用再充電,就沒吃鈣片……

文媽無疑是個智慧的媽媽,不僅具有預見性,還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並幫助孩子找到了最適合的解決方法。好的父母,不僅要鍛煉對未來的前瞻性,還要歷練從自己過去提煉經驗的本領。

其實,為人父母,每一天每一夜無不是自我修鍊的過程。良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如果想讓孩子未來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首先,我們要先學會變成孩子喜歡的樣子。

05

很多時候,我們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忘了喜怒哀樂的情緒都與生俱來。

有人埋怨孩子挑食,卻不知道將心比心。他們只是湊巧不喜歡吃我們愛吃的東西而已。每個人都有不喜歡吃的食物,直到現在,我的心裡對食物飯菜也有愛好等級。

有人埋怨孩子愛哭,卻不知道追根求源。孩子為什麼哭,是委屈?是痛苦?不僅不去安慰了解,還簡單粗暴地呵斥,命令不許哭。

有人埋怨孩子叛逆,卻不曾真正了解孩子的心聲。越是逆反的孩子,就越是自我意識比較強,如果不觸及底線,不妨把孩子的權利交給他自己,鼓勵他大膽嘗試。

有人埋怨孩子不懂事,卻不曾看過家庭給予他的營養。家裡父母失和,冷戰熱戰交替,你如何讓一個不滿十八歲的孩子去平衡情緒,明白事理?!

所有這些怨氣,都源於對孩子情緒的不理解不尊重。家庭教育出現問題時,往往是我們家長需要捫心自問之時。孩子的問題在表,家庭的問題在里。如果只是管教孩子,不改變自己,永遠是治標不治本。不要問了所謂的「家教」,忘記了對孩子起碼的尊重。

06

只有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受到尊重,他才會知道「尊重」是什麼,日後才會成為懂得尊重別人,能為自己贏得尊重的人。

尊重孩子的愛好。比如孩子喜歡畫畫,不要因為畫畫沒用而扼殺他的天分。

尊重孩子的個性。比如孩子有內向有外向,不用強迫孩子,學會因材施教。

尊重孩子的意願。比如孩子有喜歡的玩具,有人要拿走,他有拒絕的權利,你不能以小氣吝嗇來定義他。

尊重孩子生氣的權利。比如孩子生氣發火,幫助孩子找到原因,並告訴他生氣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謂的逆反,其實就是孩子不聽話了而已,但如果你試著在合理的範圍內,尊重他的想法,能讓他充分表達他的意願,你就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懂事。

足夠的尊重,會滋養自信大方的孩子,會培養充分信任的親子關係;反之,後則相反。而學會尊重的核心,就是學會傾聽,讓孩子把話說完,給他宣洩的途徑,給他解釋的機會,給他發言的權利,這才能真正讀懂孩子,理解孩子。

低下身子,不如放低姿態。對於孩子,父母做耐心的傾聽者,比做嚴肅的管理者更有權威。

麥子簡介
推薦閱讀:

原來孩子喜歡聽這樣的「碎碎念」
對熊孩子壞老人的聲討中,無人真正體面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
為什麼父母都喜歡用自己的孩子做頭像?
媽媽,我再也不要做個乖孩子了

TAG:孩子 | 尊重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