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外星人研究所有哪些
有沒有外星人 這應該不是我們該關注的,我們應該想要怎麼尋找外星人!這可是個技術活,世界範圍內,就有許多搜尋地外文明的研究所,跟隨UFO中文網一起走進神秘的外星人研究所吧。
文/飛碟探索-梁曉鵬
賽斯·肖斯塔克開著他破舊的本田向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附近的天文台駛去。
他人到中年,口若懸河,尖嗓音,是一個很難找到的專職外星搜尋者。他的牌照就能說明問題,上面寫著:「SETI GUY」(意思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的人)。
肖斯塔克博士是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的一名科學家。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山景城,是從事地外智能生命尋找的最傑出的組織。
肖斯塔克對這個研究所感到非常自豪。他說:「我們正在進行最最重要的實驗,這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從來還沒有做過的。」
對許多人來說,尋找外星人這個概念會讓人馬上想到小報上報道的UFO目擊事件和劫持案件。然而,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在科學界贏得了嚴肅組織的好名聲,試圖從科學的角度解答這個緊迫的問題:宇宙中只有我們地球人類嗎?
馬里蘭大學物理學教授、美國物理協會華盛頓分會主任羅伯特·帕克博士說:「他們是真正的科學家。如果你在地球上尋找乘坐飛船的外星人,那你就可能是瘋了,但是尋找無線電信號卻不那麼瘋癲。」
該研究所也從最近的一些發現中獲益匪淺,因為宇宙中的行星不像人們先前想像的那樣稀少。這使得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成為尋找地外文明的領銜組織。
以華盛頓特區為基地的美國科學家聯盟空間政策主任約翰·派克說:「它就像一個大教堂,你可以認為搜尋地外文明是在從事我主的事業,所以值得;你也可以認為它純粹是在浪費時光。我認為他們雖然很累,但是在干正經的事。」
許多人肯定認為這個研究所的工作與現實脫節,有些工作要用射電望遠鏡尋找外星發給地球的信號,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最近出版的著作里說,外星智能極其稀少。
在《稀罕的地球:宇宙中複雜生命為什麼不常見》一書中,地質學家彼得·D.沃德和天文學家唐納德·布朗利寫到,宇宙中有許多死區,在那裡生命極不可能存在。他們堅持認為適於居住的星球「極其稀有」。
不過,雖然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科學家一直在搜尋外星人,但他們沒有聲稱已經了解到外層空間的確有外星人。
該研究所「鳳凰」計劃主持人吉爾·塔塔爾博士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兩個可能,或者是有外星生命和外星智能,或者沒有。科學能夠提出這個問題,然後想法通過實驗找到這個答案。」「鳳凰」計劃利用全球最大的望遠鏡廣泛搜尋外星信號。
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成立於1984年,它是一個非營利公司。1985年,美國航空航天局與其簽約,從此它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搜尋活動中發揮著主要作用。
然而,1994年美國國會削減了美國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項目的經費,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也突然處於危機狀態。因為它只能依靠公共資金運行。
從那時起,研究所只得依賴於私人捐資,至今已得到捐款2500萬美元。但是,公共資金的缺乏迫使研究所選擇廉價的實驗方法來繼續其搜尋活動。
近期,研究所揭開了大量衛星天線的原型,這些衛星天線可以組合成一台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這個方法至今還未經證實。這是把成千上萬個廉價的現成衛星天線連接起來。傳統的射電望遠鏡結構巨大,建設成本也極其昂貴。
搜尋地外文明是在為社會提供服務嗎?
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通過相對低廉的搜尋活動,不動用公共資金,最糟糕的情況也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但是對於那些相信其他星球上也有智能生命存在的人來說,這個研究所的工作毫無疑問是值得的。
帕克博士說:「我想,大多數人認為外層空間里有外星人。由於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我覺得我們見不著他們,但是與他們通信是另一回事。想把人送到太空里去,其代價昂貴得要命,困難得嚇死人,但是發送無線電信號卻用不了太多的錢。」
卡爾·薩根論尋找地外智能卡爾·薩根是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衛·鄧肯天文和空間科學院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任職於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醫學院。他的研究興趣包括行星大氣及表面的物理和化學、行星探索、地球生命起源以及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探測方法。他與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行星探索活動關係密切,曾參與「水手」號、「海盜」號和「旅行者」號計劃。一生著述頗豐,包括數百篇科學和科普文章,十幾本著作,其中1973年出版的《宇宙聯繫:地外視角》獲得當年的坎貝爾最佳科學圖書獎,1977年出版的《伊甸園的龍:人類智能演變之猜想》獲得1978年的普利策獎。以下,便是他關於尋找外星文明的論述。
在人類整個歷史上,我們一直都在思考著星球,遐想著人類是否獨特,或者說,在黑暗夜空的某個方位會不會也有我們的宇宙夥伴像我們一樣,在那裡沉思冥想著同樣的問題。他們可能以不同的態度看待自己和宇宙,在他們那裡可能存在著奇異的生物、技術和社會。如果能夠與一個截然不同的文明取得聯繫,那該是怎樣一種前景啊!宇宙浩渺、古老,遠遠超出人類的普通理解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有點孤獨,我們在思考自己這個微小但又極其精緻的藍色行星有沒有終極意義,如果有,那是怎樣的終極意義。搜尋地外文明就是為人類尋找一個可以普遍接受的宇宙環境,尋找地外文明的深刻實質就是尋找我們自己。
在此之前,還沒有人這麼做過。不管人類曾經多麼關心或者多麼投入,還是沒能解決基本問題。但是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我們擁有了非同尋常的科技能力,使我們能夠搜尋遙之又遙的遠方文明,他們的發達程度或許與我們不相上下。這種能力被稱為射電天文學,它需要單個的射電望遠鏡、群體的射電望遠鏡、敏感的無線電探測器、處理接收數據的高級計算機以及獻身於此的科學家的想像力與技術。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射電天文學打開了一扇通往物理宇宙的窗口,如果我們努力得當,它也許能夠給生物宇宙以光輝的啟示。
有些探索地外文明問題的科學家,我可以算是其中一員,試圖估計銀河系裡高級技術文明的數量,也就是說,多少個社會能夠擁有射電天文學。問題是,這樣的估計再好也只不過是猜測。這裡涉及星球數及年齡,這方面我們很了解;行星系統的豐富多樣及其含有生命的可能性,這方面我們不太清楚;智能生命演變的可能性以及科技文明的壽命,這方面我們幾乎什麼也不知道。我們大家都算了算,得到的數字是:只在我們銀河系就有100萬個科技文明。這個數字大得驚人,只是想像一下這100萬個世界的多樣性、生活方式及其貿易,都是很令人興奮的。可是在銀河系中可能有多至2500億顆恆星,即便有100萬個文明,25萬顆恆星中才有不到1顆擁有發達文明居住的行星。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哪些恆星可能人選,所以要審查的恆星數量就非常龐大。因此,尋找地外文明可能需要我們付出巨大的努力。
儘管有古代宇航員和不明飛行物的說法,但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其他文明過去造訪過地球,所以我們只能從遠方尋找線索。在我們現有的遠距離探測技術中,無線電是最好的。射電望遠鏡相對比較便宜,無線電信號以光速運行,目前還無法超過光速。利用無線電實現通信並不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活動:無線電是電磁譜的一大部分,銀河系中的任何一個科技文明都會像我們一樣發現無線電。
首次收聽可能的外星信號的認真嘗試是1959年在美國西弗吉尼亞格林班克的國家射電天文台進行的。這個項目名叫奧茲瑪計劃,由康奈爾大學的弗蘭克·德雷克組織,對鄰近的兩顆恆星——波江座的天苑四和鯨魚座的天侖五——進行監測,時間持續了好幾個星期,沒有得到否定結果。
此後,人類還展開了幾個項目,但規模都不大,沒有一個獲得積極的結果。這些項目監測的恆星總數不到1000顆,這才是整個工程的1‰。
然而有跡象表明,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加嚴肅認真的努力。由麻省理工學院的菲利普·莫利森主持的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一次重大科學研究,非常強調對可行性和有利條件更加系統的調查,得出四大結論:
①開始認真搜尋地外文明既及時又可行;②可以利用適當的資源開展一次重大的項目,以便取得潛在的可觀次級效益;③可根據需要建設高性能的大系統;④這種搜尋本質上應該是一種由美國牽頭的國際合作。
莫里森的報告中提出了廣泛的選擇,包括新型(同時也昂貴)的巨大地面或空間射電望遠鏡,但該研究也指出,如果能夠開發更加靈敏的無線電接收器和精巧的計算機化數據處理系統,只要有適度的成本就可以取得巨大的進展。
蘇聯曾有一個國家委員會專門組織搜尋地外文明,為此還在高加索建成直徑600米的RATAN-600大型射電望遠鏡。隨著射電技術的重大進步,科學界和普通民眾對於外星生命理論的尊重也在與日俱增。的確,「海盜」號的火星之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另一行星上搜尋生命的努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接受其他高級文明存在的概念,他們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有大量的地外文明,為什麼我們至今沒有看到他們出現呢?試想一下我們的技術文明在過去10000年間取得的進步,再想像一下這樣的進步如果持續幾百萬年甚至幾十億年,即便有比我們先進得多的文明存在,他們為什麼沒有生產出我們可以檢測得到的產品、儀器和工業污染?他們為什麼沒有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對整個星系進行改造?
而且,為什麼沒有外星人造訪地球的明確證據呢?我們已經發射了緩慢的小規模的星際飛船:「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順便攜帶著地球小小的黃金賀卡,某個擁有航空技術的星際文明也許會截獲它。比我們發達的社會應該能夠很方便地來往於星球之間,根本費不了多大的事。經過數百萬年的發展,這樣的社會應該已經建立了殖民地,而這些殖民地也應該能夠開展星際旅行。為什麼沒有見著呢?人們不禁會推測,先進的地外文明恐怕為數並不多,或者因為我們是第一批出現的科技文明之一,或者因為所有這樣的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註定要自我毀滅。UFO中文網小編覺得這也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總想著走出去呢?也許和人類本性有關吧,但是外星人絕對是不好惹的。推薦一篇文章給你們吧:
外星人對於人類文明來說絕對是邪惡的http://www.ufochn.com/thread-18919-1-1.html
在我看來,產生這種失望還為時過早,所有這些觀點都依賴於我們正確地推測遠比我們發達的生命的意圖。如果仔細審視,我認為這些觀點揭示了人類的許多自負和狂妄。比如說,我們為什麼期望很容易地辨認非常先進的文明?比起亞馬孫流域與世隔絕的社會,他們沒有工具探測包圍著他們的強大的國際廣播電視通信,我們的情況跟他們又有多大不同?在天文學方面,也有多種不同的未被完全理解的現象。脈衝星的調製或類星體的能源是否來源於技術?或許宇宙中還存在星河倫理,規定不干預落後的或正在出現的文明呢。
也許現在還不適合接觸,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讓我們自主決定是否毀滅自己,如果是的話,那得有充裕的時間付諸實施。也許比我們先進很多的社會已經獲得了長生不老的能力,因此失去了星際漫遊的動力。我們知道,只有未成熟的文明才有這樣的慾望和衝動。也許成熟的文明不願污染這個宇宙……還有一長串這類的「也許」,但是沒有幾個是我們有把握進行評估的。
地外文明的問題在我看來是個完全開放的問題。就我來說,我認為如果在一個宇宙中只有我們一個技術文明,或者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文明,那要遠比想像宇宙中充滿了智能生命更難理解得多。幸運的是,這個問題的許多方面可以通過實驗證明。我們可以對其他恆星系的行星進行搜索,可以在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衛星土衛六上搜尋簡單的生命形式,然後開展更加廣泛的實驗室研究,探索生命的起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調查生物體和社會的演變。這個問題需要我們進行長期開放的系統研究,只有自然才能裁定什麼可能或什麼不可能。
如果銀河系有1000000個技術文明,他們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是300光年。光運行1年為1光年,這就意味著我們與距離最近的文明進行星際通訊的單向傳送時間大約是300年,一問一答就是600年,所以我們說星際對話比星際獨自的可能性要小,尤其是在首次聯絡前後。對於一個文明來說,在不知道自己的無線電信息能否被對方接收,而且即使接收對方會做出怎樣的回復的情況下,仍然進行這樣的探索似乎是相當無私的行為。
但是人類的行為常常很相似。比如說,埋藏時間膠囊讓未來的人去挖掘和發現,為了後代而撰書、譜曲、繪畫。過去接收過這類信息因而獲得幫助的文明,可能也想為正在出現的其他文明社會辦點類似的好事。星際無線電通信所需的能量應該只是比我們稍微先進的文明所獲能量的非常微小的一部分。這樣的無線電通信可以是整個行星政府的活動,也可以是相對小規模的群組,或者是業餘愛好者,或者是業餘無線電發報員,等等。
發送信息的文明與接收信息的文明之間雖然可能不會有預先的接觸,但沒有預先接觸的交流也是可能發生的。
要創造一條能被看出毫無疑問來自智能生命的星際無線電信息是很容易的事。比如說,調製信號由前12個質數——1、2、3、5、7、11、13、17、19、23、29、31——構成,這些數字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這樣的信號基於一個簡單的數學概念,只能來源於生物。要想搞清楚這一點,既無須有發送和接收兩個文明之間預先的協議,也無須防範地球的沙文主義。
這樣的信息必將是一種聲明或燈塔信號,表明一個先進文明的到來,但是基本上沒有表明其性質。燈塔信號也可能暗示了主信息的一個特定頻率,或者可能表明主信息可以在燈塔頻率更高的解析度發現。即使對於擁有極其不同的生物和社會規範的文明來說,相當複雜的交流也不是很難的。比如說,可以傳送演算法語句,有些真,有些假,這樣就可以把本來似乎很難交流的真假概念發送出去。
但截至目前,最有希望的辦法是發送圖片。我們的信息可以由一個0和1的數列組成,或以兩個相鄰頻率的音調,或以不同振幅的音調,或以不同的無線電電極化信號發送。0和1按照一定的規則交錯排列就組成一種視覺模式,類似於富於想像的打字員用不同的字母編出的圖案。阿雷西博天文台向太空發送的就是這樣一個信息。當時,康奈爾大學在競爭國家科學基金,1974年11月舉行了一個儀式,標誌著阿雷西博拋物面天線的翻新。這個信號被送往稱之為M13的球狀星團,那裡大約有1000000個單獨的太陽,因為舉行儀式的時候這個星團正好在正上方。因為M13距離我們24000光年,這條信息需要24000年才能到達那裡。如果那裡有人接收,我們得等到48000年以後才可能收到迴音。阿雷西博信息顯然不是作為星際交流的一次嚴肅認真的嘗試,而只是地球上無線電技術驚人發展的標誌。
被譯解的信息形成一幅象形圖,其內容大致為:「在我們這裡,從1~10是這樣數的。這裡有5個原子:氫、碳、氮、氧和磷,我們認為這5個原子很有趣或很重要。這裡有一些組合原子的方式,我們認為很有趣或很重要:胸腺嘧啶、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的分子,和一個由糖和磷酸鹽交替的鏈。這些分子構建的模塊放在一起就組成DNA的長分子,其鏈中大約有40億個鏈環。這個分子是一個雙螺旋,對信息中央的那個看上去笨拙的構造來說很重要。這個構造的高度是14個無線電波長。在我們這個星系的第三顆行星上,大約有40億這樣的構造。這個星系總共有9顆行星,最外圍1個小行星,然後4個大行星。這條信息通過2430波長或直徑300米的射電望遠鏡帶給您。不勝榮幸。」用許多類似的圖像信息,相互之間保持一致協調,兩個從未謀面的文明之間的星際無線電通信很可能會實現。當然,我們時下的目標不是發送這樣的信息,因為我們還很年輕,還很落後,我們想多聽一聽。
探測來自太空的無線電信號將說明科學家和哲學家所關心的自史前以來的許多問題,這樣的信號將表明生命的起源並不是一件極不可能的事。它將會暗示,經過幾十億年的自然選擇,簡單的生命形式一般都會演變為複雜的智能形式,就像地球上一樣,而且這樣的智能形式通常要產生先進的技術。但是,我們接收到一個與我們有著相同技術水平的文明發送的信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比我們稍微落後的社會根本就還沒有射電天文學。最有可能的信息來自遠比我們優越的技術。因此,即使在破譯這樣一條信息之前,我們也將獲得彌足珍貴的知識:可以避開我們正在經歷的技術青春期的危險。
有些人看到地球上的那些全局性問題,如民族之間的對抗、核武器、越來越多的人口、貧富懸殊、食物和資源的匱乏以及我們對自己這個行星自然環境的隨意破壞,就馬上做出結論,認為我們生存的系統突然變得不穩定而且註定要崩潰。有些人相信我們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人性仍然處於童年,總有一天我們會長大成人。從太空里只要傳來一條消息,就說明我們能夠順利通過技術上的青春期,因為發送這個信息的文明畢竟倖存了下來。在我看來,這樣的知識可能才是無價之寶。
接收到星際信息的另一個可能結果,就是加強地球人類和其他星球人類之間的紐帶。其他星球上的生物體一定有著不同的演變軌跡,他們的化學和生物學,很可能還有他們的社會組織,與我們地球上的情況肯定有極大的不同。因為我們共有同一個宇宙,共享著物理定律、化學定律以及天文學規律,所以我們會與他們進行交流。但是,從較深層次來說,他們可能總是與我們不同。而且一旦我們認識到這些差異,我們地球民族之間的仇恨就會枯萎。這是因為,拿我們地球人與所有外星人之間的差異來比較,地球人類不同種族、民族、宗教和性別之間的差異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如果這個信息通過無線電傳播,那麼發射和接收的文明至少在無線電物理學的細節上具有共性。許多科學家就是從物理科學的共性出發,期待著破譯來自外星文明的信息。沒有誰能夠聰明到詳細預測這樣的破譯結果,因為沒有誰能夠聰明到預先理解這個信息的性質。既然這條信息可能來自遠比我們先進的文明,他們從一個相當不同的智能視角出發,必定會有令人大吃一驚的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科學見解。
破譯這樣一條信息很可能需要好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個解讀過程可以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放慢速度,以保證仔細認真。有人擔心來自先進文明的這樣一條信息會使我們失去信心,因為已經有人因未能成功而失去自己發現的主動性。但是我要強調,如果我們發現星際信息無禮,我們完全可以忽略它。我們很少有人拒絕接受學校教育,這是因為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給我們還不知道的學問。如果我們接收到一條信息,沒有必要非答不可;如果我們選擇不予回復,發送信息的文明就無法確定遠方小小的地球已經收到並理解了他們的信息。接收並破譯來自深層太空的無線電信息似乎不但不會對人類造成多少威脅,反而很有希望給全人類帶來實際利益和哲學思想上的變革。
早期的信息可能會包含避免技術災難的詳細規定,以便人類順利通過技術上的青春期而臻於成熟。來自先進文明的信息也許會描述怎樣的文化演變路徑能讓智能種族走向穩定和持久,還有哪些路徑可能會通向停滯、退化或災難。也許地球上有直截了當的辦法解決食品短缺、人口增長、能源匱乏、資源縮減、污染和戰爭,只是還沒有找到而已。當然,誰也不能保證這就是星際信息的內容,但是忽略這種可能性是不可取的蠻幹。
不同文明之間肯定有一些差異只有獲得許多文明演變的信息之後才能看到。因為我們與宇宙其餘部分之間存在的距離,我們只知道自己這個文明的演變信息,而這個信息最為重要的部分,即未來,卻仍然不得而知。人類文明的未來取決於接收和破譯星際信息的可能性也許不大,但還是有的。
如果我們長期專心致志地搜尋外星文明,但以無果而告終那該怎麼辦?即使如此,我們的功夫也不會白費。到那時,我們已經開發了相當重要的技術,可以將其運用到自己文明的其他許多方面,這將大大地增加我們的物理宇宙知識,更加準確地認識我們這個種族、我們的文明以及其他行星的重要性和獨特性。這是因為,如果宇宙的其他地方缺少或乾脆沒有智能生命的話,我們就會認識到我們的珍貴性和價值。
這樣的發現將比任何其他作為都能強調我們對自己後代所肩負的責任:在全面的搜尋之後,如果我們得到的是否定結果,對其最可能的解釋是,社會在沒有先進到足以建立強大的無線電通信之前要消滅自己。因此,組織搜尋星際無線電信息以及搜尋結果很可能會對人類生存條件的整體產生巨大的影響。
可是,如果我們不下大力氣去收聽,就不會知道這樣的搜尋有什麼結果。文明也許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努力取得聯繫並成為鬆散的星際聯盟新成員;另一類不努力或不願努力去嘗試,因此不久走向衰亡。
以我們的現有能力和相對適中的成本,要想為人類未來帶來希望,這恐怕是我們目前唯一能夠想到的偉大事業。
推薦閱讀:
※Everthing使用教程-下載安裝
※【搜索Case分享】五分鐘,教你優化知乎搜索
※網站終於被搜索引擎收錄了,總結一下我的seo經驗。
※第三方cookie與搜索引擎+網站廣告原理
※搜索產品中的一些有趣判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