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典故中孔融,長大後既非孝子又非能臣!結局慘淡收場

我國千百年來流傳著一個道德教育的典故:「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說,孔融在四歲的時候,與兄弟們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一個吃,父親感到奇怪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理應拿最小的。家人們聽到後都感到很驚訝。《三字經》中就有「融四歲,能讓梨」之語。那麼長大後的孔融是怎樣的?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年少勤奮好學,能詩善文。長大後成為東漢名士,文學家。在漢獻帝即位後,任過北軍中侯、北海相,太中大夫等。喜歡抨議時政,言辭激烈。由於東漢末年,時局動蕩,社會思潮解放,孔融常常有出格的言論和行為。

孔融為人放蕩不羈,時常不穿官服,不帶頭巾,便衣出門,在他心中所謂的孝道也是可以不遵守的,他甚至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知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父子之間又有什麼親情可言?歸根結底不過是父親情慾發作的本能罷了,兒子和母親同樣來講又有什麼感情?就如同放在瓶子中的一個東西,出來後就分離了,沒有任何關係。

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竟然出自孔聖人子孫之口,也是醉了。而且孔融多次抨擊時政,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鄴城,其子曹丕納袁紹兒媳甄氏為妻,孔融知道後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明白這是孔融對他們父子的譏諷,還問出自什麼典故,孔融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建安十二年(207年),當時連年用兵,又趕在災荒,軍糧短缺,百姓民不聊生,曹操為此下令禁酒,孔融多次上書給曹操不要禁酒,言辭中多有傲慢之禮。因此曹操早就對孔融的行徑不滿,只是因北方政局不穩定,孔融的名聲太大,沒有對他下手。到建安十三年,曹操見北方政局穩定,為了統一大業,要清除內部不安定因素,開始對孔融下手。

曹操授意丞相軍謀祭酒路粹誣告孔融有「謗訕朝廷」、「欲圖不軌」、「不遵超儀」等罪名,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下令把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孔融的結局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推薦閱讀:

《我的前半生》大團圓結局:羅子君陳俊生復婚
武則天四大男寵的結局
這些電影不到最後五分鐘猜不出結局
闖王李自成的部下都有誰?他們的結局是什麼樣
張淑萍 || 有你在過的故事裡,怎樣的結局都好

TAG:典故 | 長大後 | 結局 | 孔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