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二日六點感受
清西陵二日六點感受
在清西陵看了兩天,雖然看的不全,但感受還是有的。 感受之一,也是最深的一點是等級的森嚴和差距。 此圖為泰東陵和泰妃園寢的同比例尺對比衛片。 泰東陵總共只埋了一位孝聖憲皇太后,而東邊僅幾里的泰妃園寢里埋葬的雍正帝其他妃嬪竟達21人。兩座陵寢的規模差異在圖上表現的很明顯。同樣是雍正皇帝的媳婦,死後的差距他咋就這麼大呢?原因很簡單——孝聖憲皇太后是乾隆皇帝的親媽。 再以陵寢的享殿為例
上圖是崇凌隆恩殿和崇妃陵園裡享殿的對比照片。 二者在規模,用材,顏色上的巨大差異連我這個外行也能看的出。皇帝的隆恩殿的屋頂用高等級代表土地的黃色琉璃瓦鋪就,而他的兩個妃子陵墓的享殿的屋頂不但由重檐改為較低等的單屋檐,琉璃瓦也由代表土地的黃色降為代表樹木的綠色。 感受之二是禮儀的繁瑣。 西陵里地面的建築除了皇帝老子的行宮,官兵的營房,值日人員的班房外,祭祀更換服裝的具服殿和製作貢品用的神廚庫之外,餘下的都是禮儀性建築,除了具有象徵意義的禮儀性作用之外,沒有任何實用價值。 泰陵大紅門 以雍正的泰陵為例。在數公里長的神道上分布著四大組,大小十餘座建築。每座建築,小到大碑樓周邊的四根華表,神道兩側的一尊石像生,大到陵區的正門——十三米高的大紅門,一百零五米長的漢白玉七孔大石橋。從原料採集到修建完成,動輒就耗銀上千甚至上萬兩,僅僅一塊城磚的就價值二分二厘銀子。但這些禮儀性建築,並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僅僅表明埋葬在這裡的墓主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大清帝國的第五位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據說整座泰陵耗資二百四十餘萬兩,難怪到了清朝末年光緒帝的崇凌那裡,地面的禮儀性建築一減再減,僅保留幾座必要的牌坊和橋樑。但就是這樣,光緒的崇凌也足夠使初到西陵的人看個半天。 第三個感受就是很美。 1月17日那天清晨,在粉紅朝陽,薄薄晨霧的烘托印襯下, 我踏著殘雪,走過光滑的五孔石橋,跨過冒著白煙的易水河,北岸是一片黑黑的松林,在兩片松林之間,一條寬闊的神道,眼前是一座雪白的漢白玉石牌坊。透過繁瑣雕刻的石牌坊的空隙,我能看到一座高大寬廣,肅穆威嚴的磚砌三洞大紅門。門的左右兩側是一對漢白玉雕刻的石豸。漢白玉在朝陽的照射下有一種說不出的白色,而在晨霧的包裹下,廡殿大紅門後面的世界更顯神秘。門前的整個廣場上覆蓋著前幾天還沒消融的殘雪,除了我之外,這個地方竟然空無一人。我知道,我即將踏入,對一個王朝的回憶。 第四個感受就是皇帝和皇帝是有很大差距的。看過雍正的泰陵,我的總體感覺就是,即便這個人死了,他仍然對權利有著狂熱的追求。陵區里的任何一組建築都在向人們暗示一個件事:埋在這裡的那個瘦老頭曾經擁有過驚人的權利和威嚴,他是皇帝,這一點毋庸置疑。
雍正泰陵華圍欄表柱頭獅子(左)與光緒崇凌望柱圍欄柱頭獅子(右)之比 而到了光緒的崇凌那裡則叫人感覺埋在這裡的那個人一直處在被人擺布的狀態,他是皇帝,完全是別人的意思,而他本身並沒有他祖先對權利的那種狂熱。如果說泰陵是雍正帝身後的居所,那崇凌就更像是外人強加在光緒帝身上的一個外殼,而且加的很勉強。 第五個感受就是雍正是個強人,不亞於他的父親。 泰陵石牌坊上之石雕 第六個應該算是感悟,那就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永恆。 再去乾隆的母親孝聖憲皇太后的泰東陵的路上,我發現一座平橋遭到了人為的破壞。而原來的神道也被廢棄,且遭到一定的拆毀。泰東陵本身,由於沒有旅遊開發所以顯得異常破舊荒涼。儘管外觀上和他丈夫的泰陵差不多,但建築的殘破卻帶給人一種時間的滄桑感,而不是昔日的榮華。兩個當地的老鄉開著德國機器的寶石藍「聚力」來參觀,但發現門不開。 隆恩門邊上一間朝房門上貼著福字和對子,窗上糊著塑料布。一位老人將門打開一條逢,警覺的看了我們三個人一眼,隨即將門關上。後來我才知道老人是這唯一的管理人員,也是現任的守陵人。
泰東陵隆恩門和老人的值班房 轉了一圈之後,我坐在隆恩門殘破的門檻上啃麵包,不時聽見院里有鴿子扑打翅膀的聲音。面對門前的一地殘雪荒草,和一堆沙子,望望遠處乾涸的御溝,倚著百年的門板。我就想,這位活了八十幾歲的老太后生前也不是想到過沒有,2010年的一月份的某天下午,會有一個叫劉小三的背包客在她的陵門前啃洋麵包。此時陵門前是一地的鴿子糞和秋天曬苞米留下的痕迹。就在陵園的東牆上還殘留著毛主席的標語,而整個陵區僅僅只有一位六十來歲的大爺跟你作伴,再有活物就是院里的鴿子和豬圈裡的老母豬了。 你有個好兒子又怎樣?現在只要政府高興,你的墳頭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毛主席的反封建大標語可以刷在你的墳頭上,而我,一屆小民可以隨手在你的陵門前亂扔塑料袋。。。。。。 可見人人並非生而平等,而應該說死而平等。 清西陵概述
清西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易縣梁各庄西,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歷經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餘緒延至民國年間。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這裡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選此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雍正皇帝覽奏後十分高興,也認為這裡「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於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歷經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后,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1000多間,石雕刻和石建築100多座,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清西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
推薦閱讀:
※泡杯好茶,感受四季的自然芬芳
※實拍:乘坐馬航的感受(25圖)
※如何提高感性的解析度?
※【情感空間】生二胎,請別忽略「老大」的心理感受
※在紛繁的塵世,獨守一方凈土,感悟佛經,感受心靈的寧靜
TAG: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