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將近卻遲遲打不開書本?一懷孕就扔貓狗?原來,都與這個有關!
年末,各種大考將近。
甚至,今天的聖誕一過,明天就是考研的最後一天了。
在備考過程中,你是否有這樣的時刻:明知考試將近,內心焦慮,卻無論何如何也打不開書本。
可又抱持一個幻想「只要我投入,就一定能通過。」
這其中暗藏的心理機制,說出來你可能會不相信,但追本溯源,和「一懷孕就要扔掉家中的貓狗寵物」的心理,如硬幣的正反面。
它們的名字,分別叫做「全能自戀」與「徹底無助」。
全能自戀與徹底無助,是嬰兒早期的一對矛盾。
全能自戀即:我是完美的,我是神,無所不能。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照我的意願轉。
徹底無助即:我什麼都做不了,我真沒用,我的世界崩潰了,我恨不得去死。
如嬰兒的需求被滿足,嬰兒就有無所不能的自戀感;如不被滿足,完全依賴撫養者的嬰兒就會陷入徹底無助中。
這樣的一對矛盾心理,在成年人的世界也很常見。或者,一個人容易在全能自戀與徹底無助中不斷轉換,這時就構成了各種嚴重的心理問題,如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躁狂抑鬱症。經典如躁狂抑鬱症,躁狂時,即處於全能自戀中,抑鬱時,即處於徹底無助中。
還有一種常被報道的現象叫「長途火車綜合征」,例如春運期間,一男子坐火車13個小時後精神失常,有了暫時的被迫害妄想,覺得滿車廂人都想害他。這是因為,逼仄的空間,讓當事人陷入了一動都不能動的無助,長時間的徹底無助最終逼出了被迫害妄想。無助感的對立面是掌控感,在寬敞的空間里,一個人可以控制自己和外部事物,就不容易有這種徹底無助感。
或者是,兩個人構建一個自戀一個無助的關係,結果扮演自戀的越來越累,而扮演無助的越來越無能,甚至殭屍化。
講幾個故事或現象吧。
這些文字和故事擊中很多人,他們問:怎麼破?
原則是:覺知自己對全能自戀的渴求,以及對徹底無助的恐懼與抵觸,從力所能及的事開始,一步步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輕易不言退。不追求完美,也不被無助征服,最終你會與事情建立深刻關係,享受這個不完美的過程,並體驗到自信。
有網友問:難道這就是朋友說的,有失敗感的時候就去打掃房間?
這真是很常見的辦法,能起到一定效果。如有些母親,總在廚房待著,這是她的領地,她不許任何人指手畫腳,這讓她躲避了在客廳的無助。
說到這兒,我想起一個經典故事:家裡突然來了幾個客人,男主人猛地奔向一個多年未修的凳子,修起來。這是因為,面對人,男主人感覺到無助,不知道怎麼招待才好,但他可以修凳子,那樣,他的控制感可以部分恢復了。
徹底無助的心理,可以解釋一個常見的中國式育兒方式 —— 過度保護。其實也是過度限制。
中國的大人,特別是隔代撫養的老人,恨不得讓孩子生活在能免除一切危險的真空中。
這是一種深刻的投射。這些大人或老人,他們在嬰兒時,會經常處在徹底無助的狀態中。譬如,有大人在,但大人不管你,你就處於孤獨中,身邊根本沒有大人照顧你。沒有大人的照顧,嬰兒解決不了自己的大多數正常需求,於是常陷入徹底無助中。
並且,本來是徹底無助,即自己無力解決問題,但嬰兒會將它投射成外界一個大魔鬼在鎮壓自己,讓自己動彈不得。
因為,當需求得不到回應時,嬰兒會從全能自戀狀態,變成自戀暴怒狀態,且常常是恨不得毀掉一切的級別,這會嚇到嬰兒。於是嬰兒會將這種毀滅欲投射出去,結果變成外界一個魔鬼要來毀滅自己,於是嚇得一動都不能動。
於是,當嬰兒處於徹底無助時,任何刺激對他而言都像是攻擊——他會將所有外界刺激,都感知為是一個敵意的大魔鬼派來的,都會嚇到他。
對此,我多位來訪者這樣表達過類似心理:我感覺自己是沒有皮膚的,血和肉直接裸露在外面,任何風吹來,不管是冷是暖,還是恰恰好,我都會疼痛。
那怎麼辦?其實真正的解決辦法是,有一個大人很好地回應、照顧他就可以了。但孤獨嬰兒會這樣想:最好把我徹底關閉在一個真空中,不要對我有任何侵擾。
就是說,這些老人,他們嬰兒時可能太孤獨,讓他們形成這種感知——任何刺激都是攻擊,最好切斷所有刺激。於是,他們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自己的內在嬰兒是渴望避免一切刺激的,但投射到真實的嬰兒身上,就扼殺了嬰兒的活力。
譬如,他們不讓小孩子玩水,不讓他們光腳在地上跑,這都是在表達,小孩子是非常脆弱的,他們很容易被外界攻擊、病倒甚至死掉。
如果是媽媽的話,則容易是,媽媽極力想給孩子創造完美的養育環境。但仔細看就會發現,這個完美的養育環境,在剔除掉所有不利因素後,就很像是一個真空了。這樣做的媽媽,她們嬰兒時要麼常被傷害,要麼嚴重被忽視。
網友也提供了兩個故事。
當大人們這樣做時,看起來是過度保護,但其實是過度限制,甚至,這也構成了對孩子活力的絕對禁止。
推薦閱讀:
※貓貓狗狗新鮮事(1)
※貓貓狗狗鬧翻天,家有賤寵真是醉了
※貓貓狗狗(22)
※兔兔外出時慎防小孩和貓狗【圖】
※一旦被貓狗咬傷怎樣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