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聖教集》精要法語八十八條(背誦 收藏版)

1

無量壽經1

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2

無量壽經2

第十八願成就文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3

無量壽經3

第十八願成就偈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4

無量壽經4

流通文·念佛大利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5

無量壽經5

出世本懷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6

無量壽經6

無量壽佛最尊第一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7

無量壽經7

超絕橫截

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

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

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

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8

無量壽經8

過火聞法

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9

無量壽經9

特留此經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10

觀經1

稱名除五逆罪

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11

觀經2

稱名除罪成善男子

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12

觀經3

光明遍照唯攝念佛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

13

觀經4

芬陀利花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14

觀經5

流通文·唯囑念佛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15

觀經6

往生正機

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16

觀經7

救度無條件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17

觀經8

應心即現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18

觀經9

三聖常來

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19

阿彌陀經1

往生方法念佛勝易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20

阿彌陀經2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21

阿彌陀經3

光壽無量故名彌陀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22

阿彌陀經4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23

阿彌陀經5

聞名得護念不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4

阿彌陀經6

願生得現生不退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25

易行品1

難易二道判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26

易行品2

本願稱名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27

易行品3

稱名疾至不退

若人慾疾至,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28

易行品4

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

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29

易行品5

信疑得失

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

信心清凈者,華開則見佛。

30

往生論1

歸命偈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31

往生論2

本願偈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32

往生論3

迴向偈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

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33

往生論4

如實稱名

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34

往生論5

五念門

何等五念門?一者禮拜門,

二者讚歎門,三者作願門,

四者觀察門,五者迴向門。

35

往生論注1

自他二力判

難行道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凈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凈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36

往生論注2

他力本願釋

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37

往生論注3

平生業成

經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

38

往生論注4

一切凡夫皆得往生

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

39

往生論注5

願往生者皆得往生

《無量壽經》言:願往生者,皆得往生……《觀經》言: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亦得往生。

40

往生論注6

克念願生亦得往生

若人但聞彼國土清凈安樂,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

41

往生論注7

九品無殊淄澠一味

願往生者,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亦如淄澠一味,焉可思議!

42

往生論注8

不實功德

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43

往生論注9

不如實修行

云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余念間故。

44

往生論注10

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凈土,三界系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45

往生論注11

他力速得成就

問曰:有何因緣,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曰:《論》言修五門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凡是生彼凈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今的取三願(第十八願、第十一願、第二十二願),用證義意……以斯而推,他力為增上緣,得不然乎! 

46

往生論注12

勸信他力

又如劣夫,跨驢不上;從轉輪王行,便乘虛空,游四天下,無所障礙:如是等名為他力。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47

安樂集1

聖凈二門判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凈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凈土一門可通入路。 

48

安樂集2

第十八願釋

是故《大經》云: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49

安樂集3

專精念佛定得往生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稀;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是以諸佛大慈,勸歸凈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50

安樂集4

約時被機勸歸凈土

約時被機,勸歸凈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修難入。      

51

觀經疏1

要弘二門判

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凈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回斯二行,求願往生也。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52

觀經疏2

要弘廢立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53

觀經疏3

兩種決定深信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54

觀經疏4

正雜二行正助二業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一心專註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是名為正。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諸善,悉名雜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55

觀經疏5

三經唯明專念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此例非一也。

56

觀經疏6

一一願言稱名願生

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57

觀經疏7

六字釋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58

觀經疏8

三緣唯攝念佛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義。一明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舍離,故名親緣也。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59

觀經疏9

不贊雜善唯嘆念佛

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

60

觀經疏10

凡夫入報問答

問曰:彌陀凈國,為當是報是化也?答曰:是報非化。……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61

觀經疏11

不問罪福時節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62

觀經疏12

時節延促

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大意者: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凈土為期。

63

觀經疏13

溺水偏救

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凈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

64

觀經疏14

正念直來我能護汝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65

觀經疏15

清凈心

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凈願往生心。

66

觀念法門1

佛勸三輩專念

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

67

觀念法門2

第十八願釋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

願生我國,稱我名字,

下至十聲,乘我願力,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68

觀念法門3

心光照攝專念眾生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69

觀念法門4

造罪回心念佛願生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凈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70

觀念法門5

延年轉壽

稱念阿彌陀佛、願生凈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71

法事贊1

稱名入報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七日七夜心無間,

長時起行倍皆然。

臨終聖眾持華現,

身心踴躍坐金蓮。

72

法事贊2

無過念佛

如來出現於五濁,

隨宜方便化群萌;

或說多聞而得度,

或說少解證三明;

或教福慧雙除障,

或教禪念坐思量。

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

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

致使凡夫念即生。

73

法事贊3

逆謗得生

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74

法事贊4

善惡齊同不退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

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75

法事贊5

凡聖齊同不退

他方凡聖,乘願往來;

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76

往生禮讚1

四十八字本願釋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77

往生禮讚2

贊佛偈·念佛蒙攝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六方如來舒舌證,

專稱名號至西方,

到彼華開聞妙法,

十地願行自然彰。

78

往生禮讚3

光明無量唯攝念佛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舍,故名阿彌陀。

79

往生禮讚4

光號攝化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80

往生禮讚5

念佛必生

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81

往生禮讚6

二十五菩薩擁護

《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82

往生禮讚7

專雜得失

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

83

往生禮讚8

專雜得失

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84

般舟贊1

頓漸二教判

瓔珞經中說漸教,

萬劫修功證不退;

觀經彌陀經等說,

即是頓教菩薩藏。

一日七日專稱佛,

命斷須臾生安樂;

一入彌陀涅槃國,

即得不退證無生。

85

般舟贊2

唯覓念佛

相好彌多八萬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為余緣光普照,

唯覓念佛往生人。

86

般舟贊3

名號利劍

門門不同八萬四,

為滅無明果業因;

利劍即是彌陀號,

一聲稱念罪皆除。

87

般舟贊4

萬行力弱念佛最尊

萬行俱回皆得往,

念佛一行最為尊;

回生雜善恐力弱,

無過一日七日念。

88

般舟贊5

一切不如專念

一切善業回生利,

不如專念彌陀號;

念念稱名常懺悔,

人能念佛佛還憶。


推薦閱讀:

南無阿彌陀佛的價值
蘇東坡與歐陽竟無的案例啟示
念佛發心語!
念佛如何與佛相應?
時光如箭,轉眼又是一年

TAG:收藏 | 法語 | 背誦 | 凈土宗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