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鴻翔,給宋氏姐妹剪裁大衣
06-03
解放日報記者 沈軼倫 1944年,金泰鈞14歲。別人以為,這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鴻翔時裝公司少爺會繼續升學、留學,或者起碼,再玩幾年。但他卻回到父親的櫃檯,開始上班。 他說,我要學的服裝設計,沒有一所學校能教會我,去店裡就是去了最好的課堂。畢竟,老上海人誰不知曉——鴻翔,是滬上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辦的時裝特色店。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鴻翔時裝公司的櫥窗,就是上海時裝的風向標。那時,上海的先生女士們,以穿上鴻翔的大衣和禮服為榮。鴻翔的衣服,就是得體和不出錯的象徵。南京西路863號,這個門牌號就是金泰鈞的家、他的課堂、他的樂園和盛放青春回憶的地方。 【一】 海納百川的上海,總善於嗅到風氣之先。 19世紀60年代初期,隨著外僑在滬人數增多,西服的需求量陡增。起初,外僑婦女需要添置的女式西服,一般由專做男式西裝的西服店兼做,或者,由蘇廣兩地成衣業的中式裁縫仿樣縫製。隨著來滬外僑婦女人數增加,女式西服需求量擴大。當時,女式西服工價高,收益多,一批中式裁縫開始轉行做女式西服。逐漸,形成一支名為「女式紅幫裁縫」的專業隊伍。 資料顯示:起初,這些女式紅幫裁縫都為個體手工業者。自量、自裁、自縫,在里弄內設小型作場,收幾個徒弟做助手,自己上門量體裁衣,成衣後送貨上門,或帶著徒弟到顧客家裡縫製。業主常拎著一個包裹,攜帶量裁工具、衣料、成衣,往來於顧客家中兜攬生意,故稱「拎包裁縫」。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上海「拎包裁縫」在城隍廟軒轅殿後面設立公議同行事務的場所,取名「三蕊堂公所」,這就成為上海時裝業同業公會的前身。20世紀初,女式西服在華人中逐步流行,政界、經濟界上層人士的家眷開始穿著,在文藝界和社交界也廣為流行。此時,日後被譽為上海最早縫製時裝的「開山鼻祖」趙春蘭出現了。 趙春蘭,原籍江蘇省川沙縣(現屬上海市)唐墓橋(現唐鎮)黃家宅,從小繼承父業,學習本幫裁縫。二十多歲時,到上海城內(南市區)一家成衣鋪作客師。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美籍傳教士台維斯請趙春蘭做女式西服,合作愉快,傳教士開始將趙春蘭介紹到洋人家中承接做衣業務。聰明的趙春蘭非常善於抓住機會,他很快學會了西式裁剪,認真研究西式女裝,並學會了一些交際英語。3年後,他跟台維斯去美國學藝。一年後回國,自設洋服鋪於南市曲尺灣,並收同鄉子弟為學徒,傳授女式西服縫製技術,服務對象也從洋人發展到上海上層社會的婦女。上海人管西式女裝叫時裝。日後,趙春蘭徒弟中的許多人,都成為上海時裝界的領軍人物。 趙春蘭的弟子中,有一位叫張雲洲的裁縫,他的徒弟張明其又收徒弟金鴻翔和金儀翔兄弟。這同樣來自川沙的金家二兄弟,在1917年創設鴻翔時裝公司,開始了「中衣洋化」的改革。 【二】 金鴻翔(1895~1969),原本的名字土土的——叫金寶珍,也有人叫他金毛囡。這個來自上海川沙的小夥子,自幼家貧,13歲時就隨著同鄉在中式成衣鋪當學徒,後來開始學習西式裁縫。1914年,他曾赴俄國海參崴,在其舅父開設的縫衣鋪做工。翌年返回上海,在悅興祥西式裁縫店當技工,裁剪手藝精湛,擅長服裝設計。學成滿師之後,看準商機的他於1917年春,借600銀元作流動資金,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863號租借了三開間鋪面開設鴻翔西服公司,由此成立了上海第一家西式女子時裝店。 1927年,鴻翔已經成為一家有200名左右職工的大型公司。這一年,金鴻翔倡議在三蕊堂公所的基礎上成立上海市時裝業同業公會,並任理事長。會員有70餘戶。1928年,在親友的資助下,鴻翔把原房翻建成6開間3層樓的新式市房,鋪面作商場,二樓為貴賓室,三樓設工場。1932年,又在南京路(今南京東路)開設鴻翔公司分店,即今日鴻翔時裝公司(東號)。全盛時期,雇有職工400餘人,分工為店員、採購、裁縫三大類。兄弟金儀翔與金鴻翔合作,創造立體裁剪法,成衣貼體不走樣,有「天衣無縫」的美稱,開創了中國婦女時裝的風格。在管理方面,金氏兄弟也特別重視商店信譽,除了保證質量,交貨準時之外,還特別重視服務周到。如發現偷工減料或營業員得罪顧客以及有損店譽的行為,立即解僱。此外,鴻翔還率先發行購物禮券。 1931年,在美國芝加哥國際博覽會上,「鴻翔」大衣和禮服獲銀質獎。「電影皇后」胡蝶結婚時,鴻翔為她精心設計了一件綉有百隻彩蝶的中西合璧式禮服。婚禮上,禮服大放光彩,鴻翔也聲名鵲起。之後,金鴻翔又約請胡蝶在百樂門舞廳穿著鴻翔禮服演舞,增強鴻翔公司的聲譽。1935年胡蝶訪問歐洲,鴻翔向她提供了百套時裝。這樣的明星效應,將鴻翔的名字進一步廣而告之,風頭一時無二。 1936年,國內抵制日貨運動高漲,蔡元培在鴻翔公司制衣,親筆題贈「國貨津梁」匾額。同年,金鴻翔獲悉英國伊麗莎白公主即將舉行婚禮,特精製大紅緞料中華披風一襲,滿刺金線,極盡描鸞綉風之巧,由英國駐上海領事館轉贈公主。事後,英領事館送來由英國伊麗莎白公主親筆簽名印有「白金漢宮」字樣的謝帖,金鴻翔即將禮服複製品連同謝帖一起陳列在大櫥窗內,以招攬顧客。 那一段時間,也是西服和時裝在上海的全盛時期,昔日的拎包裁縫,紛紛開設實體店。滬上的時裝業蔚然成形。資料顯示: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外地一些生活富裕人士湧入上海租界避難,穿著時裝者增多,時裝店大批開設,到抗日戰爭勝利時已多達200多家,比抗日戰爭前增加1倍。抗日戰爭勝利後,女子時裝進一步普及,到1948年,全市時裝店已發展到439家,逐漸形成了經營高、中、低不同檔次的時裝商店和時裝街。靜安寺路(南京西路)有時裝店34家,主要經營高檔時裝,以社會名流為主要供應對象;同孚路(石門一路)一帶有時裝店64家,經營繡花內衣為主,以外僑婦女為主要供應對象;霞飛路(淮海路)有時裝店56家,經營中檔時裝,以中等生活水平的顧客為主要服務對象;福州路、湖北路一帶附近多妓院,有時裝店52家,經營檔次比較低的時裝,供應對象主要為「歡樂場」中的婦女和一般勞動人民。 【三】 金泰鈞從小跟著父親金儀翔進店。曾親眼見過宋氏家族中的兩位姐妹在南京西路店裡挑選外套大衣。 這兩位舉足輕重的女士,待人也十分和氣,毫無架子。金泰鈞記得,宋美齡到店裡來的時候,穿一身不起眼的陰丹士林旗袍,挑選了一套低調的外套大衣。而宋慶齡則常常來,有時,她還會和店員打趣,說自己不如兩位姐妹有錢,可否「算我便宜點」?在店員們的印象里,兩位女士從無濃妝艷抹,衣著總是簡樸,不露一絲奢華之氣。宋慶齡曾親筆題寫:「推陳出新,妙手天成,國貨精華,經濟干城」,對鴻翔服裝作了高度評價。 14歲進店後,他跟隨駐店的猶太裔設計師學習設計。店裡還聘請一位相貌出眾的白人女模特。每當設計師們設計打樣的時候,她預先穿著試衣,提出意見、展示成品。金泰鈞記得,當時,猶太難民旅居滬上,父親和伯伯從中挑選了會制裁衣服的猶太人到店裡做職員。這些職員佩戴寫有「通」字的徽章,這份來自鴻翔的工作證明,確保他們擁有離開聚集區的特權,可以到南京西路來上班。包括這些猶太人在內,店裡的店員都會說英語,以此招攬更多客人。 金氏兄弟也在南京西路店面不遠處的吳江路202號置業,住在一套有三廂房五開間前後兩進的石庫門中。每日從家到店,從店到家,金泰鈞不用到外面的世界去看風景,因為當時上海灘最好的風景,會到他面前來看他。 別人都覺得,時裝公司家的少爺,肯定注重打扮。但其實家教嚴格的母親,從不許孩子養成紈絝習氣。一次金泰鈞穿破了衣服,懇求母親允他添置新衣,母親回答道:不認識你的人,不會評價你的衣服破舊;認識你的人,知道你並非買不起新衣。一句話打發了兒子,也教會他關注金家立身根本——為客人做好衣服。 1956年公私合營後,金泰鈞開始去上海市服裝公司上班。後來,他又在上海市第十五服裝廠工作,1980年代後,擔任服裝專業老師。一輩子,他都沒有離開過服裝行業。這是14歲上鴻翔櫃檯開始,他就立下的志向。從父親和伯伯手裡接過的金剪刀,一直剪裁下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風格範】呢子大衣來襲 秋冬就做暖妹子
※今年不提倡穿皮草,太土!這樣的大衣外套適合小個子,特顯高
※雙面羊毛(羊絨)大衣更考驗做工嗎?
※學生黨如何買一件合適的羊毛大衣?
※誰說矮個子不能把大衣穿出彩~~?
TAG:大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