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癌性氣胸15例治療體會

癌性氣胸臨床上較少見,僅占氣胸的0.4%~1.0% [1]

我院於1995~2003年共收治癌性氣胸患者15例,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統計 男13例,女2例;年齡37~78歲;≤40歲2例,41~59歲8例,≥60歲5例;9例位於右肺,6例位於左肺;周圍型7例,中央型8例;Ⅳ期9例,Ⅲ期5例,Ⅱ期1例;鱗癌6例(40.0%),肺癌5例(33.3%),小細胞未分化癌3例(20.0%),未定型1例(6.7%)。

  1.2 方法 首先

患者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待基本排凈積氣積液後,再向胸腔內注射2%利

卡因20ml和地塞米松10mg以減輕胸痛等副反應,1~2min後,再將DDP60~100mg,5-FU750~1000mg分別加入50ml生理鹽水中,作腔內注入。最後將欖香烯400~600mg溶於40ml生理鹽水中注入胸膜腔,囑患者平卧後隨時變動體位,盡量使藥物與胸膜廣泛接觸。上述方法每隔1周可重複使用。同時配合放療、全身化療,並予高聚金葡素肌肉注射:每次1000U,每日1次,30d為1療程,連續注射2~3

療程。

  1.3 預後 其中能手術者僅1例,佔6.7%;6例患者在1年死亡,佔40.0%。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歲。因咳嗽、咳痰、痰中帶血4個月,呼吸困難5d來診。入院時血壓187/97mmHg,脈搏108次/min,呼吸35次/min。神志清晰,口唇紫紺,頭頸、

胸可觸及皮下捻發感,叩診右肺呈鼓音,聽診右肺呼吸音消失。肺CT示右肺組織萎陷於肺門區,右側液氣胸。入院後立即行右側胸腔閉式引流術,有

量氣體及約500ml血性液體引出。患者5d後複查胸片及肺CT示右肺門處有團塊狀陰影。纖維支氣管鏡示右肺上葉支氣管腔內有新生組織生長,不完全阻塞管腔。病理結果為小細胞未分化癌。於胸腔閉式引流術後2周患者右肺復張完全,向患者胸腔內注射欖香烯。1周後開始化療,化療10d後複查胸片示右肺佔位性病變同前次胸片對比明顯縮小,無積氣積液影。

  3 討論

  惡性腫瘤所致的氣胸或肺癌與氣胸並存,排除其它肺部疾患所致,稱為癌性氣胸。本文報告的15例均可排除其它肺部疾患,考慮為原發性肺癌所致,且發生在肺癌晚期階段。 癌性氣胸往往由以下原因引起:(1)癌腫阻塞細支氣管導致肺大皰形成和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皰破裂;(2)癌腫侵及破壞臟層胸膜或壞死直接向胸腔破潰;(3)放化療造成肺表面癌細胞壞死及肺表面正常細胞損傷,使在咳嗽等突然增加胸內壓時導致氣胸。我們認為存在如下情況時應警惕癌性氣胸:(1)老年氣胸反覆發作,遷延不愈,伴咳嗽、咳痰、痰中帶血;(2)氣胸側萎陷肺組織內有異常軟組織影,肺復張後仍不消失;(3)氣胸患者經胸腔排氣治療效果欠佳;(4)氣胸合併大量血性胸腔積液,久治不愈。癌性氣胸常見於肺癌晚期,多

病人已失去手術機會。病人

旦合併癌性氣胸可能反覆發作,且常伴惡性胸水,單純排氣排液效果不佳。胸腔內注葯既起到直接接觸殺傷癌細胞的作用,又可促進臟壁層胸膜粘連,從而消除癌性氣胸與惡性胸水發生的觸剖學基礎。通過臨床時實踐,筆者認為對於晚期肺癌合併癌性氣胸者行胸腔內注葯療效顯著,該方法既經濟簡便,又安全可靠,如與放化療相結合可以收到

滿意的療效。
推薦閱讀:

TAG:治療 | 氣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