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信奉任何宗教,但不代表我沒有信仰

  雖然不信奉任何宗教,但不代表我沒有信仰(黑白先生)  我跟讀者解釋很多次了,我說我沒有宗教信仰,很多人卻不相信。可能我天生是個懷疑論者,我覺得吧,宗教里描繪的天國也好、極樂世界也好,人類根本也不配得到它們。因為人類原始的獸性破壞力永遠不會消失,當信仰都燒完了,在一片廢墟之上,就能清醒和理智地認識人類的人性是什麼。所以遏制獸性,張揚人性,就像民主與專制也是人類永恆的鬥爭。  雖然我是一個無神論者,沒有宗教信仰,但我還是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抬頭三尺有神明。我相信有一個「上天」在審視著,只要正正噹噹做人,積善成德,好人有好報。善人、善事,好心,不單單是表面的,還要心裡如一,我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謹記心誠則靈。所以我敬畏每一個宗教的神靈,每當我進入不同的神殿,都是小心翼翼,謙卑謹慎,生怕打擾了清靜。  想起電影少年派的爸爸對他說「什麼都信等於什麼都不信」之類的話。到最後還是自己救自己。唯物主義也許太容易讓人沉淪。所謂信仰又是什麼?安拉,佛祖,基督。我雖然不相信上帝,但我會想念他。我不信佛陀,佛陀卻一直在眼前閃現。而我的信仰,在心底,在筆端,從每日清晨寫下第一字的時候開始。我用文字禱告,我用文字誦經,我願意將我的生命託付給這一切。  說起信仰,想起我書櫥里厚厚的一本書《未來簡史》,赫拉利提出一個公式:知識= 體驗×敏感度。 赫拉利認為,過去的我們可以更多依賴宗教信仰,為人生確定一個意義——然後踐行,便能有所收穫。而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想要尋找人生意義該怎麼辦呢?赫拉利說,「就需要體驗和敏感度。」這裡的敏感度就是要從經歷中獲得體驗,用體驗改造自己,通過不斷的體驗能對世界產生更深的理解,成為更有智慧的人,這就是人生旅程。  敏感度,也可以叫人文主義者的自我修養,少了敏感度的知識只是累贅,論存儲和處理速度,誰能比計算機強呢?其實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思考和覺醒的能力,人生也是一場虔誠的生命體驗,叔本華也曾感慨,「不是時間在流逝,是我們在流逝。我們流逝了生命,卻收穫了人生體驗,而人生的價值就在於體驗。」所以,每次進入廟宇,看到那些把畢生的時間和心血都獻給佛祖的和尚,對他們就有一種敬佩和遺憾。敬佩他們對宗教的執著,遺憾他們人生一世,卻沒有多姿多彩的生命。  羅素說,在一個社會中,寬容是研究得以繁榮的先決條件,言論和思想的自由是自由社會的強大推動力,它們讓研究者有可能在真理的引領下不斷進行探索。對於人來說,未經審驗的生活,確實是不值得過的生活。羅素提醒二十世紀以來,東方與西方的現代人:「未經審驗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這並非要求每個人都成為超凡脫俗的智者,只是強調如何善用每個人本身都涵攝的巨大天賦與潛能,過一種真正有尊嚴,有希望,最有趣味的生活。
推薦閱讀:

從來沒有「最」標準的跑姿,這樣跑才好
是我不夠主動,還是你沒有我想像中那麼愛我?
沒有什麼時候比中秋更適合戴月相表的了
你的上崗證為什麼還沒有到手?
明朝有十六個皇帝 為什麼有三個皇帝沒有葬入明十三陵

TAG:信仰 | 宗教 | 沒有 | 有信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