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蒙元滿清十六大惡政●
元朝八大惡政
溫昌凱
中國一共出現了84個王朝,560個帝王(398個皇帝162個王)。其中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12次歷史大一統中,只有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元朝(1271—1368年) 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北至北海、東到日本海,西藏和台灣第一次被納入中國版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外影響最大的王朝是唐朝和元朝。優惠的通商政策、通暢的商路、富庶的國度、漂亮的傳說,使元朝對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會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廣州已具有國際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為國際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旅行家、商人、傳教士、政府使節和工匠,由陸路、海路來到中國,他們當中的部分人長期旅居中國,有些人還擔任政府官員。據統計,這些人分別來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敘利亞、摩洛哥、高麗、不丹、尼泊爾、印度、波蘭、匈牙利、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阿富汗等國。歸國後一些人記錄了他們在中國的見聞,馬可波羅等人的著作對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元朝開創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榮的時代。元朝通過海上「絲綢之路」 進行經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由宋代的50多個增加到140多個。海路到達非洲海岸,陸路往來直抵西歐,元代中國人對外部世界視野開始熟悉。
但因為民族壓迫、宗教壓迫、驅奴制度、匠戶制度、重武輕文、輕視儒家文化、政治制度腐敗、種族大屠殺等矛盾,導致農民紛紛起義,1368年明軍攻佔大都,結束元朝統治,殘餘勢力退回蒙古高原史稱北元(1368年-1388年),1388為韃靼所代替。元朝滅亡的幾個因素:元朝重新恢復了中國自北朝以來逐漸廢除的奴隸制度,建立了驅奴制度,奴隸淪為主人的私人財產,對宋代廣泛使用僱傭奴僕來說無疑是社會的嚴重倒退。元朝沿用遼制,建立了軍事化的匠戶制度,不利於工匠的人身解放和生產力的解放。元朝還大規模採取諸王分封和世侯制度,輕視科舉制度,建立軍戶制度和衛所制度等等,無疑都是開歷史的倒車。更嚴重的是,元朝滅亡宋朝,帶來的是經濟的嚴重倒退和人口的劇烈減少。宋末中國人口超過1億人,明初大約有5000餘萬,元朝幾乎損失中國一半人口。在政治上,元朝強化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導致明清中國制度走入邪路,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不利影響。元朝的惡政使得中國歷史上出現從未有過的倒退,對後世影響深遠。故其1289年滅亡宋朝後,1368年就被明朝取代,存在時間不超過100年。
1,民族壓迫
蒙古貴族建立元朝後,為了保持他們的政權和特權,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各個民族劃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個等級,對其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作出嚴格的規定,蒙古人地位最高,色目人次之,漢人和南人地位最為低下,接受亡國奴的待遇,財產可以任意奪取,妻女可以任意糟蹋,生命可以任意殺戮。蒙古人向外擴張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掠奪財富;一是滿足征眼慾望。了解蒙古帝國的野蠻本質和立國精神,就容易了解漢人所受迫害的沉重。蒙古人根本輕視漢人,所以列為第三等和第四等國民。在蒙古人眼中,漢人除了供給他們固定的田賦外,沒有別的用處。而色目人(藍眼睛白種人)則不然,他們在商業上的貢獻,要超過漢人很多倍。蒙古人上自親王公主,下至小民,都願意把銀幣借給色目人,以收取利息。一兩紋銀的利息,十年後能高達一千零二十四兩,這是一種恐怖的剝削,當時稱為「羊羔兒息」,只有色目商人付得起。方法很簡單,必要時,色目商人只要向地方政府報案,說他在途中被盜匪搶劫,地方政府就得如數賠償。所以漢人自然要比色目人低一等或低二等。
元朝在法律上,規定蒙古人毆打漢人,漢人不得還手;蒙古人打死漢人,只罰兇手出征或繳一頭毛驢的價錢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就可以了,而漢人、南人打死蒙古人,則要判處死刑,並交50兩燒埋銀;殺色目人罰金四十巴里失(一巴里失大概摺合二兩銀幣),殺回回族罰銀八十兩,漢人、南人犯罪必須刺字,蒙古、色目人犯罪不刺字。法令條文還嚴禁漢人、南人擁有武器、馬匹;遇到征伐戰爭,差別待遇較平時更甚。像1286年,為了明年進攻安南王國,徵用全國馬匹,蒙古人可以不括,色目人三匹馬中只征一匹;而漢人的馬,無論多少,全部徵收。以後不斷征馬,每次如此,漢人的馬就成為珍品。
蒙古人消滅漢政權後,除了建立必要的地方軍事力量和鎮壓工具(監獄)之外,在最基層的每個村子派一個蒙古家庭統治整個村子的漢人。漢族人姑娘要結婚,必須和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覺,也就是這位姑娘的初夜權是屬於蒙古人,即是所謂的初夜權佔有制。由於這種屈辱的初夜權,所以當時有的漢人結婚後要把第一胎摔死,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來歷。那是一種多麼慘烈的場面啊!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麼無奈的方法來維持著血統的純凈。可是依然還有許許多多的父母親捨不得摔死自己的親骨肉。中國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漢族老人到了六十歲,必須送到野地里的一個墓穴里等死,這個墓穴也就是老人們說的" 磚打墓" 。元政府有嚴厲規定:禁止漢人、南人打獵,禁止漢人學習拳擊武術,禁止漢人持有兵器,禁止漢人集會拜神、迎神賽會、祠禱,禁止漢人趕集趕場作買賣,禁止漢人夜間走路,甚至不許夜間點燈。
蒙元的四等人制度是不折不扣的種族隔離制度,漢人、南人在蒙古人的屠刀下過的是牛馬不如的生活,蒙古人禁止漢人、南人習武和擁有金屬刀具,蒙古制度規定十戶為一保,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保長。這十戶的財產和女人蒙古人可以隨意取用,也可以隨意殺戮,初夜當然是保長的。元朝為了防止漢族人造反,十戶人共用一把菜刀,而且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裡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漢族人才能生火開灶,所以漢族人習慣的把這家蒙古人男人叫" 老灶爺" ,女的叫" 老灶奶" ,還畫了圖貼在廚房,每到新年,這家蒙古人要到縣城彙報整個村子的情況,為了讓" 老灶爺" " 上天言好事" ,到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會把好吃的送到蒙古人家裡,謂之" 祭灶" 。如果你有機會到農村看到" 老灶爺" 和" 老灶奶" 的圖象,你會發現圖中的人物穿著打扮很多都是蒙古裝。蒙元末年,漢族人終於忍受不下去了。"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 (有點象當年的土改),蒙古人全佔了,所以漢族人恨透了蒙古人。紅巾軍起義的時候,由先期到達河南的紅巾軍人員秘密到每個村莊作宣傳,定於當年中秋節一起造反迎接紅巾軍,於是每個村莊流傳著" 八月十五殺韃靼" 的秘語。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真的動手了,遺憾的是,紅巾軍沒能按時到達河南,盤踞在當地和增援過來的蒙古軍隊對參加造反的村莊進行了瘋狂的屠殺," 所剩者十之一二" 。
元朝在政治上,規定中央和地方的官員,正職一律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副職才許漢人、南人擔任。特別是中央統治機構中的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正職絕大部分由蒙古人擔任,只有個別的漢人短期內擔任過正職,至於掌握軍機的樞密院要職,漢人、南人不得擔任。地方上各路、府、州、縣,均由蒙古人、色目人出任掌握實權的達魯花赤,漢人和南人只能擔任路的總管和府、州、縣的守令。蒙古統治中國,從基層起就有嚴密而徹底的控制。每二十家編為一「甲」,首長稱「甲主」,由政府委派蒙古人充當。這蒙古人就是這二十家的總管,這二十家就是這蒙古總管的奴隸,衣服飲食,他可以隨心索取,女子和財產,他更可以隨心所欲。「甲主」以上的地方政府首長,全由蒙古人擔任。當蒙古人不夠分配,或中亞人賄賂夠多時,則由中亞人擔任。蒙古官員大多數是世襲的,每一個蒙古首長,如州長、縣長,他所管轄的一州或一縣,就是他的封建采邑,漢人則是他的農奴,他們對漢人沒有政治責任,更沒有法律責任。蒙古嬰兒和幼童,往往很早地就繼承了州長縣長的位置,他的家人和侍奉他的奴僕,構成一個小型的宮廷。
蒙古統治者還曾一度于山東沿海一帶每年夏秋之際,往海中扔拋成村的漢人以控制漢人人口增長。元施行的禁海、禁商、人種歧視(經歷了唐宋的封建繁榮居然又回到了半奴隸社會)政策帶來的社會倒退,以及隨著侵略失敗帶來的負面結果(進攻日本失敗是日本藐視和攻擊中國的開始),使中國文化由於蒙古人的入侵和統治開始長期衰落。
蒙元時期是中國人最屈辱、最黑暗的一段時期,不但文化財富遭到毀滅和掠奪、生靈塗炭,飽受成為亡國奴的煎熬,甚至連基因也被改變了!現在某些無恥的" 愛國" 歷史專家吹噓的" 我國" 曾經" 強大無比,威震亞歐" ,不知道是什麼樣扭曲心態!當我們今天歌頌成吉思汗大軍威猛的時候,怎麼對得起那些祖先的在天之靈!可以說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最悲慘的部分,在這個時期,幾千萬的中國人民被屠殺,無數中國婦女被強姦,無數中國兒童被綁架成為奴隸,最後在屈辱中死去。無數中國人民喪失了祖祖輩輩建設的家園,被驅趕成為奴隸,無數的人被凍死餓死,無數中國人民的財產被蒙古帝國統治者掠奪去,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賣給阿拉伯和歐洲,給他們換來奢侈品.無數的能工巧匠被綁架到異國他鄉,而中國人民卻從此失去了發明創造的能力。蒙古族的種族壓迫引起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人民的極大不滿,從而紛紛揭竿而起。元末連續出現的嚴重自然災害造成經濟崩潰,人們面對的不是因自然災害而死就是被元朝欺壓致死。因此許多人懷著拚死一搏的想法選擇了起義,或許還有生的希望。
元朝百姓按種族等級劃分:
第一等:蒙古人,是元朝的「國姓」。
第二等:色目人(即土兒其、波斯、巴格達、俄羅斯、波蘭人等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族人甚至盎格魯撒克遜的歐、亞金髮碧眼白種人),在中國大地嗜虐的蒙古鐵騎里有很多金髮碧眼的唐基科德的戰友。
第三等:漢人(北方的契丹、女真人、大理人、高麗人和漢人的後裔)。
第四等:南人,也叫蠻人、新附民,指最後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淮河以南的人民)。
元朝百姓職業的等級劃分:
一、官(政府官員)。
二、吏(不能擢升為官員的政府僱員)。
三、僧(佛教僧侶)。
四、道(道教道士)。
五、醫(醫生)。
六、工(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七、匠(低級手工技術人員)。
八、娼(妓女)。
九、儒(知識分子)。
十、丐(乞丐)。
2,宗教壓迫
蒙古的宗主們大多信奉薩滿教,但是,在1307年的一場宮廷斗爭中,中華文明面對一場大危險。忽必烈的孫子阿難答(Ananda)傾向於伊斯蘭教。他是寧夏的長官(達魯花赤),熟悉《古蘭經》,並擅長阿拉伯文,是寧夏境內伊斯蘭教的熱情宣傳者。他的父親元成宗為了使他回心轉意,曾一度囚禁過他。元成宗死時(1307年2月10日),阿難答企圖奪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兒海山獲得了帝位,並處死他。中華文明避免了一場將會很徹底改變的危機。
蒙古帝國中最特殊的一項是吐蕃宗教國的僧侶,世人稱他們「喇嘛」、「西僧」、「番僧」。這些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所謂活佛,卻是漢人的災難之一。大汗既然尊稱「法王」為國師,無論這種尊崇是政治性的,或出於真誠的信仰,結果都是一樣,即喇嘛在蒙古帝國所屬的元帝國中,具有強大力量,雖然還未到干涉政治的程度,但對漢人逞暴,卻綽綽有餘。像江南佛教總督楊璉真伽,駐紮杭州,把宋帝國皇帝和大臣所有的墳墓,全都發掘,挖取陪葬的金銀珠寶;並且至少有五十萬戶農民(約二百五十萬人)被他編為寺院的農奴。喇嘛所過之處,隨從如雲,強住漢人住宅,把男子逐走,留下婦女陪宿。第九任大汗海山對喇嘛教尤其狂熱。1308年,海山下詔說:「凡毆打喇嘛的,砍斷他的手。凡詭罵喇嘛的,割掉他的舌頭。」幸而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極力反對,才收回成命,但喇嘛仍受到形勢的鼓勵。他們在街上很少買東西,只徑行奪取。一個柴販曾向大都(北京)留守長官(留守)李壁伸訴,李壁正在處理時,眾喇嘛已手執木棍,呼嘯而至,把李壁摔倒痛毆。李壁向大汗控告,大汗立即下令赦免喇嘛。又一次,喇嘛跟一位王妃爭路,竟把王妃拖下車輛,拳腳交集,大汗的反應仍是下令赦免喇嘛。對高階層統治者還是如此,居於最下層的漢人,可以推斷出所承受的蹂躪。
3,驅奴制度
成吉思汗在建國初期的對外作戰中,俘擄到大量的奴隸。成吉思汗「札撤」規定:軍將在陣前俘獲人口,即為私有奴隸。元朝建立後,蒙古軍將俘掠奴隸的慣例,並未能改易。阿里海牙在對宋作戰中,即在湖廣俘降民三千八百戶為奴。 蒙古貴族佔有大量的奴隸,分布在北方的廣大地區,稱為「驅奴」。這些俘掠的驅奴,主要是外族,即包括契丹、女真人在內的北方漢人和一部分西征時遷來的色目人。 蒙古族中奴隸制的發展,也使蒙古平民由於抵債、犯罪或被販賣而淪為奴隸。武宗至大時,仍有大批蒙古草原的貧民南逃,把子女出賣作奴婢。有的蒙古奴隸甚至被販運到西域或海南。奴隸制度推行於漢人地區後,北方破產的農民,往往因償債典身或賣身為奴。江南地區也因而出現了變相的奴婢買賣。蒙古奴隸制的滲入,嚴重地阻礙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元朝法令明確規定了驅奴與良民不同的身分、地位。奴隸和錢物一樣屬於主人私有。元初,奴隸有罪,主人可以專殺。以後,雖然規定要把有罪奴隸交由官府處治。但如果奴隸打罵主人,主人打死奴隸,無罪。主人故殺無罪奴婢,也只是杖八十七;因酒醉殺奴隸,還要再減罪一等。元律規定,私宰牛馬,杖一百。奴隸的法律地位,還不如牛馬。主人甚至對奴隸私置枷鎖禁鋼,刺面割鼻。奴隸遭受主人壓迫而竟敢於控告主人,即由官府處死。奴隸可以被當作牲畜一樣地買賣。元初,大都有馬市、牛市、羊市,也有人市,買賣奴婢。奴隸在法律上低於一般良民的地位。良民打死別人的奴隸,只杖一百七,罰燒埋銀五十兩。奴隸不能與良民通婚。奴婢所生子女,世代為奴,仍屬主人所私有,稱為「怯憐口」(家生子)。奴隸如背主逃亡,要由官府拘收,稱為闌遺(不蘭奚)奴婢。如主人認領,仍交歸原主。驅奴既為主人的私產,完全聽從主人的驅使,用以擔負家內勞役,也用來從事農牧生產或軍前服役。官府或蒙古諸王役屬的工匠,也多是奴隸。
蒙古奴隸制,由於遭到人民的抵抗,不可能在漢族地區得到更大的發展。1234年,金朝滅亡。窩闊台即下令,凡軍前擄到人口,在家住坐者為驅口,在外住坐者,隨處附籍為民。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蒙古貴族的私奴,主要是從事手工業的奴隸也往往由他們自備物料造作,向各投下送納實物或納錢。這些現象反映著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化。但元朝一代,驅奴一直作為一個被壓迫的階級而存在。人數是眾多的。元朝佃戶地位低下,驅口另有戶籍,稱驅戶、驅丁。非經放良或贖買,不能改籍。驅口作為奴隸制的殘餘形態,直到元朝滅亡才消失。在元朝,土地兼并的趨勢繼續發展。隨著土地兼并的惡性發展,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社會危機迅速加深。
蒙元政權的超級野蠻使北方游牧民族從羨慕華夏文明變成蔑視華夏文明,他們再沒有把中國人當成自己的同胞,而是當成自己的獵物。外蒙獨立時,對幾十萬非蒙族的漢滿居民進行種族清洗;內蒙的王公勾結日寇進攻中國軍隊。所有被蒙古入侵的民族都痛恨蒙古蠻族的入侵[在俄羅斯,前蘇聯還有專門的紀念蒙古大屠殺的博物館],只有漢人例外。豈不是奇恥大辱?象蒙古人那樣殘忍還算是人嗎?中國人在歌頌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的雄壯時是否也曾想到那無數支射鵰的利箭正是射向中國人的祖先的?
4,匠戶制度
元朝的手工業管理制度是「匠籍」制度,工匠另編戶籍,稱為匠戶。元代匠戶分為軍匠、系官人匠。此外,還有投下匠戶。匠戶職業世襲,非經放免,不能脫籍。匠戶在戶籍上自成一類﹐必須在官府的手工業局﹑院中服役﹐從事營造﹑紡織﹑軍器﹑工藝品等各種手工業生產﹐由各局﹑院和有關機構直接管理。不允許他們隨意脫籍﹐必須世代相襲﹐承當指定的工役。如果不肯入局﹑院服役﹐就要「痛行斷罪」。有些並非工匠的匠戶﹐或雖是工匠但所派工役非本人專長者﹐往往出錢僱工代為應役。官府發給入局﹑院服役的工匠本人及其家口鹽糧﹐工匠月支米三斗﹑鹽半斤﹐家屬十五歲以上的大口月支米二斗五升﹐小口支米一斗五升。匠戶免除科差﹐但要納地稅(按佔有的地畝數繳納稅糧)。
元代前期﹐匠戶可以免當雜泛差役與和雇﹑和買﹐但在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元政府改革役法後﹐匠戶須與民戶等按同一標準一起承擔。意義:元代將天下工匠集中到京師分類編人專門的戶籍進行管理.戶籍世襲不能脫籍,無人身自由,子女婚嫁也由政府控制.這種管理模式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並常常引起他們的反抗,導致產品質量低劣,生產效益低下。明朝延續匠戶制度,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輪班匠一律征銀,政府則以銀僱工。這樣,輪班匠實際名存實亡,身隸匠籍者可自由從事工商業,人身束縛大為削弱。明中期開始的逐步深化的匠役改革無疑促進了民間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到了清代,持續了4個半世紀的匠戶制度正式終結。
5,重武輕文
元代開始,蒙古人統治中原,統治集團重武輕文,九儒十丐,漢人知識分子地位低下,不如妓女。蒙古人不會漢話,不識漢字,地方官員如此,中央官員也如此,蒙古大汗更很少會漢話和漢字。一百年間的政權,也只有兩個漢人出任過宰相,一是帝國初創時的史天澤,一是帝國瓦解前夕的賀惟一,而賀惟一早已蒙古化,改名拓拔太平,忠於蒙古超過忠於中國。正因為這種緣故,蒙古大汗是以奴隸總管的身分,控制中國,所以對漢人毫無感情,對中國文化,自尊心也不允許接受。科舉考試進入沒落期,元代科舉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應考,鄉試時只考兩場,要求相對較簡單。左榜供漢人、南人應考,鄉試時考三場,要求相對較嚴格。由於元朝幅員遼闊,鄉試、會試考獲名單俱按種族分配。元朝自仁宗至順帝時滅亡止,科舉停辦兩次,舉辦十六次,取進士1139人,國子學錄取284人,總計1423 人。但元科舉所選人材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元政府中產生的影響也不大。元代科舉經歷了四個階段:即戊戌選試、延祐復科、至元廢科和至正復科。元朝建立以後,蒙古貴族和軍功吏才對科舉取士制度最初並不在意,經過許多儒臣的竭力倡議,特別是元仁宗的儒師王約的積極建議,元朝才於皇慶改元(1312年)開始建立科舉制度,1313年開考,此時已距建立元朝42年之久,這在中國科舉史上是中斷時間最長的。此次科舉仿唐宋舊制,尊崇朱熹之學,史稱「延祐復科」。蒙元滅金、宋後,科舉廢棄,「延祐復科」的1315年距離宋亡36年,距離金亡更達81年,漢族士人至此方重獲正常的晉身途徑,社會矛盾有所緩和。至元元年(1335年)七月底,元順帝下令廢除中書左丞相一職,以伯顏一人擔任中書右丞相,獨攬朝廷大權,賜給伯顏世襲答剌罕的稱號。伯顏家族取代了燕鐵木兒家族的地位。伯顏有相當狹隘且強烈的惟蒙古貴族獨尊的意識,尤其對人口眾多的漢人、南人充滿鄙視和猜忌。在他專權的當年十一月,就下令停止科舉考試。伯顏對儒學學校也十分反感,廢科舉的同時,下令將各處原供應儒學學校的莊田田租改為禁衛軍的軍費。伯顏專權到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原本定於至元二年(1336年)和至元五年(1339年)在大都舉行的兩次科舉取士都被迫停止,史稱「至元廢科」。1340年二月,伯顏去職,脫脫被惠宗任命為知樞密院事;1340年十月,惠宗任命脫脫為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十二月,惠宗下詔恢復科舉取士。至正元年(1341年)八月,全國範圍內恢復鄉試,至正二年(1342年),會試和殿試相繼在大都舉行,史稱「至正復科」。此後科舉取士三年一次,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最後一次在大都舉行會試和殿試。1368年八月元朝退回草原後,不再有科舉取士。
6,輕視儒家文化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但統治卻不到一個世紀。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對儒家文化的輕視態度是造成其過早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 這是一條永恆的歷史規律。但是元朝對儒家文化的態度似乎是違背歷史規律的。
在元朝,統治者從小在草原長大,接受的都是草原文化,包括皇帝在內的蒙古貴族接受漢族文明比較緩慢,其中大多數人則相當長的時間內對中原文明十分隔膜。蒙古族在進入中原以前從事的都是比較單純的游牧、狩獵經濟,對漢族農業文明幾乎全無接觸和了解。所以認識農業經濟的重要性、接受相關的一套上層建築、意識形態,對於他們來說是相對比較困難的。不了解自然就不會去欣賞另一個民族的文化了,而且儒家文化還是他們手下敗將的文化。忽必烈就曾發出疑問:「漢人惟務課賦吟詩,將何用焉?」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元朝統治者根本就不理解中國的正統文化中的高雅文化,又何談他們對漢族文化的學習了,自然對漢族其他的文化就是不屑一顧了。
統治者的思想往往會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各項政策。對於元朝的統治者來說,他們驍勇善戰,曾經橫掃歐洲,讓世界為之驚嘆,比他們先進的金、南宋也湮沒在蒙古軍隊的馬蹄下。自古就是成王敗寇,他們認為儒家文化教育出來的臣民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何來我向你學習的道理呢?我們蒙古族是「馬上得天下」,同樣也可以「馬上治天下」。因此,他們認為武力是第一的,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包括治理偌大的王朝。蒙古族崛起於漠北,一直過著草原游牧的生活。他們的價值觀與中原漢地完全不同,曾經東西方征服幾無敵手的獨特經歷更是讓他們自豪無比,自然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們沒有一般後進民族所常有的自卑。他們在南下征戰中毀滅了大量漢族文化典籍,也殘害了許多文章道德堪稱楷模的文士儒臣,即使天下統一後對這些也不特別看重,視之為華而不實的多餘物。因為他們認為,「武力」才是硬道理。所以,無論出於戰勝者心態還是出於落後民族武力壓服先進漢族的政治需要,蒙古統治者都不可能真正將儒家學說奉為指導思想(統一過程中他們已經用武力從根本上動搖了儒學的獨尊地位,絕無可能允許這種權威再行復活)。
「 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 這是一條永恆的歷史規律。」 蒙古族的貴族經常做的一件事是,在民間看到自己中意的東西就搶,搶完了就跑,還是和原來在漠北時在兩國邊境搶劫漢族人民的財產一樣。蒙古貴族們的思維似乎很奇怪,他們即使統治中國後,好像仍然把自己當成客人,主人家的東西想搶就搶,想拿就拿,反正不關自己的事。這種怪異的行為就體現了蒙古族人受「草原本位主義」的影響及、極其的深刻,甚至於「走火入魔」的地步。草原本位主義以草原地區為國本,一切國家建設都是圍繞草原地區的厲害關係來進行。草原本位主義是相對於漢民族以中原農業區為行政核心而言的一種以北方草原為國家中心的統治模式。也就是說,元朝統治者始終堅持「以草原建設為中心」,而廣大的中原腹地只是草原的附庸,只是政權掠奪的對象,中原所有的財富都是為了滿足草原的建設。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根,是蒙古族的本,是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動搖、不能替代的。
儘管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已經分裂為元王朝和四大汗國,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元朝在名義上一直還是蒙古世界帝國的一部分。漠北草原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存在著一個強大而保守的草原游牧貴族集團。這就使得元朝統治集團仍不能擺脫草原本位政策的影響,長期以來難以做到完全從漢族地區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除了上文提到的蒙古貴族經常搶漢族百姓的財產以外,元朝還有很多方面體現了他們濃厚的「草原本位主義」思想,具體體現如下:
a.從都城選址來看元朝的草原本位主義
元太祖執政20年,一直沒有確定都城,這是因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直都是居無定所,直到元太宗才真正建立蒙古族的第一個都城——和林。林位於漠北草原,是蒙古族第一個統治中心。另外,忽必烈出於政治需要選擇統治中心,他沒有選擇自古帝王都青睞的「北京」和「西安」,而是選擇了位於漠南草原的開平府。這一舉措讓很多人都不解,但是這恰恰說明了「草原本位主義」對蒙古人的重要性,即使是比較積極推行漢化的忽必烈也不得不考慮的蒙古貴族的態度。
b.從元代皇帝的繼位程序上看元代的草原本位主義
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位比較積極推行漢化的君主。他曾經嘗試過向漢族政權一樣,實行立嫡長子繼承製,但是他失敗了。因為在元朝,忽里台選汗制度一直保留下來,這個制度也同樣的體現了元朝的「草原本位主義」。忽里台作為蒙古國的諸王大會,具有推戴大汗、決定征伐等職能。蒙古歷代大汗,包括元代第一代皇帝忽必烈,都是經過忽里台推戴繼位的。忽里台在當時起到了確立君臣名分、將分散的草原封地聚合為帝國共合體的政治功能。的確,忽里台選汗制度在蒙古族早期的團結和壯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蒙古族統一了全中國,這種制度比起中原的制度來說是落後的,蒙古族人民卻依然把它奉為經典,不得不說「草本位主義」在他們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在上文提到的一些有關元朝任用官吏的方面也到處都可以看到「草原本位主義」的影子,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使得蒙古族漢化遲滯,因此元朝統治者一直沒有沒有意識到中原正統文化——儒家文化的重要性。這也就不難理解元朝統治者對漢族的文化的態度了。通過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理解蒙古統治者輕視儒家文化了,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但是我認為「草原本位主義」是主要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蒙古族統一中國之後,仍然不能真正融入中原的原因。
感謝中國文化讓我成為一個中國人,我以我們祖國偉大的文化而自豪。中國文化是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它經過時間的錘鍊,經過歷史的打磨,形成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們深受華夏文明的陶冶,感受中華文明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中國文化中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封建王朝至今結束將近一個世紀了,但是中國人還有很多封建殘餘思想,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是處處可見。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來自於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衝擊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為我們學習先進的現代文明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外來文化的先進性,積極學習其他文化的精華,同時我們也要警惕其他國家對我們的文化侵略,不要一股腦兒的全盤接受。任何文化都有精華和糟粕,我們要辨證的看待外來文化。
我們時常會聽到很多「崇洋媚外」的事例,也經常聽到韓國人向聯合國申請一些中國的古人和傳統節日是他們國家的,比如屈原和端午節。一方面我們感嘆華夏文明在中國人心中似乎越來越不重要了,一方面我們也要反思我們對中華名族的文化似乎發揚的太少,以至於很多國家都想來分中國文化的一羹。近年來,英國、瑞典等歐洲國家,我們的鄰國韓國都紛紛興建孔子學院,學習中國文化,我想,我們要好好把握這個契機,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這個文明古國。
7,制度腐敗
貪污腐敗跟他們的初期武功一樣,在歷史上也屬空前。1303年,第八任大汗鐵木兒曾大力整頓官吏,一次就有18473個貪官撤職。然而他不能堅持下去,他的後任大汗復行放任,以致每一個蒙古官員都是一個百萬富翁。而蒙古帝國特徵之一是官員特別多,一塊玉石的發掘或一張弓的製造,都會有若干官員管理,所有官員都靠貪污勒索維持高級享受。帝國的繁重賦稅,也是促成貪污腐敗的要素之一,他們最初是採取包商制,第二任大汗窩闊台時,曾打算把元帝國的賦稅,以一百四十萬兩銀幣包給中國籍鉅賈劉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極力反對,才算作罷。可是不久中亞維吾爾籍鉅賈奧都喇合蠻出價二百二十萬兩時,窩闊台怦然心動,終於包給了他。以後每一位大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財稅上,他們不知道鼓勵生產,只知道盲目而兇惡地剝削。十四世紀三十年代全國各項賦稅,平均額較上世紀七十年代,幾乎增加一百倍,這都出在中國人身上。上述的這些壓榨,痛苦還是輕微的。更大的迫害是賜田制度,蒙古大汗可以隨時把漢人視如生命的農田,連同農田上的漢人,賞賜給皇親國戚——親王公主或功臣之類。宋帝國破滅後所舉行的一次賞賜中,少者賞賜數十戶數百戶,多者竟賞賜十萬戶。每戶以五口計,一次就得到五十萬個農奴。漢人忽然間失去他祖宗傳留下來的農田,而自己也忽然間從自由農民淪為農奴,沒有地方可以申訴。除了大汗的威力無法抗拒外,任何一個蒙古人,都可以隨意侵佔,他們經常突然間把漢人從肥沃的農田上逐走,任憑農田荒蕪,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由於元朝大規模採取諸王分封和世侯制度,輕視科舉制度,建立軍戶制度和衛所制度等等,元朝統治集團開始分裂,朝廷內部奪權鬥爭異常慘烈,對百姓橫徵暴斂,致使民不聊生。軍隊廢弛,奸臣當道,特別是伯顏。 天下統一後,統治者應當調整統治階級內部利益,肅情吏治,精誠團結。應當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省刑法,恤民力,創造寬鬆的社會環境。然而元朝統治者雖然深知漢文化在治理國家的重大作用,卻不得要領,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和民族制度上都呈現出其落後性和原始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社會危機迅速加深。阻礙歷史的發展,最終只能被歷史拋棄。
8,種族大屠殺
死亡平民:2億(1985年版《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蒙元侵入世界上文明地區,不僅造成了文明發展的大倒退,還造成所有被蒙古軍隊掠奪過的地區發展的全面停滯,蒙古人數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數百城,包括屠殺了巴格達的數十萬人口,整個中亞一片廢墟。蒙古人滅花剌子模,屠尋思干(撒馬爾罕)城約百萬人口;滅西夏,屠八十餘萬。中國連同中亞西亞和東歐共死亡約2億人。蒙古帝國軍隊殘暴、邪惡的行為包括把婦女強姦以後殺死,把孕婦的肚子刨開、屠殺尚未出生的嬰兒、把死人的頭擺成金字塔炫耀、取樂,遇到反抗無論男女老少一律處死,他們是一群十惡不赦的強盜。這次屠殺空前絕後,已載入1985年版世界吉尼斯記錄。
在中國範圍內,蒙古人曾一度要殺絕中國人,讓良田盡為牧場。若非耶律楚材勸說,使他們意識到中國人還有" 納稅" 這一功能,恐怕今天漢人只是少數民族,甚至早就沒有中國人的痕迹。根據《元史》記載,僅陝南一帶雙方交戰後,宋軍陣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達數十萬。蒙古攻宋時,屠城二百,包括常州屠城。元滅宋,得戶九百三十萬,校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代戶數1千三百六十萬也少了30%。按每戶5人計算(金朝境內每戶平均5.4人),南方宋境內被屠殺人數約2400萬。估計中國直接死於屠殺的有3000--4000萬。忽必烈屠殺了中國人1800萬人,中國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四川在蒙古帝國屠殺前,估計有1300-2000多萬人,屠殺後竟然不滿80 萬人,幾乎成了無人區。1122年中國全國人口9347萬,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萬。損失率高達91%。蒙古人僅在中國北方金境內(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屠殺漢、女真人口占人口比例約佔90%,金帝完顏一族盡數被屠,世間從此再無完顏一姓。這還不包括蒙古帝國在西夏的種族滅絕行為中喪失的党項族人。以及滅遼後種族滅絕的契丹人。公元1215年,鐵木真攻陷金國都城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對城中居民進行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大屠殺,超過100萬人為此殞命。公元1220-1221年,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時,對多思汗也就是撒馬爾罕(還有說是玉龍劫赤的)進行了瘋狂屠殺。當時共計5萬蒙古兵,平均每人手刃24個百姓之多。被屠殺者多達120萬。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喪失了7000多萬人口。明初,河南、河北、江蘇北部、山東西部都是千里無人區。明政府強迫其他省份人民移居那裡。伯顏,兇殘到逼迫城外居民運土,運完土後就把他們抓來填進壘里,還把人來油煎,最後盡屠了常州一城居民。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作為世界記錄放在1985年版《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公元1227年,屠夫鐵木真發泄獸慾時,被西夏婦女咬掉了小弟弟而最終惡貫滿盈於寧夏六盤山。其後它的繼承者實現了對西夏的征服。出於報復,將西夏境內的居民悉數屠戮。僅西夏都城興慶府(今銀川)就有超過80萬的居民被屠殺,党項民族也從此滅絕於中華大地。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無譙類,城中遺骸達到驚人的140萬!1258年,旭列兀(拖累的兒子,忽必烈的兄弟)的蒙古鐵騎攻陷巴格達,大屠巴格達居民。據說120萬人死於屠刀下,以至於底格里斯河河水為之一片血紅!直到公元1352年,蒙古統治者還對徐州、杭州居民進行了野蠻的大屠殺。丞相伯顏提出屠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只是由於紅巾軍的奮起一擊,這項種族滅絕政策才沒有被最後執行。
滿清八大惡政
溫昌凱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國土嚴重喪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後,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
滿清之所以能佔領中原,一則是滿清統治者的興起,二則是明朝政權腐敗和吳三桂引清入關。一個幾十萬人口的民族能夠打敗一個上億人口的民族,軍事上的勝利是重要原因,明朝政權腐敗和內訌是主要因素。面對一個新興的統治者,反抗是必然的。對於一個少數民族的統治,漢人反抗則更為激烈。面對舊王朝或臣民的反抗,一個新王朝的統治者自然而然地會演變為一個殘暴者。大屠殺是滿清政權的必然採取的措施。在一個封閉的社會:殺一個人可能引起一個家人的反對;殺一家人可能引起一個族人的反對;殺一族人則可能引起一個民族的反對;屠殺一個民族,對統治者來說,也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因為勝利者是不會被清算的。翻開歷史,沒有一個王朝最初不是採取殘暴的殺戮政策,然後,由子孫統治者逐漸放寬政策限制,才能讓被統治者感恩。如果一個新政權,開始就實行寬鬆的政策,那麼,他們的子孫可能因為缺少難以釋放的統治資源,而統治艱難。所以,要減少政權更替中的大屠殺,唯一的辦法就是民主。
清朝有很多弊病。明代後期的君權有一定的鬆懈,而清朝又把封建專制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惡政,極大破壞了中原地區的經濟;重農抑商,制約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製造了多起文字獄,加強對文人思想控制,導致思想上「萬馬齊喑」;在編撰古籍時又大肆銷毀古籍。剃髮易服,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漢族的文化傳統;給旗人寄養的特權使其迅速腐化。統治者輕視科技和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的科技極大落後西方。1840年後帝國主義的入侵,使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大量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負擔更為沉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滿清八大惡政,分別是:圈地,投充,逃人,剃髮易服,屠城,文字獄,重農抑商,閉關鎖國。下面分別說明:
1,圈地
之所以稱為圈地,是因為旗人丈地用18丈的繩,這種丈量土地的方法就叫「圈地」;而漢人用丈量土地,叫「量」,是與旗人不同的丈量工具。 清初滿洲貴族大規模圈佔漢人土地的活動,為清初弊政。清朝統治者入關後,為滿足滿洲貴族對土地的貪慾和籠絡八旗將士,派遣官員跑馬圈地,先後出現了三次高潮。順治元年(1644)十二月下令:「凡近京各洲縣民人無主荒田,及明國皇親、駙馬、公、侯、伯、太監等,死於寇亂者,無主地甚多,……盡行分給東來諸王、勛臣、兵丁人等。」(《清世祖實錄》卷 12)順治二年九月,圈佔的範圍擴大到河間、灤州、遵化等京東、京南府州縣。順治四年正月下令於順天、保定、河間、易州、遵化、永平等42 府州縣內圈地。此後,大規模圈地停止,但是零星的圈地、換地,「帶地投充」仍不斷發生。圈地持續了幾十年,共圈佔漢族人田地 224982 頃。圈佔範圍主要在直隸6府2州1縣,共計77州縣,廣袤2000餘里。少部分在山西之太原、潞州,山東之德州、徐州等地。
所圈之地,最初為無主荒地,繼之有主無主之地一體圈佔;圈佔還包括廬舍、場圃,使大批漢人地主和農民驟失田產廬舍,生活無著。滿洲貴族用圈佔的土地設立皇莊,賞賜王公勛臣,分繪八旗兵丁。對王公勛臣的賞賜,按宗室、王公、官員的等級和所屬壯丁數目,給以不同數量的莊田和壯丁地。八旗士兵按照「計丁授田」的原則,分得一定數量的土地。他們依靠這些田土解決生活所需及出征的軍事裝備。八旗官兵的旗地約 14 萬餘頃,占圈佔土地的絕大部分。清初圈地是野蠻的劫掠,致使百餘萬人破產失業,流離失所,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同時也破壞了農業生產,阻礙了社會進步。由於壯丁逃亡和漢族人民不斷反抗,康熙八年(1669)下詔停止圈地。
清初統治者極力推行圈地呢?這與滿族是農耕民族有很大關係,滿族在關外時就已經有地,每丁是六 晌,入關後在關內也劃六晌以作軍餉。站在滿族的立場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圈地是有其必 然性與必要性的了。因為經過明末戰爭以及李自成進北京,北京一帶已經沒有什麼庫存了,八旗的生存很成問題,為了清朝自身的生存問題,為了朝政的穩定,勢必就會找一個統治的支柱,而滿清的支柱就是滿族。 當然,與圈地相對照的就是「撥補」了。因為滿族建國了,漢人也是大清的臣民了,所以 在圈了漢人的地後,在另外的地方上給予補償,所以叫「撥補」了。撥補主管上是滿清統 治者為了補償漢人的措施,但是實際的效果確實不佳,不然圈地就不會成為惡政之首 了。其一,中國人一直有安土重遷的傳統,一般不願意去遠的地方;二,就是到了新的地方後,發現本應該分給的地,竟然又有新的主人,這樣就是一地多主了,農民不堪其擾。
2,投充。
滿洲將士,上至諸王貝勒,下至八旗兵丁,都以打仗為職業,一般不從事社會生產。他們在京畿地區圈佔了大量田地後,繼續推行遼東的編庄制度,役使奴僕壯丁從事生產。漢族農民投靠滿洲人為奴,稱為「投充」。因有此制度,一些土地已被圈佔但又不願遷移的農民,也投靠了新的土地佔有者。滿洲貴族和替他們管事的庄頭,更以投充為名,強迫失去土地的農民充當奴僕。據統計,當時投充人總數為9900 丁,連同家口當有數萬人。這種生產關係較之漢族居住區早已盛行的封建祖佃制是一種倒退,勞動者變成農奴,人身依附關係大大增強。遵化州經過圈地和投充後,剩下的納稅民地不到原額的百分之一,薊州不到原額的百分之二,東安縣更徹底,根本沒有剩餘。如此,沒有納稅的人丁,國課虧減,肥了私人,虧了國家,有人稱之為 「上下交困,莫此為甚」。
投充者,奴隸也。投充一般有三種人,一,平民投充:沒有 什麼財產,家境困難,投入八旗、滿洲貴族,這樣是為了活口。二,帶地投充:自己把 地附送給八旗貴族,從平民階層轉為奴僕階層。三,指稱他人財產投充:這種一般是地痞流氓,他們不經過土地主人同意,就把土地投充給八旗貴族。
3,逃人。
當時,逃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被逼勒投充者,他們不甘充當奴隸,陸續逃亡。另一種是滿洲官兵從關外帶來的大批奴隸。 逃人現象發生在入關之後,滿族入關前,幾次入侵關內,掠奪了大量人口充作勞動力,由 於大部分為河北、山東人,入關後大量出逃。 逃人直接影響者滿族貴族的利益,所以滿族統治者非常的重視,兵部設督捕衙門,到康熙 十八年才轉入刑部。「捉拿逃人是維護滿族利益的第一要務」,這已成為滿清統治者的共識,所以在全國範圍內捉拿逃人,而且窩逃罪遠大於逃人罪。因為逃人屬於八旗的編製, 即使捉會後也只會臉上刺字、受鞭刑,而窩藏逃人的人,那就是死罪一條。由於窩逃罪的嚴重導致了逃人不敢回家,反而逃往南方,影響也就波及全國,影響大於圈地、投充。
4,剃髮異服。
清初強迫漢人仿照滿人習慣剃髮的法令。清軍攻下南京、蘇杭後,清廷認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髮令,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韓菼《江陰城守紀》上)。當時剃髮律令寫到「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金錢鼠尾,意為頭頂留髮的區域不能超過一錢大小,編織的髮辮應細如鼠尾,可以穿過一錢的中孔。如此醜陋的髮式自然會激起人民激烈的反對。服飾被改為直筒長衫,漢人數千年峨冠博帶被徹底拔除。但是漢服在美學上對滿服已然有壓倒性的優勢。乾隆年間民間便興起一種漢式滿服的風尚,即在滿服的基礎上開始把袖口變寬,做成一種長袖飄逸的感覺。這種風潮甚至開始刮入皇宮。許多公卿貴族的女子也開始爭鋒效仿,直到乾隆下旨嚴厲禁止這種風潮。說明在滿族皇帝內心裡,文化上的漢化只是為了籠絡士人、便於統治而已,在他們的內心裡,滿漢之防已然根深蒂固。剃髮令的頒布及強制執行加劇了清初的民族矛盾,遭到廣大漢族人民的反對,觸發了江南地區江陰﹑嘉定﹑蘇州等地的抗清鬥爭。江陰人民發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各地人民的反剃髮鬥爭,成為當時抗清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等人記錄下這段話:「滿清初期,他們表現得非常兇殘。建國後的最初幾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殺。強迫留辮子引起了騷亂,結果都被鎮壓在血泊之中。」經過抗爭,特別是江南士大夫的抗爭,滿清統治者一定程度上有了妥協,提出「十從 十不從」,其中有就是「生從死不從,男從女不從」等。
5,屠城。
滿清大屠殺是指明朝滅亡,滿清軍隊侵吞中國的過程中,曾在全國各地遭到了漢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裝抵抗,滿清軍隊為報復漢人的反抗,發生過多次屠殺抗清軍民事件,先後有遼寧、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福建、新疆,把中國幾乎所有省分都屠戮一遍 。其殘酷程度不亞於蒙元。滿清如此殘酷屠殺,屠殺政策歷時將近一個世紀,空前絕後。按過去和現在的標準都是反人類罪。有什麼罪行可比這種罪惡更大,有什麼功勞可以抵消這樣的暴行。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常熟屠殺、沙鎮之屠、南京之屠、盩厔之屠、無錫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邵武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渾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之屠、澤州之屠、朔州之屠、廣州之屠、四川之屠等。
遼東大屠殺,清軍佔領遼東地區後,先是擔心當地窮人無法生活而造反,把遼東地區的貧民都抓起來殺掉,稱「殺窮鬼」。兩年後,清軍又怕遼東的富人不堪壓迫而反抗,又把遼東地區的富人幾乎殺光,稱為「殺富戶」。共殺遼民300多萬,遼東地區的漢民基本殆盡。
濟南大屠殺,崇禎年間後金入寇,屠濟南,屍積一百萬。
揚州十日,僧人斂屍八十餘萬。
嘉定三屠,二十萬餘人,自城至郊數里無人,遂插旗城上,曰:「削髮令已行」。
江陰之屠,死者17萬兩千人,倖存53人,抵抗清兵達80多天。
崑山之屠,「破城當天死者四萬」。
常熟之屠,通記不下五千餘人,而男女之被擄去者不計焉。
同安之屠,死亡五萬餘人,梵天寺僧葬之。
大同之屠,全城官吏兵民皆被屠殺。
南京之屠,1864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入「天京」後,殺害數十萬人生命;
廣州之屠,死亡六十餘萬,存者七人——據黃佛頤《廣州城坊志》。
四川之屠,死亡540萬,飢死40萬,(張獻忠消滅四萬地方團練) 。
潮州之屠,遺骸十餘萬,揭陽縣觀音堂僧人焚而葬之。
南雄之屠,兩萬餘人。
涇縣之屠,死者約五萬。
舟山之屠,第一次屠殺萬餘人,第二次屠殺死者皆投之海,腥臭數百里。
蘇州之屠,蘇州投降得早,僅屠半城,約十餘萬人。
嘉興之屠,死者約五十萬。
金華之屠,五萬餘人。
贛州之屠,二十萬。
南昌之屠,二十萬。
湘潭之屠,五萬餘人,倖存者百餘人。
沅江之屠,十餘萬人。
趙州之屠,三萬。
畿南之屠,五千。
潼關之屠,七千。
崑山之屠,四萬。
錦州、汾州、蒲城、太谷、泌州、澤州、平海、信豐、曹州、永昌皆屠盡。此外,滿清又殺苗民一百萬,殺回民數百萬,把漠北蒙古的准葛爾部落殺到最後一個幼童!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殘忍!
6,文字獄。
文字獄是指封建社會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冤獄。皇帝和他周圍的人故意從作者的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嚴重者會因此引來殺身之禍,甚至所有家人和親戚都受到牽連,遭滿門抄斬乃至株連九族的重罪。文字獄歷朝皆有,但以清朝最多,據記載,僅庄廷鑨《明史》一案,「所誅不下千餘人」。從康熙年間到乾隆年間,就有10多起較大的文字獄,被殺人數之多可想而知。 滿清文字獄是出於防漢心理對一個民族進行瘋狂的文化清洗,常常是抄家滅族,祖先、子孫、活人、死人連同眾多無辜者一起遭殃。是威懾恐怖。震懾效果空前絕後。滿清文字獄的密度嚇人,據統計,在清王朝268年的統治時間裡,發生了160餘起文字獄,幾乎一年半一次,主要集中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至乾隆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乾隆在位63年,製造的文字獄有130餘起,一年兩次還多;其定罪範圍大大超過了順治、康熙和雍正,而且將打擊對象從主要是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民間百姓,幾乎成了一場全民的劫難;許多名人志士因此而蒙難,其中呂留良、屈大鈞、王錫侯、金堡、戴名士等都是文字獄的受害者,有的不僅被斬首,而且子孫株連坐罪,甚至家族同遭毀滅;有的甚至追究已故作者,挖墓戮屍,懲辦後人。文字獄株連甚廣,令人心驚膽戰,此間全國上下一片風聲鶴唳。乾隆朝還有獨特的瘋漢獲罪現象,占文字獄的25%,瘋漢常常是被陵遲,瘋漢臨死前痛苦的號叫在宣告:文藝復興從此在中國成為不可能。
滿清統治下的文字獄,如同黑暗的歐洲中世紀一樣,思想領域實行強控制,不光政治文化的書籍要禁,就連科學技術也不放過,《幾何原本》、《天工開物》大批明代的科技成果或毀或棄,只要和官方的程朱理學不統一的,都要禁止。明末以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就此完全中斷。
作為一個落後的少數民族,滿清統治者心中始終橫著對漢人的猜疑和防範。隨著西方東漸的潮水不斷上漲,他們心中的畏忌也不斷加深。把中國和世界隔絕開來。防止漢人和海外勾結危及統治。以禁教令和禁海令為標誌。滿清的海外政策發生逆轉。步步後退,日益封閉。更不用派出去看看世界了。
書籍的銷毀和篡改:乾隆年間修的《四庫全書》,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毀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乾隆時被銷毀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連宋應星的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也因為有礙於愚民而禁毀.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所「漢化」深者:尤其中華士人之民族意識!較之前代的外族統治者,更加陰險、卑劣、刻毒!難怪魯迅先生說:「對我最初的提醒了滿漢的界限的不是書,是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的頭,這才種定了的,到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血史。」《四庫全書》所收古籍許多經過篡改是盡人皆知的事實。與清代統治者利益相關的明朝人的文學和歷史作品遭到大力剿滅,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庫全書》的編纂者對於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鬥精神的作品盡量摒棄和抽毀,對於不能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造成社會恐慌,摧殘人才。許多人才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7,重農抑商
明清時期,商品貨幣經濟空前活躍,國家財政收入也從商業稅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補充。但統治者認為商品交換不能夠創造新的財富,對商業發展並不採取鼓勵政策,還經常以各種方式對商人進行盤剝,破壞了工商業的正當經營,以至於影響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重農抑商」政策能長久得到實行的原因:1.適應了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需要。(根本原因);2.中國一向重視農業的傳統思想(士農工商的排列順序);3.有利於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與此同時,在封建帝王看來,私人工商業主一方面通過商品交換與高利貸盤剝農民,另一方面商業活動豐厚的利益回報又吸引著相當一部分農民「舍本趨末」,從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統治基礎。「重農抑商」除了其經濟原因或物質方面的原因外,還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義輕利」觀念的影響。
古代重農抑商政策主要表現在:一、統治者反覆強調農業為本業,商業為末業;二、在土地問題上,採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農民大量破產,穩固農業生產基礎;三、強化戶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動;四、從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業活動:限制商人的政治權利,堵仕途之路,不許其後代做官;利用稅收制度懲罰商人;對重要行業採取官營,不許商人染指;從日常生活方面對商人進行限制,對其穿衣、建房、乘車都有歧視性規定,等等。
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當時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維護社會穩定、鞏固新興地主階級政權起了積極作用。 「重農抑商」政策也導致地主官僚不斷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農民破產流亡,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激化了階級矛盾,造成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地主官僚集團也因瘋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敗。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而統治階級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這些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國家落後,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
8,閉關鎖國
十八世紀,由於中外貿易往來日趨頻繁和人民反清起義不斷發生,清朝統治者擔心外人和漢人會結合起來反對清朝。1717年,清政府實行海禁,下令不許中國商船到歐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區進行貿易。清政府在對貿易範圍實行限制同時實行禁教,減少中外之間的往來。滿清統治者為了防漢、制漢,實行文字獄和閉關鎖國的政策,扼殺了科技的應用發展,阻礙先進文化和科技的引進。造成資本主義難以誕生和發展。四大發明在西方起到的巨大作用正說明:滿清時期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對生產力發展起著巨大的阻礙作用,生產關係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文字獄、閉關鎖國滿清王朝的這兩大惡政徹底終止了中國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化的進程。而這兩大惡政推出的根本原因在於滿清王朝防漢、制漢的心理。閉關鎖國是落後的封建自然經濟的產物,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起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海外貿易對於中國走向商品社會,融入世界先進文化和主流是多麼重要。但是滿清在台灣收復後仍然推行海禁是為了什麼目的呢?南洋禁海令其真實目的是為了禁止中國商民前往西洋佔據的呂宋,嚴防漢人聚集,與西洋人結合顛覆滿清統治。「設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夷,以窺中土」(道光《重篹福建通志》)康熙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眹臨御多年,每以漢人為難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國家承平日久,務須安不忘危」。他已經意識到西方強大的對手就要來臨,為了防漢卻消極封閉。馬克思指出:推動這個王朝實行這種政策(閉關鎖國)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國人會支持。由於這種原因,外國人才被禁止同中國人有任何來往。(馬恩全集第九卷115頁)
由於受到滿族落後的民族主義偏見,閉關主義思想根深蒂固,他們還想掙脫文明的誘惑并力圖保存那些對於他們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實際價值的民族特點。例如女真統治者屢次下令禁止女真人用漢姓,禁止女真人學漢人裝束,清朝統治者反對滿漢通婚,八旗和漢人雜居。禁止滿洲人經商務農。封鎖東北不準漢人開墾。甚至實行逆向同化,這種種措施是對文明的抗拒。用恩格斯的話是「對歷史發展潮流的反抗」,「是愚昧對教養、野蠻對文明的反抗」」。滿清閉關鎖國的政策直接導致滿清政權的滅亡和中國的落後。
世界歷史上的十一大屠殺
世界歷史上的大屠殺排個順序,我下面所說的屠殺,不包括軍隊之間作戰死亡的,也不包括天災如飢餓疾病死亡者。僅指軍隊對平民(包括放下武器投降了的軍人)的直接屠殺,有一半大屠殺歷史上發生在中國,可知中國歷史百姓生活多艱辛,生命賤如土。
第一名:蒙古帝國大屠殺
死亡平民:2億。這次屠殺空前絕後,已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估計中國直接死於屠殺的有3000--4000萬。連同中亞西亞和東歐共死亡約2億人。1122年全國人口9347萬,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萬。損失率高達91%。蒙古人滅花剌子模,屠尋思干(撒馬爾罕)城約百萬人口;滅西夏,屠八十餘萬。蒙古人數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數百城,包括屠殺了巴格達的數十萬人口,整個中亞一片廢墟。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喪失了7000多萬人口。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作為世界記錄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1985年版。公元1215年,鐵木真攻陷金國都城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對城中居民進行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大屠殺,超過100萬人為此殞命。公元1220-1221年,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時,對多思汗也就是撒馬爾罕(還有說是玉龍劫赤的)進行了瘋狂屠殺。當時共計5萬蒙古兵,平均每人手刃24個百姓之多。被屠殺者多達120萬。公元1227年,屠夫鐵木真發泄獸慾時,被西夏婦女咬掉了小弟弟而最終惡貫滿盈於寧夏六盤山。其後它的繼承者實現了對西夏的征服。出於報復,將西夏境內的居民悉數屠戮。僅西夏都城興慶府(今銀川)就有超過80萬的居民被屠殺,党項民族也從此滅絕於中華大地。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無譙類,城中遺骸達到驚人的140萬!1258年,旭列兀(拖累的兒子,忽必烈的兄弟)的蒙古鐵騎攻陷巴格達,大屠巴格達居民。據說120萬人死於屠刀下,以至於底格里斯河河水為之一片血紅!直到公元1352年,蒙古統治者還對徐州、杭州居民進行了野蠻的大屠殺。並計劃消滅張王劉李趙漢族五大姓。只是由於紅巾軍的奮起一擊,這項種族滅絕政策才沒有被最後執行。
第二名:日軍大屠殺
死亡平民:保守估計2500萬。二戰中國國民政府軍隊傷亡322萬餘人,中國共產黨軍隊損失58萬餘人,中國軍民傷亡共計3600多萬人。空軍陣亡4321人,海軍艦艇全部損失,戰機損失2468架。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不可勝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6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中國軍民被日本屠殺的不勝其數。
第三名:滿清大屠殺
死亡平民:保守估計1500萬。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澤州等等等。
第四名:太平天國
死亡平民:1000萬以上,估計直接死於屠殺的平民有1000-1500萬。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義軍在起義後的六年中,不過犧牲4千餘人;然而內訌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韋昌輝殺害楊秀清及親信6千餘人,兩個月總共殺了文武官員2萬人。後來又利用石達開來天京靖難,凌遲處死韋昌輝,將其屍體寸磔,割成許多塊,每塊皆二寸,掛在各處醒目的柵欄處,標上「北奸肉,只准看不準取」的字樣,真是厲害之至。「洪楊之變」導致了十幾萬人被殺。1864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入「天京」後,殺害數十萬人的生命。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最多有 100萬人,可曾國藩殺過10多年後,到光緒登基時,南京也還不到50萬!
第五名:五胡亂華
死亡平民:1000萬以上。五胡亂華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多個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而造成與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又稱永嘉之亂或五胡十六國。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鐵弗、盧水胡、鮮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體都是金髮碧眼的白種人,這些來自蠻荒之域的野蠻胡族還保留著原始的食人獸性,其中以羯族,白種匈奴,鮮卑族三族最為兇惡。公元304年,慕容鮮卑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為之斷流。史書記載羯族軍隊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之為「雙腳羊」,意思是用兩隻腳走路像綿羊一樣驅趕的性奴隸和牲畜,夜間供士兵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在羯族建立的羯趙政權統治下,曾經建立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已經到了滅族的邊緣。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西晉人口2000萬),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
第六名:德國屠殺猶太人
死亡平民:600萬。1939年9月1日,德國部隊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成功控制了歐洲本土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蘇聯和北非的大片領土。 1941年,德國開始了大屠殺(Holocaust),有組織地殺害了大約600萬猶太人和大約25萬德國籍殘疾人(所謂的「安樂死項目」)、以及強迫其他「劣等民族」作為強制勞工。德軍佔領蘇聯歐洲大片領土後,德軍的黨衛隊等對蘇聯和波蘭等斯拉夫民族也進行了滅絕性的大屠殺。
第七名:羅馬帝國屠殺猶太人
死亡平民:150萬餘。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攻佔巴基斯坦後,猶太人舉行過多次大規模反抗羅馬佔領者的起義,但都遭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血腥鎮壓。到公元135年的猶太人起義再義慘遭失敗為止,在這1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羅馬統治者屠殺了一百五十萬猶太人,最後把還把余者全部趕出巴勒斯坦土地,使他們流散到西歐完全處於落後的小生產的農牧社會。
第八名:亞美尼亞大屠殺
死亡平民:150萬。亞美尼亞位於外高加索南部,與土耳其東部接壤,在歷史上曾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人死亡。亞美尼亞人提出「大屠殺」的根據是由兩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撰寫的人稱「藍皮書」的一份報告,題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亞美尼亞人受到的遭遇1915- 1916年」。「藍皮書」有150處引用了「大屠殺」證人的表述,稱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鎮壓始於1877年的俄羅斯-奧斯曼戰爭之後。報告中有如下的描述:大屠殺之前,亞美尼亞男子和他們的家庭往往會接到被驅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們被驅逐的目的地和時間。如果有人不到規定地點的話,奧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隊就會搜查他的家,然後把他投入監獄,最後在不通知他們家屬的情況下就把這名「犯人」轉移到摩蘇爾或者巴格達的一家監獄。被關押的這些亞美尼亞人的結局通常是幾百個人一組地被用鏈條綁在一起,然後帶到空曠地帶執行大屠殺……
第九名:冉閔《殺胡令》
死亡平民:保守估計100萬。五胡亂華時期,原來居於中華大地周邊的各少數民族大舉侵入中華大地,大肆的對漢人進行著屠殺和奴役,出於報仇,冉閔以掃清中原為號召,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則將其統統殺絕。這就是有名的《殺胡令》。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匈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夏後依,白奴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多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冉閔正規軍殺絕。兩次屠羯達三十二萬之眾,羯族從此從中國歷史上消失。
第十名:盧安達大屠殺
死亡平民:100萬。1994年4月6日凌晨,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在鄰國坦尚尼亞參加完和平談判後,其座機在返國途中被不明飛彈擊落,機毀人亡,胡圖族激進分子迅速掌控盧安達政府。4月7日,震驚世界的盧安達大屠殺開始。胡圖族激進分子因為不滿哈比亞利馬納準備與圖西族政黨簽訂權力共享協議而製造了這起暗殺。隨後,他們依照計劃開始殺害胡圖族溫和派政治人物和圖西族領袖,然後他們試圖消滅整個圖西族。據估計,在接下來的100天內,將近100萬人被屠殺,這堪稱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大屠殺。直到圖西人領導的軍隊贏得了這場內戰並開始掌權時,大屠殺才被制止。
第十一名:紅色高棉
死亡平民:100萬。這是一場以社會重構為目的的民族和種族的大屠殺。所謂民族屠殺,是以1975-78年紅色高棉統治時期總的死亡人口為依據的,雖然至今為止在這個問題上仍然有不同的估計,從保守的40萬到有所誇大的300萬。一般認為,100萬是一個可以接受的估計。然而對於一個當時人口在700萬到800萬之間的小國來說,即使100萬也是一個難以想像的數字,它遠遠超出了許多國家在新政權建立後的政治清算和鎮壓的規模,因此法國學者拉古特(Jean Lacouture)把柬埔寨的這段歷史稱為「自我滅絕的屠殺」(autogenocide)。種族屠殺是指在柬埔寨的2萬越南裔全部死亡,43萬華裔死了21.5萬,1萬寮國裔死了4,000,2萬泰裔死了8,000,25萬 Cham教徒死了9萬,這些數字都超出高棉人死亡的相應比例。
中國歷代主要王朝滅亡原因
一、相關統計:
被篡位而亡的:西漢、東漢、唐,共3個。
因反叛而亡的:夏、商、周、秦、隋,共5個。
因農民起義直接而亡的:元、明,共2個。
因農民起義間接而亡的:東漢、隋、唐,共3個。
直接亡於外族、外國侵略的:北宋、南宋,2個。
間接亡於侵略的:西晉、東晉,2個。
被革命推翻的:清,1個。
二、相關分析:
1、從夏開始的歷代王朝最大的危險是反叛。各主要王朝共有五個直接亡於反叛。
2、其次是農民起義。直接亡於起義的只有兩個,但間接亡於起義的卻有三個。也就是說,在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成功者並不多,但是卻可以動搖王朝的基礎。當農民起義後,統治集團內部有人反叛時,滅亡對這個王朝來說就不可避免了。這就是反叛是王朝的最危險的。需要指出的是,史界一致認為秦亡於農民起義的觀點值得商榷。陳勝、吳廣起事是導火索,而楚貴族項氏、秦帝國的基層官吏劉邦、蕭何才是推翻秦帝國的主要政治力量。隋末也是如此。
3、直接亡於侵略的只有宋王朝。先是被金破京城掠走二帝,最後亡於元。晉雖亡於五胡亂中原,最主要原因是內亂,即八王之亂。
4、從歷史走勢來看,自西晉後中華民族生存的外部壓力逐漸增大。南北朝時期外來勢力並沒有建立起統一的中央政權。但宋以後卻建立了統治中國長達八十九年的元朝,而明之後則是統治中國長達二百六十五年的滿清王朝。到了1840年後中華民族(包括蒙、滿在內)面臨的挑戰就變成世界性的了。
5、歷代王朝政治的類同性。從各王朝滅亡的基本的或是主導性因素來看無非是暴政、昏政、惡政。當王朝初立除去極少數外,大多都有一個發展期、鼎盛期,然後就進入衰敗期,也就是暴政、昏政、惡政階段,最後滅亡。發展期王朝的統治集團政治上還算清醒,鼎盛期就忘乎所以,衰敗期更荒唐可笑、愚不可及。所謂中興之主也只是曇花一現。這是各王朝滅亡的共同原因。令我們傷心的是繁榮的宋朝確實被落後的游牧民族滅亡的。看來落後並不一定挨打,有時卻可以打他人。關鍵是制度。
6、對各王朝的評價。因夏商周史料太少不敢妄評,僅對秦以後的各主要王朝從個人立場上加以評價。
最牛的當屬兩漢,漢族稱謂就源於此,那個朝代把政治軍事外交融為一體成就非凡。透過莊重不失飄逸、規範又泛著靈氣的漢隸就知道漢代是怎樣一個時代了。
最喜高談闊論要數魏晉了,另外,那個時代最時髦的是男人減肥,男人對自己容貌的關心甚至到了令今人噁心的程度。是美男子最多的時代。
最強盛的是唐朝,讚美的資料太多恕不贅述。我只想強調一點唐詩影響了中國語言。
政治上最寬鬆的是宋代。雖然宋代積貧積弱,但那是中國自秦漢至今文字獄最少的朝代。這就是為什麼宋朝給我們留下眾多文化遺產的原因。要知道宋代的數學論文明清的數學家是看不懂的。可惜蒙古騎兵的鐵蹄踏碎了這種學術環境。
最不可思議的是明朝的政治開放度。明朝承認元朝為中國正朔,任用天主教徒徐光啟主政務,為了保衛邊防從葡萄牙購進大炮。重視國民教育。等等。假如明朝的那些皇帝們不濫用酷刑,中國的歷史將會怎樣?雖然歷史不能假設。所以明朝也有許多值得讚頌的地方。
最愚蠢的是清朝統治者及其集團。其愚蠢表現為:利用李自成造反滅明,順手得了天下,卻做了寄生蟲。用全國民眾的血汗養著八旗;不思進取,康熙時皇宮內就有西洋管樂隊,清軍進關時用的火槍到鴉片戰爭時一點沒改進;不知吸取中國文化的精髓以強壯自己,卻想方設法抽取其筋骨;清朝晚年大廈將傾,卻不順應世界潮流實行君主立憲,卻死抱帝制殭屍不放,禍害了包括滿族在內的中華民族,也害得大批滿族同胞們辛亥革命後不知如何養家糊口。君不見今日世界發達國家君主中立憲制國家的比例嗎?
推薦閱讀:
※滿清八旗中的上三旗與下五旗
※《紅樓夢》中為什麼會有滿清禮節?
※李自成為何慘敗,大好江山落於滿清之手,觸目驚心?
※民國大盜孫殿英為何只盜滿清陵墓,卻不碰明朝皇陵分毫,只因祖上是明朝抗清名將!
※為何幾十萬人口的滿清, 能統治幾億人口的漢人近300年?
TAG:滿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