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三講 《周易》的精華

第三講 《周易》的精華    《周易》說的是宇宙的普遍規律,她的內容博大精深涉及的面無限寬廣。你把她用在戰爭方面是戰書,用在農業方面是農書,用在經濟方面是商書等等等等。那麼,她的核心、她的理論精華在哪裡呢?那就是三大法寶和三大原則。     一,《周易》的三大法寶    《周易》的三大法寶就是:理、象、數。  我們學習《周易》,就要從學習研究這三大法寶入手,了解它們的存在方式及運動方式。因為,宇宙中無論那種物質,只要有它的存在,就必然會以某種「方式」而存在。哲學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因此,在研究三大法寶的存在方式後,就必須研究他們的運動方式,從而,探討其運動規律。這就像化學家研究物質的分子結構,原子結構一樣,只有搞清楚物質的「結構」才能真正掌握物質的特性,才能充分地應用這一物質的屬性去合理地利用它。  1、理  理:就是《易經》之理,她包含著三大理論精華——陰陽學說,五行生剋制化學說,天人合一學說。  (1)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是《周易》的核心部分。我們的先聖先賢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歸納為兩樣,即陰性事物和陽性事物。這是多麼大的智慧呀!其實質就是萬事萬物都是陰陽相對應的,陰陽是擁抱在一起對應存在的。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等等等等,都是相反相成,對應統一。它們是身影不離的。   A、陰陽的存在方式。陰與陽在宇宙中是以怎樣的方式共同存在的呢?這個問題是正確理解《周易》的首要問題。我們先來看些實例:人站在太陽下,必然會有該人的影子出現,人為陽,影子為陰;人照鏡子,鏡子裡面就立即會有他的模樣出現。人為陽,「模樣」為陰。再從自然現象來看,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有明就有暗,有大就有小等等等等。這就是一對陰陽共同存在的關係。因此,就整體而言,陰陽的存在方式是以對應的,擁抱在一起的方式而共同存在於宇宙中。陰離不開陽,陽離不開陰,是互為對應面的存在而存在。陰陽存在於宇宙的一切事物之中,萬事都離不開陰陽。  B、陰陽的運動方式。陰陽消長,物極必反。陰陽在運動的過程中,陰長陽就消,陽長陰就消。這點可以從太極圖上看出,陽到了極點,就向陰的方向轉變,陰的力量就逐步增大,陽的力量就逐漸變小。當陰到了極點時,又向陽的方向轉變。從一天中也可以說明,中午的午時,是陽到了極盛的時候,過了這個時候,陽就逐漸消退,陰就逐漸增長。到了晚上的子時,就是陰到了極盛的時候,過了這個時候,陰就逐漸消退,陽就逐漸增長。形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運動狀態。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點無論是在物理學還是化學中都已經證實了的。  陰陽互長。陰陽在運動的過程中,雙方會同步增長,即同時性原則。陽有多大,陰也會隨著增大,陰在成長增大,陽也成長增大,達到同步增長。這點大家可能就比較難以理解。比如,一個人站在太陽下。人為陽,太陽下的人影為陰。當他還是小孩一米高的時候在「立夏」這天的八點鐘站在太陽下,他的身影的長度是與之相對應的;當他長到一米八高的時候同樣在「立夏」這天的八點鐘站在太陽下,他的身影的長度就同樣是與之相對應的。而決不可能兩個時候的身影是一樣長的。再如:在幾百年以前敵我雙方的戰爭武器都是低級武器,而在現代戰爭中雙方的武器都同樣有了大大的改進,都是現代化的武器。有句話叫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也就是說,敵人有多大的能力,我們就要有更大的力量來戰勝他。  (2)五行生剋制化學說  五行生剋制化學說是《易經》的又一重要理論。「五行」其實包含著兩層含義。即:「五」是指我們的祖先將宇宙中存在的萬事萬物歸納為水、火、木、金、土這五大類物質,即萬物皆有五行;而「行」則是指這「五大」類物質的運行(動)變化是生生不息的。前者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後者是物質的運動方式。  A、水、火、木、金、土的存在方式。總體而言五行是遍佈於宇宙的每個角落,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萬物皆有五行。然而,就這「五行」物質在同一個太極中的存在並不是力量相等的,而是有差異的。因此,就五行的分布來說,就有以下情形:  五行以相對平衡的狀態方式存在。即水、火、木、金、土在某一太極中的力量均衡。互相制約又互相聯繫的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五行以不平衡的方式存在於某一太極中。例如在一棟房子的周圍,西方有一棟高樓,而東方卻是空的。西方五行屬金,「高樓」表現的是一種強勢,即金的五行之氣就強;而東方是空的,就沒有什麼「氣勢」。東方為震卦,五行屬木。即木的五行之氣就弱。西方的金就克著東方的木。還有如某地的陽光過於充足,那就是「火」的五行過旺,而「水」的五行過弱,反之陽光不足的地方,就是「水」的五行過旺,「火」的五行過弱。  B、五行的運動方式。五行的運動方式是「生克制化,刑沖合害」。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的刑、沖、合、害是五行在十二地支中以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來體現五行的生克關係。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五行的生克制化又有如下兩種情形:一是「主動」生克,即克出,生出;二是「被動」生克,即克入,生入。以金為例:金克木,金生水為主動生克;金被火克,被土生為被動生克。  五行的「生克制化」,「生克」,指的是它的運動方式;「制化」指的是它的運動結果,也就是說,通過五行之間的生克作用後,其結果必然會改變原有的五行之間的力量對比。由原來的「平衡」狀態變為不平衡狀態。反之,也可由原來的不平衡狀態變為平衡狀態。  分析五行的運動及其運動結果,是預測事物發展方向的關鍵。在分析五行運動時,要十分注重運動的「流通」路線。路暢則順,路阻則閉。我們要力求使五行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當發現五行處於不平衡時,我們就要採取相應的「人為措施」,促使其平衡。這才是我們學習易學的目的。  (3)天人合一學說  天人合一學說從行為學的角度來說的。天,就是天道,就是宇宙的客觀規律。人,就是我們自然人。天和人都是客觀存在的。天人合一,就是說人與天之間的運動方式是:人要「合」著天。即人要順應天道而行,要尊重客觀規律,順從客觀規律,利用客觀規律。這樣,才能萬事亨通。而不能逆天而行,違背客觀規律。否則,就會受到客觀規律的制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呢?那就要做到「四合」。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要達到這四個合,才能成為大人。德就是天德,就是要有公平性的原則,要符合天的這個「德」。這就叫「天人合一」。   與天地合其德,是從倫理學的角度來說的。就是說我們做人要符合天道。   與日月合其明,就是要像太陽和月亮那樣的光明。因為,太陽和月亮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象。懸象莫大乎日月。要像太陽和月亮那樣的光明,就不要有私慾、邪念等不良因素。不要被這些因素遮住了光明。這是從智慧學上來說的。   與四時合其序,四時就是春夏秋冬。要像春夏秋冬那樣四季分明,要符合這個次序,要符合這個大規律。不要逆天而行,比如,夏天穿棉衣,冬天穿短袖就是逆天而行。我們做企業也要符合這個「四時」。當然,不一定是指春夏秋冬,也可以看做是事物發展的不同的四個階段。這是從行為學的角度來說的。   與鬼神合其吉凶,要象鬼神一樣的能夠預知事物發生、發展的吉凶情況。這是從預測學角度來說的。那怎麼才能像鬼神那樣預知吉凶呢?這就要挖掘預知未來的那種潛意識(也可以通過學習預測學來得到這種能力)。你只有按照前面的三個「合」做了,才能達到這個合,才會具有這種能力。這個「神」就是「心神」。心神通了,就通神了。  天人合一學說,從預測學的角度來說。什麼叫天,除人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天。  天人合一是指「天」與「人」在某一特定的時空中所產生的一種不謀而合,是人們在「瞬間」的一種心靈與外界感應而產生的一種「先兆」,是一種見喜則喜,見吉則吉的客觀反映。具有形象、快速、準確的預測效果,是以道觀象,以象論事的最高境界。是對陰陽五行,象、數這些原材料的深加工。  A、天人合一的存在方式  天人合一是以特殊的方式而存在:一是以此人此事此物此景存在的某種「象」應驗於彼人彼事身上而產生的性質相同的「事件」。例如,某人問你:我今天的財運怎麼樣?而這時正好有人送錢到你手上或當時正好聽到有進財的信息,那麼,這是你就可以肯定的說:今天的財運很好,有錢可進。反之,某人剛從你手上拿走了錢,則可以肯定的說:今天的財運不好,要付出錢財。這就是「見凶則凶」,「見喜則喜」。  二是以當事人自身存在的一種吉凶之「象」,而產生的另一種與之相應的吉凶「事件」。例如,我們一眼看到某人有愁眉苦臉的「象」,則可以斷定其在當天或近期必然有不愉快(凶)的事情要發生;反之,一眼看到某人滿臉春風,精神煥發,其在當天或近期必然會有喜事到來。  B、天人合一的運動方式  天人合一的運動方式也是特殊的,它是一種「一現即逝」的飛速運動方式。這就是說,人們在認識「天人合一」時是一種「瞬間」的心靈感應,錯過了「瞬間」情景的心靈感應,就談不上有對「天人合一」的認識。  C、天人合一的實質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易理的三大法寶中,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是對事物的一種相對直觀的認識,是認識事物的前提,教你怎樣看待事物,掌握事物。而天人合一學說是告訴人們事物將會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是從認識論上升到「感悟」的升華!是由心靈感應在「瞬間」直接判斷出事物吉凶結果的高級思維行為。    2、象  《易經》的實質就是講「象」。就是說宇宙中的萬物之「象」。她既包含常人眼中的萬物之象,又包含著與常人不一樣的觀「象」能力,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這種特殊之象。  《易經》之象,是我們的先聖先明,將宇宙萬物之象歸納於八卦之中,又將八卦反樸於萬物之中。  (1)象的存在方式  象的存在方式總體而言,它是存在於萬物之中,萬物皆有象,是物與象相統一的一個整體,但從易學的角度來說有著它獨特的存在方式,大致有如下幾種:  A、以爻象,卦象的方式而存在。爻象:有陰爻「--」和陽爻「一」兩種,它們分別代表著宇宙中陰與陽、小與大、弱與強等等兩種對應關係的屬性;卦象:八卦類萬物之象,有象就有卦,有卦就有象。卦象又包含著:「經卦」之象,「重卦」之象,還有「整組卦」之象。卦象是人們預測、觀察,分析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基本手段。得什麼卦,就有什麼象。這種象,就寓意著事物運動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結果;卦象從不同的角度,又可分為:卦名之象,卦意之象,卦形之象,卦義之象,「大卦」之象,重卦中的上下結構之象,整組卦中的縱橫流向(象)之象等等。  B、以萬物之「形象」的方式而存在。以萬物本身所固有的「物象」而存在。如,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以物的「形狀」之象而存在。如方形為土象,曲形為水象,圓形為金象,尖形為火象,條形為木象等等;以物的「顏色」之象而存在。如,紅色為火之象、白色為金之象、黃色為土之象、青綠色為木之象,黑色為水之象;以「數字」的方式而存在。如,一為乾金之象,二為兌金之象,三為離火之象……。  C、以人們心靈感應的思維方式的形式而存在。這種存在方式是一種「虛境」的,是人們心靈對外界某物某象的感應而產生的以之相關聯的「意境」之象;氣色之象:如,當看到某人氣色特佳,精神煥發,則可看出該人在近期辦事順利,喜事多多;意象:就是人們在某一「瞬間」頭腦中突然意念到的某一「現象」,並在近期得到應驗;應象:平時人們常說,對某某人的印象如何如何?這種「印象」就是通過平時對該人的表面觀察,而認識其思想和行為的本質;類比、聯想之象,就是通過對此人此事此象,去類比,聯想彼人彼事彼象的行為。  (2)象的運動方式  在宇宙中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著其特有的存在方式,各種不同的存在方式必然有著與之相適應的運動方式。象的存在方式決定著與之相適應的運動方式:  A、相對靜止的運動方式。從象的存在方式中可看出,有的象是相對的固定不變的,如,爻象,「形象」(形狀、顏色、數字之象等),所以它們的運動方式是相對靜止的。  B、「瞬間」飛速運動方式。這種運動方式主要體現在「象」是以人們的心靈感應、思維方式的存在為條件,這種心靈感應,這種思維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虛擬」,是「瞬間」出現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象」,即象由心生。因此,它的運動方式是「飛速」的,猶如,「海市蜃樓」。  C、以相對靜止與飛速運動相結合的運動方式。這種方式主要體現在「卦象」中。從「卦象」本身來說,有卦就有象,這就是相對靜止的運動方式。但就人們對卦意、卦義、卦象的深層次的認識來說,包含著預測師的主觀意識在裡面,這種「主觀意識」是「瞬間」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是「飛速」的運動方式。  綜上所敘:人們要對《易經》有深層次的認識並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自如,就必須掌握「象」的存在方式和運動方式,這樣才能清晰地從本質上去認識「象」,讀出「象」的真實含義。  3、數  數是一種特殊的象,特殊的卦,它與象與卦是緊密相連的有機整體,即有數就有卦,有卦就有象,有象就有陰陽五行。  「數」,有著多種含義的數,有易理之數(易理之數又為河圖數、洛書數、先天八卦數、後天八卦數等),有自然數。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學易之人用的是先天八卦數,後天八卦圖,但又必須結合其他「數」,巧妙地加以應用。  (1)數的存在方式  以數本身獨立的方式而存在,如自然數1、2、3、4、5……10。  數寄生於象中。即有象就有數。  數寄生於卦中,有卦就有數。  數寄生於「形」中,有形就有象,有象就有數。  數寄生於「顏色」之中,無論什麼顏色都有卦有象,因而就有數。  (2)數的運動方式  數的運動方式也是與它的存在方式相對應的:  A、相對靜止的運動方式,主要表現在自然數,先天八卦數,後天八卦數等易理之數中,這些「數」是不會改變的,是靜止的,固定的。  B、隨「寄主」的運動而運動。數寄生於「形」、「色」、「象」、「卦」中,那麼,它必將隨著這些「寄主」的運動而運動,存在而存在,改變而變化。例如,紅色為「三」,若將紅色改為黃色:其數就不是三,而是「七」或「八」。  然而,理、象、數又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滲透、密不可分、共同存在於一體的有機整體。理是屬於哲學範疇。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過來說,宇宙間的任何一個(現)象,也不僅一定有它的理,而且一定有它的數。例如,一個熱水瓶,它為什麼能保溫,包含著它的「理」; 保溫的時間有多長、能裝多少水等,這又包含著它的「數」; 熱水瓶的「樣子」是怎樣的,這又包含著它的「象」。反過來說,我們只要一看到熱水瓶,就知道它是裝水保溫的;在正常情況下能保溫多長時間;根據它的形狀大小就知道能灌下多少水。這不就是理、象、數融為一體嗎?  《易經》的每一卦、每一爻,都包含理、象、數三種含義在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也包含了理、象、數是會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的。事物發展到了一定的時候,就非變不可,為什麼會變,必有它的道理。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數及其「變」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現象的道理,就能夠知變通達,萬事全知。     二,《周易》的三大原則    《周易》的三大原則是:不易、變易、簡易。  1、不易  不易:就廣義來說,是指宇宙周期變化的這個大規律是不會改變的。宇宙,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就是時空。當然包含了萬事萬物,都是周期性的變化。這就是大規律,這個規律是永恆不變的。如,一年中的四季更替,日夜的轉換等等,所以叫不易。  就易學的角度來說,不易,是指《周易》的三大法寶、先天八卦及其卦的序數、數的規律和後天八卦方位及其相關結構的分布規律,在任何時空條件下,都是永恆不變的,都是適用的。因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周易》的三大法寶,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把她搞懂弄透。只有這樣,才能在易學的道路上通暢無阻,最後到達光輝的頂點。  2、變易  變易:《周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發生著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所以,「變」是《周易》的精髓和靈魂。整個《周易》說的就是「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古人說的「不學《易》不能為將相,不學《易》,不能為良醫」的道理。但是,變易是指在不易的大前提下的階段性變化,是一種「量」變,而非「質」變,萬變不離其中。例如: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這是客觀規律,是不易。但從生到死必然要經過嬰兒→兒童→少年→青壯年→老年→死亡這樣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變易。變易是推動事物前進的根本動力,沒有變易,事物就無法向前發展。《周易》不僅僅是預測學,更重要的是行為學。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什麼地方吉,什麼地方凶,什麼時候吉,什麼時候凶,什麼事情吉,什麼事情凶。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趨吉避凶,趨利避害,叫我們怎麼做人的。這種大智慧就體現在變易當中,要知道怎樣去變。  就學易的角度來說,變易,是指在應用《周易》的三大法寶及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時,我們不能用死板的靜止的眼光去看待,而應該用靈活的、發展的眼光去看,要「活變」。例如同樣的一個卦,按不易的原理來說,「這個卦」永遠是這個卦;但這個卦由不同的人來斷,則很有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甚至有多種結果,這就是變易,就是活變。這就是各人對卦的理解不同,所以斷卦是非常靈活的一件事。再如同樣的卦由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會有不一樣的解說,甚至不同的結果,即同樣的卦可以斷出不同的事,不同的卦可斷出相同的事來。這就是說,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只有「變易」的存在,才會有豐富多彩的內容。變易的實質,就是告訴我們,在日常的易學事務活動中,始終要保持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從而推動《周易》不斷向前發展。要打破教條,敢於創新,將《周易》看成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事物。  3、簡易  簡易:就是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法則。就是人類怎樣去適應宇宙中萬事萬物的變化,怎麼去預測萬事萬物的變化。她告訴我們一個大法則。這個大法則是非常簡單的。有了這個大法則,你就可以去預知,去把握萬事萬物的變化。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周易》的簡易是最高的原則。她告訴我們,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了這些「原理」後,任何複雜的事物都會變為平凡而又非常簡單。所以叫做簡易。  就易學的角度來說,簡易,是指《周易》是一門容易學習的經文。只要將《周易》的「三大法寶」,「三大原則」,八卦類象及解讀八卦的原理和方法,後天八卦圖都搞通了,理解透徹了。我們就能探討、分析、認識宇宙中任何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結果。例如,我們走到某人的家裡或辦公室,不要主人開口說話,我們就可以根據室內的方位與各方位擺設的物體,運用《周易》的理論,就可以評說出其家裡曾發生過的一些事情或將會發生的事情。   「易」字的上下結構是「日」、「月」。反過來看,將日、月按照上下排列就是「易」字,左右結構是「明」。宇宙中最大的象就是太陽和月亮。「易」就是講太陽和月亮在宇宙中的那種變化,那種運動的規律。  綜上所敘,不易是相對的,變易是絕對的,簡易是說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簡簡單單的。我們要知道:只有「不易」的存在,才會有客觀規律的形成;人們才能夠認識世界,認識客觀規律,利用客觀規律來服務於我們人類。只有「變易」的存在,人類和社會才會向前發展,這個世界才會多姿多彩,才會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只有「簡易」的存在,我們才不會把宇宙中的事物看得太複雜、看得高不可攀,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讓我們輕裝上陣,輕輕鬆鬆、簡簡單單的去看世界。      呂青庚   2009-10-31      
推薦閱讀:

周易六爻基礎部分——爻的生克權與六親體系
黃元御《周易懸象》
詩經起名---以《木瓜》、《子衿》等為例
稱骨算命法,稱骨算命表,袁天罡稱骨算命,稱骨算命准嗎,免費稱骨算命,周易稱骨算命,稱骨算命歌
孫榮華:周易筮法集錦 第三節:卦爻相制

TAG: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