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懷瑾】隨眠煩惱

「由此法詞二無礙解境有差別。聲與名等蘊處界攝亦各有異。」所以由於這個道理,由此即根據這個道理,由此法詞,一切佛法,即代表一切事物、觀念,詞,文字、句子,二無礙解,兩者都做到通達無礙了,那就是文字般若成就了,真有智慧了。

所以說修道、學佛,真悟道了,他的文字般若就通達了,通達即理透了,他每個字應用起來就很高明。比如我們都曉得的,前輩子的,民國初年,七八十年代,有位和尚,名詩人,八字頭陀,太虛法師這些都是他的後輩了。這位和尚原來一個字都不認識,後來成為名詩人,《八字頭陀詩集》。因為他這些智慧上理解了。

所以我常說現在街上買字畫的,就找不到八字頭陀的一張字畫,如果找到了,那怕是這麼一張條幅,如果有人給我開價三十萬,我雖然買不起,但一天會跑三趟,留戀不舍。因為他不認識字的,但會作詩。

比如作詩時寫一個茶杯,『萬古江河日夜流』,拿這句詩來講的話,他萬古寫得來,江河寫不來,他就畫一條江,畫一條河,日寫不來,他就畫個太陽,夜字他塗一下,黑黑的,流字寫出來,加一個流。所以他那個字啊,又有詩,又有字,又有畫,畫也是漫畫體,寫的字孩兒體,童子體,可是好得很,樣樣都好,天性流露,所以很難找了。

弘一法師的字還容易找,八字頭陀的字畫再也找不到了。你們諸位同學注意啊,找不到就可以做假啊,你說做一張掛在那,告訴我是八字頭陀的,起碼我要去走三趟看看,是不是真的?你要說講三十萬我一定相信,現在找不到一張。這個道理說明什麼呢?由於這個理悟了,還不要說證道,由此法詞二無礙解,法無礙,詞無礙,文字般若就來了,一切法通達,沒有障礙。境有差別,可是文字的境界還是有不同啊,文字是有境界的。

比如說『萬古江河日夜流』,這是文字境界。所謂詩人、文人就是把一個字一個字堆攏來,有才氣的人堆攏來就很美,無才氣的人,雖都會寫中國字,但很好的一句中國話,給他寫的狗屁不通,越看越生氣,這就是境界有差別。所以聲,一切人類的音聲,發出來的,與名等,一個名詞的觀念是一樣的。這屬於什麼東西呢?這個人類的音聲為什麼講話會通了呢?不是言語的功能,這是我們心理狀態的功能。

蘊處界攝,蘊即五蘊:色、受、想、行、識,思想,精神,心理的作用。處即意處,法處,意識的境界,歸在這個範圍。因此啊,文字語言經過的對了,但是文字語言的境界,境界不是程度啊。同樣一個學文學的人,同班畢業,能夠成為一個文學家就不容易了。所以常常告訴輕年同學:「幹什麼?」「學英文。」我說:「你把名稱要講清楚,你是學英語。」沒有人學英文,如果講到文,你學英文要變成英文文學家啊,連林語堂都不是。

名義上我們中國人說:「哎呀,他英文好。」但給外國人、英國人、美國人看看,勉勉強強,看得懂了就是。一個英國人、美國人能夠變成文學家談何容易啊。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會寫中國字,文章都寫不出來,就是給你寫了一篇文章,能不能變成文學家那很難了。

同樣你讀中文系,讀到研究所,拿到博士學位,你不一定是文學家。文學家的人還不一定有學位,那是天才,他自然寫的句子就很美,一個文字到他手裡一寫出來就漂亮,就美。這些道理是講文字的本身是意識境界的範圍。

「且依此土說名句文依聲假立。」並且,他說在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土,代表土地,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人類所有的言論、文字,叫它為名、句子、文章,依聲假立,都是根據人類發的音聲而建立了文學、文章的系統,「非謂一切。」注意啊,這是講這個世界,如果心頭、外太空還有別的世界,人家的世界言語不一定向我們一樣靠喉嚨講,也許他們靠兩個手拍拍,有風出來就懂了。

比如蝙蝠在飛翔「噓---」它們自己就懂了。貓狗還是靠聲音,同我們一樣。有些生物不靠聲音,碰一下就懂了。所以有些動物啊,你看它不講話,沒有發聲,它兩個碰一下,或者那個魚同魚啊眼睛對著看一下,它懂了,那它的語言就靠眼睛了,不是靠意識,非謂一切。

「諸餘佛土亦依光明妙香味等假立三故。」所以其他佛世界的講話不是像我們一樣,靠嘴巴講,佛經上也經常提到:上方世界靠彼此的氣味,香味,彼此一聞到意思就懂了,佛經上經常提到。還有其他佛土的世界,言語的通達不是靠聲音的,靠彼此的光明。放的什麼光,「噢,我懂了你幹什麼。」他就懂了。現在科學進步,我們人類腦子裡想什麼東西照相可以照出來,光不同,起一個壞念頭就是黑光,好念頭就(暫停)。

比如看你身上有十塊錢,很打主意,放出來的就是紅光裡頭帶一點黑氣,貪心。好的光啊,金光發亮,白光,都是清亮的,最好還是藍光,天青色的藍光。那麼其他世界佛土的人彼此溝通意思不是靠語言文字,亦依光明,有些就靠彼此的光明就通了意思,溝通了。還有些是依妙香,彼此的氣味。

這個氣味在我們人類叫做體嗅,人體各有各的味道,有些人身上出的汗是酸味的,有些人是發焦,焦味的,反正是五花八門,各種味道都有。他說有的世界聞到這個味道,妙香味,或者是吃到一種滋味,他就溝通了意識。假立三故,那些世界的所謂名、句、文身就靠別的東西形成了,建立三樣東西:名、句、文身。這是解釋、辯證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裡頭的道理,還沒有完。

「有執隨眠異心心所。是不相應行蘊所攝。彼亦非理。」現在有一個名稱,咋看很麻煩,也是翻譯最好的名句,隨眠這兩個字。這個隨眠啊,中國佛經、佛教的文學,很多教的名稱,玄奘法師翻譯唯識採用了這個名稱,叫隨眠煩惱。

我是始終認為玄奘法師這些地方翻譯的啊,豈止五體投地啊,有十體我都投地了,高明!這個隨眠煩惱,隨就是跟著你,不過如果你解釋為跟著你睡覺,那算什麼東西啊,那也不是棉被,也不是榻榻米,怎麼叫跟著你睡覺?它跟著你,使你永遠在睡眠不清醒的狀態,叫做隨眠,所以連起來叫做隨眠煩惱。

一切眾生煩惱的心理跟著你,你自己不知道啊。它隨時跟著你,舊業都跟著你,你自己還不曉得跟在那裡?跟在頭上還是心裡?都不知道,它就跟著你。而使你一天到晚都在睡覺一樣,就像諸葛亮的詩:「大夢誰先覺」啊,人生都在大夢中,夜裡在做夢,白天瞪起眼睛也在做夢。這個夢如果能夠醒悟了,就叫悟道。諸葛亮這首詩文學境界,文句文身,實際上他並沒有悟道。

不過這首詩的第一句好像悟道了,為什麼證明他沒有悟道呢?《三國演義》上:「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看起來第二句話他好像在吹牛,諸葛亮真有點亮光了,好像悟道了。(對寫板書的同學講:「平生」啊,又不是皇帝,皇帝要你不跪,叫「平身。」)第三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看了下面兩句,他還在隨眠,所以他還是沒有悟道。其實這四句詩不是諸葛亮做的,寫《三國演義》小說的羅貫中做的。

說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睡醒時做的那個詩,「大夢誰先覺」。現在我們暫且不管諸葛亮,迴轉來看諸葛二,諸葛二是什麼?就是隨眠,使你糊塗。那麼隨眠這個東西呢?其他的佛經所講的無明就是這個東西,無明煩惱,不明白,糊裡糊塗,腦子就是笨,腦筋糊塗,就是一片無明,所以禪宗祖師的詩:「一片白雲橫古口,幾多飛鳥正迷恍」就是糊塗,頭腦不清,笨極了,永遠找不到規律,跟他講話他也不懂,這是講隨眠的狀態。

第二,所謂研究佛學的煩惱,這個特別注意啊,佛學所講的煩惱不是痛苦啊,痛苦是很嚴重的,煩惱是任何一個人免不了的。比如我們現在坐在這裡,或者覺得天氣太熱了,總之是心中有事,隨時不舒服,隨時腦筋里、心理上沒有做到像好的天氣、太空散掉的青天一片雲都沒有,做不到。只要有一片白雲迷住了,都叫做煩惱。還不要像這幾天,不是白雲都是黑雲。

現在就講到隨眠煩惱。有執,即有一部分小乘的佛學家,執著了隨眠這個東西異心,他認為這個無明是單獨有一個東西,有一個心理狀況,異心,同我們的心性之體不同。異心心所也同我們的普通心理狀況不同,這就叫隨眠。認為隨眠這個東西是不相應行蘊所攝,他說這個隨眠不是心理狀況,是個什麼呢?是生命本能活動的那個行陰的範圍。

人為什麼要睡覺呢?疲勞要睡覺,像我們習慣地認為人不睡覺不得了,要死的,做不來,健康很壞。其實修道人真修到了可以斷除睡眠,不睡。因為睡眠是一個習慣、習氣,睡眠就是一個隨眠煩惱。

所以睡眠不一定是生理上的需要,是心理觀念的需要,也屬於心心所。所以隨眠的睡眠不屬於行陰所得,不是生命本能的關係,還是心理的作用。因此他批駁他彼亦非理,如果他認為隨眠是屬於行陰的範圍,不合理。

「名貪等故。如現貪等。非不相應。執別有餘不相應行。准前理趣皆應遮止。」他說隨眠煩惱是什麼東西呢?是無明,無明屬於根本的壞心理的貪的心理,佛學把一切的心理狀況歸納,根本的煩惱有三個:貪、瞋、痴。廣義的貪一切都是貪,一切貪名利、貪享受,乃至我們胖子怕熱的的貪涼,瘦子怕冷的貪穿衣服,都屬於貪。喜歡吃鹹的人多加一點醬油也是貪,喜歡吃甜的多加一點糖也是貪。

這個貪慾本身就是個無明。因為你自己不知道心理會有這個東西,你總覺得是一個生理的作用,不是心理的作用,這是徹底的唯心主義,是心理作用。但是你自己檢查不出來自己心理習氣的貪慾作用,因此它的這個習慣變成你的隨眠,一片無明給你蓋住了,隨時跟著你,使你永遠不清醒,反省不到。隨眠就是自己反省不到,你在睡眠狀態中嘛。所以隨眠無明這個東西是屬於貪慾的心理的範圍。

如,例如說,我們心理呈現了貪慾的境界,非不相應,這個並不屬於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的關係,這是與意識有關聯的所謂相應法。執別有餘不相應行,如果你認為隨眠無明的狀態是生命本能的作用,不是心理的作用,執著特別另有一種所謂不相應行的,他就觀念錯誤,立論錯誤。

准前理趣,准即拿前面邏輯分析的標準,以邏輯推理的標準,邏輯論辯的道理,趣即是這個觀念的內容,皆應遮止,這是講佛教本身小乘派別一個學理觀念上的偏差,應該遮止。

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完了,現在論辯無為法。上面這些佛學的歸納,我們重新提起大家注意:一切宇宙萬有,不管形上、形下,或者沒有事實可以達的,在思想理論觀念上抽象可以達到的,這些等等都是屬於有為法。

得道、修道,這個道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悟道了,比如大家喜歡講禪宗,開悟了,開悟了是什麼東西?你得到了什麼?「哎,我真的悟了。」你真的『誤』了,那是言旁口天的誤,你絕對誤了。(這兩個誤、悟拜託你寫一寫)如果真悟道了的那個悟,悟到什麼?悟到無為法。

你有所悟,有個境界,有所得,有所了,都是這個誤,不要搞錯了。你說:「我證到了空,哎呀,我好清凈啊,解脫了。」早就是這個誤了。悟道之悟是無為法啊,尤其我們諸位專門學佛的同學,特別特別注意啊,現在解釋無為法。

「諸無為法離色心等。決定實有理不可得。」第一條,批駁佛法外面的外道,這個外道不是宗教性的,不是佛教性的。佛學、佛理這個性,佛法性,怎麼說呢?心外求法都叫外道。若宗教性的呢?你同我的崇拜信仰不同就叫外道,那不對。真正的佛法講外道是心外求法,為之外道。

宗教性的,形象不同就叫外道,信仰不同、觀念不同就是外道。這個要注意啊,這裡講的外道不是宗教性的,是佛法性的。他說一切外道也講得道,所謂得道就是證得無為。比如我們中國文化老子,老子就提倡無為之道。但是千萬不要把老子的無為類比佛家所提的外道無為,這完全錯了。這是另外一個專題,暫時不講。現在講佛法印度哲學所包含的無為法。

外道認為一切無為法離色心等,認為離開心、色即物質,換句話說是離開身體,身體就是色法。心,一切心,心理狀況,認為得了道就是身體也沒有了,心也沒有,沒有了以後有什麼?有個道。這個道叫什麼?叫做無為。決定實有,得了道就好了,我們經常聽到學佛的人講:「如果我得了道就好了。」

好了怎麼樣?好了就有那麼大的果果請你吃啊?還是有那麼大的餃子?你好了,那天上的月亮會大三倍啊?「如果我得了道就不來了。」「你不來了到那裡去啊?」「啊,我得了道就不到這個世界來了。」「那麼你到那個世界去呢?」這都是莫名其妙的觀念,都是自己在欺騙自己。這是誤了,自己欺騙了。因此,正統大乘佛法認為理不可得,你觀念錯了,不合理。


推薦閱讀:

南懷瑾:佛法最中心處
南懷瑾的八字帶有帝王氣嗎?
南懷瑾:不如人意,才是人生!
南懷瑾開示輯錄

TAG:南懷瑾 | 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