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構豬群的非特異性免疫屏障

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力與特異性免疫力。特異性免疫力(Specific immunity)是指動物機體對抗原特異性識別而產生的免疫力,即產生免疫應答和由此產生的免疫抗體。特異性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很強的針對性與專一性。動物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力主要體現在細胞免疫(T細胞)與體液免疫(B細胞)兩個方面。本文就如何重構豬群的非特異性免疫屏障,談點個人意見,僅供同仁們參考。

一、關於動物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的問題

1、非特異性免疫力

非特異性免疫力是動物機體對進入體內的異物的一種清除機制。它不涉及對抗原的識別和二次免疫應答的增強,但也有清除病原的功能(可清除體液中的顆粒病原體)。非特異性免疫又稱之為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或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2、非特異性免疫力的功能

主要有三大功能:免疫防禦功能、免疫穩定功能[自身穩定(bomeostasis)]與免疫監視功能(immunologic surveillance)。非特異性免疫力是動物機體抵禦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並啟動和參與特異性免疫應答。保持機體體內環境穩定與生理功能的平衡。

3、動物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的構成

動物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主要是由天然屏障、吞噬作用與體液因子(即細胞因子)等構成的,統一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之下,形成一個免疫網路體系,保持機體的健康。

4、非特異性免疫力與特異性免疫力之間的關係

動物機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禦、免疫監視和自身穩定的三大功能,而其中非特異性免疫力是動物機體抵抗各種有害因子和病原侵襲,以及維護特異性免疫力的根本與基礎。如果動物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不健全、功能低下,特異性免疫力也不可能健全,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最終會導致動物機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常年免疫力低下,極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的發生與流行。要想通過免疫接種疫苗,給動物獲得堅強的特異性免疫力,必須首先要保護好動物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屏障,否則會造成免疫失敗。

二、當前豬群中影響非特異性免疫屏障的主要因素

1、病原性因素

(1)病毒:藍耳病病毒(PRRSV)、圓環病毒2型(PCV2)、豬瘟病毒(HCV)、口蹄疫病毒(FMDV)、偽狂犬病毒(PRV)、豬流感病毒(SIV)、細小病毒(PPV)等。

(2)細菌:肺炎支原體(MPS)、傳胸放線桿菌(APP)、副豬嗜血桿菌、沙門氏菌、附紅細胞體等。

(3)寄生蟲:旋毛蟲和弓形體等。

上述各種病原微生物對動物機體的單核細胞、吞噬細胞以及淋巴細胞等均有損傷作用,嚴重影響到免疫細胞的生物學功能,造成動物機體免疫抑制,明顯的降低非特異性與特異性免疫力。比如藍耳病病毒感染豬體後,首先侵害豬只肺部的非特異性免疫屏障的巨噬細胞,導致全身性血栓形成,並出現血管炎、鼻黏膜上皮細胞變性、纖毛上皮消失、支氣管上皮細胞變性、巨噬細胞鞘的淋巴細胞減少,細胞核破裂與空泡化,嚴重影響到呼吸系統非特異性免疫的功能。

2、非病原性因素

(1)動物遺傳因素: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體異常、胸腺發育不全、脾臟發育不全等。

(2)營養因素:豬體缺乏維生素A、B、C、E等;缺乏微量元素銅、錳、鋅、鐵、硒等,這些必須的營養物質缺乏,可影響免疫器官的發育,阻礙T細胞與B細胞的分化與增殖,造成豬體免疫系統萎縮,導致非特異性免疫力低下。

(3)中毒因素:主要是霉玉米毒素中毒,如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煙麴黴毒素及赭麴黴毒素等。可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溶解淋巴細胞,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與核酸的複製,導致非特異性免疫力全面下降,可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3)藥物因素: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鏈黴素、新黴素、氯黴素等)、磺胺類藥物、激素類藥物及驅蟲類化學藥物等濫用、長期使用不僅造成耐藥性「超級細菌」的出現,藥物殘留,而且使豬只非特異性免疫力嚴重下降,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4)理化因素:重金屬(如汞、鉛、砷等)、工業化學物質如氟、苯酚類及甲醛類消毒劑、殺蟲劑等能毒害免疫器官、破壞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非特異性免疫力。除外,放射線與紫外線等,可殺傷骨髓幹細胞,損害造血幹細胞,導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喪失。

(5)應激因素:過熱、過冷、擁擠、轉群、斷奶、分娩、接種、換料、長途運輸等各種應激因素,可促進動物機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造成非特異性免疫力下降,發生應激反應。

三、如何重構豬群的非特異性免疫屏障

1、種豬群要健康、品種優良

種豬群要生產性能好,產仔率高,料肉比低,生長快,抗病力與抗應激能力強,瘦肉率高等。種群優良,才能繁殖健康優質的仔豬,這是遺傳基因所決定的。不要走「引種、退化、引種」的老路,要培育中國的良種種豬群。

引種一定要嚴格隔離檢疫一個月,做血清學與病原學檢查,確定其健康狀態。否則,不能作種豬培育與種用。

2、飼餵全價優質飼料

供給豬只的飼料一定要營養全價,科學搭配,儘可能使用低氮日糧和氨基酸平衡日糧,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特別要注意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力的VA、VE等以及微量元素硒、鋅、鉻等用量),確保豬只各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這是保障豬只的免疫力與抗病力的物質基礎,只有把豬只飼養好,堅持「養重於防」,才能有效的防制各種疫病的發生。

嚴禁飼餵發霉變質的飼料。目前飼料中存在黴菌毒素污染比較普遍,對豬只的健康生長造成嚴重威脅。據調查,動物飼料及其原料黴菌毒素污染率高達30%~40%,南方各地還更為嚴重。黴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細胞,使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機能受到抑制;毒素能損害抗原呈遞細胞和吞噬細胞的功能,減少抗體的產量;毒素還可以抑制免疫細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分解,影響核酸的複製,降低機體的免疫應答等,致使豬只免疫力低下,抗病力下降。接種疫苗不產生抗體,誘發各種疫病的發生。

飼料霉變嚴重者應廢棄,輕度霉變者可用清水沖洗3次,再用0.1%漂白粉水浸泡3小時,然後再用清水沖洗3次,可除去毒素的60%~90%。烘乾或晒乾後,粉碎並拌入除霉劑或脫霉劑再餵豬。只能喂育肥豬,不準喂種豬和哺乳仔豬。

3、針對疫病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

我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有9.7萬噸抗生素用於畜牧養殖業,佔全年抗生素用量的46.1%。在豬病防控中要避免使用易造成機體免疫抑制併產生耐藥性與藥物殘留的各類抗生素藥物,特別是不要濫用或長期使用劣質的抗生素,如氯黴素、痢特靈、鏈黴素、新黴素、四環素、土霉素、地塞米松、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糠皮質激素、潑尼松、可的松、雄激素、睾丸激素、磺胺類藥物等。這些藥物不僅對機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易產生耐藥性菌株(出現「超級細菌」)與藥物殘留,影響預防與治療疫病的效果,威脅公共衛生的安全。

因此,在豬病防控中,一定要根據病情科學合理的選擇安全、優質、高效的抗生素對症使用。首先要對疾病作出正確的診斷,對症的選擇藥物,最好是先做葯敏試驗,再根據藥物的性質與作用選用最敏感的抗生素進行對症治療或預防,方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4、堅持對豬群進行免疫檢測與疫病監控

豬場每季度進行免疫監測1次,每半年對疫病監控1次。以了解豬群的免疫狀況與抗體水平,找出隱性感染的帶毒豬只,凈化豬群。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清除傳染源,確保豬群的健康。種豬場重點是檢測豬瘟、藍耳病、口蹄疫、偽狂犬病與圓環病毒病等,這些疫病危害嚴重,是國家規定的動物重大疫病,必須要嚴加防控。

5、科學驅蟲

種公豬每年驅蟲3次;後備母豬配種前20天驅蟲1次;妊娠母豬產仔前20天驅蟲1次;保育仔豬轉入育肥前7天驅蟲1次;育肥豬育肥中期(上市前2個月)驅蟲1次;外購仔豬,隔離檢疫後,20天左右驅蟲1次。

6、加強健康調理,增強豬群的非特異性免疫力

上述影響非特異性免疫屏障的各種因素都可造成豬只出現免疫抑制,降低其非特異性免疫力和特異性免疫力,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兩者互為因果。為此,必須對豬群進行健康調理,以有效降低和解除機體免疫抑制,提高動物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與抗病力;清除體內隱性感染的病原體,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與流行,從而達到健康養豬之目的!

本文選自:《中國畜牧業》2013年16期,作者:萬遂如

推薦閱讀:

禮與法:二程重構政治秩序的雙重路徑
C輪toB公司產品架構重構(新架構設計)
被害人視角與刑法理論的重構
重構華夏文明——陰陽道學結構

TAG:重構 | 免疫 | 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