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08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一O八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108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五面,從變化幢天王看起:
【變化幢天王。得觀眾生無量煩惱普悲智解脫門。】
這是第十位天王,這一段裡面總有十一位天王。『觀』是觀察,觀察『眾生無量煩惱』,這也是屬於觀機,觀機愈深愈廣,教化的效果一定就愈殊勝。如果沒有能力觀機,教學的效果就很不容易收到,甚至於還恰恰相反,收了反效果,這種情形自古至今常常見到,所以觀機一定要真實智慧。世間人智慧沒有開,往往憑他一生當中的經驗閱歷,也能達到相當效果,但是總不能像諸佛菩薩那麽樣的透徹,這就是世聖不如出世間的大聖,道理在此地。觀察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煩惱就是病毒,煩惱就是病根,他在六道裡面輪迴,受苦受報,都是由於痴迷引發的。你能夠觀察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油然而生,這能真正生起來,慈悲心生起來,你一定會去幫助他、去教導他。他是由『普悲智解脫』,這裡頭「普」字非常重要。世間人也有慈悲,為什麽不能得到解脫?也就是說他有慈悲,為什麽不能從慈悲裡面修行證果?他的慈悲心不普。這個普是周遍法界,他是清淨平等周遍法界的大慈大悲,這才能夠超越十法界,得到真正的解脫。
四果羅漢的解脫不算是真正的解脫,古大德所謂半個解脫,怎麽是半個解脫?他脫離六道輪迴,沒有脫離十法界,所以算是半個解脫。如果脫離十法界,那才叫真正的解脫。脫離十法界,諸位要曉得,就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證三不退。雖證三不退,沒有圓滿,所以總比不上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只要你往生淨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圓證三不退,要特別注意「圓」字。在一真法界裡面,初住菩薩就證三不退了,什麽時候才圓證?一般大乘經論上給我們講的標準是八地以上,八地以上才叫圓證。由此可知淨土的超勝,諸佛之讚歎不是沒有道理。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一品煩惱都沒斷,往生到極樂世界叫帶業往生,帶著煩惱去往生,生到那個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就圓證三不退。何以知道圓?四十八願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圓證三不退。通常經論裡面跟我們說,什麽地位是阿惟越致?七地以上,七地以上就是八地。在一般諸佛淨土裡面,從初住到等覺要經歷三個阿僧祇劫,七地菩薩是第二個阿僧祇劫修圓滿。由此可知,圓證三不退的人是已經達到第三個阿僧祇劫,念佛往生的人佔了很大的便宜,等於說是少修兩個阿僧祇劫。
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清楚、要明瞭,然後你對於淨土的信心才會堅定,任何一個法門沒有辦法跟它相比。所以華嚴會上,文殊、普賢勸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華藏世界從初住菩薩開始一直到等覺,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勸他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們想想看,這是什麽氣象?看到這種情形我們覺悟了,醒悟過來,你叫真覺悟,真的清醒過來了,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這是世尊在所有大乘經裡面都這麽說,不是偶爾說一次、兩次,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我們要深深體會到佛這個意思。實在講,諸佛如來觀察我們這個世間眾生太苦了,憑著自己沒有能力斷煩惱,只有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這一生才能成就。他是從這個法門、這個方法得解脫的,我們也應當效法菩薩、學習菩薩,死心塌地一門深入,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也能得到這樣的成就。末後一尊:
【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得放光現佛三輪攝化解脫門。】
三輪都在這一句裡面顯示出來,身現相、口妙音、意放光,『放光』、『現佛』、『攝化』,把這個意思都顯示出來了。『三輪攝化』前面,天王名稱裡面有『星宿音妙莊嚴』,音妙,所以在名號以及他得法裡面,三輪的意思非常圓滿,都很明顯。一切諸佛如來無不如是,身語意三輪念念都是幫助一切眾生,念念護念一切眾生,念念成就一切眾生,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凡夫身語意無一不是貪圖自己的享受,縱然是利他也是自利厚、利他薄,心行都如此,所以修行不能成就、功夫不能得力,原因都在此。在這個經裡面,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為我們示現三輪攝化可以說是太多太多。為什麽這麽多次的來示現?這正是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凡夫根性不利,遍數少了記不住,很容易忘記;遍數多,重複多次,幾十次、幾百次,才稍稍有一點印象,這個印象能夠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提起觀照,也就是說我們面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會想得起來佛在經典上的教誨,這就叫觀照,能想得起來。我們面對著這個境界,應該要用什麽樣的心、什麽樣的態度行為,依照佛的教誨去做,這叫提起觀照功夫。
如果你記不得,境界現前,你會被境界牽走,境界具有強大的誘惑力,五欲六塵。外面很大的誘惑力,裡面又有妄想煩惱不間斷,你怎麽能禁得起誘惑?所以境界一現前就跟著轉,心隨境轉,這是凡夫,這叫顛倒,迷惑顛倒。怎樣才叫不迷惑、不顛倒?你的心在境界裡面做得了主,不被境界所轉。佛法裡常講「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是你做得了主;用現代的話來說,你已經不會被外境所誘惑。外境裡面有世法、有佛法,世法、佛法都不能誘惑你,你的心定,安住在三昧之中。我們念佛人安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你就得念佛三昧,世出世法都不能動搖你,都不能夠誘惑你,你的心定了。這就叫念佛三昧,這就叫功夫成片,這樣的人就決定得生淨土;雖然往生品位不高,生凡聖同居土,那就很了不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過去祖師大德講,你就圓證三不退。
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念念念眾生,念念念佛法。念眾生苦,提高自己的警覺心,如果我們這一生不能往生,一切眾生所受的苦難我們都不能避免,往後的日子要跟著受苦,你說這多可怕!所以念眾生苦意思很多,最重要的意思,對我們講,提高我們自己的警覺。第二個意思,我們如何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離苦得樂,那你就要真修。真修是念佛堂裡頭真念,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你在念佛堂念佛不僅僅成就自己,救度一切苦難眾生。救度的道理前面說過好幾遍,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我們在念佛堂念佛產生的效果是真實的,不是我們假想。用今天科學理論都能夠證實,何況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太多太多次,我們這部經從頭念到此地,已經念到不少句了。這一切諸法從哪來的?從心想生;眾生苦難從哪裡來的?也從心想生。他的心想不善,念頭一起來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必定損害別人,這就造罪業,罪業帶來災難,天災人禍是這麽來的。
我們要想消除災難,消除這些天災人禍,從哪裡做起?從心地裡面做起,你把這些損人不利己的念頭、行為放棄掉。外國人所謂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我們佛法裡面講執著,佔有一切人事物為自己享受更是嚴重的執著,這種執著就變現出六道三途一切苦難的境界。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接觸佛法,讀誦佛的經論,起初雖然念,也不會真的相信,說說而已。念的遍數多了,念的時間久了,我念了將近五十年,在半個世紀生活裡面的體會,證實佛在經上所講的句句都是真話,深信不已,然後才曉得念頭重要。所以佛家講修行,修行最基本的理論是什麽?作觀,你們都聽說這個名詞。禪宗裡面講觀想、觀照,我們念佛有觀想念佛,禪宗更重視這個總持法門。觀照、照住、照見,都離不開觀,簡單說為作觀,就是你要做觀照功夫,你要做照見的功夫、照住的功夫。用現代的話講,你要改變你的觀念;我們淨宗講,你要改變你的觀想,淨宗經論上教我們觀佛、想佛,你把觀念換過來,這是心想裡面最殊勝的心想、最好的心想,想佛、念佛,十法界裡面沒有比佛更殊勝,所以我們把念頭轉過來,想佛、觀佛。
念佛堂就重要,念佛堂裡面掛滿佛像,掛那麽多佛像用意何在?就是幫助你作觀,讓你無論在哪一個方向你都看到佛,無論在什麽時候你心裡面都想佛。功夫如果成就了,你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念佛堂這些佛像是什麽?芸芸眾生,一切眾生都成佛,你自己也成佛。這個心多殊勝,這個想多圓滿,把一切眾生那種錯誤的想法、煩惱的想法、自私的想法把它平息,我們想佛念佛,把眾生種種煩惱、種種罪業的想法把它扯平,災難就消除了。這是消災免難的根本法,世間人不知道,這個道理確實只有佛知道。我們一個人念佛效果小;大家在一起念佛、一起想佛,這個力量大!諺語常講「三人同心,其利斷金」,這是比喻,三個人同心,這個心的力量就太大了。金是金屬,最堅固的東西,你能夠把它切斷,比喻這個力量之大。念佛堂就等於是思想波的發射台,發射出去是憶佛念佛這個思想波,所以能平息眾生的煩惱。然後你才曉得,到念佛堂念佛是多麽大的功德,你在家裡面念佛是自度,你到念佛堂來念佛是自度度他。
真正的效果在念佛堂;彼此在一塊研究討論,那是解門,如果不落實到行門上不會產生效果,所以諸位才曉得念佛要緊。我們走到任何地方都提倡念佛堂。沒有法師帶,希望有大心居士出來領眾念佛;不會敲法器沒有關係,現在用念佛機也很方便,跟著念佛機老實念,只要真正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產生不思議的效果。我們可以學習諦閑老和尚教他那個鍋漏匠徒弟的方法,這個方法有效,而且非常方便,一點障礙都沒有。念累了你去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要知道把握光陰,決定不能讓時光空過。念累了坐著休息也行,躺著休息也行,休息好了,一醒過來趕緊接著再念,他那個鍋漏匠的徒弟就用這個方法,念了三年站著往生。他沒有別的本事,他就是依教奉行,老老實實照老和尚教誨去做,就收到這樣殊勝的效果,令人羨慕。所以我們要真干。佛在經論裡常常勸導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我們不曉得從哪裡下手,不知道怎麽做法。進到念佛堂念佛就是斷惡修善。你在念佛堂裡面,心裡想佛、口裡念佛、身禮佛,豈不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了嗎?那就乾的斷惡修善。
所以三輪攝化,意願我們必須要有,要向菩薩學習。接著請看下面的經文,末後一行:
【爾時清淨慧名稱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而說頌言。】
這是說偈的儀式,跟前面所說的意思一樣。這是第三禪,三禪是淨天;三禪有三天,少淨、無量淨、遍淨。『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天眾』,都有很深的意思,前面說過,此地就不再重複。請看偈頌第一首:
【了知法性無礙者。普現十方無量剎。說佛境界不思議。令眾同歸解脫海。】
第一首偈是清淨慧名稱天王說的,在前面長行裡面,我們讀到他得的是「了達一切眾生解脫道方便解脫門」,他的讚頌與他所得的法門一定是相應的。得法裡面有「了達」,此地講『了知法性無礙者』。我們學佛,對於「法性」這個概念,多少都要有一些體會才好。佛法的修學常講如理如法,什麽叫如理?對法性稍稍有一點體會就如理,然後如法就不難做到,如理是最難。法性是什麽?虛空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一般人講萬事萬物,生起的根源叫做法性;法就是指一切萬法,性就是體性,一切萬法的體性叫法性,所有一切萬法,連虛空都是它生的。也許諸位要問,虛空怎麽是它生的?虛空真的是它生的。你要不相信,我問你:你有沒有做過夢?你有作夢的經驗。你夢中有沒有虛空?有,夢中有虛空。夢中虛空從哪來的?不是從夢境當中生出來的嗎?等你醒了之後,你夢境裡的虛空沒有了。虛空也有生滅,虛空不是真的,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今天在迷,迷就在作夢,我們覺得這是虛空,虛空是我們的夢境;哪一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虛空就粉碎了,虛空就沒有了。宗門叫「粉碎虛空」,那是破無明,證得法性,證得法性就是明心見性。明心,那個心是什麽?心是阿賴耶識;我們廣義的說,心就是八識,對於八識到底是怎麽回事情明白了、清楚了,見性是見到真性。心是能現,識是能變,能現能變搞清楚了,所現所變哪有不明白的道理?這叫大徹大悟,這叫做明心見性。入這個境界才知道無障礙,就是《華嚴》所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境界就是諸佛菩薩的境界。所以第一句就是宗門所講的明心見性。
第二句『普現十方無量剎』,這是現相,依什麽現相?依法性現相。法性是理無礙,現的相是事;理無礙,事也無礙,這是不思議境界。「普現十方無量剎」,剎是講的依報。依正是一不是二,給諸位說,有依必有正,有正必有依,不會只現一個,現相是同時現的,沒有先後。所以世間人說宇宙生命是從進化而來的,進化不是真的。提倡進化論,說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你們想想這話能講得通嗎?人從猿猴進化而來的,現在的猿猴為什麽都不變成人,還有猿猴在?總不能說這部分進化了,那部分不進化,停留在那裡,這講不通。可是這種說法世間人容易相信,佛說的真實法一般人聽了搖頭,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佛告訴我們,法界的現象是頓現,沒有漸次,一現一切現,一現同時現,沒有先後、沒有次第。
《愣嚴經》上說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說得太好了,都是講的事實真相,誰能懂得?這兩句話把宇宙發生根源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愣嚴》上這兩句話,諸位要細心去體會,「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是不生不滅,生滅同時,一切諸法的真相如是,佛見到了,法身大士見到。這個意思我們在前面曾經詳細報告過,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一切法,相有體無,事有理無,你可以受用,決定得不到,你要以為你會得到,是個妄想,你自尋煩惱;一切法不可得,這是佛給我們講真話。所以佛應化在十法界,遊戲神通,他多自在、多瀟洒,為什麽?他沒有得失;為什麽沒有得失?他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不但世間一切法不可得,佛法也不可得。現象怎麽來的?緣生的。這是就我們常識來說,第二義的講法,緣聚則現、緣散則滅,這個我們可以懂、可以接受,這是很粗的相,不是真相,真相就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生滅同時,那才說的是真相。
所以諸位要曉得,現依一定有正,現正一定有依。就如同我們作夢一樣,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有人,是正報;有山河大地、有虛空,是依報),你在作夢,你仔細去想想,你哪一天曾經做了個夢,先有一個人,然後又出來,次第變現出來,有沒有這種情形?沒有。所以它是頓現、同時現,它不是有次第的。夢境實實在在講,就是我們現前現實環境的一個縮影,非常相似。所以世尊在經論裡面常常用「夢幻泡影」來給我們做比喻,希望我們從這當中去體會,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虛幻不實。依法性的理體能現,依心想能變,我們能夠轉變自己的境界,我們也能夠幫助別人轉變境界,這裡頭是有理論的,不是隨便說,確有理論依據。我們念佛就是幫助世間業障深重的眾生消災免難,我們在幫助他。所以第二句是講能現能變。
『說佛境界不思議』,「說」就是教學、教導,「佛境界」是真實的境界。悟了就是佛境界,迷了就是眾生境界;換句話說,境界沒有迷悟,迷悟在人,境界哪有迷悟?覺悟了,十法界原來就是一真法界。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那是在迷;悟了之後,「得來全不費工夫」,原來就是!這說明一樁什麽事情?境界沒有迷悟,迷悟在人。誰給我們說法?過來人給我們說法,也就是他悟了,他來給我們說,把他悟入依據的理論、所用的方法,以及悟入之後他所見到的境界給我們報告,我們聽了之後也明白了、也覺悟了。覺悟的淺深與每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各個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緣厚的人,一聽他就真的能悟入這個境界,聽了之後他能證果,這是善根福德深的人。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經典裡面記載,世尊講經說法,聽眾裡面居然有證果的;經還沒講完,講了一半,講了三分之一,聽眾居然有證果的,善根福德厚。差一點的他開悟了,這個悟是解悟,他解悟,明白了,沒有入境界。所以悟有解悟、有證悟;解悟不錯,但是沒斷煩惱、沒斷習氣,換句話說出不了輪迴,一定要證悟才能夠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這個我們要懂得。
能說佛境界,佛境界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以《華嚴經》來講是一真法界,佛境界不思議就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也屬於這個境界。誰能說?剋實而論,只有佛能說,等覺菩薩都不行,只有佛能說。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沒破,要得佛力加持他才能說,所以這些菩薩很客氣,「承佛威力」他才能說,承蒙佛威力加持;他能信能解、能行能入,這是承佛威力。我們今天亦復如是,我們要不得佛威力加持,我們是凡夫,哪有能力說?再說,這種一乘了義的大經,諸佛根本法輪,同修們在下面聽,你能聽懂,那叫怪事,你怎麽會聽懂?殊不知你能夠聽懂也是承佛威力。你沒有求佛,怎麽就得佛加持?實際上你有求,你自己不知道。怎麽說你有求?你過去生中曾經聽過這個法門,曾經學過這個法門,阿賴耶識裡頭有《華嚴》的種子善根,這是潛藏在你阿賴耶識裡頭,你自己不知道。現在聽說這個講堂有人在講《華嚴經》,你很歡喜來了,坐在這個地方,這個念頭、這個行為就是求佛加持,佛知道。所以到這個講堂來,每個人都是承佛威力加持,你在這個地方你能夠聽得懂,你能聽得生歡喜心。
雖然聽得好像明白,聽得很歡喜,出去就忘掉了,也沒辦法做到,不能落實,這是什麽原因?善根不夠厚,還是差一些,所以你的妄想煩惱一現前,佛這個加持力量立刻就退了。每天都有一個長時間得佛力加持,如果能繼續不中斷,半年、一年那個人就改樣子,就起了變化,你的心理、觀念起了變化,你的容貌起了變化,你的體質也起了變化,而這種變化非常明顯,你自己會感覺到。這也叫做證,證得淺顯而已,證得很淺,由淺證逐漸逐漸就深證,功夫都是從這麽來的。你果然有恆心、有毅力、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把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捨棄,這是智慧),進入到道場來,接受諸佛菩薩的薰陶。諸佛菩薩你沒見到,道場氣氛,現在人講磁場,你在這個地方有不一樣的感受,這個磁場、這種氣氛就是諸佛菩薩不思議威神力的加持,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世間人什麽叫加持?找個和尚、法師給你摸摸頭頂叫加持,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加持是你肉眼看不見的,一股無形的力量,那是真加持。
最後一句是說成就,我們一般講成績,『令眾同歸解脫海』。佛現身說法為了什麽?為了普度一切眾生。眾生也得解脫,那真的叫得度,這是究竟圓滿的得度。我們今天幫助眾生,唯一能夠圓滿幫助他得度的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可是要令眾生對這個法門相信,不懷疑,肯念佛、肯求生淨土,真的不是容易事情。如何能令一切眾生生信心?當然首先自己要有信心;自己都不相信,怎麽能叫別人相信?首先自己要堅定信心,自己有真實懇切的願望,別人接觸他才能夠生起信心,他才能發願。由此可知古人講的話沒錯,自己沒有得度,要想度別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可見得自己一定要得度。我們今天憑藉什麽得度?憑藉淨宗法門,憑藉念佛成佛,我們就憑這個。自己有堅定的信心往生淨土,絕不懷疑,人家聽我們說話的語氣,看到我們這個形象,他才能生起信心。我們自己要是半信半疑,願也不懇切,人家一看就看出來了,一聽就聽出來了,你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叫我們做,你自己還做不到,人家怎麽能相信?末後這一句是講果德,教化眾生真有成果。再看底下這一首,第四行:
【如來處世無所依。譬如光影現眾國。法性究竟無生起。此勝見王所入門。】
這是最勝見天王他的讚頌。前面長行,他所得的法門是「隨一切諸天眾所樂如光影普示現」的法門,他是從這個法門證得的。『如來處世無所依,譬如光影現眾國』,就是說光影示現的意思,這是真正覺悟,於一切法中不迷不惑。我們凡夫在這個世間,細細的思量觀察,何嘗不如是!「處世」兩個字,可以把它解作出現在世間,我們現在出現在這個世間,有沒有依靠?真正說來是無所依,這個話是給你講真話;有所依是假的,有所依決定不可靠。
諸位同學學佛,一進佛門先教給你三自皈,傳授給你皈依法門。皈依意思很深,皈是怎麽?回頭,從那些不可靠的無所依處回頭。世出世法裡沒有靠得住的,這個你一定要清楚,回過頭來要找一個真正能夠靠得住的,你依靠它;真正靠得住的是什麽?是自性。三皈依跟諸位說,就是《愣嚴經》上講的,你要想證得不生不滅,無上菩提,你要用一個不生滅的因行去修,你要依不生不滅的因,你才能證不生不滅的果;不生不滅的因是什麽?自性。所以三自皈,叫你皈、叫你依什麽?依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這叫三寶;佛是自性覺,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淨,這真靠得住。可見得不是依外面,外頭靠不住,你要依佛。佛門裡常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怎麽能靠他?這是一個形相,形相的作用是什麽?叫我們看到這個形相,想到自性三寶,要依自性三寶。所以形相的三寶有用處,常常提醒自己,它功德在此地;沒有這個形相就忘掉了,就跟煩惱走了。所以形相功德也不可思議,它的作用是提醒我們,使我們念念都能回歸到自性,這是真正皈依處,除這個之外全是假的,無所依。我們凡夫很可憐,凡夫把自性迷失,真正是完全無所依。我們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眾生,念念之中都要找一個依靠,心裡面才有安全感。依靠到哪裡去找?決定找不到!你想找個依靠,給諸位說那是迷信,不是正信。只有佛法殊勝,只有佛法真實,教我們一個真正的皈依處,這就是教我們依自性。
第二句講「譬如光影現眾國」,這是講從性現相。眾國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剎土;說「現眾國」,依正莊嚴都包括在其中,所現就像光影一樣,不是真實的。所現的這些相無所依,不能依這些相,依相就錯了,為什麽?它是生滅法。不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生滅法,佛給你所講的一切法,佛所現的一切相,也是生滅法,一定要認識清楚,這個東西叫假的。明白覺悟的人依假修真、借假修真,都可以,我們借這些假相、借這些假法,到這裡面去體悟自性。為什麽?一切法的法性就是自性,在有情眾生分上,六根的根性就是自性;在無情眾生,它的體性就是法性。說法性也好、說自性也好、說佛性也好、說本性也好,都是一個性,這一個性是真的。為什麽佛見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見一切眾生,為什麽看他是眾生?我們是從相上看,佛是從性上看,從性上看都是諸佛。佛看一個人,看到眼睛能見,見性;看到耳朵會聽,聞性,佛在有情眾生根門當中見性,他怎麽不是佛?性是真實的,不生不滅,性就是佛。宗門說得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就是這個意思。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佛決定不是說他將來成佛,這個話說錯了,他就是佛。將來成佛,那他將來六根才有根性,現在沒有根性,哪有這種道理?
「迥脫根塵,靈光獨耀」,這兩句話也是《愣嚴經》上說的,是形容什麽?形容我們六根的根性。根性雖然跟根塵和合在一起,但是它不是根,它也不是塵,它決定不隨根塵生滅。根是眼根,我們以見性來講,眼根,外面它見的是色塵,色塵有生有滅,我們這個身體也有生滅,剎那生滅,但是見性是不生不滅,絕不隨眼根生滅,也不隨外面塵境生滅,所以它是常住真心,它是真如本性,當下就是,你怎麽能說他不是佛?佛看一切眾生是佛,他從哪裡看的?就從這看的,所以他成佛了。我們為什麽看一切眾生是生死凡夫?性忘掉了,專從相上看,我們是著相不見性。人家是見性不著相,所以看一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跟十方三世諸佛無二無別。所以要曉得,現相是光、是影。
第三句講『法性究竟無生起』,無生起就是無生滅。法性如果就《愣嚴》上做的比喻,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是六根,六根的根性,「究竟無生起」。無生當然就無滅,有生就有滅,六根根性沒有生,哪來的滅?所以它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大小、沒有異同,世間任何一法都加不上去。它什麽都不是,但是它是一切萬事萬法的根源,一切萬事萬法都是它變現出來的。可是你要曉得,所變現出來的都是光影而已,絕非真實。佛家講真實跟虛妄的定義,真實是永恆不變,這叫真實,如果會改變那就不是真實。所以一切現象都會變,諸佛剎土也會變,你們在經上看過,將來阿彌陀佛也有入滅,觀音菩薩接著示現成佛,這樣說,極樂世界還有生滅,華藏世界也有生滅。諸佛剎土裡只有一個土不生滅,什麽土?常寂光土。為什麽?這個土就是法性。法性身、法性土,法性就是身,法性就是土,說法性就是身就叫法身,或者叫法性身;法性就是土,土是你所依的,叫常寂光土,叫法性土,是這麽個意思。
由此可知,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我們究竟的目標,我們要在西方極樂世界證常寂光淨土,證法性身,那才叫究竟圓滿。能不能得到?能!不但能,而且很快速,比任何一個佛國土都快速。《華嚴經》是毘盧遮那佛的淨土,華藏世界,在華藏世界證常寂光土、證法性身時間長,經上講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文殊、普賢勸導大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證法性身、法性土時間短。這兩位大菩薩做表率,真正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他們做榜樣、做表率,他們兩個先發願求生淨土,後面再跟著去;不是說他只勸人自己不去,他自己去,帶頭作用。這些理跟事都要清楚,要很清楚。
法性是沒有生滅的,法相是有生滅的。法相雖從法性生起,但是法性絕不隨法相生滅,法相之生,法性不隨它生起;法相滅,法性不隨它滅。這還是很難懂,我們還得拿比喻來說,諸位要細細的去聽,細細在裡面去體會。我們現代大眾,日常生活當中用電器用得很多,如果講用電器來作比喻,諸位都能夠體會。我們把法性比喻作電流,把法相比喻作電器,電流充滿空間,無處不在,我們六根接觸不到,不能說它無;它確實存在,我們看不見、聽不到,也摸不到,確實存在。如果我們有電器接上電流,你就看到它起作用,電流通過燈,燈是個電器(法相),它就放光;通過前面這個機器,它就能把影像錄下去,通過麥克風它就把聲音傳出去。這就如同我們的六根,我們法性就好比是電流,通過眼根它就起作用,見的作用,通過耳根它就起聞的作用。電流是一個,絕不是說見性有別於聞性,一點分別都沒有,完全是一個性,器具不一樣,它起的作用不一樣;如同我們用的電決定是一樣,但是電器不一樣,所以它起的作用就不相同。再看器具有成有壞,電流絕不隨電器的成壞而成壞。你造一個電燈,電流不會隨你製造成電燈,電流就成了,沒這個道理;你這個燈壞掉了,電流絕不會隨你這個燈壞掉它就斷滅了,沒這個道理。諸位從這個比喻裡細細去思惟,我們身體六根就是六種不同的電器,能夠叫六根起作用的那個電流就是法性、就是自性。
自性之自,我們都把它解錯了,認為什麽?這是我自己的自性。他那個自很小,圈圈很小,他不知道這個自是大自,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我們沒有辦法理解自性,障礙在這個地方,看到自想到就是自身,就這麽小,別人那是他不是自,你說糟糕不糟糕?你怎麽能夠明瞭事實真相?所以這個自是大的自,我們講大我,不是小我,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宗門悟道的人曾經說過,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你們想想這個話什麽意思?眼是什麽?見性;見性是什麽?自性。這個意思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性。沙門是什麽?沙門是覺悟的人。覺悟的人明白,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所以看到「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看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你不契入這個法界,你怎麽會曉得?你不曉得,你怎麽會得受用?這個受用是真解脫、大自在!我們從這些地方體會到,見到世尊無盡的慈悲。我們眾生愚昧無知,一遍、兩遍怎麽行?四十九年,千遍萬遍,永無止息的為我們開示事實真相,讓我們也能夠入佛法界。
這是最勝見天王,天王名號意思也很殊勝。這個天王他是修什麽法門得道的?眼根,《愣嚴》二十五圓通,他是眼根;觀音菩薩是耳根入門的,他是眼根入門的,「最勝見」,從見性裡面入門的,是這個意思。學《愣嚴》,交光法師講得好,他老人家主張捨識用根。這句話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學用六根的根性接觸外面的境界,不要用六識,用六根的根性,所以叫捨識用根。用見性見、用聞性聞,當下就是!當下就是什麽?就是佛境界;用我們《華嚴經》來講,當下就是大方廣,當下就是佛華嚴。所以《愣嚴》叫開智慧的《愣嚴》,道理就在此地,問題你會不會用?你要對於道理不甚明瞭的話,你沒有法子用。所以明其理,識其相。理,「法性究竟無生起」;相,「譬如光影現眾國」,這個文是這樣說的。在《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用的兩句,此地連上面也是兩句,「如來處世無所依,譬如光影現眾國」,跟《金剛經》這兩句合起來看是一個意思。後面加上這句,比《金剛經》的意思還要圓滿,「法性究竟無生起」,這一句好,顯示出佛華嚴、大方廣當下就是。希望我們同修們也能細心體會,體會不到別胡思亂想,一想就錯了,一想就落到意識裡面去了,就墮落了,不能想的。不會不要緊,後面這樣的開示多的是,一遍一遍的薰修。決定想不得,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交代,決定想不得,一想就錯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二一一卷——第一二二0卷
※凈空法師和星雲大師及海濤法師會面時感人的一幕!
※凈空法師:自己害自己 / 明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凈空法師:把「看得破,放得下」好好做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