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職業的14大認知偏見:你知道幾個?

在進行職業規劃和選擇時,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智的,總認為自己是在比較了各種優勢劣勢之後才做出的決定。然而,有這麼一些認知偏見,總是會讓我們的「理性分析」變得滑稽十足。

如果你沒有正確地認識它們,就可能長期被它們所害—因為它們會誘導你選擇錯誤的職業。下面的問題將幫助你規避14個常見的認知偏見:(PS.在看本文前就假設你自己不受認知偏見的困擾,也是一直認知偏見。)

1、從眾效應 Bandwagon Effect

  • 你是否經常考慮:選擇什麼職業才能得到周圍人(包括父母、朋友等)的認可?

  • 你是否花費了太多精力去關注本專業其他的畢業生去哪兒了?

  • 2、權威偏見 Authority Bias

  • 你是否特別中意某個職業,因為某個你很尊敬和喜歡的人曾經向你推崇或者描述過這個職業?

  • 3、急於貼現 Discounting

  • 你是否去追求一個現在的可接受結果,而不是去等待一個將來有更大成長的結果?(比如過分重視底薪、過分重視第一年薪水等)

  • 註:貼現是指把未來的較高收益低價賣出,已獲得短期的較低收益。在職業規劃中,就是指過分看中短期收益,而忽視長期的能力增長的選擇。

    4、驗證性偏見 Confirmation Bias

  • 你認為你對於自己的了解和對於職業的看法是正確的,那麼你是不是僅僅去關注那些有助於證明自己看法的信息呢?

  • 有多久你沒有嘗試去尋找那些能夠挑戰你現在觀點的信息?

  • (比如你一直認為「公務員是一個穩定工作」,那麼你有沒有問自己:我的這個觀點是不是有可能是錯誤的?有哪些信息可以反駁我現在的觀點?)

    5、比較效應 Contrast Effect

  • 當你在過去發生了一個很壞的經歷,你是否在將來的職業選擇中過度地關注它的相反面?

  • (比如你以前很缺錢,在職業選擇中可能會高估薪水的重要性;你在學校學生會中有一段不愉快的經歷,在職業選擇中可能就想當然地規避一切「體制內」的選擇。)

    在多個職業選擇中,面臨各方面的取捨,你是否總是選擇最折中的方案?

    6、聚焦效應 Focusing Effect

  • 當你考慮自己的職業選擇時,是否過度依靠單一因素?

  • (比如選專業就選熱門的,你只考慮「熱門」一個因素;選公務員是因為穩定,你只考慮「穩定」一個因素而忽略企業因素的影響;)

  • 你是否經常過度關注某個單一因素,而低估了其他可能影響你職業滿意度的因素?

  • (比如你因為「穩定」而選擇公務員,而忽略了「成就感」、「職場公平」「等級關係」「對能力的培養」等對職業滿意度至關重要的因素。)

    7、框架效應 Framing

    (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說法可能導致人的不同判斷。比如同樣是10元賣兩個杯子,把杯子說成「買一送一」更加容易獲得消費者青睞。)

  • 你是否更加容易受到這個職業呈現方式的影響,而不是這個職業本身的影響?

  • (比如僅僅因為這個公司在你們學校開了聲勢浩大的宣講會,你就更加喜歡這個公司,而忽視了那些同樣適合你,但是沒有開這個宣講會的公司。)

  • 你是否過度被招聘宣傳中的圖片和語言吸引,而不去尋找在這些宣傳語背後的事實?

  • (比如某公司宣傳「我們給年輕人更多機會,更多學習空間」,但是實際上已經入職的人反映過,這個公司幾乎沒有什麼培訓,年輕人晉陞也很慢。)

    8、影響偏差 Impact Bias

    (人們往往會高估一個事件對自己的影響。比如人們認為自己斷了手就會一輩子不幸福,而調查發現大部分人斷手6個月內就可以恢復到斷手之前的幸福狀態;比如你可能會覺得拿到這個公司的offer就足夠讓你一直幸福了,但是實際上你只會因為這個offer歡呼雀躍幾天而已。)

  • 在你某一天對公司厭倦之前,你是否高估了你能夠享受這個工作的時間?

  • (比如有人憑想像認為成為一名「產品經理」足夠讓他激情投入工作十幾年,而實際上他可能入職半年就厭倦了這個生活而不得不跳槽。)

  • 你是否總是高估了一個事件給你帶來的愉悅程度或者悲傷程度?

  • 9、純粹接觸效應 Mere Exposure Effect

    (純粹的增加接觸,就可以增加你對一個事物的喜好。—腦白金的廣告就是靠這個成功的。)

  • 你是否僅僅考慮那些你聽說過的職業選擇,而忽視了去發現其他選擇?

  • (比如很多人喜好快消和互聯網行業往往是接觸多而已—你每天都在用牙膏和微信,你很喜歡某些公司可能只是因為這個公司名字你經常從朋友那聽到。實際上,在你沒聽說過的領域,可能有很多適合你的公司。)

  • 你是否很中意某些職業僅僅因為你有過類似的經歷?

  • (比如你在學校賣過礦泉水,從而認為自己肯定熱愛並擅長銷售;比如你小時候夢想成為籃球明星,可能僅僅因為你看了很多籃球比賽從而增加了接觸,而不代表你一旦從事了之後真的會喜歡)

    10、易得性啟發 Availability Heuristic

    (我們認為一個因素很重要,實際上往往不是因為它很重要,而是因為它容易被想到。——比如無數研究證明,對婚姻幸福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積極建設性回應」和「成長心態」—比如Carel Dwerk的相關研究。而很多人在相親時卻更加看重「有沒有房子」「是不是處女」等因素,實際上這些因素對長期婚姻幸福影響很少,人們看重這些因素是因為它們容易被想起來。再比如有些公司更看重學歷而不是真實的能力,並不是因為學歷很重要,而是因為學歷這個信息很易得,很容易被想起來。)

  • 在考慮某個決定時,你是否過分看重那些容易被想起來的因素?

  • (比如你過分看重起薪和公司名氣,而不是更加重要的「內部合作關係」「職場公平性」「能否承擔足夠困難的任務以提高能力」等因素,是因為相比「合作關係」,「公司名氣」這個信息更加易得,更加容易被想起來。)

  • 你是否過分看重某個經歷,因為你很容易把它回想起來?

  • 11、願望思維 Wishful Thinking

    (我們做計劃時,總是傾向於按我們最希望的情況來計劃,而不是按照它最有可能的情況來計劃。)

  • 你對職業選擇的決定,是不是更多地基於你願望中這個公司(或者工作)的樣子,而不是基於你對它真實情況的了解?

  • (比如你想進入煤電行業,是因為想一輩子安穩地獲取高收入,在你的願望中,煤電相關公司會在未來40年維持高成長、高利潤和壟斷地位。但是如果問你:這可能嗎?你自己的其實也知道在全世界大力發展替代能源的今天,這是不可能的。那麼,這就是基於「願望」做出的決策,而不是基於「信息」做出的決策。)

    12、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刻板印象是指你在做判斷時過度分類,而形成的對某一群體固定不變的印象。比如你看到一個山東人說「我從來不喝酒」會驚訝地說:「你一定說假話,山東人都很能喝酒啊!」而實際上你理智也知道山東人也有不喝酒的。我們過度依賴「山東人」這一群體信息來判斷這個人,而實際上這樣的判斷很不準確,因為群體共性往往不能概況這個群體中的個體。

    同樣類似的思維還有:「哇!你是雙子座的,那你一定很有好奇心!」「啊?你沒有大學學歷,肯定不懂什麼知識!」「哼!女員工都沒有什麼邏輯思維!」「唉,年輕人就是不如我們這些老員工有能力!」實際上,雙子座的人可能不好奇,高中生可能也很有知識,一些女性的邏輯可能顯著超過男性,年輕人也有可能比老員工有能力。)

  • 當你覺得某個職業對你很有吸引力時,是不是基於有限的信息和一大堆假設?

  • (比如你想進入煤電國企安安穩穩拿一輩子高薪時,實際上基於這些假設:①未來40年這些煤電國企仍然能像現在這樣享受壟斷和高利潤;②未來它們不會出現1998年那樣出現大裁員……因此如果你覺得一個職業有吸引力,請把它滿足這些吸引力的前提假設都寫出來)

  • 當你覺得某個職業對你很有吸引力,是不是基於對它所屬類別的印象?

  • (比如喜歡外企,這家公司屬於外企,因此喜歡這個公司。)

    13、光環效應 Halo Effect

    (一旦你對某事物最初形成了印象,這種印象就會像光環一樣遮蓋掉其他的部分。)

  • 你對一個職業最初的良好印象,是否讓你對其後續的問題和缺陷視而不見?

  • 你對企業職業最初的負面印象,是否讓你對其後續發現的優點視而不見?

  • (比如在宣講會時遇到這個公司很沒素質的HR,從而覺得這個公司很差,以至於對於後續出現的能證明它實際很好的新證據視而不見。)

    14、沉沒成本 Sunk Cost

  • 在你選擇職業的時候,執意要選和自己大學專業對口的,是不是僅僅因為你覺得自己已經在這個專業上花了太多時間金錢,不對口就浪費了?

  • 以上14大思維偏見,你經常犯的有哪些?回複本主頁,分享那些困擾你的思維偏見吧!

    關注微信主頁「李叫獸」,學習更多的商業思維!

    為什麼你需要用知識來做出改變?

    很多人說,商業思維、情商、職場策略、社交能力等都是隨著經驗多了,慢慢就會了。的確,即使你不經過學習,等你到了40歲的不惑之年時,你也可以懂得很多知識、技巧。區別在於,通過刻意學習,你可以成長更快而且達到更高的高度。現在經過科學的學習訓練,普通大學生可以用1個月時間掌握微積分,而在200多年前,即使是頂尖聰明的人,掌握微積分也需要30年—這是因為我們有了教材,而幾百年前的人只能通過慢慢積累經驗和摸索。如果我們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學習前人的知識成果,為什麼還要「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我們可以用1周時間來學會某個商業理論,為什麼還要等到付出慘痛代價之後再在失敗的經驗中學習?

    所以,你需要知識,以做出改變。有時候你覺得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實是因為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在你的知識體系以外。

    關注微信主頁「李叫獸」,參與每期的答題,並且在生活中不斷地訓練這些知識和理論,總有一天,你的知識會改變你的生活!

    推薦閱讀:

    話說」七不出八不歸「,您知道是啥意思嗎?
    李晨為什麼不娶張馨予?看完這7張圖你就全知道了!
    年底了,還不知道什麼八字適合丁酉年結婚?
    五大「桃花位」,你真的知道在哪么?
    凈空法師:不能不知道「貪、嗔、痴」是「折福」最嚴重的

    TAG:職業 | 認知 | 偏見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