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節氣灸

節氣灸

2011-11-21 12:09:24|分類:【時令養生】|字型大小訂閱

本文引用自lkc-1970《節氣灸》中醫理論認為,一年四季的節氣變化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在節氣前後一段時期內選擇特定穴位進行艾灸,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防病的功效,是一種自然且療效肯定的保健方法,周口市中醫院康復中心近期推出節氣灸療。經大量臨床驗證,節氣灸療的治療作用及適用人群:

  1.扶正祛邪:用以預防治療感冒、體虛易感、慢性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哮喘、蕁麻疹等呼吸系統疾病及過敏性疾病;

  2.助陽祛寒:用以治療胃寒、胃脹、胃痛、腹脹、腹瀉等脾胃病及頸肩腰腿疼痛、畏寒、手腳寒涼、風濕、類風濕、骨性關節病等;

  3.疏肝理氣:用以治療失眠、易怒、焦慮、抑鬱等。

  立春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2月3、4、5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2月3日或4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春意味著,從這一天起,冬天已經結束,溫暖而充滿生機的春季開始了。春季灸療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灸療肝經穴位,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雨水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2月18、19、20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天氣回暖,冬雪都轉化為了雨水,導致降水量逐漸增多。中醫認為,雨水之時,木旺而土氣尚弱,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泄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會出現肝木克脾土的情況,雨水之時,灸療要注意顧護脾胃之氣,才能使肝氣不致橫逆。

  驚蟄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3月4、5、6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3月5日或3月6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震震,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而此時人體的氣機會在立春及雨水之後進一步升發,此時的灸療,要更加重視肝氣的調達與情志的舒暢,以肝經腧穴為調治重點。

  春分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3月19、20、21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此時太陽到達黃經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是說,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3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灸療時應注意補益和升發都不易太過,灸療時間要適當縮短,仍以肝經與脾經、胃經的腧穴為主要治療點。

  清明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4月4、5、6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4月4日或5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清明是養生的重要節氣,一方面氣溫漸升,需要適當減少衣物;另一方面,在祭祀的環境之下,要注意消極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清明的灸療宜陰陽平調,以足少陰腎經與足厥陰肝經的穴位為主。

  穀雨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4月19、20、21日

  灸療原理:1次/日

  原理: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為穀雨,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意思是說,穀雨時節,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與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關係。穀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此節氣的灸療,仍要補益陽氣,但穀雨時節人與作物一樣,是受陰液滋養的重要時節,故灸療時一方面要注意補益,一方面又要控制灸療的時間,不能使灸火過旺,傷及陰液。

  立夏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5月4、5、6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5月5日或6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假」,是「大」的意思,是說進入立夏時節,萬物已進入生長旺季,故立夏過後,是進行農作物耕作的繁忙階段。立夏之後,人們開始以單衣為主,此節氣要謹防外感病,慎食冰冷,灸療時以膀胱經為主,同時艾蒸的時間要相應縮短,防止汗出過多,傷及衛陽。

  小滿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月20、21、22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此時太陽到達黃徑6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意思是小滿過後,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逐漸發育成熟。小滿節氣正值5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若貪涼卧睡必將引發風濕症、濕性皮膚病等疾病。由於小滿節氣是皮膚病的高發期,按未病先防的養生觀,灸療時要適當增加艾蒸時間,使寒濕之氣從汗而解。

  芒種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6月5、6、7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6月5日或6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思是小麥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稱為「芒種」。芒種時節,氣溫升高,部分地區開始出現梅雨天氣,灸療時要以足太陰脾經及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為主,預防濕熱對身體的影響。

  夏至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6月20、21、22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90°。夏至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此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南移。夏至時節,氣溫雖然沒有到達最高點,但是悶熱的天氣還是容易使人出現中暑的現象,「暑易傷氣」。因此,灸療時要適當控制時間,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艾灸以手少陰心經為主,時間宜短。

  小暑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7月6、7、8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7月7日或8日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暑,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思是說,到了小暑節氣,天氣開始逐漸變熱,但還沒到最熱之時。夏季為心所主,所以,艾灸時要顧護心氣、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灸療以手少陰心經腧穴為主,艾火不易過旺,以免耗傷心陰。

  大暑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7月22、23、24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7月23日或24日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就是非常熱。相比小暑,此時已經很熱了,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中醫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等陽虛症,大暑時節是最佳的灸療時機。治療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膀胱經、足少陰腎經的腧穴為主

  立秋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8月7、8、9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8月7日或8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3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立秋時節的灸療,以平穩收養為原則,以手太陰肺經的腧穴為主,不宜過分宣散。

  處暑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8月22、23、24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去也,署氣至此而止矣。」這裡的「處」是「終止」的意思,也就是說,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到此為止了。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但此時外界的暑濕之氣還沒有完全消褪,人們依然貪涼飲冷,灸療時要從脾胃二經入手,避免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白露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9月7、8、9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公曆的9月7日或9月8日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此時太陽位於黃經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意味著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此節氣雖然暑氣漸去,但在北方,秋燥之氣漸重,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此時的灸療,要在艾灸過程中配合部分飲品,潤肺化燥,養陰生津。

  秋分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9月22、23、24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秋分,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秋分也是養生灸療的重要節氣,此時氣候漸漸轉涼,灸療時間可較夏季適當延長,以膀胱經的腧穴為主,增強衛氣,提高抗寒能力。

  寒露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10月7、8、9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寒露節氣之後,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萬物隨著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灸療時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陽氣,當以腎經的腧穴為主,不能離開「養收」的原則。

  霜降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10月22、23、24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意味著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霜降之時乃深秋之季,灸療仍以護陽為主,但此節氣的灸療宜以手太陰肺經與足少陰腎經相配合,以達到金水相生的效果。

  立冬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11月6、7、8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11月7日或8日為立冬,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25°,立冬是反映季節變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所以,立冬時節的灸療應對督脈及任脈部分腧穴的艾灸時間適當延長,達到補益陽氣的作用。

  小雪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11月21、22、23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11月22日或23日為小雪,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40°。小雪是反映氣候變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人們的活動逐漸減少,即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對身體的傷害;另一方面又要預防因活動減少而帶來的氣機郁滯。因此,小雪時節的灸療要腎經與肝經並用,補益與調暢並行。

  大雪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12月6、7、8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12月7日或8日為大雪,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大雪是反映氣候變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灸療宜肺、脾、腎三臟同補,適當延長灸療時間,同時配合湯藥,增強補益效果。

  冬至灸療

  時間:陽曆2011年12月21、22、23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12月21日或22日為冬至,此時太陽位於黃經270度。《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但同時,冬至也是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的開始,冬至過後,人們開始「數九」。因此,冬至時節的灸療仍以補陽與驅寒為主,重點加強任督二脈的調理,同時輔以中藥膏方。

  小寒灸療

  時間:陽曆2012年1月5、6、7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1月5日或6日為二十四節氣的小寒,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85度。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雖然天氣寒冷,但如今各種葯膳火鍋成了全國百姓消寒壯熱的美味佳肴,很多人忽略了合理進補的問題,暴飲暴食,饑飽寒熱無度。所以,此節氣的灸療要照顧到人群飲食不節的情況,加強脾胃二經的調理。

  大寒灸療

  時間:陽曆2012年1月19、20、21日

  灸療頻次:1次/日

  原理:每年1月20日或21日為大寒,此時太陽位於黃經300度。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這一時節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段,但同時也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節氣,此後陽氣便漸漸升發。因此,這一時節的灸療要以腎經為主,肝經為輔,既要進一步補益陽氣,又要逐漸注意肝氣的調暢,迎接春季的到來。


推薦閱讀:

令人驚嘆的二十四節氣之美:時令流轉及其它1
寫於春天的第一個節氣
四時之節氣
二十四節氣探源
妙不可言的二十四節氣

TAG: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