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 南宋 王沂孫《眉嫵·新月》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

【譯文】 月有圓虧缺盈,千古以來就是如此,不必細問究竟。我嘆息吳剛徙然磨快玉斧,也難以將此輪殘月補全。

【出典】 南宋 王沂孫 《眉嫵·新月》

註:

1、 《眉嫵》 王沂孫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雲外山河,還老桂花舊影。

2、注釋:

眉嫵:詞牌名。一名《百宜嬌》。宋姜夔創調,曾填一首《戲張仲遠》一首,詞詠艷情。雙調一百零三字,仄韻格。

新痕:指初露的新月。

淡彩:微光。淡一作「澹」。

依約:彷彿;隱約。

初暝:夜幕剛剛降臨。

團圓意:唐牛希濟《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此處反用其意。

深深拜:古代婦女有拜新月之風俗,以祈求團圓。

香徑:花間小路,或指落花滿地的小徑。

未穩:未完,未妥。

素娥:嫦娥的別稱。亦用作月的代稱。

銀鉤:泛指新月。

盈虧:滿損,圓缺。

慢磨玉斧:玉斧,指玉斧修月。傳說唐太和中鄭仁本表弟游嵩山 ,見一人枕襆而眠,問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襆,有斤鑿數件。「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呎》。後因有「玉斧修月」之說。「慢」同「謾」,徒勞之意。

金鏡:比喻月亮。

太液池:漢唐均有太液池在宮禁中。

故山夜永:故山,舊山,喻家鄉。夜永,夜長;夜深。多用於詩中。

端正:謂圓月。

雲外山河:暗指遼闊的故國山河。

桂花舊影:月影。桂花影,傳說月中有桂樹,這裡指大地上的月光。

3、譯文1:

一痕新月漸漸掛上柳梢,彷彿眉痕。淡凈的月彩從花樹間透過,朦朧的光華將初降的暮色劃破。新月明艷便使人生出團圓的意願,閨中佳人更深深拜月祈盼,祝願能與心上人相逢在那花香迷人的小徑。一彎新月就像兩道美人的秀眉沒有畫完,一定是嫦娥還帶著離恨別情。最令人喜愛的是,寥廓明凈的天空上,那彎新月恰似寶簾上的簾錚,小巧玲瓏。

月有圓虧缺盈,千古以來就是如此,不必細問究竟。我嘆息吳剛徙然磨快玉斧,也難以將此輪殘月補全。長安故都的太液池依然存在,只是一片蕭條冷清,又有誰人能重新描寫昔日清麗的湖山?故鄉的深夜漫長悠永,我期待月亮快些圓滿澄明,端端正正地照耀我的門庭。可惜月影中的山河無限,我卻徒自老去。只能在月影中看到故國山河的象徵。

譯文2:

冉冉升起的新月如眉痕懸在柳梢。淡淡的月彩穿過花樹,隱隱約約劃破了初降的昏暝。看著這新月便生出團圓之感,閨中人更是對它深深禮拜,可我能和誰相逢在香徑?看新月如秀眉還沒有畫完,想必是月中嫦娥還帶著離恨。最叫人憐愛的是,這彎新月像一曲小小銀鉤,於秋夜掛著閨人的寶簾,分外清冷。

休要去問千古以來月兒的盈虧變易,可嘆的是,任我慢磨玉斧,也難以修補殘破的金鏡。長安故都的太液池依然還在,但到處是荒蕪凄涼,何人能重新賦寫昔日的清景?在這故鄉漫漫的長夜裡,期待它破鏡重圓端正地照我門庭。再看雲外遼闊殘破的河山,見到的還是桂花衰老舊影。

譯文3:

一痕新月漸漸掛上柳梢,淡淡的月光穿過花綽的樹影,給剛剛黑暗的夜幕帶來一些光明。新月已經初升,便已含有漸漸團圓的意態,人們向她拜禮揖敬,祝願能與心上人相逢,在那花香迷濛的小徑。新月宛如沒有畫好的眉痕,一定是嫦娥還帶著離恨別情。最令人喜愛的是,寥廓明凈的天穹上,那一彎新月恰似寶簾上的簾鉤,小巧玲瓏。

月亮圓虧缺盈,千古以來就是如此,不必細問究竟。我嘆息吳剛徒然磨快玉斧,也難以初全剛缺的金鏡。太液池苑依然存在,只是一片蕭條冷清,更又有何人來吟新月的美景?故鄉的深夜漫長悠永,我期待月亮快些圓滿澄明,端端正正地照耀我的門庭。可惜月影中的山河無限,我卻徒自老去,只能在月影中看到故國山河的象徵。

譯文4:

新月懸掛柳梢,朦朧的月色穿過鮮花,微光劃破了夜空。好像已經有了呈圓形的趨勢,向新月深深下拜,相遇在鮮花飄香的小徑,新月像未畫好的愁眉,大概嫦娥還懷著離恨別情。最應珍惜,新月如銀白色的簾鉤,掛住了凄清夜幕形成的簾櫳。

不必問千百年來月圓月缺,只感慨細磨的玉斧,也難將月修成圓形。當年熱鬧的太液池還在,可誰忍心再描繪這凄涼情景。山河破碎的漫漫夜,盼望著圓月送光明。看月中雖有陰影,終歸能復圓光明。

4、王沂孫,生年在周密之後,張炎之前。生卒年不詳,字聖與,又字詠道,號碧山,又號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號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大約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間,曾任慶元路(路治今寧波鄞州)學正。

入元,其詞多詠物之作,間寓身世之感,意旨隱晦,著有《花外集》一卷,又名《玉笥山人詞集》,後人易名為《碧山樂府》。

王沂孫現存的詞雖只有64首,但成就很大,後人評價很高,尤其是清中葉以後的常州詞派,更是對其推崇備至。周濟在《宋四家詞選》中不但將王沂孫與周邦彥、辛棄疾、吳文英並列為宋代詞人之冠,而且又倡為「問塗碧山」之說。實事求是地講,王沂孫詞的藝術技巧確實比較高明,將詠物詞的表現藝術推進了一大步,但詞境狹窄,詞旨隱晦,這也是一大缺陷。至於情調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則是與他同期同派詞人的通病。

5、《眉嫵·新月》是宋末元初詞人王沂孫作品,是為歌詠新月以寄託故國山河破碎之悲憤的作品,寫於南宋覆亡之際。上片寫賞玩新月之感,句句寫新月,處處盼月圓。下片放開筆勢,立足於宇宙歷史視角,縱論盈虧圓缺的演變,寫出遺民心中長夜漫漫、祈盼殷殷的憂思。收拍又作頓宕,含月輪盈虛有時,而山河舊影復現無期之慨。全詞以新月意象象徵,映襯淪亡故國的殘缺,或寫景寓情,或雙關運典,意象柔麗而蒼涼,情景深惋而沉鬱。

江山已易主。在詞人王沂孫那裡。故國之意仍是一絲扭不斷的情結。連新月也被詞人賦予了這層含義。在強大的、不容置疑的永恆規律面前,詞人希冀把握住一種必然。面對宗祖沉淪,今昔巨變之痛,詞人借詠新月寄寓了對亡國的哀思。全詞將賞月、觀月,因月感懷作為線索,綿綿君國之思,全借詠月寫出,托物寄懷,耐人尋味。

上片描繪新月,刻意渲染一種清新輕柔的優美氛圍。極寫它的嫵媚動人。「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冥。」由「漸」字領起,刻畫初升的新月,烘托出一種清新輕柔的優美氛圍。新月如佳人一抹淡淡的眉痕,懸掛柳梢之上。新月漸升,月色輕籠花叢,輕柔的月色象無力籠花,若有若無地穿流於花間,不斷升騰彷彿分破了初罩大地的暮靄。三句充滿新意地寫出新月的獨特韻致。對清新美妙的新月,生出團聚的祈望。接著,「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深深拜」三字,寫出「團圓意」的殷切期望。但同賞者未歸,詞人不免頓生「相逢誰在香徑」的悵惘,欣喜和祈望 一瞬間蒙上了淡淡的哀愁,新月也染上凄清的色彩。由憧憬變為悵惘,不覺以離人之眼觀月。纖纖新月好象尚未畫好的美人蛾眉,想是月中嫦娥傷別離之故,借嫦娥之態托出「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自傷孤獨之情。

「畫眉未穩」應和「新痕」。與緊扣「素娥」、「離恨」由月及人,虛托出詞人委婉曲折的情愫。「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由月中嫦娥的象外興感折回新月。在無垠的夜空中,新月象銀鉤似的遙掛在夜空。夜空浩茫,新月何其小也。秋空之「冷」,新月之「小」它使詞人對新月的憐愛之情,具有一種幽渺的意蘊。

上片詞人表達了對新月在浩茫宇宙中之渺小的悵惘之情,隨之下片將筆一縱,大墨一揮「千古」振起,語意蒼涼激楚。「千古盈虧休問」一語括盡月亮與人世來盈虧往複的變化規律。由此領悟到支配無限時間永恆規律的宇宙感,反觀人世充滿了生命短促,世事無常,興亡盛衰不容人問的悲哀。「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現出極為沉痛的回天無力復國無望的絕望和哀嘆。「休問」、「慢磨玉斧」、「難補金鏡」的決絕之語,表達一種極其絕痛、惶惑和悲哀的情感。涵括著一種融歷史透視和宇宙透視為一體的時間憂患意識。

「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總括歷朝宋帝於池邊賞月的盛事清景。陳師道《後山詩話》載:宋太祖曾臨池飲酒,學士盧多遜作詩:「太液池邊看月時,好風吹動萬年枝。誰家玉匣開新鏡,露出清光些子兒。」周密《武林舊事》曾記載宋高宗和宋孝宗也有臨池之舉。王沂孫此詞中的「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由感而發,寥寥幾筆,寫盡古今盛衰,此時已物是人非,情景凄涼之極。

「故山夜永」,「夜永」托出殘月黯淡之景,象徵亡國之哀。漫漫長夜中,永久無盡地煎熬著亡國遺民的心靈。至此,已將詞人的亡國哀傷寫到極致。「試待他、窺戶端正」,奇峰另起,見出沉鬱頓挫之姿。

「窺戶端正」應上「團圓意」。故鄉山河殘破,設想他日月圓之時,「還老盡,桂花影。」月亮自是盈虧有恆,而大地山河不能恢復舊時清影,其執著纏綿地痛悼故國之情,千載之下,仍使人低徊不已。

唐人有拜新月之俗,宋人也喜歡新月下置宴飲酒。臨宴題詠新月,也是南宋文士的風雅習尚。賞月觀月、因月感懷,是貫穿全篇的線索。循著作者因新月而生的今昔縱橫的意識情感流動軌跡,和新月相系的人情典事,寄託詞人的懷國之情。

6、王聖與工於體物,而不滯色相。如〈天香? 詠龍涎〉雲∶「泛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尊前舊風味。」〈南浦? 詠春水〉雲∶「蒲萄過雨新痕,正拍拍輕鷗,翩翩小燕。簾影蘸樓陰,芳流去、應有淚珠千點。」皆態濃意遠,如曳五銖。〈眉嫵? 詠新月〉之「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獨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雲外山河,還老桂花舊影」,則別有懷抱,與石帚〈揚州慢〉、〈凄涼犯〉諸作異曲同工。至慢詞換頭處,最忌橫亘血脈,《碧山集》中,獨無此病。如〈摸魚兒〉雲∶「洗芳林、夜來風雨。匆匆還

送春去。方才送得春歸了,那又送君南浦。君聽取。怕此際春歸,也過吳中路。君行到處。便快折湖邊,千條翠柳,為我系春住。 春還住,休索吟春伴侶。殘花今已塵土。姑蘇台下煙波遠,西子近來何許。能喚否。又恐怕、殘春到了無憑據。煩君妙語。更為我將春,連花帶葉,寫入翠箋句。」通體一氣卷舒,生香不斷,鄱陽家法,斯為嗣音矣。

7、中國的騷人墨客似乎特別鍾愛月亮。在浩瀚如銀河的歷代詩詞中,月亮高懸中天,被眾多詩人反覆地吟詠,成為一個有趣的文學現象。

  想像卓絕的詩人們,為月亮取了許多雅號:玉蟾、白兔、桂宮、圓魄、麝月、天鏡、玉盤、冰輪、玉壺、銀鉤、玉弓、嫦娥、嬋娟等等,不下四十餘種。美名如月暈,環擁著這天之驕子。

  大千世界,月亮為何具有獨特的魅力,受到詩人們的青睞?莫非因為,月亮是親切的,一如溫柔的女性,宜作傾吐心事的對象;莫非因為,月亮是輪迴的,盈虛有期,暗含著某種命運的啟示;莫非因為,月亮是永恆的,飽經滄桑,縱覽古今,無愧為歷史的見證;莫非因為,月亮是神秘的,移步隨影,缺蝕無定,常在波詭雲譎中隱現,在斗轉星移中升沉,動潮汐,變節令,卜晴晦,兆吉凶,可望而不可即,令人遐想無窮?

  作為情感的載體,月亮是嚴重「超載」了。千百年來,人們把貧富窮通、悲歡離合、生死沉浮、感物嘆世、旅愁閨怨等種種情感寄托在上面,使月亮成為一種不折不扣的「人化的自然」,成為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公眾」意象。

  在剖析月亮意象之前,有必要先說明「意象」及其相關概念。

  意象,指作家對存在於頭腦中的記憶表象進行提煉、加工、改造的結果,其物化形態就是作品中的藝術形象。

  詩人以主觀之「意」 浸染或賦予客體之「象」,形成主客體同一、情與景交融、感性形式與理性內容統一的「意象」。詩人的種種內心情狀包括無意識的那些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通過「象」而顯現出來,達之於人,呈之於眾,變得可觀照、可感受、可領悟、可玩味。因此意象的實質,並非要人們去認識「象」之本身,而是要人們去體察揣摩「象」中蘊藏著的意緒、心境、願望、理想等主觀精神的內容。「意」在「象」中,如鹽在水中,鹽化無形,水卻有味。古代詩論講「味象識情,析象解理」,「搜求於象,心入於境」,指明了欣賞意象的方法,是授人以鎖鑰;又講「思與境偕,意與象應」。「情景相生,妙合無垠」,指明了創造意象的方法,是傳人以圭臬。

  意象是意境的構件,作品的整體意境總是由若干意象構成。精彩的意象,即主客體完美結合的意象,不僅可以深化意境,成為作品動人的關鍵,而且可以摘取出來單獨欣賞與品評,成為獨立審美的精品。歷來人們樂於從古詩詞中摘錄佳句,甚或感嘆某些詩作「有句無篇」,便是個別意象受到重視的證明。由此可見,意象單純,然而並不單薄。好詩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是詩人用心靈對宇宙的感應。尤其是像月亮這樣一個「幾千斤重的橄欖」(曹雪芹語),更是耐人咀嚼、含味無窮。

  在月亮意象中,詩人們融進了自己的靈魂、自己的風格,使一個月亮幻化成千萬個月亮。在月亮意象中,千萬個詩人卻傳達出幾種大致相同的情愫,於多樣中又顯出統一。

  把握這一點很重要,它能幫助我們將許許多多關於月亮的詩句進行梳理,並在分類與綜合的基礎上,找出其中具有人類學意義的基本內涵來,以裨益於今日文明,而不至於在一大堆典籍中陷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的困境。

  我相信,一個久唱不衰的意象,其中必有奧妙可尋。古詩中保留著的關於月亮的神話,說不定是個楔入點。

  嫦娥奔月。李商隱的名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提到了「嫦娥奔月」 這個最著名的神話。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古墓中,發現了「嫦娥奔月」的帛畫,可見其流傳之久遠。《淮南子·覽冥訓》載,嫦娥,又名妲娥,后羿之妻。「羿請無死之葯於西王母,妲娥竊之以奔月……」歷史上,后羿是夏代東夷族有窮氏的部族首領,勇武善射,曾率領族人向西發展勢力,一度奪得太康之位取代夏政。由於他恃武而不修民事,日以田獵為樂,不久即被親信寒浞所殺。寒浞不僅篡奪了羿的政權,同時還強佔了羿的氏族和妻室。難道先民們出於對這位「上射九日,下除百獸」的英雄的敬慕和懷念,才在神話中為他的妻子尋找了月亮這樣一個理想的避難所?讓嫦娥遠離充滿殺戳與陰謀的塵世,住進凌雲九霄的「廣寒清虛之府」享受優裕的生活,這裡我們隱約可以看到歷史在「種族記憶」中的投影,看到先民的情感經驗在原始文化中的積澱。

  嫦娥升天成仙,做了月亮的主宰,這跟世界上幾大古老文明共尊女性為月神竟不謀而合。如希臘神話中有月亮女神塞勒涅,巴比倫神話中有月亮女神茜伯莉,巴勒斯坦和埃及神話中有月亮女神阿斯塔爾忒;而「日神」則都是男性,如中國神話中的伏羲氏,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這是一種巧合,還是一種人類「集體無意識」?

  古詩中還保留了其它一些關於月亮的神話,主要的有:

  靈兔搗葯。李白「白兔搗葯成,問葯與誰餐?」杜甫「入河蟾不沒,搗葯兔長生」皆言此事。關於月中陰影,自古有蟾與兔二說,據聞一多先生考證,蜍與兔古音近,兔之說是以音似而後生。看來蟾蜍的說法更為古老,屈原《天問》有四句問月:「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即月亮何德能死而復甦,究竟有什麼好處,在肚子里養一隻蟾蜍?蟾蜍是很醜陋的動物,元好問《蟾池》詩形容它:「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張頤怒於虎。」 古人卻尊它為「月精」。(《春秋孔演圖》:蟾蜍,月精也。)在遠古時代,氏族部落以猙獰物為圖騰的現象是很普遍的。據此推測,蟾與兔同為一種動物圖騰,先民崇拜它是為了驅邪避害,靈兔搗葯亦為了同一目的。

  吳剛伐桂。李賀「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提到這則神話。「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即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段成式《酉陽雜俎》)吳剛又名吳質,看來是一個違犯天條被罰做苦役的角色。這裡已有了階級社會的特點了。誰罰他?大約不會是嫦娥。雖然月亮上只有他們兩個人,又都很寂寞,但奇怪的是,神話中二人沒有什麼聯繫,「老死不相往來。」是地位懸殊的原因?

  此外還有玉斧修月的傳說,方回詩「玉斧難修舊月輪,」王沂孫詞「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說的是月亮上有八萬多工匠常在用斤鑿補月,所以月亮渾圓。有素娥乘鸞的傳說。李賀「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說唐玄宗夢遊廣寒宮,見白衣仙女乘鸞往來,歌舞於桂樹下的浪漫情事。有瓊樓玉宇的傳說。蘇軾「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言月中有白色樓宇,為仙人居所……

  以上關於月亮的神話和傳說,化為典故被後世詩人大量引用,成為月亮意象多重含義滋生的母本,甚至直接濃縮為月亮的別稱。它是月亮文化的源頭。

8、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是啊,從古至今,月亮幾番變換,無人可曉,幾經盈虧,誰人能知?而明月依舊,猶帶一抹涼色……

9、「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前後的夜晚天高氣爽,一輪明月,清輝瀉地,桂香浮動,令人陶醉,人們對月懷鄉對月抒懷,眷念團圓是人間最美好的時候。在我們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作用下,藉助於人們豐富的想像,由自然及人事,於象外之象中虛擬出人的情愫,月便被賦予生命、感情和靈性,於是,明月作為觸發情思的媒介和熔鑄感慨的意象常在詩詞中大量出現,翻閱歷朝歷代的詩詞,詠月的作品不可計數,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在這些詩詞作品中望月懷人的數量最多。唐王建詩:「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霜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杜甫《月夜》道:「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二者把客居異地思念親人的細膩感情抒發得纏綿悱惻。張若虛的詩句:「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一語雙關,把思婦的思戀表達得淋漓盡致,但又含蓄婉轉。張九齡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則是對友人的思念。

月圓之夜,明月的清輝不知牽動多少遊子的思鄉之情。故鄉是每個人的初始點,也是每個人的精神歸宿。思鄉並非僅僅是對故鄉自然地理上山水草木的懷念,從本質上來說是出自人心深處本能的精神體認。雖天涯異地卻共此一輪明月,正是基於這種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現實,因此詩人們自然會觸景生情,以眼前的明月作為精神的參照與寄託。詩仙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千百年來曾經引無數客居異鄉人們的共鳴。詩聖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孟浩然《宿建德江》也說:「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冷月無聲,容易令人傷感,月光清冷是自然現象,人的凄寂是心理現象,二者交織交融便有了皓月寒光割人腸的蕭瑟效應。如李白《長相思》:「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都是這類作品。

也有許多詩人詞人把明月作為一種極高的境界來思考人生與宇宙,表達自己玉潔冰清的高尚品格。李白的《把酒問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具代表性。前者塑造了多情美好崇高的明月,透視著詩人天馬行空的思考,將人事翻覆、良好的祝願融合一處,揭示出內涵豐富的哲理;後者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借明月自喻清高,借月之陰晴圓缺感慨宇宙流轉和人生悲歡離合。張若虛也有佳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句空靈別緻,引人深思。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玉鑒瓊田三萬傾,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漢共影,表裡俱澄澈。」詞句描寫了一個純凈的世界,一個晶瑩的境界,人格化的自然,自然化的人格,渾然一體。

在時空感覺上,明月也極容易勾起人們的懷古之心,出現一些以詠月表達愛國情感的作品。如劉禹錫的《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是對東吳政權煙消雲散的慨嘆,相似的還有李白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王沂孫的《眉嫵.新月》中有「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詞句以缺月喻比失去的故土,表現出極為沉痛的回天無力復國無望的絕望和哀嘆,具有強烈的今昔之慨和悲劇力量。

總之,月亮這一道自然風景,以期獨特的形象和人們情感認同就很自然地在詩詞中大量出現,探究這種文學現象,有助於加深對詩詞作品內涵和古代文人人格魅力的理解,也有助於加深對我們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認識。

中秋既近,該又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了吧。

10、 抬頭便看見了一彎新月掛在西天。真正的新月,就像一個括弧,斜斜地仰在半空中。天還不怎麼黑,西邊更是一片亮白,如果不注意,便會忽視了這如眉的月芽兒。淺淺一彎,淡淡一痕。除此之外,沒有一絲雲彩,沒有一顆星星,整個的天空,就是這不經意的一畫。那樣地纖細,那樣的淺淡,淺至如洗,淡至欲無。因為清新,而顯得俊爽,如陌上之少女;因為纖瘦,而顯得幽雅,如閨中之少婦。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是這種感覺。凝注既久,會有一種淡淡的柔情冉冉升起。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一千多年的歲月就在她的恬淡目光之下,流水般逝去而無聲無息。她依然是那般清麗,恬淡,雖然陰晴不定,卻是圓缺有約。滄海化為黃土,心不成塵。只有當我們翻閱那些記滿滄桑的黃卷時,才會感覺逝去的生命脈動的微聲。

宋末詞人王沂孫有一首很有名的《新月》詞: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

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

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

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奩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

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

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

看雲外山河,還老桂花舊影。

很喜歡這位詞人的作品,纖巧細膩,深深的惆悵,極其動人,掩卷之餘,如失此心。

古人有拜月的習俗,起於何因?止於何時?不得而知。但是現在民間的七夕、中秋的風俗之中,似乎還殘存著一些痕迹。拜月,或者就是拜這新月吧,似乎只限於女性,尤其是少女,從唐代詩人李端的一首《拜新月》就可以看出:

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羅帶。

一首小詩,卻極具動態美、人情美、風俗美,一個少女的形象,躍然紙上,憨態可掬。而我們遙望這北風吹帶的背影,卻又有一腔莫名的悵惋,因為那畫面是那樣的岑寂。

又想起豐子愷在散文《湖濱夜飲》中寫到一首歌:

春夜有明月,都做歡喜相。

每當燈火中,團團清輝上。

人月交相慶,花月並生光。

有酒不得飲,舉杯獻高堂。

無光不成相,只是這一幕卻是如此地溫馨甜蜜,如在氤氳的煙靄之中,令人陶醉。豐子愷受他的老師李叔同的影響很大,對於佛教的濡染很深,與幾位故人小酌,送別友人之後,不舍西湖上浩漫的月色,徘徊於湖堤之上,流連忘返,他想起曾經唱的這首兒歌。

我也站在湖邊。池水平岸,微波蕩漾。岸柳婆娑,暮色蒼茫。小湖對岸,是一個古堡式的建築,這時候襯著西天,完全是一片沉沉的黑色,輪廓分明,形象古怪。夜色漸漸地沉重,而周遭卻是這樣的靜穆,天上的月亮益發清麗了,遠望城市,萬家燈火。想著那首歌詞,心下有一種愉悅,一種感動。

11、自小喜歡月亮,常恨月有陰晴圓缺,常盼夜夜中秋,夕夕月圓……如今早已辭別夢想童年,也曾失落夢想無數。然而已是心如止水的時候,一個從未指望實現的夢想成真了!竟然可以每夜看到我心儀的圓月了!入夜,依窗,《月亮之上》旋律從身後流水般輕輕飄來,馨香般飄然而去,抬眼一望堡子山,兒時夢境就在眼前曹操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而我的眼前是:繁星似海,明月如鏡,林中宿鳥,囀鳴如夢……

驀然,心裡浮現出古人的行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眼……前的湖面,直讓山上的月和看月的我感動的掉淚……

如果說柳岸的月屬於柳永,蝸居窗前的月屬於李白,江上的月屬於蘇軾,西湖的月屬於阿炳,那麼堡子山這輪夜夜中秋,夕夕圓滿、清清柔柔又瀟瀟洒灑的月定屬於我的鳳縣了!

是的,她屬於鳳縣,她是鳳縣人自己造的,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生活在山裡的鳳縣人,並不滿足於這裡的山青水秀,還要人造個月亮,還要讓星星點燈,讓它們照亮所有的山路,讓夜裡的山路只有幽靜和優美,而不再有漆黑。

「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當然,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創造出奇蹟來的。所以我以為生活在當代的鳳縣人是幸運的,幸遇共建和諧社會的盛世,有一批能幹事會幹事的領導,再加上鳳縣人勤勞善良的秉性和敢於創先的氣魄,天時,地利,人和,三位一體,奇蹟就出來了。

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生活中難免憂鬱和迷失。如今,每當鬱悶難解時,最能夠拯救我靈魂的,莫過於堡子山那輪柔和著清輝的人造月兒了。它是我心靈上的一盞「明燈」!它以「月有陰晴圓缺」的變換,讓我懂得了「人有悲歡離合」、「世事古難全」的科學認知和辨證思考。

每每佇立陽台,看著堡子山那千盞萬盞星星燈無聲捧著的人造月兒,思想便會在詠月的詩河裡漫步。就會想起那句「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的詩行。古人曰:「人攀明月不可得」「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今人唱「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地飛翔」。代表美麗和圓滿的月兒,是人類亘古不變的嚮往。如今鳳縣人天天與月亮同城居住,無論春秋,無關雨晴,都可對堡子山的那輪月亮敞開心扉,感受月華之淘洗,不用再發「酒缺月無味,景無月不美」和「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之感嘆!月亮是夜夜明亮的,生活是天天美好的,鳳縣人生活在陶淵明的夢裡,生活在盛世華年的桃園。有時會妄想嫦娥2號升天時會不會向鳳縣的月飛來,寒宮的嫦娥肯定在嚮往這輪明月,想偷偷從天上的月宮裡喬遷過來。

我不知道外國人是如何寄情於月的,而在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里,月亮不僅僅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星球,而是搭乘著理想、思念、一切美好的星球。鳳縣人把時缺時圓古難全的圓月,把時隱時現不長好的星河,鑲鉗在秦嶺的胸膛,凝固在自己的眼前,列印在自己的心上。


推薦閱讀:

古畫苑掇英:李迪(南宋)
崖山海戰後十幾萬人投海是謠言嗎?史書原文在哪裡?史書原文是否可能誇張?
南宋最精銳的主力野戰軍是岳家軍,岳家軍里精銳中的精銳是背嵬軍
南宋初年未能收復故土,秦檜和趙構誰的責任更大?
明初禁止了哪些家族參加科舉科舉考試,是否意味著明朝對南宋賣國集團的清算?對此該如何認識?

TAG:南宋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