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一七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一七集) 2010/8/15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39-011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三十七面第五行。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見《唐譯》)。此二句重嘆會中大士之實德,所覺殊勝,遠超聲聞與辟支佛之地」。這幾句話好懂,在「超情離見」這段經文,這是第五段,也就是第五樁事情,遠超二乘,聲聞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下面這一句是契入三昧,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也叫大三空三昧。這兩句也是讚歎與會的這些法身菩薩他們的真實德能。所覺殊勝,所覺也就是他所證得的,殊勝在哪裡?殊勝就是超越二乘,殊勝是說這個意思。下面為我們解釋什麼叫聲聞,「聲聞者,佛小乘法中之弟子,聞佛之教,悟四諦法之理,斷見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於涅盤者。」這要略略的說一說,為什麼叫聲聞?聽佛講經教學而開悟的,悟入四諦法之理。四諦講的是「苦集滅道」,苦是世間果,集是世間的因。佛說法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想法相同,都是先說果再說因。果是什麼?你已經嘗到了,給你說的時候,你感觸非常敏銳,然後再給你說這個果是什麼因發生的,不是先說因再說果。在那個時候講東西方,東方是中國,西方是印度,古人這個看法相通。這是兩重因果,滅跟道是出世間的因果,滅是果,道是因,這叫四諦法。諦是真實的事情,現在人所講的真理。
佛告訴人,這世間只有苦沒有樂,所謂的樂是什麼?這苦暫時停一下,暫停,不是永遠停止,你就覺得很樂了。譬如飲食,你吃飽了,吃得很好,你很快樂;你要是一餐沒得吃,你就感覺到苦,餓了;兩餐不吃就更苦,餓上七天就餓死了,怎麼不苦!苦不會變成樂,所以苦是真的,樂是假的。譬如吃東西很樂,吃你喜歡吃的,吃一碗很快樂,吃兩碗還不錯,連續叫你吃上二十碗,你苦了。這說什麼?樂會變成苦,所以樂不是真的,苦不會變成樂。佛在經上對這些事情講得很多、很清楚,告訴我們,人在這個世間有八苦,八苦之外還有壞苦、還有行苦。欲界眾生這三大類的苦都要受,人人沒有法子避免的,前面苦苦裡頭的四種,生、老、病、死。神識,佛家叫神識,世間人叫靈魂,靈魂來投胎,來投胎決定跟父母有緣,沒有緣他不來,有人想兒女想一輩子他沒有,他沒有緣,有緣的沒有碰到。什麼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緣很多很複雜,不外乎四大類,四大類叫四緣生法。這四大類,第一個是報恩的,這個小孩到你家來非常乖巧,聰明可愛,他來報恩的,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子賢孫。所以人要布施恩德,為什麼?你將來的兒孫報恩的來得多;如果要跟人結冤讎,這個事就麻煩,將來這個小孩到你家來是報仇的,你不就麻煩了嗎?
我在早年,四十多年前,在台北講《楞嚴經》,我們有個聽眾,現在已不在了,他往生了,一個老居士,年歲比我大很多,大概大我二十歲的樣子。老居士每天來聽經,我們講到經典裡面這些事情,他就告訴我,他說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在抗戰之前,抗戰沒有爆發之前,住在上海,那時候他已經做生意,親眼看到的。不是他自己,是他一個朋友,年齡都差不多,非常要好,也是同鄉,他們是浙江人。這個朋友幫一個德國人做生意,德國人在那裡經營一個小型的輪船公司,好像只有一艘船。他這個朋友非常老實,做事情認真負責,所以很得老闆的信任。抗戰爆發之後,這個老闆是德國人,回國去了,就把這個公司委託給他,叫他好好的經營。這一回去之後,連消息都沒有,也不知道人在不在。他經營這個公司經營得很順利,賺錢以後又買了好幾艘船,變成一個輪船公司。這個時候在抗戰當中,日本人佔據上海,他生意做得不錯,也結了婚,生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確實也很可愛,也乖巧,是個男孩。抗戰勝利之後,這個朋友年歲也很大了,好像是過五十歲的生日,小孩十歲。這個小孩非常喜歡用錢,上小學身上都會帶十幾塊錢。那個時候十幾塊錢很大了,在抗戰期間,十塊錢如果說是四口之家,幾乎可以做一個月的生活費用,錢很值錢。有一天這個小孩在路上,錢丟了,被一個老人撿起來,這個老人跟他爸爸也是朋友,都認識,就叫這小孩名字,錢放在手上,「你叫我一聲伯伯,我這個錢還給你。」這個小孩怎麼說?「你叫我一聲伯伯,我再十塊錢給你。」那小孩頑皮到這種程度。過生日的那一天,他豁然看到他的小孩變了,就是他以前那個老闆,才恍然大悟,他的老闆死了,投胎到這裡來了,這個財產是他的。所以他很聰明,當場就宣布這個公司全部財產給他兒子,他給他兒子打工。他給我們講這個故事,這小孩來討債的,他是委託你經營,沒送給你,他又來了。這個人忠厚老成,宣布之後就是打工的身分,以後還平安度過。
最後這個鄔居士他們到台灣了,也沒有聯繫了,以後的結果,我們相信他會做得很好,因為這個人他懂得因果,他沒有貪心,對小孩還是照顧很周到。所以他分明是討債來的,你對他好,他也對你好,也會像過去一樣的對你相信,對你信任。佛講得沒錯,兒子不孝,侮辱父母,甚至於殺害父母,那是來報怨的;還有討債來的,有還債來的,佛把它分為這四大類。覺悟之後,無論是什麼關係,大家在一起學佛,變成同參道友,自己開悟了,也幫助家親眷屬個個都要覺悟,這就好!這也是經上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人」,不管跟你是怨是親、是債務糾紛,總而言之都是有緣人,碰到一起了,要用佛法來解決,這就對了。
八苦裡面,生老病死沒有人能夠逃過的,活一百歲還是要死。生的苦,我們不知道,每個人都忘掉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說明嬰兒出生的時候所受的那個痛苦,在母親胎胞裡面十個月,佛經上形容那叫胎獄,就跟地獄差不多。母親喝一杯熱水,他就像在八熱地獄;母親喝一杯冰水,他就像在八寒地獄;母親的情緒、一舉一動,對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要在胞胎裡面去熬十個月,我們諺語所謂是「度日如年」,他就那麼痛苦。老苦我們看到了,你看到許許多多的老人,特別到老人院去參觀、去看看,你看到老人晚年那種悲慘的命運,你一定要想到,我晚年是不是這個樣子?如果兒女不孝,不就把你送到老人院去了?這是很可能的。沒有兒女,年老了,政府也會把你送到老人院。在外國,外國的制度,像美國、澳大利亞,這些國家還不錯,你老了,退休之後,國家有養老金給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到時候就寄給你,物質生活方面沒問題。多半是寄給老人院,因為你年老了,需要人照顧,你沒有辦法住在你自己家庭,所以自己的房子賣掉,到老人院去住。物質生活能過得去,精神生活沒有,你要問問那些老人:你們生活狀況怎麼樣?他回答你一句話:坐吃等死。老人院人多,每個星期總有一、二個死亡的,抬出去了,天天看到這種情形,哪一天輪到自己,你說多麼悲慘,老苦!
中國古人,年歲老了是家庭養老,兒孫晚輩多,兒孫滿堂,享天倫之樂,所以中國古社會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育幼,教育小孩,家族負責任,家族辦學叫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從前是大家庭,人口多,所以念書的學生也有幾十個人。普通家庭,這一個家大概總有三百人左右,大家庭,人丁興旺,五、六百人,人丁少的也有兩百人的樣子。所以由家族來負責任,那個制度好!《弟子規》是家庭的規矩,你說家庭那麼多人,沒有規矩還得了,那家不就亂掉?所以每個家有家道、有家規,《弟子規》是共同的家規。還有不同的,每一家還有特別的,因為他們所學的不相同,所經營的事業不相同,還有一些特別的規矩。這些家規是祖宗制定的,都寫在家譜裡頭。
家譜是家庭的歷史,世世代代相傳,你這個姓從什麼地方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姓氏的,家庭歷史記載得很清楚。我的看法,沒有數據證明,但是我相信,大概在中國的漢族都是炎黃世胄,炎帝神農氏、黃帝,都是炎帝、黃帝的子孫,一脈相承。再過去就是伏羲氏,伏羲氏那個時候人民過著原始生活,打獵為生,住在山洞裡,沒有房屋。到神農氏才開始懂得耕種,不是以打獵為主,以耕種。神農到黃帝五百年,歷史上記載,黃帝才建造房屋,宮室是黃帝才發明的。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黃帝二十五個兒子,有十四個兒子有姓氏,那個時候姓氏是什麼?他們封的有爵位。所以我們相信,中國從前念的《百家姓》,四百多個姓氏,一家人。現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多少個姓氏?二萬四千多個姓氏,所以現在不是百家姓,萬家姓。
你看看,這麼多人,這麼多族群,這麼大的疆域,幾千年來和睦相處,長治久安,靠什麼?靠教育。所以中國人懂得家教,有的大家庭,農業社會,人多好做事,從事農耕、從事開墾都需要人力,那時候沒有機械,世世代代相傳,到民國初年。在中國許許多多的農村,真的,現在講的舊社會就是大家族,你看,那一個村叫王村,一家人;那個村叫張村,那是一家人。所以一家教好了,家長有責任,把一家人教好了,家齊國就治。會教,教得人人都是好人,都懂得孝悌忠信,都知道禮義廉恥,都嚮往仁愛和平,這社會怎麼會不好!所以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今天我們看這社會,看全世界,問題太多太多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問題?教育疏忽了。現在學校很多,不是教育,是什麼東西?科學、工藝傳習所,這個名稱我覺得很恰當,不能叫學校。學校是辦教育的,教育教人什麼?教人做人,教倫理,你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教道德,知道跟一切人要怎樣相處;教因果,真正懂得善因善果、惡因惡報,起心動念你自己會約束,你不敢做壞事,你做壞事有報應。
因果講三世,人不是只有這一世,我們有過去世、有未來世。這一世辛苦一點,來世好;這一世要是把福享盡,來世就得吃苦頭,因果家講風水輪流轉。所以我們對富貴人沒有羨慕,為什麼?過去他修的善因,今天他應該得富貴;我們過去世沒修善因,這一世就應該要生活苦一點。明白這個道理,我生活雖然清苦,我多修善因,修善因修得很勤,我這一生命運就轉過來了。年輕吃苦一點,老年享福,來生就更好。人明白這個道理,在社會上不會跟人競爭。競爭是煩惱,是造業。所以古人懂得「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爭不到!如果真能夠爭得到,孔子也參加競爭了。為什麼孔子不爭?孔子知道爭不到,「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求不到。修因,佛給我們講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佛家用什麼方法修因?用布施,我們希望發財,修財布施;希望得聰明智慧,修法布施;希望健康長壽,修無畏布施,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是教你方法,教給你道理,你自己依照這個道理、依照方法去修學,果報就會現前。發財、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不是佛菩薩給你的?不是的,佛菩薩給你理論、給你方法,你自求多福,這個不能不知道。
苦,除了生老病死之外,有愛別離苦,你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喜歡的生活環境偏偏要別離,你沒有辦法長時間享受,叫「愛別離苦」。下面一個,佛告訴你「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不想跟他見面,常常碰頭。第三種「求不得苦」。八苦最後一種叫「五陰熾盛苦」,五陰熾盛是什麼?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壓力、憂慮、牽掛、操心、勞神,屬於這一類的,你的精神、你的身體活得很辛苦。這八種誰能夠離開?佛說欲界天人這八苦統統都有,色界天人,欲他離開了,他並不是斷了,他放下了,暫時放下,他這八種苦就沒有了。人生天不是胎生的,所以他沒有生苦,忉利天以上都是化生。如果你修定,你得到禪定,修成功了,你就生色界天。色界天這些苦都沒有了,可是他還是有壽命,壽命到的時候,那個苦就現前,五衰相現前。他那個時候,五衰相的時間不長,在經上一般講七天,可是這七天就苦不堪言,壞苦,身要壞了,死了身要壞了;他有居住的宮殿,宮殿也會壞,他看到了。無色界天,這是六道裡面的高級凡夫,他不要身體,像中國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說我有很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個身體。這聰明人身體都不要了,沒有身體,當然也不需要居住的地方,所以無色界天我們可以說它是靈界,它有精神,它沒有物質。他有沒有苦?有,什麼苦?叫行苦。他那個境界好,他不能永遠保持,完全靠他的定力,他的定力失掉,這境界就沒有了,這叫行苦。剎那剎那接近他的終點,他不能止住,這叫行,就是他不能永遠保持那樣殊勝的境界。所以佛說三界統苦,你看,欲界有八苦,色界有壞苦,無色界有行苦,這是佛常講的三界統苦。
佛在四諦裡頭把這個事實真相說出來了,大家明白了,想想真苦。這苦從哪裡來的?苦從集來的。集是什麼?集結一切善與不善的因。集結善因,生三善道,給你講的八苦、三苦都是三善道的;如果集結的是不善的因,自私自利,搞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搞這些東西,那你來生到三惡道,你變畜生、變餓鬼、變地獄,那就更是苦不堪言。把六道里的因跟果講清楚,我們就知道了。真正聰明人、覺悟的人,他就會想到,我不想在六道再住下去,有沒有辦法超越六道?佛給他說有。超越六道用什麼方法?果是什麼?果是滅,這個滅就是涅盤。「涅盤」是梵語,翻成中國就是滅,滅什麼?滅苦,滅煩惱、滅苦。煩惱是因,這三苦、八苦是果,因滅掉,果當然就沒有。要用什麼方法來滅這個因?得修道。所以滅是出世法的果,道是出世法的因,你看,世出世間法的因果。佛對於初學的人講這些道理,講這些方法,這就是四諦。
釋迦牟尼佛當年成佛之後為大家說法,主要就是講這個,講了多少年?十二年,教人要斷見思二惑。惑就是愚痴,愚痴才會幹錯事情。見是見解上的錯誤,思是思想上的錯誤,換句話說,你一天到晚,一年到頭,你所看的錯了,你所想的也是錯了。錯誤的見解、思想,那叫造罪業,果報在三途。所以佛教給我們,見惑是你看法錯誤,佛把無量無邊的錯誤,見解的錯誤、思想的錯誤,把它歸納成五大類,好教。第一個錯誤,我們講見解,你看錯了。第一個錯誤,你誤以為身是自己,這叫身見,把身當作是自己,錯了,身不是自己,這身不是我,我不是身。身是什麼?身上要加一個,是我的身,就對了,它不是我。像我們穿的衣服,我的衣服,就對了,衣服不是我。你看六道眾生迷得深,誰不把身當作自己?都是為了這個身去造業,後面受無窮的苦報,這錯了。如果你知道身不是我,你看,頭一個自私自利就放下了,名聞利養放下了,貪瞋痴慢就放下了,你的煩惱就少了一大半。人都是為了這個身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造殺盜淫妄,不都是為了這個身嗎?身不是自己,你冤枉不冤枉!這個道理很深,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能講清楚的,釋迦牟尼佛為大家講了十二年,可見這個東西有深度,要認真好好的學。這是頭一個錯誤的見解。
第二個是邊見,邊是二邊,現在科學家講相對,相對就是邊見。所有一切法都是對立的,大的那一邊是小,長的那一邊是短,正的那一邊是邪,你看都是相對的,我那一邊是別人,全是相對。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為什麼?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自然產生對立。我們簡單的說,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物對立。對立不是小事,是大事,所有一切錯誤的行為都從這裡發生的。現在這個世界衝突太多了,衝突從哪裡來的?從矛盾來的、從利害來的;矛盾、利害從哪裡來的?從對立來的。你去找那個根源是對立,如果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就沒有利害,就沒有衝突。衝突再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所以對立是一切人禍的根源,佛說這個要離開。佛又給我們說,成見是錯誤的。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這叫成見。成見里有分對因的成見、對果的成見,分兩種;對因的成見叫戒取見,對果的成見叫見取見,這就變成行為,造作一切善與不善。最後一種是邪見,就是除這四種之外,所有錯誤的看法歸在邪見裡頭。這五種錯誤見解,你要是放下,把它斷掉,你就證小乘須陀洹果,小乘有四果,第一個你就得到了。你得到須陀洹,你的智慧、能力恢復了一點點,在佛法講的是一點點,在我們世間人看的時候,你很了不起。六種神通裡頭,你得到天眼、天耳,也就是說,別人看不見的你能看見,你能看到鬼神,你能看到天神。這是小通,能力並不大,可是比一般人強多了,這些牆壁障礙沒有了,我們隔壁房間裡面那些人在幹什麼,你一看是透明的,你都看見;我們在樓上往下面看,樓下那些人一層一層在幹什麼,你也看得很清楚。你只要把這五種見惑放下,這個能力就恢復。
思惑是你想錯了,什麼東西想錯了?貪,想錯了,瞋恚也錯了,愚痴也錯了,傲慢也錯了,懷疑也錯了,為什麼?清凈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一切不善的病根。所以在佛法裡面也稱為三毒,貪瞋痴是三毒,加上慢跟疑是五毒。這個毒是病毒,真的是病毒,人會生病,為什麼會生病?因為你心裡有這五種病毒,外面再要有病的因,這一感應,你就生病。如果裡面把這五種病毒拔除,外面一切感染,感染不到,這是醫學所謂你有免疫的能力,你不會感染。這五種叫思煩惱,你想錯了。不要有貪的念頭,不要有瞋恚的念頭,不要有愚痴、不要有傲慢、不要有懷疑,你的心就恢復正常。正常心是什麼?清凈心,我們這個經經題上「清凈平等覺」,你第一個就得到了。清凈心現前就是小乘果報,小乘你就成就了;平等,大乘菩薩學的。所以你看,見思煩惱斷了,貪瞋痴慢疑沒有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沒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你得清凈心,清凈心是真心。
出分段生死。這分段是六道的,六道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我們這次得到人身,在人身裡面住若干年,從生到死這是一段,這叫分段生死。其實給你講真話,沒有生死,生死是什麼?身體生死。為什麼說你沒生死?你的靈魂不死。現在這些年來,最近這三十年,西方世界非常流行催眠,這些心理醫生做這些催眠,證明人的靈魂不死,他也為我們證明人死了之後會投胎。從催眠當中能夠了解到,人經過這個世間很多世,確確實實有時候過去生中是人,這又到人間來了;還有過去是畜生,這一生到人間來了;還發現前一生在別的星球上,這一生到地球上來了。我們看看這些催眠師他們的研究報告,從他的報告,你就肯定輪迴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證明人不會死。
一般人講靈魂,佛教不說它是靈魂,佛教說它是神識,因為它能變,我們這些現相是所變,它不死。叫靈魂,其實它不靈,它迷,它叫迷魂是對的,它不能叫靈魂,它不靈。它要是靈的話,它可以選擇很好的地方去投胎,為什麼到貧窮、窮苦的人家投胎?它不靈!為什麼到畜生裡面去投胎,還到餓鬼、地獄去投胎?可見它不靈,它真的是迷惑顛倒。覺悟了就叫靈性,什麼時候他覺悟?他成聲聞、辟支佛就覺悟了。聲聞是阿羅漢,他證得阿羅漢果,他超越六道了,永遠不會再到六道來。如果他再到六道來,他很清楚,他不迷,他來幹什麼?他來度眾生的,他不是來受報的。因為六道裡面的因斷掉了,這個因就是見思煩惱,他把見思煩惱斷了,沒有六道的因,到六道裡頭來是來度眾生的。所以出分段生死,這是六道裡頭的生死。
而入於涅盤者,涅盤是印度梵文的一個名詞,音譯的,它的意思是不生不滅,六道裡頭生死沒有了,不生不滅。這個不生不滅他證得,但不是究竟的,不圓滿,小乘涅盤;佛所證得的叫大般涅盤,那才叫究竟。涅盤真正是離苦得樂。《凈影疏》說,「如來所說言教名聲,餐聲悟解,故曰聲聞」,這是再引用《凈影疏》裡面的講法,意思大致都相同的,都是聽佛講經說法而開悟的。餐聲悟解,餐是吃飯,那叫法味,嘗到法味了,是個比喻,就是聞聲,聽到釋迦牟尼佛的聲教、言論開悟了,這一開悟就把見思煩惱放下。開悟如果不放下,沒用,那叫解悟,出不了六道輪迴;開悟的時候,真正把見思煩惱放下,六道就不見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夢一樣,醒過來了,這叫聲聞。
什麼叫「辟支佛」?「辟支」是梵語,翻譯為中國的字就是「因緣」的意思,這因緣有十二因緣,佛翻作覺。「故舊譯辟支佛為緣覺」,因為從因緣他覺悟了,不一定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他的悟性一般講就是很高,我們常講天才兒童,不定遇到什麼因緣,他一下開悟、明白了。或者是他看到的,或者是聽到的,或者是接觸到的,這些人這一生當中,雖然沒有聽佛講經說法,過去生中肯定聽過,他有善根,所以遇緣他會開悟。他要沒有善根,緣再多,他也開悟不了。「新譯為獨覺」,獨覺就更聰明了。據《大乘義章》裡面所講的,緣覺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觀十二因緣,斷惑證真,從緣得覺,故名緣覺」。十二因緣,頭一個是「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個無明不是根本無明,這個無明叫枝末無明,也就是說,六道裡面所講的無明很粗,跟根本無明完全不一樣,根本無明破了就成佛。在六道裡面就是這個無明變現出來的六道,這個無明破了的時候,六道就沒有了。因為無明,你才會造業,「行」就是造業,過去生中的。十二因緣裡面講三世因果,無明跟行是過去世的因果,有過去世的因,所以你才會來投胎。「識」就是神識,我們一般講靈魂,靈魂來投胎,找父母,父母跟他有緣。前面講的,有恩、有怨、有債務,有這些關係,他就來了;沒有這些關係不來,他不會找你的。所以兒女是緣。我記得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在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講堂,叫光明講堂,壽冶老和尚學《華嚴》的,在他那裡講了兩個月,講《楞嚴》。他講堂上有一副對聯,老法師自己寫的,上聯寫著,「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講夫妻;下聯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副對聯很值得警惕。我在那裡住兩個月,天天看,這副對聯能記得。老法師那個時候移民到美國去,去了好幾年,以後我也移民到美國,在紐約遇到他,老法師跟我很有緣分。所以這世間事要看破、要參透,你才真正會下決心不再搞輪迴,不再干這個傻事。
你看識,識就是神識、靈魂,投胎了,投胎在母親胎胞裡面叫「名色」,那就是還沒有長成一個人的形狀,一般講二、三個星期,懷孕二、三個星期的時候,不是人的形狀,叫名色。名是什麼?名是精神,它有受想行識;色,它是有肉體,沒有長成人的形狀。慢慢大概有五、六個月,就像人的形狀,有長頭,有眼睛,你能看得到了,這個時候就不叫名色,叫「六入」,它像個人了,還在母親子宮裡面,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住胎。十個月,住胎時間滿了,出胎了,出生。出生是什麼?出生不叫出生,叫「觸」,他的身體跟外界接觸,他有感受了。受,他就有「愛」、有「取」、有「有」,換句話說,他煩惱習氣起現行。愛取有,就到你一生,從你出胎一直到老死,這一生。你六根接觸外頭境界,順自己意思的,你就貪愛;從貪愛,你就想得到,得到就是取;我想控制它,我想佔有它,這是行為。有這種行為,那就有了。有是什麼?有了業,你阿賴耶裡面就結業。這個業有善業、有惡業,這個業力牽著你下一生受報。所以來生又有生,又有老死,永遠在循環。
這十二個在輪迴,叫十二輪,這是因緣。這十二個只要有一個破掉,全就破了,就斷掉。但是在因上破,果上不可能。因上,諸位曉得,前面兩個,無明、行,是過去生的,我們沒有辦法回到過去解決問題;生老死是未來的,它講三世,這也沒有辦法,未來還沒有到,我們也不能在未來解決問題,要在當前。當前解決問題,因只有三個字,因為觸是果報,不能在果上解決。果上解決的人是什麼?自殺是從果上解決,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因上解決就三個,愛、取、有,這三個能夠斷一個就證辟支佛果,這諸位要知道。愛是迷惑,你不了解事實真相。取是你造作,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你要控制、你要佔有,你造業了。控制造的業輕,佔有造的業重,造業裡面又有善惡,有善業、有惡業,這都叫有。你這一生又造了因,來生要受果報,所以來生又有生、又有老死。聰明的人心地清凈平等,從愛上下手,把這個東西斷掉。這一個愛字裡面,它的內涵就是三毒,貪瞋痴,為什麼?喜歡的,愛他;不喜歡的,恨他,恨是瞋;貪慾跟瞋恚它的根就是愚痴,所以愛這一字就包括貪瞋痴。取是行動,愛只是念頭,還沒有行動,包括怨恨、瞋恚,沒有發作,裡面有這個念頭,沒有發作。取是發作了,這一發作,業就成就,古人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有就是業,你有業了。你造了業,來生有果報,來生又有生,生又有老死,就這十二個字。
佛講十二因緣,這些人比聲聞聰明,聲聞要講四諦他才會開悟,佛講這個比四諦簡單,一說他就明白了。他如果是從愛上斷,這是最聰明的,真正從見思煩惱上下手,那斷得很乾凈。煩惱習氣業障深重的,他從取上斷,雖然有這個念頭,不造這個業,知道造業後頭要受報,不取,沒有行動,有念頭,沒有行動,也行,也能夠超越。第三種,第三種是很高,你看看,他有愛、他有取,但是後頭是什麼?他沒有「有」,這個厲害!這是什麼?他心地清凈,不落痕迹,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所以是真修行人。真修行人為什麼還有愛取?那個愛取是善巧方便。大多數從「有」沒有的,是什麼?是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度脫之;應以緣覺身得度者,即現緣覺身得度之,那是菩薩再來的,一般人哪裡做得到!在小說裡面諸位看到,濟公,你看他有愛、有取,他沒有「有」,這個厲害,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他跟一般人嘻嘻哈哈的,也吃喝玩樂,別人造罪業,他沒有罪業,這個厲害。這是什麼?他心地清凈,一塵不染,他跟大家在一起玩,他沒有動念頭。他意裡面沒有分別執著,這樣的人才行。
濟公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不是假的,他是宋朝時候人,生在南宋,跟岳飛同時代,都是那個時候人,布袋和尚也是那個時候人。可是民國初年,中國又出現了一個,跟濟公好像沒有兩樣,叫金山活佛,這個人是真有,不是假的。他也是出家人,不修邊幅,跟在家人混在一團,也是有吃有喝、有笑有鬧的,一塵不染。我年輕的時候在台北講經,樂觀老法師,那都是我們上一輩的,現在都不在了,他告訴我,他曾經跟金山活佛,金山活佛法名叫妙善,妙善法師,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對他很清楚。他說他確確實實像濟公一樣,邋遢、不修邊幅,真的穿一雙破草鞋,一件長褂,裡面就是一套小褂褲,一年到頭就穿這個衣服,到冬天也不冷,夏天也不熱,這很厲害。一生不洗澡,身上有蓮花香味。一生不洗澡,也不洗衣服,所以衣服領子都是黑的、髒的東西,可是你聞聞還有香味,而且聞聞的時候,有很多人有病的一聞就好了,它能治病。
真的,他有神通,樂觀老和尚告訴我,他說他不是阿羅漢,至少他也是阿那含。因為漏盡通看不出來,他能分身,同時在這個地方看到他來了,在另外一個地方,他跟那些人也在聚會,他有分身。以後人家看到,「某一天在我這裡」,「沒有,他在我那邊」,就知道他有分身。你問他是不是有分身?他傻笑,他不回答你。所以他那些神奇的事迹很多,樂觀法師給他寫了一本書,叫《金山活佛神異錄》。在台灣還有一位法師,煮雲法師也給他寫了一本這些奇聞,但是煮雲法師跟他沒見過面,他是到處打聽,請教這些老和尚,有知道這些事情的,講這些故事,他就把它記下來,《金山活佛傳奇》。所以他是觀十二因緣,斷惑證真,從緣得覺,就是從緣開悟了,這叫緣覺。
第二種,「因見風動樹等等外界事相之緣,而得覺悟,曰緣覺」,這是什麼?出在沒有佛法在世間的時候。所以他的善根深厚,不定是什麼因緣,看到風吹落葉,開悟了,雨打芭蕉,開悟了,不定是什麼時候,不定是什麼處所,他的緣到了。所以我們相信,他遇到大自然界這些東西的變化,都是佛菩薩在加持的,他緣成熟了,佛菩薩曉得用什麼方法幫助他覺悟。所以佛菩薩不一定現人身,佛菩薩能現風雨身,能現這些自然現象,讓他一看就豁然開悟。這叫緣覺。
底下接著說,「天台一家更區分此二名曰」,這是天台大師講的,一般在佛法裡面多半用天台的,天台說緣覺跟獨覺。「出有佛世,觀十二因緣而得悟者,為緣覺」,聽佛講十二因緣,他開悟了。他不叫聞,他叫觀,觀是什麼?是用智慧,聞是用耳識。一般人講用聞,你所聽到的是知識;用觀,你所悟的那叫智慧,這個不一樣。所以觀比聞厲害,聞是用耳識,觀是用聞性,像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他那不是用的耳識,是用的聞性,聞性聞聲性開悟了,這個是意思不一樣。我們今天講知識、智慧,大家就好懂。耳識,你所聽到的是知識;要是聞性,那你聞的是智慧,完全不是一樁事情。這是用聞性聞十二因緣,他開悟了,這叫緣覺,有佛之時。「出無佛世」,他出生的這個時候,這個世間沒有佛法,這無佛就是沒有佛法、沒有三寶。在這個環境裡面,他「觀風吹樹動、葉落花飛之外緣」,他看到這個自然現象,他開悟了;或看閃電,或聽雷聲,也開悟了,這一類的人叫獨覺。由此可知,獨覺是非常聰明的人,善根深厚。我們也能夠體會到,過去生中,相信這個人生生世世都在佛門修行,善根深厚,所以遇到這些緣才能觸動他。
我們再看下文,「上之聲聞、辟支佛二乘,均為佛弟子中之下根」,上根是菩薩,下根是聲聞、緣覺,「今諸大士」,我們現在經本上講的這些大士,這些菩薩,「遠超於此」,超過他們太多太多。「如《甄解》曰:二乘雖得三空門」,三空門到後面會講到,就是空、無相、無願,他們也得到。雖得到,「唯沉偏空」,他墮在偏真涅盤裡面去,他偏空了。所以不得受用,不能得大自在,只能證個小果。這三個學位,他只拿到第一個學位。阿羅漢、辟支佛是第一個學位,都叫小乘,菩薩是第二個學位,佛陀是第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聲聞、緣覺就好像現在學校里學士學位,菩薩是碩士,佛陀是博士,這樣比喻大家就很容易懂了。
「菩薩不然,能達幻網」,菩薩不像他們,比他們高明太多了,菩薩通達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真的,這個幻網是比喻,幻是假的,夢幻泡影,不是真的。可是小乘人把它當真,真的離開它,不敢再進來,進來怕墮落。所以他們住在真空,他們認為空是真的。菩薩通達相是假相,相沒有障礙。「得平等法。故雖住三空門,而不住無為,不住有為」,這就顯示比二乘高明太多了。二乘怎麼樣?有為法超越了,住在無為法裡頭,二乘住空,無為是空,有為是有。有是幻有,空是真空,真空跟幻有是一不是二,這二乘人不知道,二乘人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所以像濟公,濟公雖然現的是羅漢身,實際上超越阿羅漢,為什麼?空有都不住,得大自在。阿羅漢住空不住有,他不到人間來,到人間來都是特殊的緣分,他來幫助人。
像《慈悲三昧水懺》裡面所講的悟達國師,他跟一個阿羅漢迦諾迦尊者有特別緣分,這個阿羅漢知道他將來會出事,他會有大災難,這個災難他來幫他化解。所以他變化一個乞丐,而且這個乞丐得很重的病,身上流膿,奇臭無比,一般人都不願意接近,這阿羅漢。他故意讓悟達國師看見,那個時候悟達還沒有做國師,還沒有出名。悟達國師是十世高僧,他出家修行這一次是第十世,每一次死了又到人間來又出家,十世都出家做高僧,為帝王師。所以出家人出人頭地不是一生修成的,一生到不了這個地位,十世!沒有出名的時候,遇到這個要飯的,看他很可憐,他真的幫助他,他用舌頭去舔他的膿瘡,把毒吸出來,這一般人做不到。這是阿羅漢考考他,看他的慈悲是真的是假的,慈悲到什麼程度。不錯,看了很滿意,就告訴悟達國師:你將來如果遇到大災難,你來找我。他說我住在四川,告訴他那個地方,你到山上,看到山上有兩棵松樹長在一起,你到那個樹上喊我,我就會出現。
這不知道過了多少年,真的,皇上拜他做老師,封為國師。有一天,皇上送他一個沉香寶座。你看看,同修送我這串念珠,這念珠是沉香的,就這幾顆聽說很貴,我都不知道,我從來不用這種珍貴的東西。人家在台灣送給我,台灣錢要十幾萬,就這麼一串念珠。沉香做的太師椅,那多名貴,那個沉香寶座,兩個人抬不動。皇上送這個寶座給他,送給老師,他坐上那裡就覺得很得意,好像覺得自己是不錯,天下哪個出家人也不能跟我相比。一念傲慢心生起來,他的護法神離開了,護法神一離開,冤親債主找到身上。這個冤親債主很厲害,他們同時在漢朝做官,他們是同事,悟達國師在那個時候把他害死,陷害他,讓皇上把他殺掉。這個怨恨,他念念不舍,要報仇;但是他出家了,修行很好,有護法神保護他,這個鬼魂挨不到邊,這一次當了國師,護法神就更多了。因為接受這個沉香寶座,一念傲慢心起來,護法神走了,他就來了,來了就附在他身上,讓他膝蓋上長一個人面瘡,這一下幾乎送命。這是皇上的老師,國家最好的醫生,御醫都來給他治療,沒辦法。他忽然想到,早年的時候遇到一個乞丐,就想到這個人,他說我現在遇到個大難,去找找看。就到四川指定的地方,果然看到兩棵松樹,他就在那裡喊,這一喊就看到樹後面有寺廟,這個阿羅漢迦諾迦尊者就出現了。一看到他來了,久別重逢,我讓你來,你果然真來了。就跟他講他得病這個因緣,十世之前你們是同事,你們是朋友,你因為嫉妒障礙,你把他害了,人家念念不忘。所以用慈悲三昧水給他洗人面瘡,給他化解、調解。對方答應了,這個怨結就化解,他的人面瘡好了。你想想看,十世高僧,害死一個人,他不舍這個冤讎,等到機會來報復,多可怕!
慈悲水懺這個懺悔法就一直留下來了。現在在佛門裡拜水懺的很多,拜水懺一定要把這個故事講清楚、講明白,人要真正用慈悲心待人接物,不能害人。殺生害命,你害人,人恨你;你害畜生,你殺它、吃它,它能甘心情願嗎?它能不報復嗎?所以想到這個地方就非常可怕,你還敢吃眾生肉嗎?佛在經上說:你吃它八兩,你來生要還它半斤,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三世因果逃不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在這一生生活、待人接物,心就平了。如果我們吃虧,人家用不正當的手段把我們的財物奪去,我們笑笑,大概是我前生欠他的,還他,沒有怨恨心;如果我不欠他的,他奪去不要緊,來生他會加利息還我。心平氣和來處理這樁事情,這正確的。我的東西他霸佔去了,那是盜取,這是盜心;我要再用手段把它拿回來,也是盜心,都犯了錯誤。他犯錯誤,我不犯錯誤,我不要再計較,成就自己的德行。不但沒有怨恨,還要感謝,等於考試,我的功夫到底怎麼樣?布施、持戒、忍辱,經過歷事煉心,經過這些事考驗自己有沒有成就。所以都用感恩心來處理。
凡是毀謗我的、嫉妒我的、侮辱我的、傷害我的,統統感恩,為什麼?全是來考驗我,我到底是真學佛還是假學佛。如果對於這些逆境、這些惡人還有怨恨心,表示我們學佛白學了,佛怎麼教我們,怎麼全忘掉了!你看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忍辱波羅蜜,遇到歌利王,凌遲處死,菩薩沒有一點怨恨心,忍辱波羅蜜圓滿了。如果沒有這個遭遇,他忍辱波羅蜜還沒修圓滿。這是最後一次大考,他及格、通過了,對歌利王沒有怨恨,還感謝他;還告訴他,臨死的時候告訴歌利王:我將來成佛,頭一個度你。這是報恩,這才像個佛弟子,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真的就是真正學會不住無為、不住有為,無論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不動心,保持自己的清凈平等覺,永遠保持感恩的心、報恩的心,這就對了。不怕吃虧,吃虧是福,別佔人便宜,佔便宜是禍害,是災禍,懂得吃虧是福,古聖先賢說的沒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文字檔下載地址【http://www.amtb.tw/02/02-039-0117.xml】;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http://ft.hwadzan.tw/)輸入本文檔案名「02-039-0117」,回車,即進入本文的網頁;凈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http://ft.amtb.tw/)輸入本文檔案名「02-039-0117」,回車,即進入本文的網頁。推薦閱讀:
※一一芳心插
※張岐:太極拳的專利產品一一「掤勁」
※江湖訣一一「歲運並臨」論命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一一三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一七一卷——第一一八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