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記者鏡頭裡的周恩來 (圖) - 張放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白宮記者鏡頭裡的周恩來 (圖)

默認分類 2011-03-24 10:54:38 閱讀5989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白宮記者鏡頭裡的周恩來

張放

1972年初,罵共產主義最起勁的美國總統尼克松,突然造訪中國,舉手投足,一反美國極右份子瘋狂叫罵模樣,反而謙謙君子般地與周恩來毛澤東逐個握手,把酒言歡,令整個世界震動。中國宣傳方面派出了給周恩來毛澤東當攝影師的師傅。果然,此人不孚眾望,拍出周恩來與尼克松首次握手時,身體略微向後仰的政治意味十足的照片。當然,照片被動了小手術,站在尼克松與周恩來中間、給毛澤東當英文翻譯的冀朝鑄,被抹掉了。20年後,冀老跟俺私聊到此事時,仍從政治高度,解釋了自己從照片里被除掉緣由。說時表情那般沉靜與無動於衷,令俺印象深刻。

這次俺要給諸位看官看的照片,不再是中國角度,而是自資本主義世界大本營美國白宮記者的。中國人拍攝的東西,叫個中國人,生來就能看懂其中政治含義。但西方記者不成,他們最怕的,就是沒有創意。他們只迎合一種意圖:吸引更多眼球、讓更多人掏銀子。

眼前這幅照片,是周總理在歡迎尼克松國宴時,白宮記者搶拍的。角度之刁鑽,表情捕捉之出神入化,堪稱一絕。但它顯然不符合「文革」高大全標準,因此當時和後來的國人,都未能有機會看到。人們更熟悉的周總理,是瀟洒風趣的樣子;是身體微微向後仰,尼克松反而下賤主動地跑來,於是他大國風範地伸出手,迎接迷途知返的浪子終於歸家的樣子。可眼前這位周總理,一下子似乎變成了陌生人。頭髮愈發灰白,臉頰更加清癯,雙眼凝重地盯視著前下方,似乎並沒有注意聽台上尼克松講什麼,而是心有旁騖。

其實,稍微對這段歷史了解的人都知道,此時的周恩來,一方面全身心接待美國最高級客人,以謀求外交重大突破;但同時,也不得不時刻考慮文革危局下的國內局勢和自身處境。就在半年前,林副統帥叛逃,途中機毀人亡。周恩來實際上已成為除毛澤東以外外交政策制定的第二號人物。尼克松到訪,使得周恩來在世界面前,一時變得風光無限,他的外交政策似乎取得了完勝。但從這幅照片來看,一直保持低調不爭先的他,似乎顯得益發心事重重。因為黨內幾十年鬥爭經驗告訴他,這種風光的背後,同時也隱藏著很多危險。所以,他處處費心思,事事想周全,以至於發哪張照片在《人民日報》上,都要瞻前顧後,左思右想。結果,與尼克松首次握手時,身體略微後傾的照片被選中。

周恩來的心事重重,並非不無道理。送走尼克松之後,國內很快就開展了新的群眾運動:批林整風運動。之後幾年,一直到1976年周恩來逝世,群眾運動一波接一波,就沒消停。林彪死後,期間搞了批陳(伯達)整風運動,然後就是批林整風運動,再後來,又開始批林批孔等運動。這時,運動的矛頭指向,越來越朝著已經病入膏肓中的周恩來了。

《羊城晚報》2011年3月20日


推薦閱讀:

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為什麼沒有給老爺正面鏡頭?
只有一個鏡頭的《繩索》:永不停息的探索腳步
康泰時鏡頭
實拍:用鏡頭記錄母愛
俄羅斯冷戰後最大閱兵式精彩鏡頭(圖)

TAG:鏡頭 | 網易 | 記者 | 白宮 | 博客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