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夏季常見皮膚病的診治大全!

純乾貨:夏季常見皮膚病的診治大全! 2016-05-12 點藍字訂閱? 道醫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純乾貨:夏季常見皮膚病的診治大全!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夏季因持續高溫、高濕度的外環境,加上皮膚出汗多,故是皮膚病好發季節。

夏季常見的皮膚病有夏季皮炎、日晒傷、光敏性皮炎、蟲咬皮炎、痱子和腳癬等,了解這些夏季常見皮膚病的診治原則會對基層全科醫師的日常工作大有裨益。

1夏季皮炎

病因

汗液中含有大量人體組織的代謝廢物,其會與皮膚產生化學反應,引起皮膚內毛細血管擴張和炎性細胞聚集,從而導致皮炎。

發病特點

夏季皮炎最大的特點就是疾病嚴重程度與氣溫密切相關,天氣悶熱皮炎會加劇,天氣涼爽皮炎自然會減輕。大多數皮炎秋季氣溫下降後可自愈,但往往第二年複發。若治療不及時導致反覆發作,患者患處皮膚變厚。此病多見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女性。

臨床表現

夏季皮炎好發於軀幹和四肢伸側,尤其好發於下肢脛前區。起初出現針尖到粟米大小密集小紅斑,後出現細小丘疹和丘皰疹,瘙癢明顯有輕度灼熱感,病程中無糜爛、滲出。處於高溫高濕環境會使皮損加重,發病增多。患者還易出現心煩易怒、胸悶不暢,胃口下降、睡眠不佳等表現。

防治

·保持室內通風和皮膚清潔乾燥,不宜穿悶不通風的衣褲;

·可經常用溫而偏涼的水清洗患處,切忌為了止癢而用熱水燙洗患處;

·夏季多飲水,不宜多飲含糖飲料;

·高溫天氣盡量多待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頻繁外出,外出時最好使用黑色遮陽傘遮光;

·很多食物和植物也可防治夏季皮炎(如薏苡仁湯、綠豆湯、大麥茶、菊花茶、金銀花露等,也可用鮮藿香、鮮佩蘭煎湯代茶);

·潮濕悶熱的季節可以啟用空調除濕,以免身體出汗過多。

2日光性皮炎

病因

日光性皮炎又稱曬斑或日晒傷,是強烈日光(主要是中波紫外線290~320 nm)照射引起的皮膚急性光毒性反應。其反應強度與光線強度、照射時間和範圍、膚色深淺等有關。

夏天進行使皮膚 長時間曝晒於日光下的活動易產生直接光敏反應;少數對光線特別敏感的患者經光感物質吸收紫外線作用於皮膚細胞膜、胞核及胞漿,使細胞受損,引起輕重不等的間接光敏反應。

臨床表現

在曝晒的皮膚上發生境界明了的鮮紅色斑、水腫,重者有水皰形成, 繼之以色素沉著和脫屑。日晒後常出現局部皮膚燒灼感或瘙癢,數日後發疹,皮膚損害有紅斑、丘疹、結節、水皰、糜爛、結痂、脫屑或苔癬樣變等,還可伴有日光過敏性唇炎、日光性唇炎等。

晒傷程度因發病部位及日晒時間而異,1~2天後紅腫則漸轉變為略紅或暫時的色素沉著,不需治療,約3天可漸愈。嚴重者除皮膚紅腫之外,尚可有水皰,甚至大皰。水皰破後可見糜爛面,並遺留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一般於曬後次日達到極期,經4~5天方能恢復。

若受曬的部位較廣,還可出現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甚至休克等全身癥狀。晒傷有時還可激發或惡化白斑瘡、毛細血管擴張、單純皰疹及系統性紅斑狼瘡。

防治

·常參加室外鍛煉,但對日光感受性強者應避免曝晒;

·夏季外出應撐傘,戴寬邊帽,穿長袖衣服。如需接觸較強的自然日光可於曬前15分鐘塗遮光劑,也可用防晒膏或防晒油;

·若出現明顯紅腫,可選用外用溶液、洗劑以減輕紅腫,嚴重時可加用潑尼松,並及時就診。

3光敏性皮炎

病因

光敏性皮炎是由於患者對紫外線過敏所致,僅見於少數人。其有時被認為是對陽光的過敏,是一種陽光引發的免疫系統反應。其最常由化妝品中含的香料引起,如洗面奶、沐浴露等都含有多種香料成分,它們在洗浴時滲入皮膚、在散射陽光的作用下,使某些人的皮膚髮生過敏性反應。

此外也可由藥物引起,常見的可引起皮膚光敏反應的藥物有:噻嗪類利尿劑、氯丙嗪、非類固醇類抗炎葯、四環素、磺胺類藥物、萘啶酸、胺碘酮、奎寧和奎尼丁、呋噻米等。其發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外源性光敏物經皮膚接觸或內服吸收,二是皮膚吸收了一定能量和一定波長的光。

發病特點

患者常在日晒後1~2天發病,皮疹多位於面部、頸部和頸前「V」形區、手背及上肢伸側,表現為小丘疹、小水皰。自覺瘙癢,若不積極治療,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膚病。

光敏性皮炎包括日光性蕁麻疹、化學光敏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以暴露於日光下部位的瘙癢性、突發性皮疹為特徵。這種光敏感的體質可以遺傳。一般的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卟啉症等,也可因曝晒後發病。

臨床表現

皮膚損害多樣,可表現為水腫性紅斑、丘疹、斑塊、結節。皮損的分布局限於光暴露部份,如頭部(頭髮稀疏者)、雙額部、耳前、頸後部、手背等邊界較清楚的部位,為表皮狀紅斑,偶或斑丘疹,淡紅、鮮紅或暗紅色各異。輕者為散在的小片,重者可融合成大片,伴或不伴水腫,可伴脫屑和色素沉著。患處均有不同程度瘙癢或灼熱感。

診斷標準

·發病前有明確的一定量的光敏性物質接觸史,並受一定強度和時間的日光照射。

·皮損發生在與光敏性物質接觸並受到日光照射的部位。

·若有職業接觸史,同工種、同樣條件下大多數人發病。

·皮損始發於受日光照射後數小時內。

·脫離接觸光敏物質或避免日光照射後,皮炎消退較快,局部可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

·必要時可做光斑貼試驗,呈曬斑樣反應。

鑒別診斷

診斷此病主要依據為皮損分布於光暴露部位而非一般的接觸暴露部位,皮損屬於光毒性反應的表現,可有服用光敏感藥物的病史且發病季節大多在初春,據此可與接觸性皮炎、多型性日光疹和曬斑相區別。

防治

·從事戶外活動時應當做好防護工作,加戴太陽帽、穿長衣長褲、打遮陽傘等;

·若癥狀明顯,可服用抗過敏藥物;

·易產生光敏的患者食用某些蔬菜(如芹菜、油菜、菠菜等)後也可產生光敏,應加以注意;

·癢感較重的患者可冷敷患處:取半盆冷水,將毛巾浸濕,疊成2層,擠至半干,緊敷癢處。每5分鐘清洗一次,可止癢;

·堅持用涼水或溫水沖澡,不使用任何清潔護膚品可緩解光敏性皮炎病情、防止複發。

4蟲咬皮炎

病因

蟲咬皮炎又可稱「丘疹性蕁麻疹」,現今幾乎都認為其發病與昆蟲叮咬有關,是由節肢動物類叮咬引起的外因性變態反應。

當患者被節肢動物,當臭蟲、跳蚤、蚊子、蠕蟲類等叮咬時,該昆蟲唾液可注入皮膚內,若被叮咬者具有過敏素質傾向,通過幾 天數次叮咬之後則可致病。多數學者認為屬於遲髮型變態反應。由於昆蟲種類的不同和不同患者機體反應性的差異,可引起叮咬處不同的皮膚反應。

診斷要點

·本病好發於嬰幼兒童 ,夏秋多見。有時一家數個兒童同時發病。

·典型皮損為綠豆或稍大淡紅色丘疹,性質堅硬,頂端常有皰,搔破後結痂,周圍有紡錘形紅暈,經搔抓後呈現風團,風團消退後仍恢復原形。

·好發於軀幹及四肢近端。損害數目不定,分批出現,散在發生或少數簇集,常伴 有胃腸障礙,少數患者有時亦會出現水皰表現。

·病程長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但新的皮疹又可陸續出現,因而新舊皮損同時可見,至天氣轉涼後逐漸痊癒,但次年常又發生。

·自覺劇烈瘙癢,夜晚更甚,可影響睡眠,患兒精神不安,搔抓後表皮剝脫,易致繼發感染。

目前正值暑期,加之適逢旅遊旺季,居家外出都容易造成蟲咬皮炎。如桑毛蟲好發於我國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廣東、貴州、四川等地。桑毛蟲、隱翅蟲等叮咬後有特定的皮疹形態,嚴重的蟲咬皮炎可產生全身癥狀。

鑒別診斷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可進行診斷。蟲咬皮炎需與水痘鑒別,後者好發軀幹,四肢近側及頭面部,口腔黏膜常常被累及,損害未見風團樣皮疹,更無張力性水皰發生,自覺不癢或輕癢,但患者往往有低燒等全身癥狀;蟲咬皮炎亦需與蕁麻疹鑒別,前者不是單純風團,而是混合性損害,即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

防治

·搞好個人衛生,常常洗澡,同時水溫不宜過高,以30攝氏度至40攝氏度為宜。

·勤換衣服、床單,涼席、被褥等貼身物品要常常清洗曝晒。

·居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環境整潔,避免潮濕。

·要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地做些運動以增強體質,外出旅遊最好穿上長褲,以防下肢被蟲咬傷。

·倘若不慎被蚊蟲叮咬,應避免搔抓,因為這樣會造成繼發感染或局部淋巴結腫大。被蚊蟲叮咬後,較輕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或荷酚液外搽咬傷部位,瘙癢嚴重者可內服抗組織胺藥物。

·病情嚴重者應到專科醫院就診,免得延誤病情。

5足癬

足癬是指發生在趾掌面的黴菌性皮膚病。

危害

足癬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足癬可致瘙癢,嚴重時可致疼痛,雖然輕者不會感到明顯不適,但身處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場所時會產生自卑感。另外,足癬具有傳染性,會影響家人的健康。

嚴重的足部真菌感染還與糖尿病、血管性疾病等全身疾病密切相關。足癬可繼發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治療不及時,抓撓後極易引發手癬、體癬、頭癬等身體其他部位真菌感染。更嚴重的是,搔抓會導致局部細菌感染,可發展成淋巴管炎、蜂窩組織炎及丹毒,可謂「後患無窮」。

病因

足癬是由表皮癬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趾引起。因角質層厚、皮脂缺乏、汗腺豐富、出汗較多、足部潮濕,利於黴菌生長繁殖。由於真菌喜溫暖潮濕,因此病情常在夏季加重。

足癬的病原菌廣泛存在,人們接觸機會很多,比如在浴池、賓館等地穿公用拖鞋、用公共毛巾,都容易引起腳部感染。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足癬,也很容易引起家族內傳染。

人們一般不重視足癬,甚至沒把足癬看作是疾病,採取不予理睬的態度。這樣一方面使病情加重,另一方面也使之不斷向社會傳播,致使患足癬的人越來越多。

分型及臨床表現

·水皰性:多發生於夏季,癥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皰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數日後乾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

·糜爛性: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3、4、5趾縫間。常見於多汗者。

糜爛性足癬的臨床表現

·鱗屑角化型:癥狀是足底、足緣、足跟部皮膚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覆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髮生裂隙,夏季產生水皰,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性感染,並發膿包瘡、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丹毒、敗血症等。

防治

·首先要講究個人衛生,要堅持每天洗腳。

·要勤洗襪子。因為腳汗、灰塵、泥土等混在一起粘到襪子上,也容易寄生真菌,因此,最好每天都換洗襪子。

·夏季最好穿透氣性良好的鞋,以減少足部出汗。

·家庭內拖鞋、洗腳盆最好專用,以減少家庭內傳染機會。

·在公共場所要注意預防,如拖鞋、擦腳巾等物品要專用。

·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免疫力。

·發現足癬要及時正規治療,以免病情加重,也減少了傳染源。外用藥治癬病簡單易行,但必須堅持每日塗藥2~3次,塗藥範圍要稍大於皮損面積,而且即使皮疹消退、瘙癢不明顯後還要堅持2至4周。

·病情嚴重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飲食習慣與足癬關係不大,不必特別限制飲食。

6痱子

病因

因高溫悶熱環境中,出汗過多及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

分型及臨床表現

紅痱(紅色粟粒疹) 是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臨床上最常見,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好發於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婦女乳房下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有輕度紅暈。皮疹常成批出現,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皮疹消退後有輕度脫屑。  

紅痱的臨床表現

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常見於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長期卧床、過度衰弱的患者。在頸、軀幹部發生多數針尖至針頭大淺表性小水皰,壁極薄,微亮,內容清,無紅暈。無自覺癥狀,輕擦之後易破,干後有極薄的細小鱗唇。   

膿痱(膿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皰。臨床上較為少見,常發生於皺襞部位,如四肢屈側和陰部,小兒頭頸部也常見。膿皰內常無菌,或為非致病性球菌,但潰破後可繼發感染。

防治

·患者應避免搔抓,勿用強鹼性肥皂清洗,勿用熱水燙。可用溫水沖洗擦乾,撲撒痱子粉。

·保持室內通風;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小兒勤洗澡,及時擦汗及更換衣物;發熱、卧床病人應予勤翻身,經常洗擦皮膚。

·.多食用清熱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濃茶、咖啡。

·可內服清熱、利濕、解暑的中藥或製劑。 

·可外用消炎、止癢製劑,繼發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待你厭倦江湖,我陪你歸隱山裡。

道醫學堂丨十大癥狀:說透《傷寒》脈法與脈證合參

關注道緣,從這裡遇見你的信仰!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w153011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 宗旨: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醫"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cndaoyi

③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更多精彩,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閱讀原文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10種會讓皮膚變好的食物
什麼樣的皮膚問題要注意——MSN名醫講堂148期
皮膚病——銀屑病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與皮膚病治療
希望長痘痘的你不要灰心

TAG:夏季 | 皮膚 | 皮膚病 | 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