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黃賓虹60-70歲之間的筆性探微
您關注的是「小而精」書畫拍賣 尚敷公眾號
傳播:傳統文化 書畫鑒藏 高古美術 處世哲學
黃賓虹60-70歲之間的筆性,有過兩次革命性變化。一是1928年首游桂粵進行寫生,去擬古而以真山真水為範本,參「鉤古」畫法,在章法上跳越古人,出現有西畫立體通透的水墨運用和淺淺青綠設色。二是1933年巴蜀之游,這是他繪畫產生飛躍的契機,最大的收穫是證悟了他晚年變法之「理」,就是「屋漏痕」和「雨淋牆頭」的運用。本文將按作品創作的年代,來逐個解析其中筆性之間的傳承和演化信息。
1925年乙丑,61歲;下半年離開商務印書館,復入有正書局編印《中國名畫集》。9月加入廣東國畫研究會;11月《華南新業特刊》出版,發表《中國畫學談——時習趨向之近因》,批判畫壇流行一時「以夷變夏」的畫學風尚;12月,《古畫微》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圖1
名稱:《元人詩意圖》
年代:1925年時年61歲
尺寸:99x46cm
備註:嘉德2011春拍241萬
款識:高人只在南湖住未踏扁舟往見之詩到每驚陶謝句別來空負范張期花明曉日啼黃鳥谷暖春風長紫芝此日幽居想無事水光山色滿簾帷乙丑正月寫元人意笠漁先生清賞黃賓虹
鈐印:黃質私印(白)
此幅作於1925年正月,用筆中鋒長線條構建山勢框架,而後細筆短皴,淡墨濃墨兼之,層層疊加,畫面乃秀逸華滋,一片蒼茫渾樸之氣。黃賓虹自1924年首次貴池之游後,曾兩次自上海至貴池,遊覽烏渡湖、秋浦、齊山等;留連其湖光山色,置田買地意欲隱居,耕讀其樂。然因夏季山洪暴發,造成天地顆粒無收;深感風景雖好,實非終老之地,遂於年底返滬。貴池之游在賓老畫風上的影響,便是從新安畫派的疏淡清逸,轉而學習吳鎮「黑密厚重」的積墨風格。以此為轉機,黃賓虹開始由「白賓虹」逐漸向「黑賓虹」過渡。
1926年丙寅 63歲;上海藝觀學會成立,與會員集資出版《藝觀畫刊》、《藝觀》雜誌;6月與羅振玉小敘,請為《藝觀》雜誌撰稿。此際容庚自粵返北平,道經上海造訪;9月偕陳師曾門生同赴太倉,造訪南社俞劍華。
圖2
現藏安徽博物院
年代:1926年時年62歲
款識:丙寅三月滄萍先生粵旋將入都道出滬上不晤者六稔矣因撿拙畫博粲志承存問之感黃賓虹
鈐印:黃質私印(白)
此幅近景似有王原祁(麓台)的筆性風格,樹枝用筆短皴有力,毛拉拉的荊刺感。從技法來說實則奔放流暢,一揮而就的爽利。中景淡墨長線條,而後短皴豎點,層層疊加卻也墨色分明;遠景豎點堆山頂礬頭,遠山則是賓老的樣板。在設色上,偶施一點赭石黃來拉動畫面的空間感。,
1927年丁卯63歲;與陳巨來訂交;春,《清代畫史》出版,為之審閱;仍主持《中國名畫集》編印事務。
圖3
現藏安徽博物院
款識:集商周金文丁卯四月黃賓虹篆
鈐印:黃質之印(白)
黃賓虹的書法成就應該大於他的繪畫,國內目前在研究賓老的書法領域上,微乎其微。賓老的古籀書法,得力於他幾十年的古璽印、古籀金文,乃至碑版的收集和研究。黃賓虹的篆書看似筆下輕鬆自如,神氣沉凝,如枯藤掛石;用筆剛柔並濟、遒勁流暢、渾樸厚重之中隱含著一股清逸剛健,雅逸之氣。後人謂之「一種無形之巨力,難見之真美。非具靈性不可悟,非具真力不能到,非具慧眼不能識」。
黃賓虹幼時即喜歡篆刻,中年以後卻以繪畫而成名,但他對古璽印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卻一直沒有中斷,尤其到上海後致力於璽印文字的考證,都有很多貢獻,後人王福廠對此評價敬仰之高。當代大書法家林散之,年輕時找賓老來學山水畫的,但從賓老學習回來後,在書法上卻大有成就,甚至成為一代草聖。這種師承關係,其實也印證賓老在書法上的成就。
1928年戊辰,64歲;《國粹月刊》創刊,任名譽編輯;春夏之際徐悲鴻介紹與陶冷月訂交,兼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講席;夏初首游桂粵,畫了大量寫生作品。後去廣西桂林講學,遍覽粵西名勝,以圖畫將桂林山水介紹於世人。在廣州發表演講,論述世界美術流別及「五筆七墨」。撰《賓虹論畫》稿,是文將虛與實突破構圖學樊籬,融入神與形範疇。
圖4
名稱:《別業闊談圖》
年代:1928年時年64歲
尺寸:66x29cm
備註:西泠2013春拍40萬
款識:戊辰七月自強先生正之黃賓虹
鈐印:賓虹(朱)
此幅作品與之前所有黃賓虹先生的作品,有著一些本質上的差異,為何?我們說了1928年夏月首游桂粵,之前賓老雖在徽州上海等地生活,但未能接觸到嶺南粵地的山水特點。嶺南的山水有股空濛之氣,所謂空濛就是由近向遠看,近處很清晰,遠處因南方雨水充沛,空氣中水分子含量較大,所以看遠處有股朦朦朧朧的遊離感。用西方油畫來說就是立體空間感,和中國傳統繪畫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細看此作的近景勾出水岸坡石後,淡墨畫出房屋和雜樹,後用濃墨補寫覆蓋房屋後的樹叢和坡石上樹榦,甚至淡墨再次補寫,拉開這種層次的前後,來營造這種立體空間效果。以往所有之作品,不曾見。
圖5
名稱:《溪谷晴川圖》
年代:1928年時年64歲
尺寸:107x31cm
備註:匡時2013春拍82萬
款識:戊辰秋日亦鶴先生雅正黃賓虹
鈐印:賓虹(朱)
此作於1928年秋,相比上一幅《溪谷晴川圖》空間效果更加明顯,在景深處理上層層揖讓穿插,卻又處處交叉濃淡交,顯示出雨後山色的那種淋漓通透感。這種全新的筆墨方式,正是從1928年夏季粵游接觸南方山水開始,後期「黑賓虹」也常有所見,只是層次墨色更加拉近,非遠觀,不可視之。
圖6
圖7
1929年己巳,65歲;元旦參加中國學會成立大會;1月為慶祝神州國光社成立25周年,邀集滬上書畫界知名人士一百餘人宴會於大東飯店;春《國粹月刊》創刊,為名譽編輯;2月與王一亭、曾熙諸人組織青青書畫金石展覽會;3月被推為教育部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參考品部委員;7月,張大千東遊,攜畫贈日詩人;11月參加中日畫家聯歡活動;
圖8
現藏安徽博物院
年代:1929年作 時年65歲
款識:歲己巳秋日 天都黃賓虹書於滄碧樓
我們在整理黃賓虹先生書法演變的過程中,從早年的顏楷和《高貞碑》,再到《天發神讖碑》和《溫泉銘》,其中還有《師鬟簋》、《大盂鼎》、《散氏盤》等「三代」鐘鼎銘文,以及弱冠之年後整理研究古璽印和古籀金文的文字筆法等等。賓老直取篆籀,其篆書外柔內剛、外曲內直,變化微妙。用筆結字隨意自如,表面看似無力,實則力藏於內;表面看似略有鬆脫,實則鐵骨錚錚,著實悟通內在之妙。其篆書並不留意字體表面的規整妍麗、圓勻秀勁,而是攫取內在神韻,往來點畫似有缺落,實則暗含「內美」,而這種「內美」,不具慧眼者很難識得,識得者,也很難語言清楚。
可以說對於線條的理解,賓老更注重「質」上的靈動和飄逸,也就是「虛與實」的對比;譬如八大的精簡是線條圓潤的長久連續性,而金石文字的提煉是瞬間線條的短皴剛硬。賓老在繪畫上用筆是緊湊的,所用線條是千筆萬劃,層層疊加的「加法」,但在書法花卉上的用筆是鬆散的,筆性卻是「減法」,是持續不斷的延長減法,其實就是篆書的長線條用金石籀文來書寫,理解就是抖抖擻擻的延長連續,尤其在80-90歲時期達到頂峰。譬如再來理解清代鄭簠的書法是隸書草寫,包括當代張海;王鐸的成就,就是二王放大,像冰糖葫蘆一樣串起來一揮而就。這也就是賓老和學生石谷風所言:將來我的書法要比繪畫上的成就,要高的多。
1930年庚午,賓老66歲,創辦中國文藝學院(不久改名中國藝術專科學校)任院長。秋,新華藝專聘為國畫教授;12月,汪亞塵伉儷舉辦歐遊畫展,宴請海上藝術界,與徐志摩等五十餘人與會;是年作品參加比利時獨立一百周年紀念國際博覽會,獲最優秀獎。
圖9
現藏安徽博物院
年代:1930年時年66歲
款識:庚午新秋芚公先生將旋唐模里居寫此以贈畫仿垢道人愧不能得其萬一也即博笑正黃賓虹同客滬上
鈐印:賓虹(朱)
此幅所言「垢道人」即程邃,明末清初篆刻家、書畫家,徽州歙縣人,曾拜華亭名士陳繼儒門下,精篆刻,人稱「歙派」。畫學黃子久,中年後自成一格,純用枯筆渴墨,模糊蓊鬱,蒼茫簡遠,乾皴中含蒼潤,別具韻味,古人給予很高評價。賓老評價其畫有「千裂秋風,潤含春雨」之趣。那麼這幅作品賓老用程邃的筆法,來描寫家鄉附近唐模的風光,總覺得牽強一些;從枯筆披麻皴到點苔淡墨的用筆,參照垢道人的筆法顯得尤其生澀,用他自己話說「不能得其萬一」。自1928年去了南粵以後,黃賓虹基本上從古人粉本中脫跳出來,而以真山水為範本,參以過去多年「鉤古畫法」的經驗,創作了大量的寫生山水,在章法上前無古人。
圖10
名稱:《輞川圖》
年代:1931年作時年67歲
尺寸:121x61cm
備註:榮寶2005秋拍90.2萬
款識:勁挺錦林風泛颯淪漣輞水月流光王裴設使驀相遇此即當年華子崗愛漳先生將有隴右之游出紙索畫因憶董華亭輞川圖冊擬此博笑時辛未秋日黃賓虹寫。
鈐印:黃賓虹(朱白)
1931年辛未,67歲,仍任中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元旦以藏品(隋唐寫經、周秦漢印譜)參加中國科學社舉辦之中國書版展覽;三月參加《安徽叢書》編印處成立會,四月再參加《安徽叢書》編審會;五月游雁盪山;七月脫離神州國光社;十一月參加在寧波同鄉會舉辦之現代名畫家近作展覽會。
圖11
名稱:《秋山釣艇圖》
年代:1931年作時年67歲
尺寸:114x40cm
備註:嘉德2011年26期103.5萬
款識:無數飛花送小舟蜻蜓款立釣絲頭一溪春水關何事皺作風前萬疊秋辛未夏日銘初先生博笑黃山黃賓虹畫
鈐印:賓虹(朱)
從這一年賓老創作的山水開始有點小青綠,較之前的淺淺赭石黃,多一份淡淡的青綠;直至北平日偽十年,小青綠一直是賓老的最愛。黃賓虹蜀游途中寫過兩首詩:「潑墨山前遠近峰 米家難點萬千重 青城坐雨乾坤大 入蜀方知畫意濃 」,「沿皴作點三千點 點到山頭氣韻來 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東下不虛回 」。可見黃賓虹對點皴的理解,賓老說過:中國文人畫興盛年代,看畫的好壞,可以從「點苔」上就可以看出畫家的功力和有無法度。
點皴作為中國山水畫的皴法之一,事實上就是極短的線,極小的塊面。從體積上來理解有大點、小點、長點、短點;從形狀上來說有「個」字點、「介」字點、「長」點、「圓」點、「馬蹄」點等等;從方向上來說還有有豎點、橫點、斜點等。這些點在畫面上會因大小、多少、位置的不同引起不同的視覺感受,因此歷來畫家對它的研究與運用都非常重視。如何用「點」?才是以書入畫,擬古出新一個畫家的根本。老一輩鑒賞家們在鑒定古畫時,首先要看的就是這個「點」,而不是題跋。再來理解賓老的此作《秋山釣艇圖》中的「點皴」的運用,我們會自得芬芳。
圖12
名稱:《雲山聽松圖》
年代:1932年作時年68歲
尺寸:91x52cm
備註:匡時2014年秋拍55.2萬
款識:最是南宗畫無如北苑深此中堪避暑翹足聽松音壬申夏日黃山賓虹父畫
鈐印:賓虹(白)先生姓黃(朱)
1932年壬申68歲;夏與張大千等在經亨頤長松山房寫白馬湖實景;6月與經亨頤、張善孖、王一亭等畫友重組寒之友社;7月陳樹人個展在滬舉行,與葉恭綽、徐悲鴻、張善孖等賦詩作畫以賀;8月參加中華學藝社新所落成紀念美術展覽會;9月《畫學月刊》創刊,任主編;秋赴川講學之請,與吳一峰入蜀,經夔巫、三峽至重慶,旋由瀘敘往嘉州,登峨眉,觀雪山;11月底到達成都,下榻陳澤霈之一廬;11月四川藝術專科學校聘為該校校董,兼中國畫系主任。
圖13
名稱:《湖邊秋色》
年代:1932年作時年68歲
尺寸:18x49cm
備註:香港淳浩2013春拍19.3萬
款識:壬申秋日光益先生宗長博粲黃賓虹
鈐印:賓虹(朱)
此作應為成扇作品,起因民國稍好一點的成扇基本都為雲母蠟箋,不吸水墨,導致繪畫墨色沒有泛嵌的韻致,層層渲染後,也還是比較僵硬的。所以此作雖層層淡墨,層層渲染,墨色還是堆疊畫面之上,所以賓老選擇性用細筆勾出幾叢樹葉和樹枝,另加一些數以百計的不同墨色的點皴,再略施赭石和淡淡藍色的遠山如黛,構成這幅湖邊秋色的畫卷。在賓老的畫成扇的作品中,此幅算是比較精耕細作的。
賓老成名並非像後人們今日想像當年一文不名的,認為是高美術評論的。其實在20年代晚黃賓虹先生的山水畫,已經成名海上,但即使在民國能夠欣賞理解賓老的風格,也是屈指可數。導致賓老的畫作,不像海派那麼多的畫匠作品被市井百姓所愉快接受,而是多數作品贈送朋友知己或友鄰了。我們現今查閱從早年到70-80歲的作品,基本都有上款人,可見當年絕非職業性的賣畫所為。
1933年癸酉 69歲;春撰《中國名畫變遷說》,刊於東方美專校刊;春夏之交往游青城山,信宿常道觀。夏出灌縣逾龍泉驛,渡嘉陵江下渠河,由合川還重慶,秋涼始返申;回滬後,作畫不遺餘力,畫風大變。是年70壽辰,海上友好醵資為刻《濱虹紀游畫冊》。賓老有巴蜀之游,這是他繪畫上產生飛躍的契機,其最大的收穫,是從真山真水中證悟了他晚年變法之「理」。
圖14
現藏安徽博物院
年代:1933年作時年69歲
「秋江垂釣 癸酉之秋 新之先生博粲 賓虹」,即1933年之秋作品。時年春季,黃賓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濕透,索性坐於雨中細賞山色變幻,從此大悟。第二天,他連續畫了《青城煙雨冊》十餘幅,焦墨、潑墨、干皴加宿墨。在這些筆墨試驗中,他要找到「雨淋牆頭」的感覺。雨從牆頭淋下來,任意縱橫氤氳,有些地方特別濕而濃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處而發白,而順牆流下的條條水道都是「屋漏痕」。當我們把這種感覺拿來對照《秋江垂釣》,多麼酷肖「雨淋牆頭」一樣的筆墨攢簇,層層深厚,卻是水墨淋漓,雲煙幻滅,雨意滂沱,積墨、破墨、漬墨、鋪水,無所不用其極!
1934年甲戌 70歲;當選為中國畫會第二屆監察委員,3月,任上海市博物館臨時董事會董事。6月,歙縣修縣誌,許承堯為主纂,約為分纂,負責增補遺佚、技術兩門。8月中國畫會,新華藝專等六團體為赴歐辦展覽歸來之徐悲鴻舉行歡迎宴會,與顏文梁、汪亞塵、張聿光等五十餘人與會。10月參加百川書畫會第一屆書畫展覽會,舉行會員大會,呼籲當局舉辦全國美術展覽會。11月張善孖宴請文藝界,與陸丹林、鄭午昌、符鐵年、王師子等三十餘人與會;中國畫會主辦,賀天健、謝海燕主編的《國畫月刊》創刊,連載所撰《畫法要恉》。12月與郎靜山等組織之黃社攝影書畫展覽會在八仙橋青年會開幕。
圖15
名稱:《秋山積翠》
年代:1934年作時年70歲
尺寸:142x77cm
備註:嘉德2013春拍701.5萬
款識:綉壁崔巍萬仞豪琳宮紛宇響雲璈珠函寶笈標香海玉翦銀鉤秘法曹液煮硃砂炊霽鍾徑岩谷挾松濤皈心幸得從雲馭面面瓊樓結構高甲戌之秋寫為堅白姻翁鑒黃賓虹畫
鈐印:黃賓公(朱)虹若(白)
黃賓虹四川寫生歸來,其畫法開始發生重大變化,之後賓老山水畫創作開始重視現實景物和現實感受的表現主義。此幅《秋山積翠》正是四川寫生歸來的第二年所作,畫中似有了青城山的影子。該作品施以淡淡青綠和淺淺赭石黃,畫面清新雅麗,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水墨與青綠交相輝映、自然天成,可謂是黃賓虹青綠山水的精品之作,此作原為香港收藏家張宗憲先生舊藏。
畫中描繪青山湖邊水岸的初秋景色,中景幾株紅葉雜樹點醒季節的來臨,一泓飛瀑從山中奔瀉三疊而出,峰頂有梵宇琳宮煙雲供養,山下有茅舍隱士蕩舟碧波,一派參禪悟道之境,實乃畫家的出世情懷和美好的嚮往。所作畫面參以陰陽、黑白反襯、虛實對應,色墨相融,無不顯示出黃賓虹先生的高深修養和駕馭畫面的實操技法。
圖16
名稱:《峰巒層林》
年代:1934年作時年70歲
尺寸:133x66cm
備註:上海天衡2014春拍437.萬
款識:野屋參差傍水涯峰巒高下暮雲遮看它霜葉疎林外山色渾疑是若耶甲戌冬日子揚先生屬粲賓虹畫
鈐印:黃賓公(朱白)
甲戌即1934年,距離1933年癸酉的青城山雨季之變,已有一年之餘。黃賓虹認為畫在意不在貌,主張追求「內美」,認為國畫最高境界就是「有筆墨」,此幅也是展現川粵之後其筆墨特色的一件代表作。筆墨上,以不同淡墨中鋒快速有力地勾畫出湖邊坡石松樹或茅屋樹叢,再用墨色層層堆疊,由輕而重,直至濃墨點皴。中遠景更是中鋒長線條構建框架,而後淡墨濃墨前後相濟,點皴點皴再點皴,千筆萬畫的重複。所以傳達給我們的直觀感受:墨氣淋漓,卻又空濛暢達;迅捷利索,一揮而就的自信,在表現手法上更加成熟老辣。
在鑒賞賓老60-70歲之間的繪畫風格上,一者1928年後,作品始有南粵山水雨後的立體通透,那種多重水墨的層次感,次之山水開始淺淺青綠設色。二者乃1933年巴蜀雨季之游,找到「雨淋牆頭」的積墨、破墨、漬墨、鋪水等用水墨的技巧。與他七十歲後所畫的作品,興會淋漓,渾厚華滋的「黑、密、厚、重」畫風,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如沒有這段「雨季之變」,就不可能有近現代山水畫的一代宗師。
本文為原創文章,近期整理即將正式出版。如有公眾微信或其他媒體轉載,敬請註明尚敷拍賣或叩山問水;若否我們一經查實保留微信投訴或司法訴訟的權利。
敬請閱讀 」黃賓虹原創「系列文章
惟讀書可改變氣質 尚敷精舍
推薦閱讀:
※地支藏干新說(原創)
※[原創]愛情的最高境界---我看《傾城之戀》
※【原創】今天觀世音菩薩聖誕日,您真的了解觀世音菩薩嗎?
※【原創】欲辨梅雪且聞香
※【白龍物語】第二個故事 聚流離
TAG: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