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館】還原孔子社會生活觀(三)

【崇文館】還原孔子社會生活觀(三)

(2017-03-08 17:49: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7f3759f0102wscs.html#cre=sinapc&mod=g&loc=19&r=0&doct=0&rfunc=49&tj=none&s=0

有教無類,積極入世

假如我們穿越回春秋末年,是一個想要求學的年輕人,在那個時代,該選擇去什麼樣的學校,找什麼樣的老師來學習呢?

你會很遺憾地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學校就學。那時候的學校都是官辦的,「學在官府」(《周禮》),只有貴族家的孩子才有學上。可是不上學,沒有文化儲備,是很難出人頭地的。對生活在孔子時代的人來說,想要參與社會政治並且取得一定社會地位,就要學會「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這六門功課。要熟悉當時的各種禮儀;要會演奏樂器,並了解到好的音樂對道德的提升作用;還要掌握射箭技術;會駕馭馬車;會寫字;會計算。而「六藝」只有在貴族學校才能學到,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根本沒有學習機會。因為學校教育是貴族特權,這樣的學校根本不會收下一個貧寒人家的孩子入學。年輕學生們對知識渴求的慾望非常強烈,到底到哪裡能找到一位老師可以向他學習呢?

聽說在政府的官學之外,魯國的孔丘自己創辦起了「私學」,就是私立學校,只要是有志於學的年輕人,他都願意收為學生,教授學生「六藝」。年輕的學生們就是在這個渴求學校而不得的狀態下找到孔子老師的。

跟孔子這麼好的老師學習,有一個問題大家可能會很關心,就是跟孔子學習收學費嗎?

收費,但是特別便宜。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脩」是肉乾,「束脩」就是十條肉乾。意思是「只要主動給我一束干肉以上作為見面禮,我就不會不教他」,這一束肉乾,僅僅是十條幹肉,恐怕也是中國數千年間學生拜師禮中最微薄的吧?孔子把這個可以決定人一生、影響人一生的教育大門的門檻,放得空前之低,就是為了「有教無類」,讓所有人都有學習機會。可能有的朋友會問,孔子是喜歡吃臘肉嗎?一定要「束脩」?這十條肉乾,也就是束脩,孔子也沒有放在心上。孔子在意的是,學生拜師,要有一定的禮儀,通過「束脩」這個禮儀,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那孔老師辦學是像我們今天的大學這樣有好的辦學條件嗎?

沒有。儘管後代對孔子的教育事業評價得極高,可孔子卻是在艱難中承受了辦學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難題和麻煩。孔子辦的是私學,沒有國家經費,沒有財政撥款,收費又極其低廉。由此可見孔子辦學條件的簡陋與艱難。如果給孔子當時的身份來定性的話,可以說他是中國最早的民辦教師。在其私學創辦伊始,就明確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具體地說,凡是到了可以接受教育的年齡,不論貴賤、貧富、族類、國別、老少等等,都一律給予平等教育。

在這樣簡陋與艱難的條件下,孔子共培養了多少學生呢?

據《史記》記載,有三千人之多。孔子周遊列國,隨時收徒,走到哪裡哪裡就是課堂。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不論誰當皇帝,都尊奉孔子為「萬世師表」。中國文化史上推崇孔子為「素王」,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地位就永遠存在。如果撥開歷朝歷代對孔子有意無意的神化,直接走入《論語》,我們便會充分地感受到孔子作為中國第一位民辦教師,對於教育的熱情,以及他高超的教育藝術、高尚的人格和豐富的情感。


推薦閱讀:

如果歲月可回頭,你還願不願意回到少年時?
長期熬夜是否真的對身體有害?如果有,具體在哪些方面?
做一件和自己性格和個性完全相吻合的工作是一種什麼樣子的體驗?
堅持早上五點鐘起床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TAG:生活 | 社會 | 孔子 | 社會生活 | 還原 |